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4章 機甲

  • 銀河系最強機師
  • 未名我名
  • 3136字
  • 2019-04-18 10:10:00

陸零聽張逸峰說了一通,這才知道自己給游戲騙了。

那個號稱高度擬真的“星盟英雄”,幾乎所有的武器裝備全是徒有其表,游戲的設計師顯然是個外行,所謂高度擬真的部分怕是只有外形。

游戲中大量的細節(jié)錯誤先不去說,居然連很多基本的常識都是錯的。

就說拿騷級空天運輸艦來說吧,看人家個頭小又是運輸艦就想當然的給貼了個入門級戰(zhàn)艦標簽,甚至把它當作初級機師資格考核專用艦。

殊不知,按照作訓條例只有中級機師才能駕駛拿騷級空天運輸艦。

因為空天運輸艦需要在太空和大氣層內(nèi)兩個截然不同的環(huán)境中飛行,不僅肩負著運送作戰(zhàn)單位及補給物資的重任,必要時還要提供空中掩護和對地火力支援,顯然不是初級機師能玩轉的。

這就是性格內(nèi)向、不善與人交際的壞處,陸零就是給游戲內(nèi)容誤導,認為這最小的戰(zhàn)艦最簡單。

若是他向志愿者中的六位現(xiàn)役軍人咨詢一下,就連號稱星際步兵的機甲機師也會告訴他,由于需要空天兩用,空天運輸艦的設計和操作都與普通戰(zhàn)艦迥然有異。駕駛難度非常之大,需要的操控技巧也非常之高。

通過一級資格考核拿到成為初級機師,就能駕駛體型遠超拿騷級的小型運輸艦。而想要獲得駕駛空天運輸艦的授權,至少要通過四級資格考試成為中級機師。

戰(zhàn)艦機師在這方面的限制很嚴格,除了少數(shù)有特殊要求的戰(zhàn)艦,初中高級機師資格大體對應小型、中型和大型艦船,向上越級是不被允許的。

“你想想,拉著一貨艙主戰(zhàn)機甲從太空到地面,那么多條人命軍部放心交給初級機師?”張逸峰咧著嘴說道,“必要時空天艦還得掩護機甲部隊登陸,可近地和太空飛行戰(zhàn)斗完全是兩碼事……”

被張逸峰懟了一通之后,下午陸零聽從勸告專心學習相關領域的知識。不止他是這樣,其他好高騖遠的志愿者也都老老實實學習去了。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不經(jīng)過不知難。

在唐雨和張逸峰的幫助下,陸零制定了一個很大的學習計劃,誰讓他的基礎比較差,不努力學習肯定跟不上進度。

志愿者中進度最快的無疑是六名現(xiàn)役機師,他們本就是初級機師,現(xiàn)在有了充足的練習時間自然突飛猛進。和其他志愿者相比他們相當于少學一門“課程”,成績單當然更加耀眼。

短短十天時間,就四名機師通過了四級資格考核晉升中級機師。受他們的刺激,志愿者們?nèi)家е揽嗫嘧汾s,基本都能保證完成每天“十小時”的學習計劃。

大多數(shù)志愿者都是按照知識學習和操控練習各半來規(guī)劃的時間,埋頭學習和枯燥的練習時間一長也不是那么容易堅持的。

張逸峰在戰(zhàn)艦方面很有天賦進展很快,奧多夫在機甲訓練中表現(xiàn)不凡,陸零則在戰(zhàn)機駕駛中顯示出過人的天分。

不過,為了拿到戰(zhàn)艦機師資格,陸零和奧多夫兩個都在惡補相關知識。前者是志愿者中學歷水平最低的,后者年齡最大接受新知識有些吃力。

二期測試課程安排的如此緊鑼密鼓,可陸零空閑的時間反而比一期更多了。這不奇怪,有了時間不對流在虛擬環(huán)境里苦學半天,出來一看還不到半小時。

苦讀鉆研高等數(shù)學至頭昏腦脹,一看計時器學了才不過幾分鐘。

雖然每天學習和訓練的時間都非常之長,但所有人的空閑時間都大大增加了。畢竟超長時間的學習訓練誰也受不了,都需要時常回到現(xiàn)實世界讓大腦放松,不能一味死學死練。

陸零終于在學習廚藝之余,有時間好好研究一下高建輝“借”給他的軍用輔助機甲。

張逸峰對他這套勇士七代垂涎已久,以指點陸零使用為名有空就跑去試穿。

“機甲的誕生源于外骨骼裝甲技術,星際時代之前為了提高士兵負載、防御和火力,各國都有自己的設計思路。”張逸峰講解道,“雖然技術不成熟,但后期的外骨骼機甲和輔助機甲從設計上區(qū)別并不大。”

據(jù)張逸峰講,早期的軍用外骨骼設計之初只是為了提高單兵載荷。直到星際探索開始發(fā)現(xiàn)了新的動力源,小型化高能引擎讓外骨骼技術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

掛載更多的武器和更大的護甲,新的軍用外骨骼被造的越來越大,最終演變成人形機甲。不夸張的說,軍用外骨骼是各類機甲的鼻祖。

機甲的個頭越造越大,搭載的能量武器功率也跟著水漲船高,高能引擎逐步被淘汰,微型聚變引擎成為軍用機甲的標配。

機甲成為星際時代的主力兵種,而外骨骼技術則徹底演變?yōu)楸Wo非戰(zhàn)斗人員的輔助機甲。

雖然勇士七遠不如現(xiàn)役九代外形好看,但陳舊落伍的設計思路也并非一無是處。和僅靠無線供電和核電池驅動的九代相比,配備有高能引擎的七代顯然更受民用市場歡迎。

