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詩經》虛詞研究作者名: 王金芳 楊合鳴本章字數: 16942字更新時間: 2019-08-30 18:27:24
第二章 副詞
副詞是修飾動詞或形容詞的詞類。按其修飾的特征,副詞可分為程度副詞、范圍副詞、時間副詞、表數副詞、情態副詞、語氣副詞及否定副詞七類。
第一節 程度副詞
程度副詞表示動作或性狀的程度。按程度深淺可分為略微程度、比較程度及最高程度三類。
一 略微程度
《詩經》中略微程度副詞只有“小”。它表示的程度較輕,相當于“稍微”“略微”。
(1)汔可小康。(《大雅·民勞》)
汔(qì):庶幾、但愿。但愿可以稍微安寧。
(2)汔可小休。(《大雅·民勞》)
但愿可以稍微休息。
(3)汔可小息。(《大雅·民勞》)
但愿可以稍微歇息。
(4)汔可小愒。(《大雅·民勞》)
愒(qì):休息。但愿可以稍微歇歇。
(5)汔可小安。(《大雅·民勞》)
但愿可以稍微平安。
二 比較程度
比較程度副詞表示在原有的基礎上更進一步。《詩經》中比較程度副詞有:愈、茲、子、況等。它作狀語,相當于“更加”“越發”。
(一)愈
政事愈蹙。(《小雅·小明》)
《鄭箋》:“愈,猶益。”《毛傳》:“蹙,促也。”政事更加緊迫。
(二)茲
茲之永嘆。(《邶風·泉水》)
茲:通“滋”。陳奐《傳疏》:“茲,即滋也。……徒滋長嘆。”只是更加長嘆而已。
(三)子
庶民子來。(《大雅·靈臺》)
子:通“滋”,更。俞樾《群經平議》:“子者,滋也。……庶民益來也。”百姓更加前來。
(四)況
(1)況也永嘆。(《小雅·常棣》)
況:猶“滋”。只是越發長嘆而已。
(2)仆夫況瘁。(《小雅·出車》)
仆夫:車夫。《鄭箋》:“況,茲也。……仆夫則茲益憔悴。”車夫越發憔悴。
三 最高程度
最高程度副詞表示程度最高。《詩經》中最高程度副詞有:甚、至、殊、大、泰、已、絕、孔等。它作狀語,相當于“很”“非常”“特別”。
(一)甚
(1)其人甚遠。(《鄭風·東門之》)
那人很遠。
(2)上帝甚蹈。(《小雅·菀柳》)
《毛傳》:“蹈,動也。”戴震《毛鄭詩考正》:“蹈謂動變不常。”上帝很愛變動。
(二)至
田畯至喜。(《豳風·七月》)
田畯:農官。農官非常高興。
(三)殊
(1)殊異乎公路。(《魏風·汾沮洳》)
異:不同。乎:介詞,比。公路:掌管國君路車的官員。他與掌管國君路車的官員相比很不相同。
(2)殊異乎公行。(《魏風·汾沮洳》)
公行:掌管國君兵車的官員。他與掌管國君兵車的官員相比很不相同。
(3)殊異乎公族。(《魏風·汾沮洳》)
公族:掌管國君宗族事務的官員。他與掌管國君宗族事務的官員相比很不相同。
(四)大
(1)無已大康。(《唐風·蟋蟀》)
大(tài):同“太”。不要太享樂。
(2)亦已大甚。(《小雅·巷伯》)
甚:過分。用心實在太兇狠。
(3)旱既大甚。(《大雅·云漢》)
甚:嚴重。旱災太嚴重。
(4)無俾大怠。(《小雅·賓之初筵》)
怠:怠慢。不要使他太怠慢。
(5)其毒大苦。(《小雅·小明》)
毒:磨難。那磨難太痛苦。
(五)泰
昊天泰。(《小雅·巧言》)
《鄭箋》:“,敖也。”上天很傲慢。
(六)已
(1)無已大康。(《唐風·蟋蟀》)
已:義同“大”。不要太安樂。
(2)亦已大甚。(《小雅·巷伯》)
已:義同“大”。用心實在太兇狠。
(3)昊天已威。(《小雅·巧言》)
已:義同“大”。《毛傳》:“威,畏。”上天太可畏。
(七)絕
終逾絕險。(《小雅·正月》)
終:終究。逾:越過。終究越過非常險要的地方。
(八)孔
(1)父母孔邇。(《周南·汝墳》)
《毛傳》:“孔,甚。邇,近。”父母很近。
(2)孔武有力。(《鄭風·羔裘》)
《鄭箋》:“甚武勇而且有力。”他非常勇武而且有力。
(3)駟孔阜。(《秦風·駟
》)
朱熹《詩集傳》:“駟,四馬皆黑色如鐵。孔,甚也。阜,肥大。”四匹黑馬很肥大。
(4)辰牡孔碩。(《秦風·駟》)
辰:通“麎”,母鹿。牡:指公鹿。公鹿母鹿很肥大。
(5)我朱孔陽。(《豳風·七月》)
朱:指紅色的麻線。陽:鮮艷。我們紅色的麻線很鮮艷。
(6)其新孔嘉。(《豳風·東山》)
嚴粲《詩輯》:“其新婚者甚美矣。”那新娘非常美麗。
(7)亦孔之將。(《豳風·破斧》)
《毛傳》:“將,大也。”王引之《經義述聞》:“大與美義相近。”僥幸生還算命長。
(8)亦孔之嘉。(《豳風·破斧》)
朱熹《詩集傳》:“嘉,善也。”僥幸生還真可喜。
(9)亦孔之休。(《豳風·破斧》)
休:美好。僥幸生還算命好。
(10)德音孔昭。(《小雅·鹿鳴》)
昭:光明。品德非常光明。
(11)兄弟孔懷。(《小雅·常棣》)
《毛傳》:“懷,思。”只有兄弟很牽掛。
(12)亦孔之固。(《小雅·天保》)
也很牢固。
(13)狁孔棘。(《小雅·采薇》)
狁(xiǎnyǔn):古代北方游牧民族。
《鄭箋》:“棘,急也。”狁很緊急。
(14)憂心孔疚。(《小雅·采薇》)
疚:病痛。憂愁的心很痛苦。
(15)孔燕豈弟。(《小雅·蓼蕭》)
燕:安詳。豈弟:和樂。他很快樂而安詳。
(16)狁孔熾。(《小雅·六月》)
《毛傳》:“熾,盛也。”狁很猖狂。
(17)四牡孔阜。(《小雅·吉日》)
四牡:四匹公馬。四匹公馬很高大。
(18)其祁孔有。(《小雅·吉日》)
祁:大。“祁”在“其”其活用為名詞“大獸”。有:多。原野上的大獸很多。
(19)亦孔之將。(《小雅·正月》)
將:盛。也很夸大。
(20)亦孔之丑。(《小雅·十月之交》)
也很丑惡。
(21)亦孔之哀。(《小雅·十月之交》)
也很悲哀。
(22)亦孔之痗。(《小雅·十月之交》)
痗(mèi):病痛。也很痛苦。
