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按圖索驥
- 中國成語故事
- 方冰瑤編著
- 486字
- 2019-05-05 15:07:13
主要人物:孫陽的兒子
春秋時,秦國著名的相馬專家孫陽很善于鑒別馬匹,被稱為“伯樂”。他將識別馬匹的經驗寫成一本書,叫《相馬經》,里面介紹千里馬的特征之一是“額頭高起,光彩照日,四蹄圓實粗壯”。他的兒子拿著《相馬經》生搬硬套上街尋找千里馬。一天,他見到一只癩蛤蟆,前額剛好跟書上描述的一致,便以為自己找到了一匹千里馬,鬧出笑話。
【釋義】
索:找;驥:良馬。按圖索驥:指按照畫像去尋求好馬。比喻墨守成規辦事;也比喻按照線索去尋求。
【出處】
《漢書·梅福傳》:“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選舉之法,取當時之士,猶察伯樂之圖,求騏驥于市,而不可得,亦已明矣?!?
【拓展】
《馬說》是韓愈筆下的一篇說理散文。韓愈引用伯樂的典故描述了千里馬的遭遇,闡明“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觀點。這也是一句發人深省的警句:世上有伯樂這種見地和本領的人太少了,所以很多“千里馬”(指代有識之士)都被埋沒。文章深刻生動,既寫喂馬者不是伯樂,不能識“千里馬”,也表達了懷才不遇之人如自己,正像千里馬一樣被埋沒。
【心靈語錄】
我們如果一味按圖索驥做事,不僅無法創新,還很有可能會鬧出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