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寺院碑文書寫研究
- 趙德坤 陳傳芝
- 1008字
- 2019-07-22 15:17:10
二 目前國內(nèi)外研究的現(xiàn)狀和趨勢
碑文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體,一直為學人所關(guān)注;而寺院碑文作為碑文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自然也不會被忽略。目前對于寺院碑文的研究,主要體現(xiàn)在如下三個方面。
第一,對個別寺院單篇碑文進行考釋、??焙吞骄俊_@是寺院碑文研究最突出的一個層面。例如,鐘民巖著《歷史的見證——明代奴兒干永寧寺碑文考釋》(《歷史研究》1974年第1期),悲明著《顯通寺碑文》(《五臺山研究》1997年第2期),[日]小島岱山著《菩提達摩石碑碑文并參考資料》(《世界宗教研究》2001年第1期),紀華傳著《菩提達摩碑文考釋》(《世界宗教研究》2002年第4期),蔡美彪著《元浚州天寧寺帝師法旨碑譯釋》(《中華文史論叢》2006年第3期),陳高華著《杭州慧因寺的元代白話碑》(《浙江社會科學》2007年第1期),邢東風著《大同善化寺與朱弁碑》(《世界宗教研究》2009年第1期)等。這些論文都是以某一具體的寺院碑文作為研究對象,且不限于佛學分析。
第二,對某一地域寺院碑文進行收集、整理與編纂。這是致力于文獻整理與文化遺產(chǎn)保護的有力途徑,成果頗豐。例如,龍顯昭主編《巴蜀佛教碑文集成》(巴蜀書社2004年版),鄭炳林著《敦煌碑銘贊輯釋》(甘肅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潘明權(quán)主編《上海佛教碑刻文獻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鄭振滿、[美]丁荷生編纂《福建宗教碑銘匯編·泉州府分冊》(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李智冠著《歷代高僧碑文??弊g注·高麗篇》(1—4)(伽山佛教文化研究院1994—1997年版),李智冠著《韓國佛教金石文??弊g注》(伽山佛教文化研究院 1993—1994年版),李仲偉、林子雄、崔志民編著《廣州寺庵碑銘集》(廣東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臺灣文獻史料叢刊第9輯173《臺灣南部碑文集成(上)》(臺灣大通書局1987年版)等。突出區(qū)域整體性和文獻整理。
第三,對某一時段的佛教文獻予以選擇和編纂,其中包括了寺院碑文。如石竣編《中國佛教思想資料選編·第2卷·第4冊》(中華書局1983年版),《佛教歷代高僧名著精選·附略傳記》1—4(光明慈悲喜舍救濟會編),杜潔祥《中國佛寺史志匯刊·第1輯·第22冊·117·龍井見聞錄·附:宋儈元凈外傳》(明文書局1980年版)等。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碑文與寺院碑文已經(jīng)開始成為學位論文的選題,如王鵬江著《唐碑研究》(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美術(shù)學博士學位論文),趙海雅著《唐代寺碑研究》(浙江大學2011年中國古典文獻學碩士學位論文)等。
本課題范圍之內(nèi)的科研趨勢,是基于已有的文獻整理,向特定科研課題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