(23)孔棘且殆。(《小雅·雨無正》)
棘:通“急”,緊急。殆:危險。很緊急而危險。
(24)盜言孔甘。(《小雅·巧言》)
盜言:讒言。甘:甜。讒言很甜。
(25)其心孔艱。(《小雅·何人斯》)
艱:險惡。他的心腸很險惡。
(26)我事孔庶。(《小雅·小明》)
庶:多。我的事情很多。
(27)祀事孔明。(《小雅·楚茨》)
《鄭箋》:“明,猶備也。”祭典很完備。
(28)我孔熯矣。(《小雅·楚茨》)
熯(nǎn):通“”,恭敬。我們很恭敬。
(29)德音孔膠。(《小雅·隰桑》)
德音:指情話。膠:纏綿。情話很纏綿。
(30)孔棘我圉。(《大雅·桑柔》)
棘:危急。圉(yǔ):邊疆。我們的邊疆很危急。
(31)孔填不寧。(《大雅·瞻卬》)
填:久。很久不安寧。
(32)其詩孔碩。(《大雅·崧高》)
碩:美。那詩篇很華美。
(33)蹶父孔武。(《大雅·韓奕》)
蹶父很勇武。
(34)降福孔夷。(《周頌·有客》)
夷:大。天賜福祿會更大。
(35)孔曼且碩。(《魯頌·宮》)
曼:長。這詩很長且美。
第二節 范圍副詞
范圍副詞表示動作或性狀的范圍。按范圍大小可分為表示唯獨、表示全體、表示共同及表示相互四類。
一 表示唯獨
《詩經》中表示唯獨的副詞有:唯(維)、雖、獨、祇等。
(一)唯(維)
“唯(維)”不但強調賓語,而且還強調賓語的單一性、排他性,相當于“只”“只是”。
(1)唯酒食是議。(《小雅·斯干》)
只議酒食。
(2)維邇言是聽。(《小雅·小旻》)
《毛傳》:“邇,近也。”只聽從淺近之言。
(3)維邇言是爭。(《小雅·小旻》)
馬瑞辰《通釋》:“爭,謂爭取其言也。”只采納淺近之言。
(4)維躬是瘁。(《小雅·雨無正》)
朱熹《詩集傳》:“瘁,病。瘁其躬。”只害自身遭殃。
(5)時維婦寺。(《大雅·瞻卬》)
時:此,這。《毛傳》:“寺,近也。”《鄭箋》:“是惟近愛婦人。”陳君源《毛詩稽古編》:“言幽王惟婦人是近也。”這只是親近婦人的緣故。
(6)維王之邛。(《小雅·巧言》)
《鄭箋》:“邛,病也。”只是危害君王。
(7)維暴之云。(《小雅·何人斯》)
暴:形容詞活用為名詞“粗暴的話”。云:說。男子只說粗暴的話。
(8)維德之行。(《大雅·大明》)
只推行德政有著好主張。
(9)維王其崇之。(《周頌·烈文》)
嚴粲《詩輯》:“當維王室是尊。”只尊崇王室。
(10)維天其右之。(《周頌·我將》)
《彤弓》“一朝右之”。《毛傳》:“右,勸也。”只侑勸上天享用祭品。
(二)雖
“雖”通“唯”,相當于“只”。
女雖湛樂之從。(《大雅·抑》)
王引之《經義述聞》引其父王念孫之說:“雖(雖)讀為惟。女雖湛樂從,言女惟湛樂之從。”你只尋求歡樂。
(三)獨
“獨”作狀語,相當于“獨自”“唯獨”。
(1)我獨南行。(《邶風·擊鼓》)
我獨自向南方行進。
(2)我獨不敢休。(《小雅·十月之交》)
唯獨我不敢歇息。
(3)獨為匪民。(《小雅·何草不黃》)
匪:非、不。唯獨我們不是人。
(4)我從事獨賢。(《小雅·北山》)
賢:辛勞。唯獨讓我為國事如此勞苦。
(四)祇
“祇(zhǐ)”作狀語,相當于“只是”。
(1)祇自塵兮。(《小雅·無將大車》)
塵:蒙上灰塵。只是自己蒙上灰塵。
(2)祇自重兮。(《小雅·無將大車》)
重(chónɡ):招致病累。只是自己招致病累。
(3)祇自疧兮。(《小雅·無將大車》)
疧(qí):患病。只是自己患上疾病。
二 表示全體
《詩經》中表示全體的副詞較多,常用的有:皆、具、畢、悉、咸、備、卒、并、率、奄、胥、徧(遍)等。它均作狀語,相當于“都”“盡”“全”。
(一)皆
(1)百堵皆作。(《小雅·鴻雁》)
堵:一面墻。作:建造。百面墻壁都筑起。
(2)百堵皆興。(《大雅·綿》)
興:興建。百面墻壁都建起。
(二)具
(1)火烈具舉。(《鄭風·大叔于田》)
火烈:火炬。火炬都舉起。
(2)火烈具揚。(《鄭風·大叔于田》)
火炬都飛揚。
(3)火烈具阜。(《鄭風·大叔于田》)
阜:旺盛。火炬都旺盛。
(4)民具爾瞻。(《小雅·節南山》)
百姓都看著你。
(5)具曰予圣。(《小雅·正月》)
都說自己是圣人。
(6)百卉具腓。(《小雅·四月》)
百卉:百草。腓(féi):枯萎。百草都枯萎。
(7)樂具入奏。(《小雅·楚茨》)
樂:指樂器。樂器都移至后堂來演奏。
(8)莫怨具慶。(《小雅·楚茨》)
沒誰抱怨都慶賀。
(9)兄弟具來。(《小雅·弁》)
兄弟都來到。
(10)具禍以燼。(《大雅·桑柔》)
燼:灰燼。百姓都遭禍殃甚至死亡。
(三)畢
畢來既升。(《小雅·無羊》)
升:指進入羊圈、牛圈。牛羊全都進入圈牢。
(四)悉
悉率左右。(《小雅·吉日》)
《毛傳》:“驅禽之左右。”把禽獸全都驅趕到左邊右邊。
(五)咸
(1)周邦咸喜。(《大雅·崧高》)
全國人都歡喜。
(2)殷受命咸宜。(《商頌·玄鳥》)
殷商受命都適合。
(六)備
(1)備言燕私。(《小雅·楚茨》)
言:音節助詞。燕私:祭祀后在后殿宴飲同姓親屬。大家都去赴宴會。
(2)簫管備舉。(《周頌·有瞽》)
舉:演奏。簫管齊鳴。
(七)卒
(1)笑語卒獲。(《小雅·楚茨》)
獲:得當。笑語正到好處。
(2)禮儀卒度。(《小雅·楚茨》)
度:符合法度。儀節全都符合法度。
(3)下民卒癉。(《大雅·板》)
癉(dàn):疲病。百姓都疲病。
(4)稼穡卒癢。(《大雅·桑柔》)
稼穡:莊稼。癢(yánɡ):病。各種莊稼都遭殃。
(5)我居圉卒荒。(《大雅·召旻》)
居:音節助詞。圉(yǔ):邊疆。我的邊疆都荒蕪。
(八)并
(1)并其臣仆。(《小雅·正月》)
其:將。臣仆:名詞活用為動詞,“成為臣仆”。都將成為臣仆。
(2)并受其福。(《小雅·賓之初筵》)
賓主都得到那福祿。
