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生肖鼠的動物熟語文化意義

img

鼠在十二生肖中居于第一位,與十二地支配屬“子”,即一天十二時辰中的“子時”(23時—1時)又稱“鼠時”。“子”就是“孳”,表示萬物繁茂的意思。

傳說遠古時期天地混沌一片,鼠在半夜之時最為活躍,將天地間的混沌狀態咬出縫隙,“鼠咬天開”,陰陽漏氣,萬物滋生,于是子時屬鼠。明代學者郎瑛在《七修類稿·十二生肖》中記載:“鼠前是四爪,偶數為陰,后足五爪,奇數為陽。子時的前半部分為昨夜之陰,后半部分為今日之陽,正好用鼠來象征子。”

鼠又叫老鼠、子神、耗子、夜磨子、耗蟲等。據記載,全世界鼠有3800余種,中國就有160種之多,我們通常說的“老鼠”只是鼠族的一種。縱觀古今,老鼠生來就一副玲瓏機靈的體態,喜歡上躥下跳,善于夜間活動,鬼鬼祟祟,偷偷摸摸,雖然它在十二生肖中位居第一,但它的形象及其行為卻給人們留下了極不好的印象,令人咬牙切齒,這種深惡痛絕,很自然地會反映到語言之中。在漢語中,有關老鼠的用語大都為貶義,處處都流露出人們對它的鄙視和怨恨。因此在漢語中出現了一系列關于生肖鼠的貶義熟語:鼠目寸光、鼠竄狼奔、鼠肝蟲臂、鼠牙雀角、鼠竊狗盜、過街老鼠人人喊打……這些熟語無一不是人們借鼠的卑劣、罪惡來說事。

中國民間,不管是辭舊歲、迎新年,還是婚嫁迎娶,都會進行敬神靈、除兇險、保平安的祈禱,這些民俗活動產生了許多富有民族特色的傳統習俗和禮儀典教,所有這些都已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民俗文化的傳統之中。人們為了擺脫老鼠,不僅在現實生活中想盡各種辦法消滅老鼠,還想出了老鼠嫁女的高招。“老鼠嫁女”是在正月舉行的祀鼠活動,其內容存在著多種版本,具體日期因地而異,有的在正月初七,有的在正月二十五,不少地區是正月初十,也有的是夏歷正月十四的夜半。浙江金華一帶民間,舊時以二月初二為“老鼠嫁女日”。這一天,家家炒黃豆,拌以紅糖,撒于屋隅,以此來迎合鼠類的習性喜好,這種獻媚行為實際上表現了對鼠患的畏懼,也表達了民眾根除鼠患的愿望。同時,老鼠嫁女又是歲時文化中對子鼠母神信仰的產物。中國古籍《玄中記》中有“百歲鼠化為神”,《春秋運斗樞》中也提到“玉衡星散而為鼠”。《漢書》中記載的“陰陽合陽,氣鐘于子,化生萬物者也,故孳萌于子”可以說明,子鼠為極陰的象征,而臘月至正月,正是新舊歲時交替時刻,故選擇這一時段嫁鼠,因此“老鼠嫁女”還具有除舊布新、送陰迎陽、祛災納吉的象征意義。

傳說中的鼠也有靈性,能飛、能跑、能穴、能攀、能泳。在神話中混沌初開的洪荒時代,鼠扮演著一個創世的文化英雄角色,它咬開創世葫蘆,為人類找來光明,給人類運來谷種,教人耕種,幫助人尋找集居地,組成氏族部落,是開天辟地的英雄。而且老鼠的繁衍能力強,成活率高,是生命的象征。現在,民俗鼠文化已逐漸演變發展為祈求“福、祿、壽、喜、財、子”的吉祥文化。

鼠是十二生肖中的重要成員,在漫長的歷史中,形成了許多與鼠生肖相關的詞語,這些生肖動物鼠詞語體現著中國的文化,是人們世代經驗的積累,包含著祖祖輩輩的經驗、知識、意義和價值,而且它作為一種社會遺產而存在。

