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五、宗教在人類文化中的地位

站在文化學或文化哲學的高度,將宗教看成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把宗教放在人類文化的廣闊背景中,結(jié)合中西、古今文化關系,來考察宗教的性質(zhì)和功能,形成“宗教文化”這一新概念,是20世紀以來中國宗教學者研究宗教問題的主要特點和成績。方立天說:“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人肯定宗教文化的功能,重視發(fā)揮宗教文化的積極作用,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宗教價值觀的重要內(nèi)涵之一。”[29]宗教不只是意識形態(tài),而且是一種社會文化,是人類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逐漸成為國人的共識。

其實,宗教在人類文化中,占有很高地位。宗教與哲學、藝術并列,屬于可以影響人精神最深層次的文化部門。宗教的文化精神功能在于追求至善,與哲學之追求至真、藝術之追求至美、科學之求真、道德之求善、技術之求實用、政治經(jīng)濟等之求功利等不同。宗教的心理功能則在于,給人提供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園,幫助人們求安去躁;宗教的教化功能則在于,宗教是道德的基礎,它幫助發(fā)展道德,使道德義務成為無條件的、絕對的行為,使遵循道德規(guī)范的人際關系更加穩(wěn)定、持久、和諧,宗教可以給各種社會道德提供神圣、莊嚴、絕對的信念或信仰基礎。

宗教精神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核心內(nèi)容之一。從中國古代宗教思想看,在現(xiàn)實世界里,人們自覺地追求與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緊密相連的、永恒的、絕對的“道”(即真、善、美、用等真理),生死以之,不屈不撓,勇猛精進,不斷超越現(xiàn)實,而與絕對的“道”交通或合一的精神,就是宗教精神。這樣的宗教精神廣泛滲透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中,構(gòu)成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主要線索,推動和引導著中華文明自強不息,歷經(jīng)磨難而不衰,久經(jīng)考驗而不倒。

馬克思(KarlHeinrichMarx,1818-1883)說:“宗教是這個世界的總的理論,是它的包羅萬象的綱領”[30];毛澤東(1893-1976)在中共中央1963年12月30日轉(zhuǎn)發(fā)中央外事小組、中央宣傳部關于加強研究外國工作的報告的指示稿上寫的批語也說:“對世界三大宗教(耶穌教、回教、佛教),至今影響著廣大人口,我們卻沒有知識,國內(nèi)沒有一個由馬克思主義者領導的研究機構(gòu),沒有一本可看的這方面的刊物。……不批判神學就不能寫好哲學史,也不能寫好文學史或世界史。這點請宣傳部同志們考慮一下。”主張無神論的馬克思主義者,根據(jù)認識和改造現(xiàn)實世界的需要,也十分重視宗教文化的積極價值。

改革開放以后,我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建設中國社會主義新文化,必須學習西方。學習西方,不了解其宗教,不感受其傳教士為上帝而生、為上帝而死的宗教精神,將難以理解其精髓;建設社會主義新文化,如果不鑄造我們自己為真理而生、為真理而死的宗教精神,不將科學、哲學、道德、藝術等真理的追求建立在我們每一個人內(nèi)在本性自覺、自主、自由的基礎上,將難以建成博大精深、感染力強、有普遍性、有國際意義的中華新文化。

比如,中國學習西方科學百多年,科學究竟在中國扎根了沒有?如果沒有西方列強的威脅,我們還會不會那樣重視科學研究、技術創(chuàng)新呢?這是一個問題。

半個世紀前,現(xiàn)代哲學家賀麟(1902-1992)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中國之所以沒有近代實驗科學產(chǎn)生,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近代科學主體的缺乏,表現(xiàn)為科學精神、為科學而獻身的精神缺乏。他深刻指出:“我們沒有科學,因為我們沒有科學的殉道者”,中國幾乎從來沒有人以宗教熱情和獻身精神去研究科學或反對科學。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我們之所以研究科學,是因為它有用;西方人對科學的研究是為其無私利的內(nèi)在價值及其宗教的意義。”[31]甚者,我們大多數(shù)人對科學的有無盛衰漠不關心,“采不加理會的漠然態(tài)度”,其極至于貶斥科學,指為“玩物喪志”[32]。在這種情況下,要是中國能產(chǎn)生發(fā)自國人內(nèi)在本性、中華民族文化精神命脈深處的科學,中國傳統(tǒng)科學還能現(xiàn)代化,引進的西方科學還能夠在中國扎下根來,那才是令人奇怪的事情。由此可見,研究宗教文化,對培育國民的宗教精神,使科學在人心靈中扎根,在每一個社會成員日用飲食、灑掃應對中普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又如,中國目前的教育怎么樣呢?是否已經(jīng)很好地解決了育人問題呢?這是又一個問題。有人斷定,“中國教育沒解決好育人問題”[33],這值得我們好好反思。中國古代教育非常發(fā)達,在“育人”問題上積累了十分豐富的經(jīng)驗,我們是否已經(jīng)將這些有益的經(jīng)驗都總結(jié)出來、繼承下來并有新的運用和發(fā)展呢?這是一個問題。老師、學生、管理者在覺悟自己作為人的本性的基礎上,將認識真理(“學道”“聞道”等)、追求真理(“求道”)、實現(xiàn)真理,與真理為一(“盡心知性知天”)作為教育的中心內(nèi)容,使教育能夠觸及學生靈魂的深處,可以說是古代中國宗教教育或教化思想的重要經(jīng)驗之一。現(xiàn)代的教育為什么不能吸收古代中國宗教教育或教化思想的長處呢?

從文化功能上看,宗教實際上是一種觸及靈魂的教育活動。在古代中國歷史上,儒、釋、道三教,也主要在“天人合一”(儒家、道家道教)、“即心即佛”(中國佛教)等理論基礎上,以教化世人去惡從善為共同目標。儒家經(jīng)典《中庸》講“修道之謂教”,其中的“教”,既是教育,也是學習,還可以有宗教的意義。在古代儒家那里,宗教功能和教育活動是緊密結(jié)合在一起的。因為有“道”(“天人合一”的真理)的信仰,有一定程度上的宗教性,所以,古代儒家的教育活動有神圣性、莊嚴性、超越性,教育內(nèi)容有普遍性、深刻性,教育功能在教書育人、社會政治活動、文化傳承等方面,都得到非常充分的發(fā)揮。中國文化能夠數(shù)千年連續(xù)不斷,屹立不倒,和儒家為主的優(yōu)秀教育活動有不可分割的關系。

第一講思考題

1.古代中國歷史上,宗教沒有歐洲基督教的地位高、影響大,為什么?

2.近代以來,中國努力學習西方文化,但大家不約而同,都不學習西方的宗教,原因是什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陵县| 共和县| 乡城县| 府谷县| 尼勒克县| 京山县| 伊宁市| 岑溪市| 浑源县| 永安市| 翼城县| 北川| 卫辉市| 大悟县| 巴南区| 体育| 横峰县| 青河县| 山阴县| 株洲县| 武威市| 柳林县| 武隆县| 民勤县| 湄潭县| 汽车| 莒南县| 方城县| 宁远县| 剑河县| 开封市| 梅河口市| 高淳县| 左权县| 张家界市| 长乐市| 响水县| 新巴尔虎右旗| 灌阳县| 淳化县| 格尔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