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闕式、膻中式、天突式、會陰式、氣海式、關元式、命門式、至陽式、靈臺式、陶道式、百會式、神庭式!此初芒十二式可以刺激十二穴位,使得小學仙體內仙元氣可以得到初步壓縮,壓縮成功進而可以晉級初芒仙……”
只是看了一遍《天庭封神訣》,李然便將其印入腦中,這十二式亦是了然于胸。
“神闕式、膻中式、天突式、會陰式、氣海式、關元式,貌似是任仙脈中的六個穴位,命門穴、至陽穴、靈臺穴、陶道穴、百會穴、神庭穴,貌似是督仙脈中的六個穴位。”李然心中極度震驚,“想不到人體與仙體差不多,只是通過這簡單的初芒十二式,竟然會有如此化腐朽為神奇的驚仙效果。刺激任督二仙脈穴位壓縮體內仙元氣,竟然就可以小學仙晉級初芒仙,果然是大膽的想法!”
任仙脈與督仙脈對于仙體來說,在李然看來就是任脈與督脈相對于人體一樣的效果,只不過通過召喚神雷,新增加了三個任督二仙脈穴位。
前世對于涉獵中醫的李然來講,人體任督卻并沒有這三個穴位。
李然不明白這三個穴位是獨屬于貌似仙界仙們的仙體獨有的穴位,還是其實人體也有這三個穴位,只是前世中醫穴位學,還沒有發現這三個穴位?
李然寧愿相信后者。
前世華夏中醫一直在發展,甚至嚴格來講,連發展到巔峰都沒有,頂多只能算勉強成熟。
人體的奧妙太深奧,中醫醫者的培養周期太長,故而一直發展很緩慢,而針灸穴位學也只是中醫學之中的一部分。
但即使這樣,前世的華夏中醫,依然被稱為博大精深,非是天資卓越之輩不可領悟其中精髓。
故而中醫醫者很多,精通者亦是不少,但可以真正稱得上大師的中醫國學級醫者,卻也是寥寥。
前世對于中醫,李然雖然達不到那種大師級國學醫者的層次,但也是極為接近了,他唯一欣慰的是在彌留之際,離開人間前,一直被忽視的華夏中醫越來越受重視,地位也是日漸提高,已經有了復蘇的趨勢。
隨著前世華夏復蘇,華夏的文化亦是再次復蘇,影響全世界,連帶著華夏獨有的中醫體系越來越證明是有著獨特的醫理的。
沒錯。
李然的理解,如果說西醫是科學的,那么中醫就是講醫理的。
醫理,便是中醫學的道理,亦是醫學的道理。
這是與華夏文化分不開的。
華夏中醫講就五行相生相克藥理,講就陰陽調和之道,這也是華夏文化五行陰陽學之中的一部分應用到醫學藥理的一種體現。
“汗……我擦……”李然不由得暗暗擦汗,“又走神了!”
他發現胡思亂想的毛病越發厲害了,修煉功法竟然也能走神?
收拾下思緒,李然琢磨明白這初芒仙十二式,已經開始準備修煉了。
“神闕式,刺激的是神闕穴,一般來講就是溫陽救逆、利水固脫的效果,此功法刺激此穴位,便是通氣之效。應該是了。”
“膻中式,刺激的是膻中穴,一般來講就是理氣止痛、生津增液的效果,此功法刺激此穴位,便是理氣之效果。差不多吧。”
“天突式,刺激的是天突穴,一般來講就是宣通……”
……
李然自己照著《天庭封神訣》上面對于初芒十二式的解說,以及自己前世對于這十二個穴位的理解,已經有了自己的見解。
“神闕式、膻中式、天突式、會陰式、氣海式、關元式、命門式、至陽式、靈臺式、陶道式、百會式、神庭式。氣息流轉,陰陽調和,五行循環……”
李然嘴中快速念叨著,腦海中思索著,思緒翻飛,按照這初芒十二式快速刺激此十二仙體經脈穴位。
也就是用了兩個時辰,這十二個穴位竟被李然成功刺激到。
成功的剎那,李然因為運轉功法,愈演愈烈的燥熱之感亦是快速消退,猶如臘月寒冬的冰雪遇到火熱的夏天燥熱之感消失得無影無跡。
李然成功的學會了初芒十二式。
李然試著再次觀想《觀天帝》,奇怪的是竟然再次產生了燥熱之感。
“咦?”李然納悶道,“不是學會初芒十二式便是由小學仙晉級初芒仙了嗎?怎么感覺還是小學仙,并沒有成為初芒仙的覺悟?”
李然愕然,被這又出現了的新情況一下子弄糊涂了。
剛剛因為以為成功晉級的喜悅,亦是變成了一點小郁悶。
“貌似我這修煉一開始就與別仙不同。”
《天庭封神訣》明擺著記載,燥熱之后修習成功初芒十二式,便是初芒仙。
這一點,李然沒有記錯,他試著分析問題出在哪里。
“我修習的《天庭封神訣》與書中的《天庭封神訣》對比,前者因該稱呼為《變異天庭封神訣》。而《變異天庭封神訣》與《天庭封神訣》不同之處只有《觀天帝》不同。”李然尋思著,忽然內心微笑道,“《變異觀天帝》與《觀天帝》不同之處就是新增加的三個穴位,那么……”
李然此時心中亦是有了些許猜測,他覺得這個猜測相當靠譜。
腦海《變異觀天帝》觀想圖中,新增加的三個穴位,并沒有名字。
李然心下琢磨著,覺得應該起個三名字。
“叫什么好呢?”李然思索著,試著叫道,“小學十二式之中,觀想式觀想出來的《變異觀天帝》最重要乃是基礎,而后面心眼式、神覺式與意動式更是有著由靜入動,化腐朽為神奇的能力,要不就叫心眼穴、神覺穴、意動穴。”
心眼穴、神覺穴、意動穴。
就在李然這個想法產生的剎那,體內腦海觀想圖之中,新出現的那三個無名穴位的之上,赫然出現了“心眼穴”、“神覺穴”、“意動穴”幾個清晰標注的漢仙文字。
很快李然就發現了這幾個漢仙文字,與別的有名穴位之上標注的名字有些不同,顯得更加清晰,名字亦是大了一號。
“轟!轟!轟!轟!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