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長談
- 焰燼
- 書為心畫
- 2656字
- 2019-06-02 12:30:00
“對了爸爸,為什么前些日子無論如何我都無法進入夢境世界?還有,關于‘第五把鑰匙’的信息您可以多給我講講嗎?”
當新老兩代國王漸漸冷靜下來后,特查拉開始詢問一些自己關心的問題。
“兒子,我想問你一個問題。對于這個世界,夢境世界,你是如何看待的?這件事很重要,所以你必須如實回答我!”
看著神色嚴肅地父親,特查拉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回答。這個問題他以前似乎從來都沒有想過,當然也有可能每當有類似想法產生的時候,強烈的不安感以及其他復雜的原因,迫使他立即停止對這類事情的進一步思考。
這件事情在人類目前的知識體系下,想要給出一個讓所有人信服,或者說愿意接受的解釋確實是有些棘手。
“不談外界的各種學術研究,從家族傳承以及內心情感上,我是相信這個世界存在的。”
特查拉無比鄭重的回答讓他看上去就像是一個害怕犯錯的孩子,這種局促不安的表情讓特查卡看了忍不住一樂:
“不要有那么多的心里負擔,心里怎么想的就怎么說。我不會要求你的觀念必須與我一致,只是想讓你明白接下來我所要說的這些,同樣是經過了理性的思考和現實的論證。”
“放輕松,我的兒子。接下來要進行的談話,你可以把它看做純粹地學術討論。現在,先給我講講你目前所信奉的那些關于‘看’的知識吧。”
當特查拉開始像背書一般陳述自己對“視覺”的理解時,突然覺得有些怪異,但這種感覺卻如靈光乍現一般。不管他再怎么回憶,都無法找出產生這種感覺的來源。苦思無果后,只能收斂心神,專心回答問題:
“視力的開始,首先是由光線進入透明的角膜,經由角膜將光線屈光后才可進入瞳孔。而瞳孔的大小則是由虹膜控制。”
“虹膜是我們眼睛有顏色的部份,光線刺眼時虹膜將瞳孔縮小,防止強光進入眼睛。當光線變暗后,虹膜就會將瞳孔放大,通過增加進入眼睛的光線來讓視力變得更清晰。”
“在瞳孔之后,光線就會來到有調節視力功能的水晶體這里。而水晶體以及后面的玻璃體,都有屈光的作用。它們會把光線集中在視網膜上。”
“包含了成千上萬的桿狀以及錐狀細胞的視網膜,是一層很薄的組織。錐狀視網膜細胞在光線之下能夠使眼睛看得清楚,并且能夠使眼睛看到顏色。而桿狀視網膜細胞能夠令我們的夜間視力更好,并且有助於我們的外圍視覺。”
“錐狀以及桿狀視網膜細胞將光線轉變成電波,視神經再將這些電波傳送到大腦。通過大腦的處理,這些訊息最終轉為我們所看到的影像。”
聽完特查拉的敘述,特查卡點了點頭:
“根據你所說的理論,人所‘看’到的一切,其實都是大腦處理后的結果。雖然我們平常都會說‘用眼睛看世界’,但事實上這對視覺器官的作用主要是用來感光和成像。我的概括沒有問題吧,特查拉?”
看著神色肅穆的父親,特查拉的心中不知為何有些惴惴不安。這一刻,他突然覺得對方和自己記憶中的形象產生了一些偏差。用力搖了搖頭,將注意力放回到這次的談話上:
“您說的很對。雖然這樣想下去有些時候會讓人產生許多猜測和假設,但只是單純地從研究成果來分析論述,事實就是這樣。”
談話開始后,提恰卡整個人看上去就像是一個學者,這在曾經是很難見到的。而老國王接下來的種種表現,讓特查拉心中的陌生感愈發的強烈:
“好,接下來我們先不談大腦的運作機制。特查拉,再說說你對‘光’的理解吧。因為在這個理論中,‘光’對于視覺的產生有著無比重要的意義。沒有了‘光’,后面的一切都不會發生。甚至可以說,‘光’是視覺的起點。”
突如其來的陌生感,讓特查拉的意識中兀的冒出了許多奇怪地念頭。這些想法讓他有些害怕,但又難以從心頭抹去。下意識地,目光停留在特查卡臉上的時間越來越長。
“先停一下,爸爸……這些東西和‘第五把鑰匙’有什么關系么?請不要誤會,我只是有些不明白您談論這些的目的。”
沒有按照父親的要求闡述自己對“光”的認識,特查拉決定還是先把事情問清楚。而對于兒子的質疑,特查卡似乎是愣了一下。短暫地沉默后,做了一番很長的解釋:
“在舊哲學認識論中,存在‘經驗論’和‘唯理論’兩個派別。當然,這些都是人為劃分的。”
“劃分兩者的人將經驗論稱為經驗主義。并且將這一派別定義為‘認為感性經驗是一切知識和觀念的唯一來源。’至于唯理論,則被稱為理性主義。在定義中,這個派別‘只承認理性認識的可靠性,貶低感性認識的重要意義,否認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經驗。’而這兩派,都是人類發展過程中形成的‘認識論’。”
“我說這些不是為了評價兩派的理論,而是要提醒你:世界觀決定方法論,而認識論作為個體的知識觀,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人們日常行為的原因。”
“你去看看歷史上那些能夠稱得上‘偉大’的數學家以及科學家,在他們身上往往還有另一個標簽,那就是哲學家。他們所提出的理論,都是建立在自己的世界觀之上。”
“一些實證科學,是根據已有的樣本數據出發,最終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體系。但某種角度上,這些理論和模型其實就是‘經驗論’的進化版本。”
“而一些理論假說,則是建立一種模型后,將世界上的一切嵌套在里面,形成各種定義和公式。將世界數據化,數量化。”
“我們暫且不論這些理論有多少會被誤讀,有多少并不完善。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這些體系與知識,都是來自于人對世界的認識。”
盡管特查卡是用比較宏觀的理論來為特查拉解釋自己的初衷,但這位年輕的國王還是大概理解了對方想要表達的意思:
“您的意思是,我所‘看’到的這一切,確實客觀存在。但是如何去理解這一切,其實是根據我所信奉的知識。”
特查拉隱隱明白了父親的意思。特查卡說這么多的目的其實就是想讓他相信這一切確實正在發生。但如何去理解這件事情,對方卻并不干涉。
“世界是客觀的,認識是主觀的。不管是哪一種認識,其實都是站在某一立場和角度對世界的解讀。”
“大家都活在這個世界上,他看到的是真相你看到的就不是了?如果一個人不相信自己看到的事情,那么他應該相信什么?換句話說,一個人連自己都不相信,他怎么能做到真正的去相信別人?或者說,這種相信是很容易被動搖的。”
“大部分所謂的‘信任’,不過是因為本人也是這樣認為的而已。同樣,很多時候的‘懷疑’源自自我否定。你仔細想想,當你相信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時候,那些懷疑的聲音是真的不存在,還是你根本沒在意?”
“事物總在發展,人總要成長。當某些觀念你不再相信的時候,或者說這些觀念無法解釋,滿足你所遇到的狀況時,人就會自發的尋找新的出路。”
“當然,這個過程并不容易。而且由于觀念的變化需要時間和過程,在思想轉變還不徹底的時候,往往會出現思維分裂以及認識反復的情況。”
就這樣,已逝君王特查卡在兒子的夢境世界里展開了一段長長地談話。而這段對話,也讓特查拉暫時放下了心中的疑惑和不安,認真地思考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