一 老鼠名聲壞

(一)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眾所周知,老鼠從外貌到內心,從舉止到風度,從行為到聲響,乃至從色彩到靈魂,無一能為人類所接受,而且老鼠傳播疾病的本事在動物界首屈一指,鼠疫就是迄今為止危害人類的最大殺手。俗語“東死鼠,西死鼠,人見死鼠如見虎”、“鼠死不幾日,人死如圻堵”就充分說明了鼠疫是人類的噩夢。老鼠儼然成了人類的公敵,所以才有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待遇。在熟語中但凡有關“鼠”之語詞,大多為貶義。

“鼠屎污羹”比喻加進了不好的東西,從而破壞了原來美好的事物,俗稱“一粒老鼠屎,敗壞一鍋湯”。語出宋·孫覿《跋吳省元真贊》:“吳公前輩盛德,予宿昔所敬慕,制一偈自贊,皆佛菩薩語,啟誦三過,欲下一句而家有識真者,恐得鼠屎污羹之誚。”類似的熟語有“老鼠掉進飯鍋里——撈也一鍋臭,不撈臭一鍋”,指味道難聞,借指事情極其糟糕,比喻事情不論怎么辦,結果都會很差。“老鼠過街——人人喊打”也是大家熟悉的歇后語,喻指那些令人憤恨的人和事,必會招致眾人譴責或圍剿。“老鼠精轉生的——心里有七十二個轉軸”,其中的“轉軸”比喻主意或心眼兒,用于諷刺鬼主意多,不好對付的人。

老鼠極易適應人類的生活環境,哪里有人類,哪里就有老鼠。在漢語熟語中常用鼠來形容壞人、惡勢力、為害的東西。“三蛇七鼠”比喻為害的東西多,語出清·翟灝《通俗編·禽魚》:“一畝之地,三蛇七鼠。”人們也用“鼠雀之輩”指代鄙陋卑微之徒;“蒼蠅找屎缸,老鼠找米倉”、“哪有耗子不偷油”均比喻本性難移;“鼠牙雀角”形容好爭斗;相關歇后語還有“老鼠響滿了三斗六——惡貫滿盈”、“屎殼郎找地老鼠——臭味相投”、“一窩老鼠不嫌臊——氣味相投”。上述的熟語中,“鼠”的形象充分反映了人們討厭老鼠的心理,通過這些熟語,我們可以了解到中國人崇尚真善美、痛恨壞人壞事的價值取向。

(二)鼠小惹人厭

老鼠的頭尖而小,且是小型嚙齒類動物,所以它的相貌特征在讓人們感覺到厭惡的同時,也常被用來比喻“細小”、“微不足道”、“毫無價值”。在漢語中,以“鼠肚”、“鼠腹”、“鼠尾”等鼠的身體部件為原型,構成了一系列的熟語,其義多表示微小、狹小、卑微等。“鼠肚”、“鼠腹”比喻人氣量狹小,不能容人,如“鼠肚雞腸”、“雞腸鼠腹”、“鼠腹蝸腸”;“鼠肝”比喻輕微卑賤之物,成語有“鼠肝蟲臂”來比喻極其微小而毫無價值的東西。鼠的尾巴細而短小,歇后語“老鼠尾巴熬湯——油水不大”充分說明鼠尾經常被人忽略,用來比喻可賺的錢不多,或可得的好處、財物并不多。還有“鼠子的尾長瘡——有多少膿血”、“老鼠尾巴生瘡——有膿也不多”亦是此道理。“老鼠尾巴——打一百棒槌也變不了”比喻人的思想頑固,再施加壓力也難以轉變;“老鼠尾巴——發不粗長不大”比喻人發不了跡,不會有太大的出息,或事物發展、提高的余地不大。

老鼠是典型的近視眼,總喜歡沿著墻跑,它的賊眼里總是閃爍著警覺。漢語中有關“鼠目”的熟語,就是利用老鼠眼睛的特點,有斥責,有警示,有借喻,有譏諷,而且大多數是含貶義的。“鼠目寸光”形容人眼光狹小,見識淺陋,也形容行為不正,目光像老鼠一樣四處窺探,語出清·蔣士銓《臨川夢·隱奸》:“尋章摘句,別類分門,湊成各樣新書,刻板出賣。嚇得那一班鼠目寸光的時文朋友,拜倒轅門,盲稱瞎贊。”類似的熟語還有“耗子的眼睛——只看一寸遠”、“耗子戴眼鏡——鼠目寸光”、“耗子盯小偷——賊眉鼠眼”、“耗子的眼睛——鼠目寸光”、“老鼠眼看天——小瞧”等。

