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科學技術與愛因斯坦
- 蓋同祥 南華 黃元三編著
- 703字
- 2019-08-16 18:59:53
一 古代物理世界觀
時間、空間和運動是所有文明世界為了描述物理環境而定義的基本用語,這種用語只是作為描述手段,或者是構成宗教的宇宙觀而定義的哲學用語。
人們對時間產生關心是從經驗的變化中得到的結果,要理解時間就離不開運動,歷來的科學革命的中心課題也是運動。所謂的運動是指物體所在場所的變化。對運動、時間、空間變化的研究,會對物理世界觀產生深遠的影響。
牛頓對運動、時間和空間的研究方法改變了古代亞里士多德的研究方法,愛因斯坦的研究則改變了牛頓確立的物理世界觀。有關物理世界觀的思想引起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科學革命,并對人類世界觀的變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古代亞里士多德對時間、空間和運動的定義是從靜止狀態被某種物體自然產生的假設為前提開始的,他認為所有運動都是被力所推動產生的,即如果作為產生運動的力不存在,運動就會靜止。理論上講亞里士多德的宇宙建基于有關靜止的最初假設,即地球作為宇宙的中心是靜止不動的,行星和恒星是被推動運動的,它們圍繞著地球進行圓周運動。那么誰在推動這些行星和恒星呢?例如,基督教就接受了亞里士多德的思維方法。他們認為所謂的第一運動是由神來推動的。在亞里士多德的宇宙里,石頭掉下來是為了靜止在作為宇宙第一因素的地球領域上,同樣,著火是因為火靜止在火的領域里。
這種構筑于基本假設的世界觀,不僅說明了物理世界以及人們在其中占有何等重要位置,并暗示了人生的意義和目的。
社會的靜止秩序對應于物理世界的靜止秩序,因此亞里士多德認為,如宇宙中的物理物體各自占有確定的位置那樣,在更廣泛的世界觀里也同物理世界一樣,所有事情都被固定在社會的各種階層,具有自己的位置。
這種物理世界觀一直延續到牛頓力學體系的建立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