為了防止被恐怖分子和分離分子利用,所有流入“市場”的輔助機甲,配備的軍用核電池都要被拆除。

同理,所有使用聚變引擎的設備也都是這個待遇。

張逸峰那臺功率強差人意的烽火引擎,之所以受到追捧有價無市,正是因為它是高能引擎而非聚變引擎。

目前星盟的主流引擎分三類:使用生物燃料的高能引擎,使用氦3燃料的聚變引擎,以及使用超氦燃料的遷躍引擎。

至于號稱能耗之王的“蟲洞發(fā)生器”,使用的是由超氦提煉出的超能結晶體。

與高能引擎相比,聚變引擎有著功率強勁、持久耐用、維護工時斷、一次補充燃料長期使用等等優(yōu)點。

僅從經(jīng)濟角度看唯一比不上高能引擎的,就是體積大難以微型化。

在星盟的民用領域中,除了大型發(fā)電廠和星際飛行器之外都使用高能引擎。而軍方多使用聚變引擎,高能引擎僅作為一種補充。

高能引擎使用價廉物美的生物燃料,安全方便隨處可以補充。高能燃料是人類星際探索初期的一次重大發(fā)現(xiàn),讓人類徹底擺脫了對石油、天然氣、煤炭等不可再生資源的依賴。

很多行政星的遠郊栽種著大片歪扭七八、只有樹干沒有樹葉的“怪樹”,樹皮上密布著半透明的暗紅色球囊,里面的液體就是未經(jīng)提煉加工的高能燃料。

幾百年過去了,昔日的科技巔峰“高能引擎”作為民用設備隨處可見。雖然在主流引擎中功率最低,但人們還是習慣性的把他成為高能引擎。

即便四臺烽火自動炮塔引擎的功率加起來,還不如一臺臥龍炮塔的引擎高,但每年在軍部處理“廢舊物資”時,它比后者的價格高兩倍還有價無市。

因為前者名為高能引擎只燒生物燃料,而后者則是需要填充氦3的聚變引擎。

雖然氦3燃料沒那么容易買到,但這并不是聚變引擎進入民用領域最大的障礙。

星盟法律中有明文規(guī)定,嚴禁任何聚變引擎接近人口稠密地區(qū)。

理論上說聚變引擎是非常安全的,但那僅僅是理論而已。曾經(jīng)在地球上到處亂跑的汽車也很安全,但若想拿它搞破壞依然能當炸彈用。

外有強敵諾奇德窺覷,內(nèi)有仇視星盟的恐怖分子和分離分子,功率強大改改就能當“大炸彈”用的聚變引擎如何敢放進市區(qū)?

正因為有這樣的禁令,造成了某些較先進的二手設備,還不如那些老舊的設備受民用市場歡迎。再者,配備有聚變引擎的裝備管理非常嚴格,哪會像高建輝“借”勇士七那樣,隨便讓陸零簽個電子單據(jù)就完事了。

使用超氦燃料的遷躍引擎裝備在大型艦船上,承擔著星系間的運輸、巡邏、救援等任務。

至于跨星域的航行,只能由星艦打開蟲洞帶領艦隊進行空間跳躍。

面對各星域之間廣闊至光年的距離,即使超光速遷躍也無能為力。

換言之,能進行更多的空間跳躍,也意味著有更多機會找到有價值的星球、星系乃至星域。

這也是諾奇德人比人類更早開始星際探索,現(xiàn)在反而不如人類占據(jù)星域多的原因。

星盟和諾奇德在各科技領域互有優(yōu)劣,但在兩個領域星盟占著絕對優(yōu)勢。一個是蟲洞技術,另一個則是人工智能技術。

曾有非主流歷史學家發(fā)表過一個結論,說人類和諾奇德人,若非巧合的在“明日星”附近遭遇,雙方后來持續(xù)五十年的慘烈戰(zhàn)爭完全可以避免。

宇宙浩瀚無垠無邊無際,有價值的星系不計其數(shù)。戰(zhàn)后的一百多年中,雙方繼續(xù)向其他方向探索。

時至今日,別說摸到銀河系的邊際,雙方甚至都沒有機會再度“碰面”。

戰(zhàn)爭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誰能占據(jù)明日星,誰就能得到更多的超能結晶體,進行更多的空間跳躍,發(fā)現(xiàn)更多星系占據(jù)更多資源。

雙方至今都沒有再發(fā)現(xiàn)如“明日”這般蘊含固態(tài)超氦如此多的星球,每屆爭奪開采權的“明日軍演”都打得你死我活慘烈無比。

每隔十年星盟和諾奇德各派出五十臺機甲展開一場聯(lián)合軍事演習,勝者贏得為期十年開采權。

“只有機甲?”陸零好奇的問。

主站蜘蛛池模板: 焉耆| 四会市| 石首市| 尼玛县| 资溪县| 铁岭县| 色达县| 长阳| 阜阳市| 罗源县| 堆龙德庆县| 保山市| 彭山县| 凤庆县| 辽源市| 兴国县| 县级市| 巩留县| 兰坪| 蓝田县| 铁力市| 天气| 芮城县| 德保县| 乐都县| 法库县| 永泰县| 庆云县| 当阳市| 大同县| 邯郸市| 元朗区| 屯门区| 海原县| 远安县| 林西县| 秭归县| 阳新县| 广饶县| 北流市| 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