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莊大氣的東晉碑刻
晉代是書法的鼎盛時期,尤其是楷書行草經二王之手,已達到書法的至高境界。在當時,碑刻與縑紙的書法看上去好像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形式,其實他們之間的關系是十分密切的。
1965年1月發掘于江蘇省南京市的《王興之墓志》是東晉咸康七年(341)的作品。據考證,王興之是王彬的兒子,王羲之的兄弟。其石兩面都刻有字跡,后面刻的是王興之妻子的墓志,書法方正拙樸,屬于隸楷之間的字體。
《廣武將軍碑》為前秦建元四年(368)建立,立于陜西省白水縣史官村倉頡廟,清朝初年不知去向,1920年又被人們找到。此碑上的書法雖然含隸書成分要多一些,但是作者要擺脫正統隸書規矩,因此筆法顯出了楷書體勢,在碑上寫出了摩崖石刻渾拙蒼堅的氣息,但看上去顯得有些稚氣。
《爨寶子碑》于東晉大享四年即405年所立,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在云南曲靖縣城南發現。碑文共計388個字。碑文屬于六朝文體,所用書法皆為正楷,但卻又留下了不少篆隸筆跡,其筆法方正而圭角崢嶸。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中稱:“樸厚古茂、奇姿百出,與魏碑之《靈廟》《鞠彥云》皆在隸楷之間,可以考見變體源流。”

好大王碑/高句麗
《好大王碑》于東晉義熙十年(414)立。此碑于清光緒初年被畫家關山月在荒山之中發現,這塊碑現在立在吉林省集安縣城東北四公里的山坡上。碑文上刻有1775個字,這段碑文概括了高句麗王朝自建立至好大王的四百五十多年歷史,這塊碑受到了國內外學術界的高度重視。碑文行間豎刻界格,碑文布局嚴謹,端莊純厚。

王興之夫婦墓志/北魏
《王興之夫婦墓志》乃北魏正書之代表作,字字斬釘截鐵,雷霆萬鈞,似從萬古蒼茫中來者,然又不失其慷慨中嫵媚,乃魏碑之妙品。

爨寶子碑/東晉
《爨寶子碑》刻于東晉太亨四年,清乾隆四十三年出土于云南曲靖,今存曲靖一中碑亭。此碑筆意隸楷雙兼,結體變幻多姿,氣雄力勁。康南海贊曰:“樸厚古茂,奇姿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