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關于小學生全面發展教育研究作者名: 霍洪田本章字數: 2022字更新時間: 2019-07-25 10:21:28
前言
當今的中國社會正處于社會主義變革時期,社會的結構不斷得到優化調整,社會利益更加注重再分配,人民生活急劇變化。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生活與人們精神領域需求之間的矛盾不斷加大,教育作為人與社會的調節劑,對社會的穩定繁榮起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當今中國與世界接軌,國家之間人才的競爭日益激烈,完善的國家教育體系是國家綜合國力的有力保證。為了適應不斷發展的人類社會,我國的教育體制也在不斷地進行著改革和完善,力求使教育與經濟、政治相輔相成,共同促進中華民族的偉大振興,促進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幸福。
一方面,我國的整體教育體制建設已接近完善,在未來很長一段時期內將不需要有較大的改善,但是課程設置仍需要進行不斷的改革與完善,以適應人們對知識的需求和不斷發展的社會。首先,初等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的基礎階段,具有十分重要的啟蒙教育作用,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其次,初等教育時期的受教育者心理和生理都處于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接受學習的關鍵時期,是學生教育的黃金時期。通過教育,兒童心智得以發展,各項能力得以培養與鍛煉,有利于促進其全面的終身發展,如果此階段的教育處理不當,將會對兒童及其以后的發展產生無法估量的傷害,甚至會危害社會的穩定。總之,初等教育在國民教育體系中具有十分重要、關鍵的地位,其重要性不僅體現在對兒童知識的灌輸方面,還體現在對兒童各種思想意識、智力、綜合能力等發展提高方面。
另一方面,隨著國家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隨之大幅提高,人民的思想觀念也不斷進步,不再通過不斷地生養孩子追求富裕的生活,加之國家大力提倡計劃生育,目前已取得顯著的成效。現代社會中的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家長對其呵護關愛并不能有效地幫助其成長,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大部分家長越來越溺愛自己的孩子,不忍心使其“吃苦受罪”,導致兒童無法學會自理,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越來越低下,總體學習成績也呈下降趨勢……這些問題嚴重地阻礙了學生的發展與個體能力的提高,與人類社會的發展步伐嚴重脫節。所以,初等教育新課程改革應當圍繞學生的全面發展問題,致力于運用各種手段提高兒童的整體素質。
鑒于以上問題的存在,如何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是一個嚴肅的話題,經筆者研究發現,學生各項智能的發展、智力的提升、綜合能力的培養的最佳階段是兒童十二歲以前,即小學教育階段。此時期的兒童心理和生理發展正處于關鍵時期,也是個體學習提高的黃金時期,通過教育可以使學生的各項能力得到有效的培養和提升,滿足自我的需求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新課程改革應當全面致力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以適應不斷發展的社會和國家發展的需要以及人類進步的需求。
那么,如何鍛煉學生的九項智能、提升學生智力水平和綜合素質能力是我們目前遇到的關鍵問題。根據加德納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論,每個個體都有九項智能,九項智能之間有強弱之分,外化表現出來就是個體之間的能力和智力的差異。因此,教育者所需要做的就是在兒童生理心理發展的適當時期,循序漸進地發展個體的各項智能,努力鍛煉學生的強項智能。根據多元智能發展不平衡理論,個體內在的九項智能發展進程存在差異,對兒童的教育應當循序漸進,切忌操之過急,在恰當的時間給予恰當的鍛煉,做到事半功倍。美國心理學家格賽爾所做的著名“格賽爾雙子爬梯實驗”很好地證明了在關鍵期內合適的時間對智能進行開發的有效效果。
能力是一種合力,是眾多合力作用的結果,個體智力、智能不平衡發展的特性使得個體能力存在較大差異。智能作為智力、能力發生和發展的基礎,對個體智力水平和能力高低具有重要的基礎性作用,后天的外在因素是在智能基礎上形成的,使具有可塑性的智力和能力提升到一個更高、更好的水平與空間。能力不僅是多項智能組成的合力,還有個體后天知識積累、生活環境、生存經歷等外在環境因素的組成成分。比如先天智能水平相當的兩個個體之間,他們受教育水平高、低以及外界環境的刺激不同,二者解決問題的方式是完全不一樣的,發展方式和表現方式也是不一樣的,一個可能是數學家,另一個可能是數據分析師。根據能力是合力理論,要解決好一個問題,需要幾種智能、知識、經驗共同作用,人在一生中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問題,需要用不同的能力去解決各樣的問題,為了不斷增強各種能力,就得不斷提高知識水平、增加經驗和提升自我能力。因此,更加應該鍛煉個體的不同智能,提高個體的綜合能力。總體來說,個體智力和能力在各個階段都是不平衡發展的。能力發展是不平衡的,經我們研究發現,其最佳發展階段是在兒童階段,尤其是小學生階段。個體能力發展是至關重要的,我們發現了發展的黃金期,那么,小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筆者對我國初等教育課程進行大量的案例分析研究,結合加德納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論和能力是一種合力理論,提出自我對小學生全面發展的實踐探索,即創新發展模型,以此來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初等教育研究貢獻一份力量,為我國的素質教育改革做出一點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