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花香自苦寒來:《新大眾哲學》編寫資料集
- 孫偉平主編
- 993字
- 2019-08-16 19:08:42
會議紀要之十九
2011年3月28日
2011年3月26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常務副院長王偉光教授主持召開《新大眾哲學》編寫工作第19次會議,參加會議的有中國社會科學院李景源研究員、孫偉平研究員、周業兵秘書,中央黨校龐元正教授、李曉兵教授、郝永平教授、楊信禮教授,博士生王磊、陳界亭。
會議分別討論了楊信禮、孫偉平和周業兵所寫的《求解歷史之謎的金鑰匙——唯物史觀的創立與社會發展的規律》、《深刻洞悉價值世界的奧秘——價值及其基本特征》和《用群眾利益觀來指導實踐》三份稿件。
楊信禮對《求解歷史之謎的金鑰匙——唯物史觀的創立與社會發展的規律》的主要內容作了闡述。文章有四個部分:人類思想史上的一場深刻革命——馬克思的第一個偉大發現;社會發展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從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說起;歷史不過是追求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風云際會的近現代中國;只有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和發展中國——跨越資本主義“卡夫丁峽谷”。大家認為這篇文章核心是歷史規律論,要解決人類社會發展有沒有規律、什么樣的規律在發揮作用、人在歷史中有沒有主觀能動性、應該用什么樣的規律觀來看待當今中國與世界等問題。
孫偉平對《深刻洞悉價值世界的奧秘——價值及其基本特征》的內容進行闡述:價值與事實不同,事實是事物存在的狀況和發展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而價值卻離不開人的實踐活動。因而從“實際活動著的人”出發,深入研究人類具體的價值活動過程,才能正確把握價值現象的本質和規律,深刻洞悉價值世界的奧秘。主要有三個部分:什么是價值?——從一則伊索寓言說起,價值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并非一切都可以測算“含金量”,具體的價值“因人而異”——千面觀音隨緣自化。大家討論認為,價值論主要是提倡一種正確的、科學的價值觀,要講清楚什么是價值、人的價值是由什么樣的東西決定的、價值觀的客觀性與主體性以及價值的類型等問題。
周業兵的《用群眾利益觀來指導實踐》主要內容有:無處不在的利益,利益的含義及特征,何為利益矛盾,群眾利益大于天。大家建議將題目改為“一切從人民利益出發——利益論”,并從以下五個方面來寫:第一,利益起什么樣的作用,標題改為“利益牽動每一個人的神經”。第二,什么是利益;第三,要給人民群眾看得見的物質利益;第四,要正確認識和解決好利益矛盾。第五,群眾利益大于天。
下次會議時間為2011年4月9日下午4點,討論辛鳴、馮鵬志、李曉兵的稿子以及龐元正、郝永平的提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