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瞬間消失
海子下有一座古城鎮
從成都出發,溯岷江沿213國道而上,到了阿壩州茂縣較場鄉。導游小姐說:“這里有個神秘的湖泊,叫疊溪海子……”深山峽谷之中,海子波光閃爍,綠如碧玉。導游小姐背書般朗朗介紹:“疊溪海子,長10余公里,最寬處達690多米,最深處80多米。海子出口是一個狹窄的石山嘴,它急流滔滔,緊連著銀帶一般的千里岷江……”

疊溪景區內風景如畫的魚兒寨海子(供圖:陳華)
疊溪海子距成都249公里,距茂縣縣城56公里。
一個老山民“吧嗒吧嗒”地吸著葉子煙對我說:“海子下埋了一座古城呢!60多年前熱鬧得很,整個古鎮全是瓦房,人口又多,鎮上還有戲臺、寺廟、祠堂,古鎮里長長的街道,人來人往……慘啊,眨眼間就陷到地下面去了!唉,地震后又發洪水,這疊溪古城,就徹底完了,成了這些‘海子’。我們山里人傳說,陰風慘慘的日子里,還聽得到海子下面的冤魂野鬼在號哭呢!”
疊溪是歷代邊防要塞。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這里曾設蠶陵縣,唐代設翼針縣,明洪武十一年(1378)為疊溪千戶所……我繞到較場鄉后面,見有一塊兩三丈高的巨石,當地人說這是“點將臺”。點將臺一帶保存了阿壩州最好最多的石刻造像,山壁上唐、宋、元、清各朝代摩崖石刻,多為佛教造像,栩栩如生,是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有的石刻還看得清有“大唐貞觀四年(630)翼州知州立”“大元開國忠順公玄孫劉上、萬戶劉文遠引兵至此”等字樣……
沒有疑問,至少漢朝以后,疊溪已是兵家必爭的邊陲重鎮。古疊溪城還有名為“龍池曉日”“玉壘洞”等勝跡,如今在蕩漾的水中還可辨別出洞名題字“萬壑一天”的石刻橫匾。
疊溪城扼川西平原通松潘草地及青海、甘肅交通要塞。唐貞觀時筑城規模較小。明洪武十一年(1378)御史大夫丁玉(他被封為平羌將軍)征戰此地,下令筑城高一丈,周圍有三百九十丈長,有四道城門。
我又走到一個叫“玉石板”的地方,看見有因風化模糊難辨的詩碑,有一首清乾隆三十年(1765)成都副都統托云之詩:“山中野鶴飛何處,石窟猶存寶帳圖。古代戰場指點在,漢關要塞杳然無。腰鐮稚子橫牛背,唱晚歸樵覓酒爐。等說總戎零鳥陣,夜深鬼語不相呼。”
我讀罷詩碑,很感到這詩是有點鬼氣的“惡讖”,好像已預料到繁榮太平的疊溪城將遭大難……
為弄清楚千年疊溪古城究竟發生了什么,我查閱了許多舊資料,請教了研究地震的朋友,采訪當地人……花費不少心血,疊溪古城眨眼間桑田變滄海的慘烈畫面,活鮮鮮地浮現在我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