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堂前燕至百姓家(7)
書名: 旦復旦兮作者名: 澤被之夏本章字數: 2113字更新時間: 2019-05-09 18:49:54
謝仲舉尷尬不已,支吾著說:“我怕她看上我,天潢貴胄的,沒辦法拒絕。”
張九齡滿頭黑線,這兩人的腦回路真是一個賽一個的清奇:“你還真是萬事周全小心謹慎。”
袁行健不解:“看上你就看上你唄,好事呀,天潢貴胄,一步登天。你年紀這么小,總不至于有婚約吧,怕成這樣。”
謝仲舉百口莫辯,只能叉開話題:“其實還是見到李女史更好。這位六姑娘不知到底是哪個府的貴女,也不知與圣人關系是親是疏,說話有幾分分量。李女史可是實打實的天子近臣。”
袁行健嘆氣:“可我聽說,李女史昨日沒回府,可能在宮里住下了。”
張九齡道:“溫卷只是其一,最終還是要看殿試如何。與其費這些功夫,不如回去多背兩頁書。”
“你的文章都送出去了,當然放心了。”袁行健的手搭上張九齡的肩膀,一邊拍一邊嘆氣,“茍富貴,勿相忘。”
“拿開你的臟手,我衣服都弄亂了!”
轉眼就到了殿試這天。一萬多貢舉人蜂擁至洛城西門,卻被羽林兵攔下,亂成一鍋粥般在榜上找自己的考試日期。謝仲舉擠了半天才擠到榜前,找了半天才找到自己的名字,被安排在第三日考試。張九齡不肯擠,也不知用了什么千里眼,不一會兒過來與謝仲舉匯合,說自己在第二日。袁行健則匆匆丟下一句“我要進去了”,就直接奔過去排隊進宮。
謝仲舉與張九齡目送袁行健進了高高的宮門,等再也看不見了,方才一起離開。
這一考袁行健直接徹夜未歸。第二日張九齡去排隊進宮時,才碰到剛從宮里放出來的袁行健,黑眼圈掛了半張臉。
有了昨天的經驗,今日秩序好得多,張九齡沒一會兒就進宮去了,也沒來得及找袁行健討教經驗。
謝仲舉不著急,先扶袁行健回去睡覺。這一覺睡得昏天黑地,醒來天都黑了,張九齡竟然已經回來了。
“張兄,你怎么回來得這么早?”袁行健驚訝地問。
張九齡神色有些奇怪,但還是平靜回答:“可能是有經驗了,今天的流程順利些。”
三人把晚飯端回房間,一邊吃一邊聊。
“陛下真神人也,昨日試了一宿,今日竟然還能考一天。”袁行健感嘆道。
“你們都是陛下考的?全程嗎?”張九齡突然問。
“是呀,難道你不是?”袁行健奇怪。
張九齡搖頭:“我們下午的雜文是陛下親自考校,上午的務策帖經是太平公主與上官昭容監考。”
謝仲舉插嘴:“這也是人之常情。”
張九齡問袁行健:“你是不是沒見到太平公主?”
“怎么了?”
“我們上次在會昌寺見到的六娘子……正是太平公主殿下。”
一句話石破天驚,嚇得袁行健差點把手里的碗摔出去。謝仲舉嘴里塞著面餅,嗆得直咳嗽,張九齡一邊閃開身防止他咳到自己身上,一邊遠遠地遞給他一杯水。
袁行健趕緊把碗放下,顫抖著問:“你看清楚了?”
“千真萬確。”
袁行健捶胸頓足,哀嚎道:“天亡我也!天亡我也!”
謝仲舉就著水把嘴里的東西咽下去,喘了口氣,安慰道:“我也沒請公主溫卷,總不能今年只取張兄一個進士吧。”
張九齡抱著雙臂,無奈地說:“第一,我只是把文章送給了公主,殿下不一定看了,看了也不一定喜歡,喜歡也不一定推薦給了陛下,總之不一定真有什么用;第二,你都說了你全程是陛下親試,公主連面都沒露,有沒有公主溫卷對你有什么區別?”
張九齡這么一說,袁行健也不再糾結,呵呵一笑,端起碗繼續吃。
張九齡與袁行健對了題目,果然每日考的都不一樣。又都把自己的所見所聞細細地告訴了謝仲舉。謝仲舉心中感激,也有了幾分底氣。
第三日,終于輪到謝仲舉上場。與袁行健張九齡二人道別,謝仲舉走在隊伍里,緊張而期待地跨過宮門,進入了夢想已久的紫微城。
進宮前,內侍三令五申不準嬉戲打鬧,不準隨意說話,一切聽從安排。謝仲舉更是眼睛都不敢亂看,只盯著腳下的路,跟著隊伍魚貫進入洛成殿。內侍將他們領到一個一個案幾前排列好。
“拜見太平公主、上官昭儀。”一個內侍站在門邊高高唱誦。
貢舉人們紛紛行大禮,公主與昭儀這才姍姍而來。
又聽到內侍大聲道:“起。”
謝仲舉起身,悄悄抬眼望去,那著遠游冠的可不正是姚六姑娘!謝仲舉只看了一眼就趕緊低下頭,因為昨天張九齡提前泄密,所以并沒有太吃驚。
務策與帖經又是新題,謝仲舉悶頭就寫,待收了卷竟然一點兒也想不起來自己寫了什么。貢舉人們被帶到廊下休息,光祿寺太官署遣人來送了湯餅和黍臛,就算是午膳了。
這一批舉子都是江南人士,大多富裕。不知誰小聲抱怨了一句湯餅難吃,被內侍聽到了,內侍高聲道:“相公們午膳也不過是吃這些,你們一個個還沒中進士呢,排場倒比閣老都大了。”訓得無人敢再說話。
午后天子親臨。眾貢舉人在自己座位上寫好文章,一齊呈上去,圣人一個一個點名叫上去問話。
陛下精神矍鑠,不怒自威,有幾個貢舉人因為緊張鬧了笑話,但大多數都安安穩穩地答上了。
待謝仲舉走出洛成殿,才發現天竟然已經黑了。內侍迅速將這批貢舉人送出宮去,謝仲舉回望宮門,仿佛做了一場夢一般。
袁行健眼尖,一眼就看到了謝仲舉,迎上來急切地問:“如何?”
謝仲舉擺擺手:“我也不知道,總歸是考完了。”
張九齡塞給他一個熱乎乎的蒸餅,道:“考完就別想了,橫豎五日后就放榜,先放松兩日。”
這邊貢舉人們考完放松去了,那邊上官昭容的任務才剛剛開始。務策與帖經只管交給禮部去審查,雜文則全部搬到洛成殿后面的飲羽殿。雖說是天子親試,但姚曌也不能記得上萬考生優劣如何,只能點選幾個印象深刻的。余下的,就得上官昭容看過雜文后一一挑揀,雜文上等者若務策帖經具是上等,差不多就能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