(九)率
帝命率育。(《周頌·思文》)
上帝命令全都養育。
(十)奄
(1)奄有四方。(《大雅·皇矣》)
盡有四方。
(2)奄有下國。(《魯頌·宮》)
盡有邦國。
(十一)胥
(1)民胥效矣。(《小雅·角弓》)
人們都仿效。
(2)于胥樂兮。(《魯頌·有》)
于:音節助詞。大家都快樂。
(十二)徧(遍)
(1)室人交徧謫我。(《邶風·北門》)
交:更迭。謫(zhé):責備。家人都輪番責備我。
(2)室人交徧摧我。(《邶風·北門》)
摧:譏諷。家人都輪番諷刺我。
(3)遍為爾德。(《小雅·天保》)
為:受。都托你的福。
三 表示共同
《詩經》中表示共同的副詞有:同、偕。它作狀語,相當于“一起”“一道”。
(一)同
(1)及爾同死。(《邶風·谷風》)
及:介詞,跟。跟你一道死去。
(2)攜手同行。(《邶風·北風》)
攜:挽、牽。挽著手一起行走。
(3)殆及公子同歸。(《豳風·七月》)
殆:恐怕。恐怕跟公子一道歸去。
(二)偕
(1)與子偕老。(《邶風·擊鼓》)
與:介詞,跟。跟你一起到老。
(2)與子偕臧。(《鄭風·野有蔓草》)
臧:通“藏”。跟你一道隱藏。
(3)與子偕作。(《秦風·無衣》)
跟你一起行動。
(4)與子偕行。(《秦風·無衣》)
跟你一起前往。
四 表示相互
《詩經》中表示相互的副詞有:相、胥。它作狀語,相當于“互相”,或表示動作偏指一方。
(一)相
(1)逝不相好。(《邶風·日月》)
逝:音節助詞。不再和我相好。此“相”偏指一方。
(2)交相為瘉。(《小雅·角弓》)
瘉:病。他們相互爭斗。
(3)相怨一方。(《小雅·角弓》)
相互抱怨對方。
(4)無相猶矣。(《小雅·斯干》)
猶:欺詐。不要相互欺詐。
(5)胡不相畏?(《大雅·云漢》)
先祖為什么不害怕?
(二)胥
“胥”猶“相”。它作狀語,相當于“相互”,或動作偏指一方。
(1)無胥遠矣。(《小雅·角弓》)
不要相互疏遠?
(2)維予胥忌。(《大雅·瞻卬》)
忌:忌恨。只忌恨我。此“胥”偏指一方。
第三節 時間副詞
時間副詞表示動作發生的時間。時間副詞可分為表示初始、表示過去、表示正在、表示將來、表示終竟及表示久暫六類。
一 表示初始
《詩經》中表示初始的副詞有:初、始、肇、俶、自等。它作狀語,相當于“開始”。
(一)初
(1)賓之初筵。(《小雅·賓之初筵》)
筵(yán):入席。客人開始入席。
(2)民之初生。(《大雅·綿》)
生:猶“造”,創業。周人開始創業。
(二)始
(1)旭日始旦。(《邶風·匏有苦葉》)
旦:明亮。初升的太陽開始明亮。
(2)其始播百谷。(《豳風·七月》)
開始播種各種作物。
(3)僭始既涵。(《小雅·巧言》)
僭(jiàn):通“譖”,讒言。涵:容納。讒言開始都被采納。
(4)譖始竟背。(《大雅·瞻卬》)
竟:終。開始誹謗終究背叛。
(5)實始剪商。(《魯頌·宮》)
實:音節助詞。剪:除掉。開始除掉殷商。
(三)肇
(1)后稷肇祀。(《大雅·生民》)
后稷開始祭祀。
(2)肇禋。(《周頌·維清》)
禋(yīn):燒柴升煙以祭天,泛指祭祀。開始祭祀。
(四)俶
俶載南畝。(《周頌·載芟》)
朱熹《詩集傳》:“俶,始。”載:勞作、耕種。開始耕種南邊的田地。
(五)自
自土沮漆。(《大雅·綿》)
自:猶“始”。《爾雅·釋詁》:“首,始也。”郝懿行義疏:“首者與鼻同意。《方言》:‘鼻,始也。’獸之初生謂之鼻,人之初生謂之首,是首鼻其義同,特言此者,人生之始,首鼻居先也。”《毛傳》:“土,居也。沮,水。漆,水。”開始居住在沮漆二水之間。
二 表示過去
《詩經》中表示過去的副詞有:已、既。它作狀語,相當于“已經”。
(一)已
朋友已譖。(《大雅·桑柔》)
譖(jiàn):不信任。朋友已經不信任。
(二)既
(1)既見君子。(《鄭風·風雨》)
已經看見情人。
(2)雞既鳴矣。(《齊風·雞鳴》)
雞已經叫了。
(3)儀既成兮。(《齊風·猗嗟》)
儀:指射箭之法。《鄭箋》:“成,猶備。”射箭之法已經具備。
(4)我車既攻。(《小雅·車攻》)
我的車已經修好。
(5)既作爾歌。(《大雅·桑柔》)
已經寫出這首歌。
三 表示正在
《詩經》中表示正在的副詞有:會、適、方。它作狀語,相當于“正”“恰好”。
(一)會
會伐平林。(《大雅·生民》)
恰好人們砍伐樹林。
(二)適
寧適不來。(《小雅·伐木》)
寧可恰好因故不能來。
(三)方
《詩經》中“方”的使用頻率較高,共有十一例。這里悉數列舉如下。
(1)日之方中。(《邶風·簡兮》)
太陽正當空。
(2)定之方中。(《鄘風·定之方中》)
定:星名,又名營室星。定星正當空。
(3)方秉兮。(《鄭風·溱洧》)
秉:手持。(jiān):澤蘭。正手持澤蘭。
(4)天方薦瘥。(《小雅·節南山》)
薦:屢次。瘥(cuó):災難。上天正屢次降下災難。
(5)方茂爾惡。(《小雅·節南山》)
“方茂爾惡”即“爾惡方茂”。茂:熾盛。惡(wù):憎惡。當你惡怒正盛時。
(6)民今方殆。(《小雅·正月》)
殆:危險。百姓現在正危險。
(7)燎之方揚。(《小雅·正月》)
燎:野火。野火正旺盛。
(8)鮮我方將。(《小雅·北山》)
鮮:稱道、夸獎。將:強壯。稱道我正強壯。
(9)旅力方剛。(《小雅·北山》)
旅力:體力。體力正剛強。
(10)民之方殿屎。(《大雅·板》)
殿屎:呻吟。百姓正在呻吟。
(11)有娀方將。(《商頌·長發》)
有娀姑娘正少壯。
四 表示將來
《詩經》中表示將來的副詞有:將、且、行、其、方等。它作狀語,相當于“將要”“即將”。
(一)將
(1)逝將去女。(《魏風·碩鼠》)
逝:通“誓”,發誓。去:離開。發誓將要離開你。
(2)誰將西歸?(《檜風·匪風》)
誰即將向西歸故鄉?