“鼠目”又因其小而突出,而且目光鬼祟,常用來形容心術不正之人的鄙陋相或寒賤相。“獐頭鼠目”指獐頭小又尖,眼睛像老鼠那樣又小又圓,形容人相貌丑陋,神情狡猾,也形容人貧賤窮酸;“狼眼鼠眉”、“鼠目獐頭”形容人的相貌兇惡;“蛇眉鼠眼”形容人的長相丑惡,心術不正。

(三)膽小如鼠

老鼠是行為十分謹慎的動物,它們體型通常較小,基本上沒有自衛能力,生活在陰暗之處,見不得人,遇見人總是倉皇逃跑,所以有“地洞里藏老鼠——見不得陽光”、“地老鼠走江南——走路不少,見天不多”。關于鼠的熟語也常用來表示膽小、畏懼之義,如“膽小如鼠”、“鼠首僨事”、“聽見貓叫身子抖——膽小如鼠”等。吳玉章在《從甲午戰爭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憶》中提道:“誰知周來蘇膽小如鼠,當船過門司時,他忽然害怕起來,竟把所有的槍彈投入海中。”

鼠喜好偷盜,行為總是鬼鬼祟祟,而且天敵非常多,只有依賴平時的警覺來及時躲避敵害。所以鼠生性多疑,出洞時兩只前爪在洞邊一趴,左瞧右看,感到安全方才出洞,在行走時小心謹慎。詞語“首鼠”亦作“首施”,借喻人躊躇,遲疑不決,窺伺觀望,進退無定。與鼠的行動姿態相關的成語有“進退首鼠”、“首鼠兩端”等。“鼠步”,指老鼠行走,形容畏懼而小心謹慎,語出宋·葉廷硅《海錄碎事·人事》:“楊球為司隸,權門股栗,皆雀目鼠步。”“鼠伏”,謂如鼠伏地,隱蹤躲藏,語出《漢書·蕭望之傳》:“如使匈奴后嗣卒有鳥竄鼠伏,紉于朝享,不為畔臣。”

老鼠行動時鬼鬼祟祟,而且總是以偷盜為生,自然而然地讓人們把它與竊賊聯系在一起,所以“賊頭鼠腦”、“鼠頭鼠腦”、“賊眉鼠眼”、“鼠跡狐蹤”常用來形容人鬼頭鬼腦、偷偷摸摸的樣子。《金瓶梅詞話》第二十八回:“我這屋里再有誰來?敢是你賊頭鼠腦,偷了我這只鞋去了?”“鼠盜狗竊”指像老鼠和狗那樣的偷盜,比喻小偷小摸的行為,語出《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此特群盜鼠竊狗盜耳,何足置之齒牙間!”

老鼠行竊是本性使然,上天也寬容地賦予了它足夠的生存本領,而人類也是寬容的,撇去老鼠陰暗的那一面,它身材嬌小,四肢靈活,圓頭細爪,外表尚有幾分可愛,而它探頭探腦、遇事飛快開溜的模樣讓人類既生氣又無奈,還覺得有幾分滑稽。老鼠被驚嚇后逃跑時慌不擇路,這類詞語有“鼠遁”,像鼠一樣逃竄隱伏;“鼠駭”,像鼠一樣驚慌、懼怕;“鼠竄”,像老鼠那樣驚慌逃走。成語有“鼠竄狼奔”、“鼠竄蜂逝”、“捧頭鼠竄”、“雀目鼠步”、“鳥驚鼠竄”、“掉頭鼠竄”,等等。

