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1)
- 旦復(fù)旦兮
- 澤被之夏
- 2081字
- 2019-04-16 10:21:03
第二天醒來,已是天光大亮。姚旦覺得這個世界突然變得從未有過的清晰明亮。
姚旦招來慧立,讓他帶自己細(xì)細(xì)游覽會昌寺。
昨日來時,走馬觀花,好些地方?jīng)]看得真切。慧立也活潑,一邊看一邊說些佛家典故、平日趣事,哄得姚旦很開心。
就這么一連過了七八日,姚旦的精神一日比一日好。這期間,姚旦沒再去找辯機,也果然沒有再偶遇他。每日閑在寺里,無聊時便找慧立來解悶,竟也很是快活。若不是飲食上太過素淡,姚旦估計自己能在這寺里住上三年五載也說不定。
姚曌當(dāng)然不會放任姚旦在一座寺廟里渾渾噩噩。第十日,王嘯準(zhǔn)時奉命前來召公主進宮面圣。
王嘯來時正是午時,也沒有明說陛下有什么要緊事與公主商議,甚至不催促,還請姚旦用了午膳再動身。
姚旦估計沒有什么大事,只是母親想念她罷了。便不著急,遣慧立去尋辯機,說自己想要幾盆蘭花。
不多時,辯機與慧立一同來了,一群小沙門在后面端來了十余盆蘭花。
姚旦笑著道了謝,挑了兩盆看得順眼的,余下的就命人擺在院子里。
得知姚旦要回宮,辯機與慧立自然要送到門口。
慧立還有些舍不得,支支吾吾地問姚旦什么時候回來。
“這我就不知道了。也許明日,也許三五日,也許七八日。”姚旦將目光從慧立身上轉(zhuǎn)移到辯機身上,“總之一定會回來的。”
辯機也摸不準(zhǔn)姚旦的意思,這話說得曖昧,但又似乎有警告的意味。辯機只道:“殿下這幾日精神好了不少,陛下看到了一定欣喜。”
“都是諸位的功勞。待我替你們向陛下邀些功來。”姚旦打趣道。
因為帶了花,姚旦沒有騎馬,只帶著兩個侍女共乘一輛小車就走了。
自年初出了事,姚曌的一應(yīng)起居都搬到了飛香殿,緊鄰著空空蕩蕩的東宮,顯得格外寂寥。
姚旦回宮的時候,姚曌正在午睡。
見是太平公主,宮人們也不攔她。姚旦免了眾人的行禮,一路靜悄悄地來到寢殿,坐在一旁喝茶吃果子,等姚曌醒來。
姚旦看著母親,這個大夏最尊貴的女人,也可能是古往今來最尊貴的女人,此刻正在安睡,褪去了威嚴(yán)與肅穆,顯出了幾分慈祥。
她今年已經(jīng)六十歲了,紋路爬上她的面龐,卻遮掩不了她的氣韻,眉目間向人宣示著曾經(jīng)的美貌。世人都說,美人遲暮是世間最哀傷的事情。可這份哀傷卻不曾存在于姚曌的身上。時間拿走了她的青春,卻給予了她無上的權(quán)勢。美麗的微芒與權(quán)勢的榮光比起來,無異于螢火之光與日月爭輝。在這紫微城里,年輕貌美顯得那么不值一提。
姚旦見過許許多多的老人,宗室、朝臣、宮人,有些可能都不到五十歲,便已經(jīng)行將就木,周身散發(fā)著腐朽衰敗的氣息。而她的母親,卻那么充滿活力,容光煥發(fā),甚至還有著少年都不及的一往無前的銳氣。
姚旦常想,未來的自己不知能否做到母親的萬分之一。
飛香殿寂靜無聲,比會昌寺還要安靜幾分。姚旦總覺得少了些什么,往日似乎不是這般的沉寂。
正胡思亂想間,一個玉面郎君從殿外走進來,見到姚旦微微行了一禮,然后上前去喚醒姚曌。
姚旦自這人進殿時便驚訝地呆住了。
這人不正是死去的張昌宗!
姚曌緩緩醒來,宮人們上前服侍她起床。
姚曌看見坐在一旁的姚旦,見她呆呆的,喚了一聲:“阿旦!”
姚旦這才回過神來,仍舊不敢置信地朝那個男子看。
姚曌發(fā)現(xiàn)姚旦的目光,笑了,淡淡地說:“這是張昌宗的弟弟,張易之。”
這么一解釋,姚旦終于從那人身上看出了與張昌宗些許的不同。
其實最開始的震驚,也不全是以為張昌宗死而復(fù)生,而是有那么一瞬間,姚旦竟將他認(rèn)成了辯機。雖然只有一瞬,卻讓姚旦心如擂鼓。
姚旦喝了口茶安下心神,卻覺得今日的茶異常難喝。
“瞧著精神好了不少,會昌寺倒是個好去處。”
“是,佛門清凈,兒終于安穩(wěn)了幾日。”姚旦陪笑,“母親近日可安好?”
“怎么今日有這番孝心?朕看你在會昌寺住得都不想回來了。”
“不,回還是想回的。今日母親不召我,我也是要回來的。會昌寺萬般好,唯獨吃食要人命。”
說得姚曌都笑了。
姚旦命人將蘭花端進來:“這是寺里一個法師種的,我看著好,給母親帶了兩盆。”
姚曌看了,點點頭:“難為你還想著朕。”
“母親別挖苦我了。”姚旦撒嬌。
母女倆閑話一番,張易之在一旁服侍,一切似乎與過去沒有什么分別。
姚旦不知道姚曌是不是真的喜歡張昌宗。若說喜歡,張昌宗死了,沒有見到母親為他流露出一絲悲傷;若說不喜歡,這么多人中,陛下偏偏又挑中了張昌宗的弟弟。
當(dāng)然,這事不值得姚旦費心去想。誰能哄得陛下開心,便是有功。
姚曌略休息片刻,便退了張易之,召了李女史來批折子。她沒讓姚旦退下,姚旦就跟著一起看。自開了蒙,姚旦便常常跟著看折子,也不覺得有什么不妥。
姚旦先揀著不太重要的折子瀏覽,不曾想,第一份竟是狄相的上書。姚旦核對再三,確定這的確是狄相狄仁杰的折子,又確實被擱置一旁不被重視,頗有些疑惑。
自天授二年狄仁杰升任宰相以來,很得姚曌倚重,說是左膀右臂也不為過。狄相上書,陛下向來是第一等重視的,批復(fù)從未拖延至第二日。
待看了內(nèi)容,姚旦恍然大悟,又覺得好笑。
“張六在陛下左右,立控鶴監(jiān),實在有累皇上的盛名,皇上志在千秋,留此污點,殊為可惜。”
原先姚曌寵愛張昌宗,立了個控鶴監(jiān)賞給他,好讓他有個身份,顯出與別人的不同來。這張昌宗也著實不知分寸,仗著陛下的寵愛,竟將朝臣們得罪了個干凈。這人一死,姚曌還沒來得及追封個什么,便被朝臣們趕著上書撤銷控鶴監(jiān)了。真真的白長了一張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