(二)且
會且歸矣。(《齊風·雞鳴》)
會:幽會。幽會期到我該回去了。
(三)行
(1)行與子還兮。(《魏風·十畝之間》)
將要跟你回家去。
(2)行與子逝兮。(《魏風·十畝之間》)
逝:還、回去。將要跟你回家去。
(四)其
(1)風其吹女。(《鄭風·萚兮》)
風將要吹拂你。
(2)風其漂女。(《鄭風·萚兮》)
漂:通“飄”。風將要吹拂你。
(3)日月其除。(《唐風·蟋蟀》)
除:逝去。時光將要逝去。
(4)日月其邁。(《唐風·蟋蟀》)
邁:義同“逝”。時光將要流逝。
(5)我其收之。(《周頌·維天之命》)
我將要接受它。
(五)方
方將萬舞。(《邶風·簡兮》)
方:義同“將”。萬舞:大舞,包括武舞和文舞。武舞手持干戚,文舞手持籥翟。即將演出大型舞蹈。
五 表示終竟
《詩經》中表示終竟的副詞有:終、竟、究、卒等。它作狀語,相當于“終于”“終究”。
(一)終
(1)終焉允臧。(《鄘風·定之方中》)
焉:音節助詞。允:的確。臧:善、好。結果必然很安康。
(2)終逾絕險。(《小雅·正月》)
逾:越過。終究越過非常險要的地方。
(二)竟
譖始竟背。(《大雅·瞻卬》)
開始誹謗終究背叛。
(三)究
其究安宅。(《小雅·鴻雁》)
他們終究有了安身之所。
(四)卒
淮夷卒獲。(《魯頌·泮水》)
獲:征服。淮夷終于被征服。
六 表示久暫
《詩經》中表示久暫的副詞有:恒、終、姑、聊、且、突而等。它作狀語,表示長久,相當于“經常”“恒恒”;表示短暫,相當于“姑且”“忽然”。
(一)恒
(1)無恒安處。(《小雅·小明》)
不要常常處于安樂。
(2)無恒安息。(《小雅·小明》)
不要常常貪圖安逸。
(二)終
終不可諼兮。(《衛風·淇奧》)
諼(xuān):忘。恒久不會忘記。
(三)姑
(1)我姑酌彼金罍。(《周南·卷耳》)
我姑且斟滿那飾金的酒杯。
(2)我姑酌彼兕觥。(《周南·卷耳》)
兕觥(sì ɡōnɡ):兕牛角酒杯。我姑且斟滿那牛角杯。
(四)聊
(1)聊與之謀。(《邶風·泉水》)
姑且跟她們商量。
(2)聊樂我員。(《鄭風·出其東門》)
員:音節助詞。姑且使我快樂。
(3)聊可與娛。(《鄭風·出其東門》)
娛:歡娛。姑且可以跟她歡娛。
(五)且
(1)且以喜樂。(《唐風·山有樞》)
姑且用它求歡樂。
(2)且以永日。(《唐風·山有樞》)
姑且用它度長宵。
(3)且以酌醴。(《小雅·吉日》)
醴:甜酒。姑且斟滿甜酒。
(六)突而
突而弁兮。(《齊風·甫田》)
弁(biàn):成人的帽子。忽然戴上成人帽。
第四節 表數副詞
表數副詞表示動作行為的數量。《詩經》中表數副詞可分為表數之頻和表數之再兩種。
一 表數之頻
《詩經》中表數之頻的副詞有:仍、薦、屢、婁等。它作狀語,相當于“屢次”“多次”。
(一)仍
仍執丑虜。(《大雅·常武》)
于省吾《新證》:“《廣雅·釋詁》:‘仍,重也。’《漢書·武帝紀》集注:‘仍,頻也。’仍執丑虜,謂頻執丑虜也。”丑:眾。多次擒獲眾多俘虜。
(二)薦
(1)天方薦瘥。(《小雅·節南山》)
瘥(cuó):災難。上天正屢次降下災難。
(2)饑饉薦臻。(《大雅·云漢》)
《毛傳》:“臻,至也。”饑荒多次降臨。
(三)屢
(1)君子屢盟。(《小雅·巧言》)
盟:在神前立誓訂約。君子多次立誓訂約。
(2)屢顧爾仆。(《小雅·正月》)
仆:指車夫。多次照顧車夫。
(3)屢舞仙仙。(《小雅·賓之初筵》)
仙仙:形容舞態輕浮。手舞足蹈不肯停。
(四)婁
(1)式居婁驕。(《小雅·角弓》)
式:音節助詞。居:指高高在上。婁:通“屢”。高高在上多驕傲。
(2)婁豐年。(《周頌·桓》)
每年糧食裝滿倉。
二 表數之再
《詩經》中表數之再的副詞有:又、復。它作狀語,相當于“又”“再”。
(一)又
(1)敝予又改作兮。(《鄭風·緇衣》)
敝:破舊。衣服破舊了我再重新做一套。
(2)予又集于蓼。(《周頌·小毖》)
蓼(liǎo):苦菜,比喻困境。我又陷入困境。
(二)復
復降在原。(《大雅·公劉》)
又下到平原上。
第五節 情態副詞
情態副詞表示動作行為的情態。《詩經》中的情態副詞可分為表示持續、表示急忙、表示徒然、表示相同及表示相反五類。
一 表示持續
《詩經》中表示持續的副詞有:尚、上、猶。它作狀語,相當于“還”。
(一)尚
(1)我生之初,尚無為。(《王風·兔爰》)
為:指徭役。我出生之前,還沒有徭役。
(2)我生之初,尚無庸。(《王風·兔爰》)
庸:指勞役。我出生之前,還沒有勞役。
(3)小大近喪,人尚乎由行。(《大雅·蕩》)
小大:指大小事。人:指厲王。由行:推行。小小大大近喪亡,你還把暴政來推廣。
(4)雖無老成人,尚有典刑。(《大雅·蕩》)
老成人:德高望重的老臣。典刑:即“典型”。指舊的典章法則。雖然沒有德高望重的老臣,但還有舊的典章法則。
(二)上
我稼既同,上入執宮功。(《豳風·七月》)
同:收齊、集中。上:通“尚”。執:執行。宮功:室內的勞務。我們的莊稼剛收完,還要到公府去干勞務。
(三)猶
士之耽兮,猶可說也。(《衛風·氓》)
耽(dān):沉溺、迷戀。說:通“脫”,解脫。男子沉溺愛情,還可以解脫。
二 表示急忙
《詩經》中表示急忙的副詞只有“亟”。它作狀語,相當于“趕快”。