二 廟垣之鼠

鼠的種類繁多,適應性極強,在哺乳動物中,分屬嚙齒類。老鼠常借嚙物以磨齒,繁殖迅速,并為害農林草原,盜食糧食,破壞貯藏物、建筑物。嚴重的鼠害會損毀大量的農作物,造成糧食的大量減產,是農業的大敵,這就好像沉重的苛捐雜稅一樣,在生產力并不發達的古代社會讓人民背上了沉重的生活負擔。于是,老鼠與荒年、加收征糧、貪官污吏自然而然地聯系起來。在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出現的“碩鼠”、“相鼠”等詞語就表達了人們對黑暗的社會現實的痛恨。《詩經·魏風·碩鼠》:“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碩鼠”被用來斥責腦滿腸肥的剝削者,形容以卑鄙手段聚斂錢財的貪者盜者,批判了那些像老鼠一樣貪婪無恥的統治階級。老鼠在《詩經》中儼然被當成了諷刺統治階級的一種利器,詩歌運用比擬手法,抨擊時弊,表達出百姓不滿的情緒。

同為鼠,命運也有不同。秦國丞相李斯,年輕時在鄉間做小吏。他見到兩種處境迥異的老鼠,感悟良多:廁中鼠,食不潔,人來怕,狗叫驚;倉中鼠,住大房,守著吃不盡的糧食,還不必擔驚受怕。于是李斯感慨道:“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史記·李斯列傳》)于是,他下定決心要為自己謀一個好位置,“乃從荀卿學帝王之術”。

李斯所艷羨的是倉鼠,另外,社鼠的生存空間也引起古人的注意。《晏子春秋·問上九》講到社鼠,說它是在土地神廟里安家,享盡快活的鼠:“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往托焉。熏之則恐燒其木,灌之則恐敗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殺者,以社故也。”此種現象正如諺語“投鼠而忌器”的道理一樣,比喻欲除害而有所顧忌;也被用于比喻奸臣伴君。與此相類的還有:

“鼠憑社貴”,指老鼠把窩做在土地廟下面,使人不敢去挖掘。比喻壞人仗勢欺人,也比喻近臣依仗君主威勢,橫行無忌。語出《韓非子·外儲說右上》:“君亦見夫為社者乎?樹木而涂之,鼠穿其間,掘穴托其中,燻之則恐焚木,灌之則恐涂陁,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今人君之左右……吏不誅則亂法,誅之則君不安,據而有之,此亦國之社鼠也。”

“稷蜂社鼠”指谷神廟里的馬蜂,土地廟里的老鼠。比喻倚勢作惡的人。語出《韓詩外傳》卷八:“稷蜂不攻,而社鼠不熏,非以稷蜂社鼠之神,其所托者善也。”

“廟垣之鼠”,指宗廟矮墻里的老鼠。比喻帝王身邊得勢的小人。《新唐書·魏元忠傳》:“君側之人,眾所畏懼,所謂鷹頭之蠅,廟垣之鼠者也。”

“城狐社鼠”指城墻上的狐貍,土地廟里的老鼠,用以比喻仗勢作惡的人。

而“器鼠難投”指藏于器物間的老鼠很難打到。比喻有所庇護的壞人很難懲治,也說“欲投鼠而忌器”。如明·鄭若庸《玉玦記·投賢》:“君言且莫讎,他轍魚方困,器鼠難投,小哥不要反了面。”

不論是“鼠憑社貴”還是“廟垣之鼠”都反映了中國人的情面文化。中國的文化中特別強調情面,注重人情味,然而一味地強調人情味,則會衍生出一大批仗勢行惡、難以懲治的壞人。器物之間的老鼠之所以難打,是因為有器物的庇護;土地廟下的老鼠之所以別人不敢挖,是憑借土地廟來逞威。反思官場腐敗現象,群體性的腐敗是由個體腐敗構成,個體腐敗則是由于所謂的“特權”和“人情”使得“民”視“官”為高高在上,“官”則無時無刻不在編織可以屏蔽監督、防范打擊的保護網,使得人們形成投鼠忌器的心理,以求得腐敗和茍安。

三 老鼠有搭檔

大自然的物種是豐富多彩的,有著五百余種的哺乳類動物。鼠作為地球上一個龐大而古老的哺乳類動物家族,必然會與其他動物發生聯系。在鼠與其他動物構成的熟語中,較為多見的則是鼠的天敵——貓,以及同為生肖動物的狗、蛇、牛、雞、虎、馬,還有狐貍、狼等也被用來作為構成熟語的材料。

