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歲時節日體系中的贛南客家儀式音樂研究
- 肖文禮
- 463字
- 2019-08-23 19:34:34
第一章 正月:春節
“百節年為首”,春節是中華民族最普遍的傳統佳節,也是中國最盛大的民俗節日。節日一般從除夕延續到正月十五,大節套小節,展示出除舊布新、和諧圓融、紅紅火火的獨特人文景觀。春節的內涵是家庭成員無一缺席的在場,老百姓“有錢沒錢,回家過年”的樸素思想,積淀著中華文化的仁、義、禮、智、信、忠、孝……
客家作為華夏漢人的一支,通過這個盛大的節日里,昭示出傳統文化不朽的生命力。和中華普遍意義的春節一樣,贛南客家春節的外延充盈著紅色:紅春聯、紅燈籠、紅窗花、紅年畫、紅蠟燭……尤其是撒滿街頭的紅爆竹屑。除此之外,贛南客家人也是將春節演繹得最為豐富多彩的一支,它切切實實地印證著“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的諺習。在贛南進行田野調查的幾個春節,常會遇到同一時間不同村落舉行不同儀式的情況,我們總是遺憾“分身乏術”而無暇顧及所有儀式:石上的“割雞”、曾坊村的“橋幫燈”、田頭村的“妝故事”……幾乎每一個相鄰的村落,都可以道出各自不同的風俗和儀式。在此,筆者采擷其中一個剛剛由“封閉”走向“開放”的村落,分享“大神會”儀式靈驗的音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