(1)亟其乘屋。(《豳風·七月》)
乘:登、升。趕快登上屋頂修理房子。
(2)爾之亟行。(《小雅·何人斯》)
你快快地行走。
三 表示徒然
《詩經》中表示徒然的副詞只有“素”。它作狀語,相當于“白白地”。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魏風·伐檀》)
你們那些君子啊,哪頓不是白吃飯。
四 表示相同
《詩經》中表示相同的副詞只有“亦”。它作狀語,相當于“也”。
(1)雖速我訟,亦不女從。(《召南·行露》)
速:招致。即使招致我吃官司,我也不順從你。
(2)既右烈考,亦右文母。(《周頌·雍》)
右:通“侑”,義同“饗”。烈考:指文王。文母:指文王妃太姒。既請父親嘗嘗祭品,也請母親嘗嘗祭品。
五 表示相反
《詩經》中表示相反的副詞有:反、覆。它作狀語,相當于“反而”。
(一)反
(1)反以我為讎。(《邶風·谷風》)
讎:同“仇”。反而把我當作仇人。
(2)反予來赫。(《大雅·桑柔》)
赫:威嚇。反而威嚇我。
(3)此宜無罪,女反收之。(《大雅·瞻卬》)
這人本無罪,你反而拘捕他。
(二)覆
(1)不臧覆用。(《小雅·小旻》)
臧:善、好。政策不好反而推行。
(2)維彼愚人,覆狂以喜。(《大雅·桑柔》)
那個愚蠢人,反而狂妄而自喜。
(3)匪用其良,覆俾我悖。(《大雅·桑柔》)
悖:通“沛”,顛沛。不用那些賢良人,反而使我顛沛不順。
(4)不懲其心,覆怨其正。(《小雅·節南山》)
正:糾正。不懲戒他的心,反而怨恨對他的糾正。
第六節 語氣副詞
語氣副詞用于謂語前表示某種語氣。《詩經》中語氣副詞可分為表示確定、表示推測、表示驚異、表示反問及表示祈使五類。
一 表示確定
《詩經》中表示確定的副詞有:必、洵、信、誠、成、允、實、亶、展、諒等。它作狀語,相當于“一定”“的確”。
(一)必
(1)必有以也。(《邶風·旄丘》)
以:原因。一定有原因。
(2)必告父母。(《齊風·南山》)
一定告訴父母。
(3)必恭敬止。(《小雅·小弁》)
一定尊敬父母。
(二)洵
(1)洵美且仁。(《鄭風·叔于田》)
仁:指態度溫和。的確英俊又溫和。
(2)洵直且侯。(《鄭風·羔裘》)
直:平展。侯:光潔。的確平展又光潔。
(3)洵美且都。(《鄭風·有女同車》)
都:優雅。的確英俊又優雅。
(4)洵且樂。(《鄭風·溱洧》)
(xū):大。地方的確寬敞又熱鬧。
(5)洵有情兮。(《陳風·宛丘》)
的確有情意。
(三)信
申伯信邁。(《大雅·崧高》)
邁:行進、前往。申伯的確已前往。
(四)誠
謝于誠歸。(《大雅·崧高》)
的確回到謝邑。
(五)成
成不以富。(《小雅·我行其野》)
成:通“誠”。陳奐《傳疏》:“成,即‘誠’之借字。”以:因為。的確不是因為新人富有。
(六)允
(1)豳居允荒。(《大雅·公劉》)
荒:大。豳的居地的確寬廣。
(2)王猶允塞。(《大雅·常武》)
塞:堅實。周王謀略真周到。
(七)實
(1)實勞我心。(《邶風·燕燕》)
勞:憂傷。的確使我的心憂傷。“勞”用作使動。
(2)實獲我心。(《邶風·綠衣》)
獲:得、合。的確合我心意。
(八)亶
(1)亶其然乎!(《小雅·常棣》)
其:指兄弟親近之理。然:對、正確。這話的確不錯。
(2)亶不聰。(《小雅·祈父》)
的確糊涂。
(3)亶侯多藏。(《小雅·十月之交》)
侯:音節助詞。多藏:富有。的確富有。
(4)胡臭亶時。(《大雅·生民》)
胡臭(xiù):濃郁的氣味。時:善、好。濃郁的氣味的確香。
(九)展
(1)展我甥兮。(《齊風·猗嗟》)
甥:泛指后生。的確是我們的好后生。
(2)展也大成。(《小雅·車攻》)
的確大功已告成。
(十)諒
諒不我知。(《小雅·何人斯》)
的確不了解我。
二 表示推測
《詩經》中表示推測的副詞只有“殆”。它作狀語,相當于“恐怕”。
殆及公子同歸。(《豳風·七月》)
及:介詞,跟。恐怕跟公子一同歸去。
三 表示驚異
《詩經》中表示驚異的副詞有:寧、曾、能、憯、乃等。它作狀語,相當于“竟然”。
(一)寧
(1)寧不我顧。(《邶風·日月》)
顧:眷念。竟然不眷念我。
(2)寧莫之懲。(《小雅·沔水》)
懲:制止。竟然沒有誰制止它。
(3)寧莫我有?(《小雅·四月》)
有:通“友”。竟然沒有誰善待我?
(4)寧莫之知。(《小雅·小弁》)
竟然沒有誰了解我心憂。
(二)曾
(1)曾不容刀。(《衛風·河廣》)
刀:同“舠”,小船。竟然容不下一條小船。
(2)曾不崇朝。(《衛風·河廣》)
崇朝:一個早上。竟然不到一個早上就能到達。
(3)曾是掊克。(《大雅·蕩》)
掊(póu)克:橫征暴斂。竟然如此橫征暴斂。
(4)曾不知其玷。(《大雅·召旻》)
玷(diàn):污點。竟然不知那污點。
(三)能
(1)不我能畜。(《邶風·谷風》)
“不我能畜”當作“能不我畜”。能:通“乃”。畜:愛。竟然不愛我。
(2)能不我狎。(《衛風·芄蘭》)
狎:親近。竟然不親近我。
(3)能不我知。(《衛風·芄蘭》)
知:愛戀。竟然不愛戀我。
(四)憯
(1)憯莫懲嗟。(《小雅·節南山》)
懲:制止。嗟:語氣助詞。竟然沒有誰制止。
(2)胡憯莫懲?(《小雅·十月之交》)
胡:怎么。怎么竟然沒有誰制止?
