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舊事
- 鄭光路
- 1799字
- 2019-12-27 15:50:50
張縣長親歷驚心動魄的大地震
1933年8月,一個頭戴博士黑禮帽、身穿長馬褂40來歲的中年人,來到疊溪鎮,他背后還有個背槍的士兵。小鎮寬闊的石板路兩旁,有很多鱗次櫛比的商鋪、飯店、棧房,吵吵嚷嚷分外熱鬧……鎮上的人,有穿破舊漢人服裝的,有披厚重羌藏民族長袍的,還有戴大蓋帽身穿黃軍服的軍人。他們都恭敬地向中年人行注目禮,有的還彎腰點頭招呼:“張縣長,您好!您好!”
這人就是當年川軍28軍“屯墾督辦公署”負責人兼茂縣縣長張雪巖。他禮貌地點頭微笑還禮:“你們好!你們好!”張縣長這次是到疊溪古城鎮“視察”,他了解到:鎮上有房270所,本地人口577人。城中一條繁盛的街道上有飯館10余家,旅店6家。
川軍28軍軍長是鄧錫侯,當時他還兼任松潘縣、理縣、茂縣、懋功縣、汶川縣數縣的“屯墾督辦公署”的督辦。因為疊溪位置重要,地臨黑水入江之處,多民族雜居,又是漢、藏邊界地區……鄧錫侯特別看重此地,在鎮上專門設有公安局,另外還有駐軍一連,處理紛爭事變。

遠眺疊溪古城([英國]托馬斯·托倫士攝于1920年,汶川縣檔案局供圖)

茂縣疊溪古城東門([英國]爾尼斯特·亨利·威爾遜攝于1910年8月30日)
張縣長走到小鎮盡頭,山川形勝盡收眼底:疊溪城面臨岷江、背枕高山,城為斜四邊形。城墻由片石及土砌成,城門洞與月城用大青磚砌成。城中還有城隍廟、觀音殿、武廟、吉祥寺等建筑,有“樓臺亭榭”“龍池曉月”等名勝……張縣長念著前人贊譽疊溪的句子:“‘溪水淼淼直千尋,一城號蠶陵。雉垛參差雁齒橫,尚有蜂衙蝶市,酒肆茶亭……’真是個好地方!”
由江岸到疊溪鎮的一段上坡路,彎彎曲曲約5公里。面江處懸崖峭壁巍然矗立,山上沒有樹木。陪同的疊溪王鎮長對他說道:“張縣長,那半山上有一小洞穴,洞口有洗臉盆大,也不曉得有多深……如果有人向那洞口亂甩石頭,立刻就會濃煙上冒,直沖天上,很快又結成黑云……眨眼間,那黑云又變成小冰雹亂七八糟墜下來,要是躲避不及,常常被那密密麻麻的冰雹打傷!張縣長,這樣的怪事,你信不信?”
張雪巖笑起來:“你說這些,我原先還真不相信,以為是野叟玄談罷了。嘿,上次我親眼看見28軍駐這鎮上的一個士兵,他也以為那是‘打胡亂說’,向那洞口亂甩石頭,果然惹發此事,弄得天昏地暗……連長罵他‘龜兒不信邪,亂惹禍事!’結果關了他兩天禁閉!”
王鎮長忙說:“這深山野溝,怪事確實多!鎮上好多人還常說:‘夜深人靜時,能微微聽見地下有嘩嘩的潮水聲呢……’”
張雪巖先生后來回憶說:“以上情況表明,可能其地下已被江水入浸、土石疏松,地質早已發生變化,一遇地震,即行坍陷了!”
張縣長從疊溪回到縣城沒有半月,1933年8月25日15時50分30秒,令國內外震驚的大地震發生了!
當天中午過后,正在辦公的張縣長突然聽見有種聲音,先是若有若無,慢慢由遠漸近,終于發出一種猶如萬馬奔騰的吼叫聲,又似大海里狂濤巨浪沖擊而來的潮聲,大地開始劇烈晃動……直覺使張縣長一躍而起,慌慌張張地從縣衙里跑出來。“屯墾督辦公署”、縣衙里的人也幾秒鐘內不約而同奔出屋,不少人跌跌撞撞走不穩,沿路倒在地上,又相互攙扶掙扎著爬起來。從天而降的巨變使他們呆如木雞,訥訥說:“咋個?咋個?老天降禍事嗦?”

疊溪古城內遠景([英國]爾尼斯特·亨利·威爾遜攝于1910年8月30日)
張縣長等人正發呆之際,眼睜睜看著縣府一長排橫屋,“嘩啦啦”一陣巨響而倒!所幸人都跑出來了,無人受傷。縣府人員嚇得或蹲坐或趴下,膽小者周身篩糠般直抖。
張雪巖先生后來回憶:縣衙中有3株古槐為明末清初時所栽,粗壯得要10人合抱,此時卻從樹干到樹枝四面“呼呼呼”怪響搖晃,就像無數面旗幟在飄舞……再往遠處張望,只見四山濃煙齊冒、塵霧迷空,天昏地暗,轟轟隆隆之聲不絕于耳!
“哎呀,該不是火山爆發啊?! ”“天啊,莫非紅羊大劫難,我輩末日已到了!”縣衙平壩中,平時衣冠楚楚談笑風生的科長、職員們,不少人竟嗚嗚大哭起來。
過了一陣,奇奇怪怪的聲音稍平靜,日光山色也可看清。此時,張縣長卻聽見全城房屋倒塌聲不斷,哀號呼救聲不絕。眾人只覺“世界末日”到了,肝腸俱裂、面面相覷!又過了好一陣,大地不再搖晃,眾人才可站立、行走,報災者也亂糟糟跑到縣府……
張縣長忙用電話詢問各鄉鎮,“喂喂喂”亂吼一通,卻無人回聲,估計線路都斷。直到第二天,張縣長令電話員分道搶修,南至威州、汶川,電話通了,曉得此路災情不重。而北路電話員剛行10余里,見高山與大河連成一片,已無路可通,才知道茂縣以北疊溪那邊出大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