(一)不管黑貓白貓,捉住老鼠就是好貓

貓是性情溫順、聰明活潑的動物,作為家庭寵物已經有長久的歷史,貓是老鼠的天敵,抓老鼠是它的天職。《禮記》中記載:“迎貓,為其食田鼠也。”在漢語中,關于貓鼠關系的熟語有很多,如“養貓捕鼠,蓄犬防家”,道出了貓狗的職責,也反映出了中國人對于各司其職的看法。中國人講究安分守己,做好本職工作,因此“狗逮老鼠貓看家——反常”則被認為是異于常理的行為。

生活中人們喜歡貓,一方面因為貓可以捕捉老鼠,為人們減少了經濟損失;另一方面,貓體態可愛,在捕捉老鼠的過程中充滿了智慧和經驗,人們熟知的“不管黑貓白貓,捉住老鼠就是好貓”的俗語,體現了做事應當抓住主要矛盾,著手解決主要矛盾,促進事物的發展,同時要以實踐來檢驗真理的哲學原理。貓在捕捉老鼠的過程中是講究一定的技巧和方法的,它會用胡須來丈量老鼠洞口的大小,如若洞口過小,它會選擇守在鼠洞外,因此出現了“老貓守鼠洞——等著瞧”。

因為生物鏈,貓鼠之間存在著捕食與被捕食的關系,常常是“老鼠見了貓——骨頭都軟了”,“耗子碰上貓——有命難逃”,“老鼠見了貓——動都不敢動”,“老鼠見到貓——縮成一團”,“老鼠遇見貓兒——見形便伏”,“老鼠見著貓——怕得要死”。對于貓來說“貓兒抓老鼠——祖傳手藝”,一旦貓不在,則有“老貓不在家,耗子上房扒”,“老貓不在家,耗子造了反”,“貓兒一去,老鼠唱戲”等熟語。因為貓鼠的對立關系,一般情況下,貓和鼠是不可能在一起喂養的,因此在人們的生活當中有“貓鼠不相乳”、“貓鼠不可以同穴”的熟語。當然也有例外,“貓鼠同乳”、“貓鼠同眠”、“貓鼠同處”意為貓和老鼠生活在一起,比喻上下串通一氣,朋比為奸,臭味相投。而老鼠如果睡在貓窩里,那結果就只有一個,即“老鼠睡貓窩,送來一口肉”。如果老鼠膽大包天去挑釁貓,那就“老鼠逗貓——沒事找事”,“耗子逗貓——活得不耐煩了”,“鼠舔貓尾——找死”,“耗子舐貓鼻子——找死玩”,“鼠舔貓屁股——自討苦吃”,“老鼠偷貓食——提心吊膽”。老鼠為了討好貓,有時候甚至會冒著生命危險,“耗子給貓捋胡子——溜須不顧命”,“耗子給貓捋胡子——舍命溜須”,這類熟語譏諷人甘冒風險,拼命諂媚奉承人;“耗子給貓當三陪——掙錢不要命”譏諷某類人為了掙錢連命都不顧了。

貓以老鼠為食,現實生活當中不可能會出現貓哭老鼠的現象,所以用“貓哭老鼠”比喻假慈悲。《說唐》第六二回:“唐家是沒良心的,太平時不用我們,如今又不知那里殺來,又同牛鼻道人在此‘貓兒哭老鼠,假慈悲。’”茅盾《我們這文壇》:“唯美主義者高舉藝術至上的大旗,人道主義者效貓哭老鼠的悲嘆。”亦作“貓兒哭老鼠,假慈悲”、“貓兒哭耗子”等。

據記載,我國古代有一種“報本反始”的活動,即報答上天神靈,并祈求來年農業豐收的年終祭祀活動,俗稱“大蠟”,而大蠟禮的祭祖對象之一便是貓,“迎貓,為其食田鼠也。”貓鼠熟語的出現,充分體現了面對老鼠的肆虐橫行,人們驅除老鼠的心愿及行動。

