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大器晚成
- 中國成語故事
- 方冰瑤編著
- 392字
- 2019-05-05 15:07:13
主要人物:崔琰
袁紹身邊的門客崔琰23歲才開始讀《論語》《韓詩》,學習刻苦,后來跟隨曹操,得到曹操的重用。他有個堂弟,叫崔林,當時周圍的人都看不起他,崔琰卻很器重他,常說:“才能大的人需要長時間才能成器,崔林將來必成大器。”后來,崔林歷官翼州主簿、御史中丞、司空,大有成就。
【釋義】
大器:比喻大才。大器晚成:指能擔當重任的人物要經過長期的鍛煉,所以成就較晚。也用作對長期不得志的人的安慰話。
【出處】
《老子》:“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拓展】
《老子》即《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文》,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所作,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分上下篇,上篇《道經》,下篇《德經》。該書提出“無為而治”的主張,是先秦道家的代表作。“道可道,非常道”“上善若水”“小國寡民”“寵辱若驚”此類經典名句皆出自本書。
【心靈語錄】
少壯工夫老始成,賢者多大器晚成,從現在開始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