(五)乃
(1)乃見狂且。(《鄭風·山有扶蘇》)
且:通“狙”,猴子。竟然見到一個壞娃娃。
(2)乃見狡童。(《鄭風·山有扶蘇》)
竟然見到一個小頑童。
四 表示反問
《詩經》中表示反問的副詞有:豈、寧。它作狀語,相當于“難道”“怎么”。
(一)豈
(1)豈無膏沐?(《衛風·伯兮》)
膏:油脂。此指潤發油。沐:洗頭。難道沒有潤發油洗頭?
(2)豈不爾思?(《王風·大車》)
難道不想念你?
(3)豈敢愛之?(《鄭風·將仲子》)
怎么敢愛惜它?
(4)豈無他人?(《鄭風·褰裳》)
難道沒有別的男子?
(5)豈曰無衣?(《秦風·無衣》)
難道說沒有衣裳?
(6)武王豈不仕?(《大雅·文王有聲》)
仕:事。武王怎么不把功業放心上?
(二)寧
(1)子寧不嗣音?(《鄭風·子衿》)
嗣音:寄信、捎信。你難道不能捎信?
(2)子寧不來?(《鄭風·子衿》)
你難道不能前來?
(3)寧或滅之?(《小雅·正月》)
或:有人。難道有人能把它(野火)熄滅?
五 表示祈使
《詩經》中表示祈使的副詞有:尚、其、猶、庶、庶幾、汔等。它作狀語,相當于“希望”“但愿”。
(一)尚
(1)尚寐無覺。(《王風·兔爰》)
寐(mèi):睡著。覺(jiào):睡醒。希望睡著不要醒。
(2)尚不愧于屋漏。(《大雅·抑》)
屋漏:室之深暗處。希望在暗室里也不慚愧。
(二)其
其雨其雨。(《衛風·伯兮》)
希望下雨,希望下雨。
(三)猶
(1)猶來無止。(《魏風·陟岵》)
希望回來不要停留他鄉。
(2)猶來無棄。(《魏風·陟岵》)
希望回來不要棄家不歸。
(3)猶來無死。(《魏風·陟岵》)
希望回來不要死在外面。
(四)庶
(1)無庶予子憎。(《齊風·雞鳴》)
無庶:即“庶無”。子:當為衍文。希望不要憎恨我。
(2)庶見素冠兮。(《檜風·素冠》)
素冠:指頭戴白帽的人。希望能見到頭戴白帽的人。
(3)亂庶遄沮。(《小雅·巧言》)
遄(chuán):快。沮(jǔ):停止。但愿亂子快點停止。
(4)亂庶遄已。(《小雅·巧言》)
但愿亂子快點消除。
(5)庶無大悔。(《大雅·抑》)
悔:過失。但愿沒有大的過失。
(6)王國庶定。(《大雅·江漢》)
但愿國家安定。
(五)庶幾
(1)庶幾說懌。(《小雅·弁》)
說懌:喜悅。但愿心中喜悅。
(2)庶幾有臧。(《小雅·弁》)
臧:善、喜事。但愿有喜事。
(3)式食庶幾。(《小雅·車舝》)
式:音節助詞。但愿吃好。
(4)庶幾夙夜,以永終譽。(《周頌·振鷺》)
夙夜:早晚。永終:長葆。但愿日日夜夜長葆美譽。
(六)汔
汔可小康。(《大雅·民勞》)
但愿可以稍微安寧。
第七節 否定副詞
否定副詞對行為或性狀表示否定。否定副詞可分為表示陳述的否定和表示祈使的否定兩類。
一 表示陳述的否定
《詩經》中表示陳述的否定副詞有:不、非、匪、弗、未、莫、靡、無、罔、微、否等。它作狀語,相當于“不”“不是”“沒”“沒有”。
(一)不
《詩經》中“不”的使用頻率頗高,共有四百余例。它的生命力極強,至今仍在沿用。因易于理解,這里只列舉十例如下。
(1)不盈頃筐。(《周南·卷耳》)
盈:滿。頃筐:淺口筐。裝不滿淺口筐。
(2)不可休思。(《周南·漢廣》)
思:音節助詞。不能夠休息。
(3)我躬不閱。(《邶風·谷風》)
躬:自己。閱:容納。我自己不能被容納。
(4)子之不淑。(《鄘風·君子偕老》)
子:指女子。淑:善。這女子不善良。
(5)舍命不渝。(《鄭風·羔裘》)
舍命:舍棄生命。渝:改變。舍棄生命不改變節操。
(6)不如友生。(《小雅·常棣》)
友生:朋友。不如朋友。
(7)不思舊姻。(《小雅·我行其野》)
舊姻:指結發妻子。不念結發妻子。
(8)矢詩不多。(《大雅·卷阿》)
矢:陳列、陳述。獻的詩不多。
(9)為猶不遠。(《大雅·板》)
為:制定。猶:謀略。制定的謀略不長遠。
(10)遭家不造。(《周頌·閔予小子》)
馬瑞辰《通釋》:“不造,猶不善。不善,猶不淑也。”家中遭到不幸之事。
(二)非
(1)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小雅·北山》)
溥:同“普”。普天之下,沒有哪一塊不是王的領土。
(2)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小雅·北山》)
率:沿著。濱:海邊。四海之內,沒有哪一個不是王的臣仆。
(三)匪
(1)我心匪石。(《邶風·柏舟》)
我的心不是石頭。
(2)我心匪席。(《邶風·柏舟》)
我的心不是席子。
(3)莫赤匪狐。(《邶風·北風》)
沒有紅的不是狐貍。
(4)莫黑匪烏。(《邶風·北風》)
沒有黑的不是烏鴉。
(5)匪來貿絲。(《衛風·氓》)
貿:購買。不是來買絲。
(6)匪我愆期。(《衛風·氓》)
愆(qiān):拖延。不是我拖延婚期。
(7)匪報也。(《衛風·木瓜》)
報:回贈。不是要回贈禮物。
(8)匪女之為美。(《邶風·靜女》)
女:指紅管茅草。不是紅管茅草有多美。
(9)匪我思存。(《鄭風·出其東門》)
思存:思念。不是我思念的人。
(10)匪我思且。(《鄭風·出其東門》)
思且:義同“思存”。不是我思念的人。
(11)匪雞則鳴。(《齊風·雞鳴》)
則:猶“之”。不是雞的叫聲。
(12)匪東方則明。(《齊風·雞鳴》)
不是東方的光亮。
(13)匪斧不克。(《齊風·南山》)
沒有斧頭不成。
(14)匪媒不得。(《齊風·南山》)
沒有媒人不行。
(15)匪適株林。(《陳風·株林》)
適:往。不是前往株林。
(16)匪載匪來。(《小雅·杕杜》)
沒有坐車回來。后“匪”為音節助詞。
(17)匪陽不晞。(《小雅·湛露》)
晞:干。沒有太陽不干。
(18)狁匪茹。(《小雅·六月》)
茹:度量。狁匪自量力。
(19)亦匪克樂。(《小雅·正月》)
克:能。也不能快樂。
(20)先祖匪人。(《小雅·四月》)
人:指外人。先祖不是外人。
(21)匪舌是出。(《小雅·雨無正》)
出:通“”,病。不是舌頭生病。
(22)靡瞻匪父。(《小雅·小弁》)
瞻:敬仰。我敬仰的只是父親。
(23)靡依匪母。(《小雅·小弁》)
我依戀的只是母親。
(24)莫高匪山。(《小雅·小弁》)