(二)狗拿耗子多管閑事

狗忠誠義膽,是人類看門的好幫手。從文化層面上看,漢語中雖然不乏稱贊狗的忠心、厚道的詞語,但更多的是對狗的貶損、鄙視之詞,以至于形成了以罵為主的狗文化。這種語言現象折射出中國人從民族感情、文化傳統和思維方式上對待狗是不寬容的,這與對待鼠類似,“鼠”與“狗”的“結合”,用來形容人的偷盜行為,也反映出一定的漢語文化特色。“狗鼠”比喻品行卑劣的人。“狗頭鼠腦”比喻奴才相。《黑籍冤魂》第六回:“要說這林則徐,卻不像那些狗頭鼠腦的官員,要算我們中國的杰出人物。”

漢·應劭《風俗通》:“時有漢直為狗鼠之所為。”成語“鼠竊狗偷”、“鼠竊狗盜”、“鼠偷狗盜”、“鼠竄狗盜”、“鼠盜狗竊”,多用來比喻小偷小摸或小規模的搶掠騷擾行為,除此之外,還比喻鬼祟卑鄙、猥瑣低劣以及男女之間不正當的行為。“狗盜鼠竊”指像鼠狗那樣的盜賊,比喻成不了氣候的反叛者。

抓老鼠,原本就是貓的天職,如果狗代替貓行使了職責,就有點越俎代庖了,因此成語“狗撲老鼠”、“狗逮老鼠”、“狗拿耗子”、“狗咬耗子”等都被認為是“多管閑事”的,其中的道理就和“老鼠扒屎盆——替狗忙”一樣。這一系列的熟語反映的就是各司其職,強調萬物都應該在自己的運行軌道里堅守其位,不可隨意僭越,越俎代庖的事不應該被提倡,否則,就必然導致社會資源的浪費以及社會不良現象的發生,并最終進入惡性循環的軌道。進一步探究,早在《論語·泰伯》中就有類似思想提出,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這強調做人做事要安分守己,不要隨便去插手別人的事情,這一熟語反映的思想也逐漸演變成為政的基本修養。相關熟語還有“狗咬耗子,貓看家,多管閑事”等。

除了狗之外,還有其他動物想要抓老鼠,不過,那就是另一層意思了。“令驥捕鼠”指驅使千里馬去追捕老鼠。比喻任用有才能的人承擔他所不能勝任的工作;“馬捉老鼠”比喻瞎忙亂,語見《金瓶梅詞話》第六二回:“月娘便道:‘李大姐,我看他有些沉重,你不早早與他看一副材板兒來,預備著他?直到那臨時到節熱亂,又亂不出甚么好板來。馬捉老鼠一般,不是那干營生的道理。’”

(三)鼠入牛角

十二生肖的排列順序鼠為第一,牛為第二,對于鼠為何能排在牛之前,存在著若干說法:

第一種傳說是玉皇大帝選出鼠、牛、虎等十二種動物作為人間的生肖。在排序時,大家首推勤勞的牛做第一生肖。不料小老鼠跳出來說:“應該是我最大,排第一才對!因為每次只要我一出現,看見我的人總會叫到‘呀!好大的老鼠!’可從來也沒有聽人說過‘好大的牛’。若不信,我們可以到人多的地方走走看,如果人們都說我大,就讓我做第一個生肖,怎么樣?”玉皇大帝聽了老鼠的話同意試一試,于是一行來到人間的鬧市區,當牛走進鬧市區時,人們熟視無睹,這時,老鼠突然爬到牛背上,趕集的人們一見牛背上的老鼠,果然驚呼:“啊呀!好大的老鼠!”玉皇大帝耳聞目睹,無可奈何,只好讓老鼠做第一生肖,牛屈居第二了。

第二種傳說是十二生肖排序的先后是由十二種動物比賽游泳、賽跑來決定的。在十二種動物游泳時,鼠跳到了牛尾巴上,還咬了牛一口,牛痛極了,一甩尾巴,把鼠甩到了前面,于是鼠得了第一名,而牛無奈地排在第二。也有一種說法是鼠和牛一同參加十二生肖報名,小老鼠耍了心機,騎在牛脖子上,待到牛第一個跑到報名處的時候,老鼠從牛脖子上一蹦,蹦到了牛的前面,因此老鼠得了第一名,牛得了第二名。

