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熹訓詁研究
- 賈璐
- 990字
- 2019-07-16 11:46:42
中文摘要
本書以朱熹的《詩集傳》《四書章句集注》《楚辭集注》和《周易本義》為主要研究材料,綜合運用訓詁學、音韻學、文字學、詞匯學、語法學、修辭學、校勘學等學科的理論,深入探討了朱熹的訓詁原則和訓詁方法,總結了朱熹的訓詁成就與不足。本書內容涵蓋了朱熹在語音、文字、詞匯、語法、修辭和校勘等領域的研究成果,全面闡發了朱熹的訓詁思想。全書分七個部分進行論述:
緒論部分對朱熹的生平與著作情況作了簡要介紹,同時闡述了本選題的研究現狀、選題意義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從總體上概括了朱熹的訓詁原則,這些原則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朱熹對待訓詁的態度,幾乎貫穿于朱熹的整個訓詁過程中。
第二章以朱熹對古籍語音的訓釋為研究對象,著重分析了朱熹的葉音說,對葉音說在研究宋代實際語音方面的應用價值予以了充分認識,同時總結了朱熹在語音訓釋中所體現出的訓詁思想。
第三章是本書的重點,以朱熹對古籍詞匯的訓釋為研究對象,系統地闡述了朱熹訓釋詞語的方法以及在詞語訓釋中體現出的訓詁思想,指出朱熹將宋代金石學的研究成果引入到訓詁學領域是針對傳統訓詁方法的一大突破。該章還就朱熹在詞語訓釋方面的創獲與不足作了個案分析,對導致失誤的原因進行了探討。
第四章以朱熹對古籍語法的訓釋為研究對象,重點探討了朱熹在古漢語虛詞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朱熹對一些語法現象的正確解釋,在分析句讀時所運用的方法,特別是朱熹對前人誤釋為實詞的某些虛詞的糾正,都表明朱熹已經具有了較為先進的語法觀念。
第五章以朱熹對古籍修辭的訓釋為研究對象,首先分析了朱熹對古籍中一些常見的修辭表達方式的說明,接下來重點論述了朱熹對賦、比、興的定義,朱熹在為《詩經》和《楚辭》標注賦、比、興時與前人的不同之處以及朱熹首次提出的賦、比、興三者可以兼用的修辭現象。
第六章以朱熹對古籍的校勘為研究對象,對朱熹校勘古籍的內容與方法作了歸納與總結。在校勘方法上,朱熹根據古籍中錯誤的實際情況,綜合運用了多種校勘方法,對古籍作出了別具特色的校勘。
本書既在共時的平面上研究朱熹訓詁的內容及方法,又把朱熹放在訓詁學史的背景中考察其訓詁得失。對于朱熹的訓詁材料,既從宏觀上總結其訓詁原則,又從微觀上進行個案的調查與分析。在理論總結方面,既注重朱熹自身對訓詁的理解與認識,又結合朱熹的訓詁實踐來與這些觀點相互印證,力求結論可靠。
關鍵詞:朱熹;訓詁;語音;文字;詞匯;語法;修辭;校勘
中圖分類號:H1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