沒有高的不是山。
(25)莫浚匪泉。(《小雅·小弁》)
浚:深。沒有深的不是泉。
(26)匪莪伊蒿。(《小雅·蓼莪》)
莪:蘿蒿。蒿:指一般的蒿。不是蘿蒿而是艾蒿。
(27)匪莪伊蔚。(《小雅·蓼莪》)
蔚:牡蒿。不是蘿蒿而是牡蒿。
(28)兄弟匪他。(《小雅·弁》)
是兄弟不是外人。
(29)匪言勿言。(《小雅·賓之初筵》)
馬瑞辰《通釋》:“自言謂之言,以言問人亦謂之言。”沒問就不要亂說。
(30)匪由勿語。(《小雅·賓之初筵》)
由:道理。無理就不要胡謅。
(31)匪伊卷之。(《小雅·都人士》)
之:指頭發。不是她故意卷鬢發。
(32)匪居匪康。(《大雅·公劉》)
“匪居匪康”即“匪康居”。不安居。后一“匪”字為音節助詞。
(33)其命匪諶。(《大雅·蕩》)
諶:恒久不變。上天的命令不是恒久不變的。
(34)匪用其良。(《大雅·桑柔》)
不用那賢人。
(35)夙夜匪解。(《大雅·韓奕》)
解:同“懈”。日夜不懈怠。
(36)莫匪爾極。(《周頌·思文》)
爾:指代后稷。極:準則。沒有誰不以你為準則。
(四)弗
(1)瞻望弗及。(《邶風·燕燕》)
瞻望:向遠處看。及:到。遠望不到。
(2)永矢弗諼。(《衛風·考槃》)
矢:通“誓”。諼:忘。發誓永遠不忘記。
(3)永矢弗過。(《衛風·考槃》)
過:他往。發誓永遠不離開這里。
(4)永矢弗告。(《衛風·考槃》)
發誓永遠不告訴他人。
(5)弗曳弗婁。(《唐風·山有樞》)
曳(yè):拖。婁:通“摟”。不拖也不摟。
(6)弗鼓弗考。(《唐風·山有樞》)
考:敲擊。不打也不敲。
(7)庶民弗信。(《小雅·節南山》)
百姓不相信。
(8)弗慮弗圖。(《小雅·雨無正》)
不考慮不思量。
(9)弗念厥紹。(《大雅·抑》)
厥:那。紹:指繼承的事業。不惦記那應繼承的事業。
(五)未
(1)未見君子。(《周南·汝墳》)
未見丈夫歸來。
(2)桑之未落。(《衛風·氓》)
桑葉沒脫落。
(3)東方未明。(《齊風·東方未明》)
東方沒有發亮。
(4)夜未央。(《小雅·庭燎》)
央:盡。夜沒盡。
(5)嘉我未老。(《小雅·北山》)
嘉:夸獎。夸獎我沒老。
(6)猶之未遠。(《大雅·板》)
猶:謀略。謀略不長遠。
(7)枝葉未有害。(《大雅·蕩》)
枝葉沒有損害。
(8)未知臧否。(《大雅·抑》)
臧:好。否:壞。不知好壞。
(9)民之未戾。(《大雅·桑柔》)
戾:安定。百姓不安定。
(10)朕未有艾。(《周頌·訪落》)
朕:我。艾:盡、止。我哪里能夠追得上。
(11)未堪家多難。(《周頌·訪落》)
堪:經得起。家里多禍難承當。
(12)殷之未喪師。(《大雅·文王》)
喪:失去。師:民眾。殷朝沒有失去民眾之時。
(六)莫
(1)莫敢或遑。(《召南·殷其雷》)
或:有。遑:空閑。不敢偷閑。
(2)莫往莫來。(《邶風·終風》)
要是不來也不往。
(3)莫慰母心。(《邶風·凱風》)
不能安慰母親的心。
(4)莫知我艱。(《鄘風·北門》)
不了解我的艱辛。
(5)遠莫致之。(《衛風·竹竿》)
致:到達。路遠不能到達。
(6)莫我肯顧。(《魏風·碩鼠》)
不肯照顧我們。
(7)莫知我哀。(《小雅·采薇》)
不了解我的憂傷。
(8)莫肯用訊。(《小雅·雨無正》)
用訊:告誡、勸阻。不肯規勸。
(9)莫知我勚。(《小雅·雨無正》)
勚(yì):勞苦。不了解我的勞苦。
(10)莫知其他。(《小雅·小旻》)
不知道其他的危險。
(11)莫知其尤。(《小雅·四月》)
尤:罪過。不知道他的罪過。
(12)莫如韓樂。(《大雅·韓奕》)
不如韓國快樂。
(13)寧莫我聽。(《大雅·云漢》)
寧:竟然。竟然不聽我們傾訴。
(14)愛莫助之。(《大雅·烝民》)
雖愛他卻不能幫助他。
(七)靡
(1)靡有朝矣。(《衛風·氓》)
嚴粲《詩輯》:“朱氏曰:‘無有一朝不然者。’”沒有一天不如此。
(2)入則靡至。(《小雅·蓼莪》)
進門何所往。
(3)亂靡有定。(《小雅·節南山》)
禍亂沒有平定。
(4)每懷靡及。(《小雅·皇皇者華》)
每懷:常常擔心。靡及:不能完成使命。常常擔心不能完成使命。
(5)國雖靡止。(《小雅·小旻》)
馬瑞辰《通釋》:“按《傳》以靡止為小,則止宜訓大矣。”國家雖然不大。
(6)民雖靡。(《小雅·小旻》)
:多。百姓雖然不多。
(7)天命靡常。(《大雅·文王》)
常:固定、恒久。天命不恒久。
(8)民之靡盈。(《大雅·抑》)
盈:滿。人們不自滿。
(9)我生靡樂。(《大雅·抑》)
我活著不快樂。
(10)靡愛斯牲。(《大雅·云漢》)
牲:犧牲,指祭祀時所用的牛羊等。不愛惜這牛羊。
(11)靡有孑遺。(《大雅·云漢》)
孑遺:剩余。沒有剩余。
(12)靡瞻靡顧。(《大雅·云漢》)
不探望不照顧。
(13)邦靡有定。(《大雅·瞻卬》)
國家沒有安定。
(14)昏椓靡共。(《大雅·召旻》)
昏椓(zhuó):昏亂讒毀。共:同“供”,指供職事。小人昏亂讒毀不供職。
(15)靡有不孝。(《魯頌·泮水》)
孝:效法。沒有不效法。
(16)時靡有爭。(《商頌·烈祖》)
爭:通“錚”,樂器之聲。此時沒有樂器之聲。
(八)無
(1)德音無良。(《邶風·日月》)
德音:道德品行。道德品行不好。
(2)無以下體。(《邶風·谷風》)
以:用。下體:指葉。不用葉子。
(3)人之無良。(《鄘風·鶉之奔奔》)
這人不善良。
(4)無有后艱。(《大雅·鳧鹥》)
艱:災難。沒有以后的災難。
(5)國無有殘。(《大雅·民勞》)
國家沒有殘破。
(6)無敢戲豫。(《大雅·板》)
戲:嬉戲。豫:通“娛”,游樂。不敢嬉戲游樂。
(7)眉壽無有害。(《魯頌·宮》)
眉壽:長壽。長壽沒有災殃。
(九)罔
罔敷求先王。(《大雅·抑》)
敷:廣。不廣求先王治國之道。
(十)微
(1)微我無酒。(《邶風·柏舟》)
不是我沒有酒。
(2)微君之故。(《邶風·式微》)
不是你的緣故。
(3)微我弗顧。(《小雅·伐木》)
顧:顧念。不是我不顧念。
(4)微我有咎。(《小雅·伐木》)
咎:過錯。不是我有過錯。
(十一)否
“否”所否定的內容,往往承前省略,譯時可補充出來。
(1)害浣害否?(《周南·葛覃》)
害:通“曷”,什么。浣:洗。洗什么不洗什么?