鼠與牛的這段過節,被人們記在心里,反映在剪紙畫里,竟也是鼠騎牛的場景。鼠與牛的交集反映在博大精深、包羅萬象的漢語中,卻是另一番景象。牛角的形狀是由粗到細彎曲的錐形,人們常用“鉆牛角尖”比喻一個人死腦筋,遇事不靈活,也指思想方法狹窄。如老舍《神拳》第三幕:“凡事都要留有余地,別死鉆牛角尖。”成語“鼠入牛角”比喻勢力愈來愈小,語出《新五代史》:“奈何吾子孫不肖,后世如鼠入牛角,勢當漸小爾!”又如歇后語“老鼠鉆進了牛角——越往后越緊”比喻越來越不寬裕;“鼠入牛角——越斗越小”本指老鼠越往牛角里鉆,空間變得越小,轉指自己人內部相爭,越斗圈子越小;“耗子鉆進了牛角——越往后越緊”、“耗子鉆牛犄角——進了頭”比喻處境越來越困難。

(四)蛇行鼠步

老鼠作為四害之一,樹敵眾多,除了貓之外,蛇也是其主要的天敵。歇后語中有“蛇逮老鼠——要獨吞”、“蛇吞老鼠鷹叼蛇——一物降一物”、“老鼠窟里倒拔蛇——想退也退不出”,如陳登科《風雷》第五七章:“黃大權邊吃著餅邊答道:‘是啊!剛才秦三年還來找俺去開會。說一入合作社,車牛犁耙,土地房屋,都得歸公。到那時候,老鼠窟里倒拔蛇,想退也退不出啦!’”

鼠與蛇在行動上有著隱秘、狡猾等相似之處。因此常用“蛇入鼠出”來比喻行動隱秘。嚴復《原強續篇》:“于是深怒積怨,退而治兵,蛇入鼠出,不可端倪。”“蛇行鼠步”是說蛇和鼠的前進姿態,常用來形容膽小謹慎。清·新廣東武生《黃蕭養回頭》:“雖小道亦有可觀,但我見賢弟蛇行鼠步,鬼鬼馬馬,無文無氣,不過想你學些正經啫。”“蛇有蛇路,鼠有鼠路”指蛇行有蛇路,鼠行有鼠路,各有各的路數,天生一材必有一用,比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門路。

鼠見了天敵貓可謂是嚇破了膽,即使是想報復貓,上演“一百只老鼠咬貓”最終也是“沒有一個敢下口”。不過鼠對于它們的另外一種天敵——蛇,報復起來真可謂是心狠手辣,毫不手軟。由于蛇是變溫動物,每當秋末天氣轉涼后,它的身體便開始逐漸僵化,行動不再靈活。冬季到來之時,蛇進入冬眠狀態,完全失去了活動能力,于是,老鼠報復蛇的時機到了。它們開始挖洞尋蛇,找到冬眠的蛇便食欲大開,就像美味佳肴一樣大快朵頤。正如人們形象地總結的那樣:“蛇吃鼠半年,鼠吃蛇半年”。

四 鼠入典故

與鼠相關的有些熟語來源于歷史故事、典故,帶有特定的文化意義和內涵。這些典故帶我們走進了歷史的畫卷,帶我們領略了歷史的悠久與滄桑。

(一)首鼠兩端

“首鼠兩端”亦作“首鼠模棱”,形容遲疑不決、瞻前顧后、動搖不定。此語源于《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武安已罷朝,出止車門,召韓御史大夫載,怒曰:‘與長孺共一老禿翁,何為首鼠兩端?’”西漢時期,丞相田蚡娶小老婆,竇嬰與灌夫等去祝賀。田蚡故意怠慢灌夫,灌夫氣憤大罵,田蚡立即拘捕灌夫及其全家準備抄斬。魏其侯竇嬰與灌夫私交甚好,自然要設法搭救灌夫。漢武帝很快獲悉此事,召集文武百官辯論,以辨是非對錯。御史大夫韓安國平時說話頭頭是道、口若懸河,而此次卻吞吞吐吐、隱約其詞:“魏其侯說灌夫曾為國英勇對敵,戰功顯赫,威震三軍。今酒后失言而處斬是為不當,由此看來魏其侯所言是對的。然而武安侯說灌夫平時說話口無遮攔,無法無天,上欺皇室成員,下占百姓財產,真是罪該萬死,所以武安侯所言亦不無道理。灌夫如何發落,聽憑陛下圣裁。”韓安國認為殺也可不殺也可,因而事后,武安侯便用“首鼠兩端”來責怪韓安國模棱兩可。

