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半島城市旅游空間結構分析
- 秦瑞鴻
- 784字
- 2019-09-06 18:06:12
二 城市旅游空間結構的類型
由于受旅游地理位置、旅游資源、旅游環境及旅游經濟發展水平等時空條件的制約,特定旅游城市區域可以形成多種類型的旅游空間結構。
表2-4 按城市旅游空間經濟活動區位和功能劃分的城市旅游空間結構類型

續表

表2-5 基底連續和基底分散的城市旅游空間結構

續表

(一)按城市旅游空間經濟活動區位和功能劃分的城市旅游空間結構類型(見表2-4)
本節借鑒曾菊新(1996)、陳才(2001)等的研究成果,從城市旅游空間經濟活動的區位和功能出發,論述城市旅游空間結構類型。
(二)按城市旅游空間經濟活動的分布特性劃分的城市旅游空間結構類型(見表2-5)
本節借鑒曾菊新(1996)、陸玉麒(1998)等關于區域空間結構方面的研究成果,把城市旅游空間結構劃分為兩大類:旅游要素空間分布呈集聚區、集聚群、圈層形態的城市旅游空間結構;旅游要素空間分布呈點、線形態的城市旅游空間結構。本節把旅游市場和資源分布理解為相對均一性和空間離散型,分別對應基底連續的城市旅游空間結構和基底分散的城市旅游空間結構。
(三)按照城市旅游核心數量與組合模式劃分
吳承照(2005)把城市旅游空間結構分為:
1.單核模式。這類城市有價值的旅游區集中在一個地域,如過去杭州就一個西湖,現在提出旅游西進、城市南拓戰略,改變目前單核狀況,緩解城市壓力。
2.多核模式。這類模式的城市較多,與城市規模有關,如青島市形成了以棧橋—石老人為中心的綜合觀光區、以中山路—香港中路為中心的文化商業游憩區、以八大關為中心的歷史文化商業游憩區等多核共存的空間模式。
3.帶狀模式。這類模式的形成與城市自然環境特征有關,如河流、海濱等,世界上知名的旅游城市如巴黎、倫敦、紐約、廈門等均屬此類。流經巴黎市區長達13千米的塞納河河道是巴黎最重要的旅游帶,倫敦的泰晤士河也是重要的旅游帶。
4.網絡模式。具有這類模式的城市吸引物分布比較分散,呈點狀分布,不成規模,如蘇州城區。
5.綜合模式。上述各類模式的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