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借貸風險緩釋機制研究
- 沈艷 李蒼舒
- 13字
- 2019-07-22 15:28:31
第一節 網絡借貸的源起與挑戰
一 網絡借貸的源起
P2 P的理想模式是“指個體和個體之間通過互聯網平臺實現的直接借貸”[1]。即借款人在P2 P平臺上發起借款標的,投資人通過競標向借款人放貸,平臺撮合成交,因此應當是一種直接融資的業務模式。這里,投資人是指通過平臺向借款人提供資金,并希望按期收回本金和利息的自然人或法人。借款人是指通過平臺獲取所需資金的自然人、非上市的私營企業、集體企業、股份制有限公司、小微企業等。
如果平臺定位為信息中介,那么平臺提供的服務可分為信息服務和交易服務兩部分。其中信息服務包括:(1)審核借款人資質,濾除不合格借款人和(2)對投資人展示合格借款人的相關信息;而交易服務包括(3)撮合投資人與借款人,達成貸款合同和(4)如果出現借款人違約,則協助投資人追索。平臺收取相應服務費而不是收取利息。由于投資人自主選擇借貸項目,作為撮合借貸雙方的第三方,平臺既不應分攤投資人獲得的本息收益、也不需承擔借款人違約所帶來的損失。
就借貸金額看,個體網絡借貸的監管定位是以小額為主。2016年8月出臺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規定如果借款人是自然人,則年度單平臺借款限額為20萬元,全平臺限額為100萬元;而企業限額分別是100萬元和500萬元。如果平臺做好對借款人的盡調,如果投資人能夠承受相應的投資風險,如果單筆借款額度不大,如果不同平臺、同一平臺不同借款人的行為都相互獨立,那么在點對點直接借貸模式下,網絡借貸出現借款人大面積違約、風險往正規金融蔓延的可能性就比較低。因此網絡借貸有成為正規金融有益補充的空間。
2007年6月成立的拍拍貸采用了這一直接融資模式,最初也獲得較快速的發展,注冊用戶從2009年10月的10萬人增長到2016年年底的3261萬人,成為國內用戶規模最大的P2 P平臺之一。與國內其他P2 P平臺相比,當時的拍拍貸立足于信息中介定位,采用純線上運作模式,將具體借款信息包括借款金額、期限、利率、投標進度及剩余金額等列示在網站上,供投資者進行投標和選擇。該模式下拍拍貸不參與借貸雙方資金往來、不承擔違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