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便說說地球母親的孩子
地球母親的孩子有很多,因時間有限,我們請幾位代表上臺來。
第一位:土壤
土壤是地球表面上的一層疏松的物質,能夠生長植物。土壤是在氣候因素、生物因素、地形因素、時間因素、人類因素等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這些成土因素在土壤的形成過程中具有同等重要性。土壤來自巖石、無機物、有機物,主要由礦物質、空氣、水分、有機物質等構成。地球表面形成1厘米厚的土壤,約需要300年或更長時間。

我們常見的土壤有紅土、黃土、黑土等。土壤是生物的棲息地,能維持生物的生長,為其提供營養,還能凈化、涵養水源。
第二位:巖石
巖石是構成地殼的基本物質,呈固態,其中海面下的巖石稱為礁、暗礁及暗沙。巖石就其成因來說,可分為火成巖、沉積巖和變質巖三大類。地球內部的熔融物質,由火山通道噴溢出地表凝固形成的巖石,叫火成巖。沉積巖是在地表常溫、常壓條件下,由風化物質、火山碎屑、有機物及少量宇宙物質經搬運、沉積和成巖作用形成的巖石。變質巖是原有巖石經變質作用而形成的巖石,約占地殼總體積的27%。

第三位:海洋
從太空上看,地球是一個美麗的藍色星球,這是因為其表面約70.8%都是海洋。海洋是生命的搖籃,海洋蘊藏著豐富的資源,海洋是決定氣候的主要因素之一……地球上的大洋共分為四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分別占地球海洋總面積的49.8%、25.4%和21.1%。重要的邊緣海多分布于北半球,它們部分為大陸或島嶼所包圍。

第四位:礦物

礦物,是指由地質作用所形成的天然、一般為結晶態的化合物或單質,人們把有利用價值的礦物叫作礦產資源。礦產資源可分為能源礦產(如石油、煤炭)、金屬礦產(如鐵和銅)、非金屬礦產(如金剛石、石灰巖和黏土)、水氣礦產(如地下水和二氧化碳氣)四大類。
第五位:河流
地上本來沒有河,是雨水、地下水和高山冰雪融水經常沿著線形伸展的凹地向低處流動,才形成了河流。山間易漲易退的山溪,不能算河流。一條新河形成時,河水并不是向下流動,而是掉過頭來,向源頭伸展,河谷一天天向上游延伸。凡是天然形成的河流,都是這樣“成長”起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