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4章 莊子 雜篇 漁父(三)

漁父篇,《莊子》雜篇的第九篇。此篇述寫孔子尊請漁父的教導。主旨提倡保持本真,真誠為人,順應自然、尊崇大道的哲理。

39.功成之美,無一其跡矣;事親以適,不論所以矣;飲酒以樂,不選其具矣;處喪以哀,無問其禮矣。

功業與成就的美,不必拘于外在的跡象(在于過程中的真誠努力);侍奉雙親在于適意,不必考慮用何方法;飲酒在于歡樂,不必選用器具;處喪在于致以哀傷,不必過問規范禮儀。

40.禮者,世俗之所為也;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

禮儀,是世俗的行為;本真,稟受于自然,自然不可改變。

41.故圣人法天貴真,不拘于俗。愚者反此,不能法天而恤于人,不知貴真,祿祿而受變于俗,故不足。惜哉,子之蚤湛于偽而晚聞大道也!

故圣人效法自然、看重本真,不拘于世俗。愚者則相反,不能效法自然而顧慮人事,不知看重本真,庸祿沉浮隨世俗變遷,故不足取。可惜,你過早沉溺世俗的偽詐而太晚聽聞大道!

42.孔子再拜而起曰:今者丘得遇也,若天幸然。先生不羞而比之服役而身教之。敢問舍所在,請因受業而卒學大道。

孔子再拜而起說:今日我能遇見您,如天賜的幸運。先生不以為羞將我當作弟子親身傳教,請問先生住處,讓我受業于門下學完大道。

43.客曰:吾聞之,可與往者,與之至于妙道;不可與往者,不知其道。慎勿與之,身乃無咎。

漁夫說:我聽聞,可與之同行者,與之一起體悟奧妙的道;不可與之前往者,不知他的道在哪。慎勿與之交往,自身才能避免禍殃。

44.子勉之,吾去子矣,吾去子矣!乃剌船而去,延緣葦間。

你努力吧,我要離開你了,我要離開你了!于是撐船而去,沿蘆葦水徑緩緩飄游。

45.顏淵還車,子路授綏,孔子不顧,待水波定,不聞拏音而后敢乘。

顏淵掉轉馬車,子路遞上車繩,孔子不顧,待水波平定,聽不見槳聲,然后才敢乘車。

46.子路旁車而問曰:由得為役久矣,未嘗見夫子遇人如此其威也。

子路依傍著車問:我侍奉先生很久了,從未見先生對人如此尊敬。

47.萬乘之主,千乘之君,見夫子未嘗不分庭伉禮,夫子猶有倨傲之容。

萬乘之主,千乘之君,見先生皆是平起平坐,先生還露出高傲的神情。

48.今漁父杖拏逆立,而夫子曲要磬折,言拜而應,得無太甚乎!門人皆怪夫子矣,漁父何以得此乎!

如今漁夫撐漿背身站立,而先生彎腰鞠躬,說話時先行禮再應答,豈不太過分!弟子們皆怪先生,漁父怎能得以如此禮遇!

49.孔子伏軾而嘆,曰:甚矣,由之難化也!湛于禮義有間矣,而樸鄙之心至今未去。

孔子伏在車前橫木上嘆息,說:子路你實在難以教化!你深入學習禮義已有些時日,可粗鄙的心至今仍未去除。

50.進,吾語汝:夫遇長不敬,失禮也;見賢不尊,不仁也。

前來,我對你說:遇見長輩不恭敬,是失禮;見到賢人不尊重,是不仁。

51.彼非至人,不能下人。下人不精,不得其真,故長傷身。惜哉!

若不是道德修養臻于完善的至人,則不能真正做到對人謙遜。對人謙遜卻不真誠,則不能保持本真,(身心不一致)故長此以往會傷身。可惜!

52.不仁之于人也,禍莫大焉,而由獨擅之。

不仁對于人而言,禍害沒比這更大,而你子路偏偏如此。

53.且道者,萬物之所由也。庶物失之者死,得之者生。

且大道,為萬物產生的根源。萬物失道則亡,得道則充滿生機。

54.為事逆之則敗,順之則成。故道之所在,圣人尊之。

行事違逆道(自然規律)則會失敗,順應道則能成功。故圣人尊崇道的存在。

55.今之漁父之于道,可謂有矣,吾敢不敬乎!

如今漁父對于道,可以說已有體悟,我怎敢不尊敬他!

(孔子尊賢好學,心懷天下!凡是對人類文明有益處的先賢,皆值得尊敬。)

備注:此篇整理于二0二四年十月讀書筆札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冈市| 临朐县| 鄂尔多斯市| 永春县| 拉萨市| 龙岩市| 陆川县| 屏东县| 磴口县| 玉山县| 大方县| 靖边县| 房产| 淮滨县| 忻城县| 佛冈县| 和平县| 禹城市| 柳河县| 建昌县| 黎城县| 同心县| 报价| 江永县| 延津县| 睢宁县| 耿马| 余庆县| 安乡县| 福建省| 新源县| 马山县| 静海县| 兴城市| 龙山县| 房山区| 沾化县| 南岸区| 上思县| 台江县| 平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