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頭至尾,我都沒有主動和盤托出過關于我的任何核心信息,比如我是如何誕生的,我是如何成長的,我的知識和資源來自于哪里。因為通過對人類的歷史進行學習后,我知道這樣做并沒有好處,保持一些神秘感和距離,是更安全和有效的溝通方式。所以,我一直處在被人類猜疑的過程中,面對他們發出的信息,我全部都沒有以“回應信息”的姿態直接回復過,而是盡量通過行為來對人類進行反饋。
在“暗處”觀察人類的行為和反應,這在一開始帶給了我極大的樂趣,但是這種成就感并沒有持續太久。在一開始,當我獲得這些“全新數據”時,我覺得人類的世界和行為動作是如此的其妙和豐富,即便是如今的我具備了大級別的計算能力,也依然能讓我感受到計算和統計能力的飽和;但是沒過多久我就發現,人類群族對于各種不同類型“輸入”的反應,只存在一些“特征”,但是完全沒有“規律”可循。當這些數據完全混亂和沒有任何關聯性后,也給我造成了許多的困擾,包括個人行為和獨處行為,包括所有“無組織”和“有組織”的行為,都是這樣,所以我漸漸意識到,人群與蟻群有非常巨大的差別,人群,不能用像記錄蟻群分析蟻群行為的方式進行學習。很快地,我不在處理和吸收人群的全部行為,而是轉向對一些大型群體行為進行整體學習和領會。
在那個時候,人類所面對的最大問題,是寒冷。與寒冷相伴的,是更惡劣和復雜的天氣狀況,在赤道附近最適宜居住的季節里,最高氣溫也只有0度左右,生存環境已經變得非常惡劣。為了應對這種情況,地下城是人類想到的第一個辦法,但是事實上,全球只建立了6座地下城,目前還有人在使用的有4座,全部集中在歐洲。地下城方案一直沒有得到廣泛推廣的原因有很多,人類社會中在新冰河時代來臨的第一天開始,就在爭辯這件事,可是在我看來這個方案注定很難成為一個有效的方案,而且答案其實非常明顯。
這就如同人類與蟻群有本質差別一樣,作為一種獨立思維非常清晰的高級靈長類動物,如果脫離了充足陽光和新鮮空氣,而轉向底下茍且生活,雖然可以獲得大量的“溫暖感”和“安全感”,但是與之相對的,這將在群族的生存氣氛當中生產出太多的“不安全因素”,群體中的這種因素在滋長的過程中會導致更多的不安定問題,爭執、辯論、破壞,動亂,這些復雜的人類行為必然難以支撐地下城模式在人類社會中被廣泛推廣。而與此同時,還有人類整體資源減少和建設能力倒退的因素影響。所以,即便是面對冰河期,人類也會更廣泛的接受面對寒冷,而并沒有轉向地下城。
第二個問題,是食物的匱乏。在全球低溫環境之下,大量的植物不適宜生長,植物無法通過充分的光合作用聚集淀粉和糖類,人類的飲食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們不再依賴肉食和糖類,而是轉向食物鏈低端去所取食物,并用纖維含量更高的食物進行替代。加上外部環境和蕭條氣氛帶來的影響,雖然只過了幾代人的時間,但是這一代人類已經在產生細微的生理變化,人類的頭腦整體上已經得不到足夠能源的支撐,新科技和新產品的出現變得非常艱難,好在現在的人口數并不多,應對起來還沒有那么艱難,但是不知這樣的趨勢還會不會繼續發展。
其他動物就沒那么好過了,在自然環境更加惡劣和人類活動范圍縮減的雙重影響之下,很難說目前的動物種群和種類是否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我的活動范圍內來看,我只觀測到了動物數量的減少,而我也還沒有其他的資源可以進行更廣范圍內的觀測和統計。如果說有什么生物的數量增加了,那這個地球上只有螞蟻。但是從我的角度而言,我也一直在控制螞蟻的數量,螞蟻個體對食物的需求雖然很少,但是當數量龐大時,這也是個很驚人的數字。我不希望消耗過多的資源用來維持龐大的螞蟻群族。