(2)人涉卬否。(《邶風·匏有苦葉》)
涉:過河。卬:我。別人過河我不過河。
(3)嘗其旨否。(《小雅·甫田》)
其:指代飯菜。旨:味美。嘗嘗飯菜是否可口。
(4)或醉或否。(《小雅·賓之初筵》)
或:有的人。有的醉來有的否。
(5)未知臧否。(《大雅·抑》)
臧:善、好。不知道好還是不好。
(十二)勿
(1)勿士行枚。(《豳風·東山》)
勿士:無事、不用。行枚:古代行軍口銜細短木棒以禁止出聲。不用再口銜木棒。
(2)勿予禍適。(《商頌·殷武》)
禍適:責備。不會受到責備。
二 表示祈使的否定
《詩經》中表示祈使的否定副詞有:不、匪、無、勿、毋等。它作狀語,相當于“不要”。
(一)不
(1)不大聲以色。(《大雅·皇矣》)
馬瑞辰《通釋》:“按以、與古通用。聲以色,猶云聲與色也。”戴震《毛鄭詩考正》:“按:聲與色謂言貌。……不大,不暴著之也。”不要把聲色來張揚。
(2)不長夏以革。(《大雅·皇矣》)
馬瑞辰《通釋》:“夏以革,猶云夏與革也。……江氏德鉞曰:‘夏謂夏楚,樸作教刑也。革謂鞭革,鞭作宮刑也。’”戴震《毛鄭詩考正》:“不長,不尊尚之也。”不要崇尚棒與鞭。
(二)匪
匪我言耄。(《大雅·板》)
耄(mào):年老。言:音節助詞。不要以為我年老。“耄”用作意動。
(三)無
(1)無使尨也吠。(《召南·野有死麇 》)
尨(máng):長毛狗。吠(fèi):狗叫。不要使長毛狗汪汪叫。
(2)將子無怒。(《衛風·氓》)
將(qiāng):請。怒:性急。請你不要性急。
(3)尚寐無吪。(《王風·兔爰》)
吪(é):動。希望睡著不要動。
(4)將叔無狃。(《鄭風·大叔于田》)
狃(niǔ):粗心大意。請大叔不要粗心大意。
(5)無我惡兮。(《鄭風·遵大路》)
惡:丑。不要以為我丑。“惡”用作意動。
(6)無田甫田。(《齊風·甫田》)
田:耕種。甫田:大田。不要耕種大田。
(7)無相猶矣。(《小雅·斯干》)
猶:欺詐。不要相互欺詐。
(8)無小人殆。(《小雅·節南山》)
《鄭箋》:“殆,近也。”不要親近小人。
(9)君子無易由言。(《小雅·小弁》)
易:輕易。由:為。《墨子·非命中》“由文學之道也”孫詒讓間詁:“由、為義相近。”不要輕易發言。
(10)無恒安處。(《小雅·小明》)
恒:常。安處:安逸。不要經常安逸。
(11)無胥遠矣。(《小雅·角弓》)
胥:相互。遠:疏遠。不要相互疏遠。
(12)無遏爾躬。(《大雅·文王》)
遏:斷絕。不要斷絕在你身上。
(13)無飲我泉。(《大雅·皇矣》)
不要飲我們的泉水。
(14)無俾正敗。(《大雅·民勞》)
俾:使。正:指正道。不要使正道敗壞。
(15)無廢朕命。(《大雅·韓奕》)
廢:背棄。朕:我。不要背棄我的命令。
(四)勿
(1)勿剪勿伐。(《召南·甘棠》)
不要剪它,不要砍它。
(2)勿罔君子。(《小雅·節南山》)
罔:欺騙。不要欺騙君子。
(3)勿替引之。(《小雅·楚茨》)
替:廢棄。引之:長久繼續下去。不要廢棄而要長久繼續下去。
(4)經始勿亟。(《大雅·靈臺》)
經始:興建。亟:急。興建不要急迫。
(5)牛羊勿踐履。(《大雅·行葦》)
踐履:踐踏。牛羊不要踐踏。
(6)勿以為笑。(《大雅·板》)
不要以為是談笑。
(7)式勿從謂。(《小雅·賓之初筵》)
式:音節助詞。從謂:再勸飲酒。不要再勸飲酒。
(8)匪言勿言。(《小雅·賓之初筵》)
匪言:不問。不問就不要亂說。
(9)匪由勿語。(《小雅·賓之初筵》)
匪由:無理。無理就不要胡謅。
(五)毋
(1)毋逝我梁。(《邶風·谷風》)
梁:捕魚的魚壩。不要去我的魚壩。
(2)毋發我笱。(《邶風·谷風》)
發:打開。笱(gǒu):捕魚的竹器。不要動我的魚簍。
(3)毋金玉爾音。(《小雅·白駒》)
金玉爾音:以爾音為金玉,即吝惜你的音信。不要吝惜你的音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