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半島城市旅游空間結構分析
- 秦瑞鴻
- 1063字
- 2019-09-06 18:06:14
二 城市旅游增長極的內涵與分類
筆者借鑒李立輝等(2005)對增長極的分類方法,認為城市旅游增長極至少應具有三種內涵:在經濟意義上的某一推進型旅游企業;在地理意義上的城市旅游空間單元或地理區位;在經濟意義上和地理意義上擁有推進型產業的旅游城市。
城市旅游增長極可按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
1.從其內涵來看,可劃分為城市旅游產業增長極和區域城市旅游增長極。城市旅游產業增長極是由集聚在某一特定區域的具有比較優勢、競爭優勢、資源與區位優勢的旅游企業及相關聯的企業或機構所形成的增長極。區域城市旅游增長極是指城市中集聚了許多使該城市旅游經濟發達、旅游流高度集中、旅游發展速度加快的城市旅游產業,由此可見,城市旅游產業增長極與區域城市旅游增長極并不是絕對分開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兩者是統一的,城市旅游產業的集聚形成城市旅游經濟的區位集聚。
2.從其外延來看,可劃分為狹義的城市旅游增長極和廣義的城市旅游增長極。前者包括城市旅游產業增長極、區域城市旅游增長極及潛在城市旅游增長極。后者包括所有能促進城市旅游經濟增長的積極因素和生長點,如西部大開發政策使西部旅游成為中國新的增長極,泛珠江三角洲的區域旅游聯合使該區域成為中國非常重要的增長極,由于區域經濟發達而使該區域成為重要的旅游客源地并形成重要的旅游增長極等。
3.從其構成過程來看,可劃分為“自發的”城市旅游增長極、“誘發的”城市旅游增長極和混合型城市旅游增長極。城市旅游增長極既是一個空間自組織過程,又是一個空間被組織過程。旅游增長極空間自組織過程是指由市場機制的自發調節而引導旅游投資機構和相關行業在大城市某旅游區位或旅游資源優勢區位投資興建旅游企業或開發旅游資源,自發形成城市旅游增長極,這在城市旅游資源豐富的區域往往十分常見。旅游增長極空間被組織過程是指政府通過旅游發展規劃及根據旅游發展的實際需要,通過重點投資來主動建立城市旅游增長極,如上海為2010年世博會而規劃興建的世博園等。“自發的”城市旅游增長極是旅游企業空間自組織形成的,“誘發的”是后天“自上而下”興建的。混合型的城市旅游增長極是“自發的”與“誘發的”兩者的結合,這在城市旅游增長極類型中最為常見。
4.從其層次性來看,城市旅游增長極是一個旅游增長中心,是一個旅游系統,并且是由不同等級的城市旅游增長極構成的系統。一般來說,一個省級或以上區域的城市旅游增長極可分為四級,以山東半島城市旅游發展區域的城市旅游增長極為例,一級為濟南、青島等旅游極核城市;二級為煙臺、威海、濰坊、淄博、濟寧、泰安等區域旅游中心城市;三級為旅游重點城鎮;四級為重點旅游區。
- 陜西宏觀經濟發展報告2020:面向“十四五”時期的陜西宏觀經濟
- 轉型無畏:國際先進銀行轉型路徑與比較
- 重點生態功能區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管治研究
- 沿海發展研究(2019年第1期/總第6期)
- 糧食主產區的城鎮化與耕地保護
- 襄言隨語:地方經濟社會科學發展與改革創新
- 珠三角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發展研究報告
- 為趕超構建自我發展能力:以西部為例
- “新型”全球化:“一帶一路”的發展機遇和投資機會(《21世紀經濟報道》深度觀察)
- 中國西部經濟發展報告(2014):中國西部地區新型城鎮化發展研究
- 退出、呼吁與忠誠:對企業、組織和國家衰退的回應
- 武威社會經濟發展研究
- 中國西部大開發發展報告(2014)
- 中國區域協調發展論:邏輯脈絡與案例區研究
- 江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試點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