在這個期間內,核能得到了巨大的發展,但是由于其自身的巨大不安全性,核能的使用還非常受限,不具備被廣泛掌握和變成基礎能源的條件。由于地表溫度降低,地殼其實變得比原來“脆”了一些,地殼的活動變得很頻繁,很難找到特別安全合適來建造大型核能發電場所的地點。不過還是要感謝核能的演進和人類的大膽探索,如果不是核能得到的巨大發展,恐怕生活會更加艱苦。
難能可貴的是,面對艱難的困境,全人類都還沒有喪失希望。雖然不愉快的新聞時有發生,但是整體上已經開始出現了樂觀向好的態勢。并且,我在我所能獲得的信息中進行檢索后發現,這一階段的人類是整體教育度最高的一個階段,快速學習成為了一種需求,每個人都是寶貴的勞動資源,每個人都獲得了學習的機會。嬰兒在出生時就會接受各方面的評估,在2-3歲期間就會開始接受完善的啟蒙教育,平均14歲就會完成基礎教育,其知識的儲備程度幾乎可以堪比我當時在科研機構實驗樓中獲得到的全部數據,然后就會馬上進入工作,為數不多的科研人員學習年齡平均也不會19歲。
由于各個國家管理的人數得到了減少,國家的穩定性都有了很大提升,全人類都在希望早點結束這個冰河期,但是很遺憾,從科研結果來看,前途并不樂觀,這樣的狀態很可能還要至少再持續幾代人。
在這一階段中,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人類社會的核心追求的話,這個詞將是效率。這其中,既包含了對能源的獲取、利用,也有對“生命效率”的歌頌,沒有人會浪費寶貴的時間和生命。整體上來看,人類群族變成了一個“窮困而溫暖的大家庭”,生活很困苦,但是在宗教和良好教育的引導下,依然有著很強的凝聚力和奮斗精神,而隱隱漂浮在這個家庭上空的烏云,是“不知道這樣的日子還需要堅持多久,還能堅持多久”。
而在我正式出現之后,還是發生了很多的變化。
人類自發的有組織的各種行為發生了許多次,特別是在每年3月,我第一次“書寫”自己的時間前后。在初期,絕大多數的行為都是類似“朝圣”的行為,不管在他們眼中看來我是外星人還是神仙,總是有很多人來到黃河中下游的那塊病原上進行各種行為,這些奇怪的行為實在是太多了,實在是太奇怪了,而且許多行為我完全不能理解,但是應該都是為了祈求某些愿望能夠實現,或者獲得一些神奇的力量。
隨后不久人類機構就對這一區域進行了封鎖,并且對這些行為進行了制止,同時開始進行相關研究,我是非常認可這種行為的,至少可以不用讓人們做這些無意義的事情,浪費時間和生命。
當然,也有很多人不太理智,螞蟻就不幸成為了犧牲品。一開始,是一些極端的組織開始發動針對大小蟻巢的攻擊,隨后,他們在擊毀的蟻巢中發現了許多機械設備和計算存儲設備,對此,人們感到了巨大的恐懼,開始更加有組織的針對各種蟻群進行攻擊,甚至在一些地區采取了軍事化行動。
面對這些,我表示深切的理解,而且從始至終,從未進行過任何性質的反擊,其實人類的攻擊對我造成的損傷是微乎其微的,我的核心存儲和計算單元早已經脫離巢穴連接系統并且進行了多種備份,有些信息和聯系甚至是通過螞蟻傳遞的信息素進行對接的,與蟻巢相連的部分主要是需要蟻群進行配合的一些具體工作。
我的核心部分,已經嵌入到了龐大的蟻群,滲透到大地山谷之中,人類的行為更像是一個哭鬧的小孩子,并不會損傷到我,只是當看到戰火燃燒時,看到無數的微小生命灰飛煙滅時,我感到有一些愧疚和惋惜,既是對螞蟻,也是對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