(二)投鼠忌器

“投鼠忌器”比喻有顧慮,想干又不敢干,語出漢·賈誼《治安策》:“里諺曰:‘欲投鼠而忌器’。此善喻也。鼠近于器,尚憚不投,恐傷其器,況于貴臣之近主乎!”作者賈誼是西漢初期著名的政論家和辭賦家,他的政論文常常見解獨特,切中時弊,然而其思想核心則往往反映出封建士大夫之理念。他認為皇權至高無上,皇帝和其臣屬就如階梯之臺階,上下有別,界限分明,尊卑有序,不得混淆。在該文中,他還認為百姓犯法,可施以刺字、割鼻、砍腳、鞭笞等刑罰,而王侯大臣犯法則應用“廉恥節禮”約束之。賈誼用了“投鼠忌器”一喻,正是為了說明倘若對皇帝身邊的群臣施以酷刑,那么便會損害皇帝尊嚴的道理。又作“器鼠難投”。

《漢書》中記載:有個富人很喜歡古董,并收藏了很多,其中有一件稀有的玉盂,工藝精湛,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深受此人的喜愛。一天晚上,一只老鼠跳進了這個玉盂,想去吃里邊的一些剩菜,正巧被這個富人看到了。他非常惱火,盛怒之下,他拿了塊石頭砸向老鼠。當然,老鼠是被砸死了,可是那個珍貴的玉盂也被打破了。這件事使富人非常難過,他深深后悔自己的魯莽帶來了不可挽回的損失。他認識到只考慮眼前利益而忽視后果,將給自己帶來災難。他向世人發出警告,要“投鼠忌器”,不要為了除掉一只老鼠而損毀自己珍貴的寶物。

(三)羅雀掘鼠

“羅雀掘鼠”原指張網捉麻雀、挖洞捉老鼠來充饑的窘困情況,后比喻想盡辦法籌措財物,語出《新唐書·張巡傳》。公元755年,深受唐玄宗信任的安祿山突然起兵叛亂,以15萬大軍南襲擊敗唐軍,并很快攻下東都洛陽。雍丘縣縣令令狐潮投敵,而真源縣縣令張巡招募壯丁奪回雍丘,堅持作戰60天,后與睢陽太守許遠會合,共同抗敵。兩城兵力總共6000余,而敵軍達13萬之眾,相差懸殊,然而張巡和許遠率兵拼死頑抗。不久,睢陽城糧盡彈竭,張巡下令張網捕麻雀,挖洞逮老鼠以充饑,堅守城池。后來終因糧盡援絕,張巡等英勇戰死,而“羅雀掘鼠”一語則流傳了下來。

生肖鼠的動物熟語從老鼠的鬼祟、狡黠、陰險、詭詐等形象特征出發,表達了卑劣、目光短淺、微不足道、品質惡劣、災難厄運等象征意義;從鼠的繁殖力強、開創世界、偷盜火種、惠及人類等特征出發,表達了多子多孫、招財進寶、吉祥福氣等象征意義。生肖鼠的動物熟語反映出中國人對鼠的心態是既憎又敬,既逐又寵的矛盾心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汤原县| 临沭县| 车致| 天峨县| 沅江市| 鄂伦春自治旗| 阿拉善左旗| 桑日县| 论坛| 定州市| 上杭县| 林周县| 搜索| 和田市| 门头沟区| 吉林市| 仪征市| 长垣县| 平果县| 武定县| 澳门| 平果县| 工布江达县| 且末县| 岢岚县| 裕民县| 三江| 泊头市| 房产| 斗六市| 拉孜县| 竹山县| 冀州市| 昭苏县| 西宁市| 华容县| 大宁县| 米脂县| 宜阳县| 花莲县| 淳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