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西的通貨膨脹目標制:理論與實踐
- 王飛
- 3364字
- 2019-08-30 18:10:44
第四節 創新與不足
一 創新點
第一,新凱恩斯主義貨幣政策的核心是通貨膨脹目標制。本書在新凱恩斯主義的“新共識宏觀經濟學”理論體系下,對巴西通貨膨脹目標制的基本理論模型和實踐進行詳細梳理,對開放經濟條件下的巴西特征進行分析,充分考慮財政因素、匯率和資本流動對通貨膨脹目標制帶來的壓力,對新興經濟體通貨膨脹目標制的理論體系和實踐經驗進行擴展。
第二,學術界關于新興經濟體,特別是拉美國家貨幣政策的研究相對較少。國內對于巴西通貨膨脹的研究大多集中在20世紀后半期,尤其是巴西經濟高通脹時期。目前,國內還沒有人系統分析過1999年巴西采用通貨膨脹目標制后的貨幣政策效果。2003年全球經濟進入“大緩和”時期,得益于貿易條件的改善以及全球對初級產品的大量需求,巴西和其他拉美國家一樣進入“黃金增長期”,學術界對拉美地區的關注集中于增長、貿易以及中拉關系。而對拉美地區本就脆弱的貨幣匯率政策以及通貨膨脹慣性缺乏系統的研究。21世紀以來,巴西在財政責任法、浮動匯率制度和通貨膨脹目標制“三位一體”的宏觀經濟體系下,恰好經歷了一個相對完整的經濟增長周期,研究這一周期內巴西通貨膨脹目標制貨幣政策的經驗和教訓,可以為當前巴西經濟進入“技術性衰退”提供一些經驗。
第三,將財政因素和匯率與開放度因素看作巴西通貨膨脹目標制的風險進行研究,突出這兩方面在巴西通貨膨脹及其治理歷史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將這兩個因素有機結合。由于1999年之后,財政赤字和貨幣貶值現象已經不再是造成巴西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因此本書不再單獨強調財政赤字和貨幣貶值對通貨膨脹的影響,而更注重其在貨幣政策框架中的風險。
第四,本書將影響通貨膨脹率的貨幣供給因素擴展到超額貨幣供給,利用動態最小二乘法將兩個因素納入影響巴西通貨膨脹成因的模型中進行研究,對新形勢下的通貨膨脹原因進行系統分析。此前,對巴西通貨膨脹成因主要集中在財政赤字和貨幣供給方面。21世紀以來全球宏觀經濟形勢發生深刻變革,巴西通貨膨脹目標制后通貨膨脹的成因必然發生變化。
二 不足之處和未來研究方向
本書從經濟學角度對巴西實施通貨膨脹目標制以來的理論和實踐進行了全面研究,當前通貨膨脹的成因已經和20世紀大為不同,治理方式也存在差異。盡管近些年來通貨膨脹目標制遇到一些壓力,但其積極的政策效果還是幫助巴西實現了經濟穩定。通貨膨脹不僅是經濟現象,更有著深刻的社會深層次的原因,因此從社會角度對巴西通貨膨脹和通貨膨脹目標制進行解讀成為未來的研究方向。此外,本書還存在以下不足,未來可以進一步對此進行深入研究。
第一,數據計算方法和頻率選擇。雖然對于貨幣政策的制定和檢驗來說,信息集較大,但經濟總量和產出缺口是主要的經濟指標。因此本書對巴西產出缺口的估計方面存在進一步的精確空間。本文選取最常見的HP濾波方法對巴西的產出缺口進行了估計[26],而BP濾波、CF濾波以及卡爾曼濾波均為估計產出缺口的方法。此外,線性趨勢法、二次趨勢法以及未知變量的Harvey-Clark模型也是估計產出缺口的有效方法。
對于數據的頻率選擇來說,本書各模型基本都是選取了月度數據,數據選擇的高頻性能有效刻畫巴西通貨膨脹目標制貨幣政策實施以來的宏觀經濟情況以及通貨膨脹的變動,使變量的趨勢性更加精確。但對于GDP數據來說,高頻數據也許會使季節屬性變得不明顯。
第二,新興經濟體通貨膨脹目標制的特殊性。首先,開放經濟條件下通貨膨脹目標制標準模型的擴展方面的理論表述還有待豐富。Taylor(2000)證明浮動匯率制和通貨膨脹目標制的相容性,而貨幣政策操作模式也可以將國際金融市場上的套匯以及受到匯率影響的利率平滑條件納入模型中。其次,匯率傳遞與匯率目標是新興經濟體實行通貨膨脹目標制最大的風險。此外,債務美元化與貨幣錯配、中央銀行獨立性和政策可信度等均會對新興經濟體穩定通貨膨脹的貨幣政策形成沖擊。本書重點研究了匯率風險和資本流動風險,未來可以在其他特殊性方面進行擴展。
第三,巴西通貨膨脹目標制的原因和風險。由于財政因素一直是巴西通貨膨脹產生的主要原因,當前巴西陷入“價格難題”也是由于政府財政政策空間因財政赤字增加而縮小,因此本書的分析將財政因素看成通貨膨脹目標制的重要風險進行研究。盡管這樣的處理方式可以突出財政的重要性,但是對于新形勢下巴西通貨膨脹具體成因的分析存在不足。第四章的結論表明,1999年以來財政赤字不再是巴西通貨膨脹產生的原因,因此第三章第一節中擴展菲利普斯曲線并沒有將財政赤字包括在內是合理的,但自2014年出現財政赤字以來巴西的現實告訴我們,財政失衡依舊是值得關注的焦點。此外,在開放度對通貨膨脹目標制的影響分析中,未來可以進一步對資本和金融賬戶進行細化,分析每一個具體環節對通貨膨脹的傳導。因此,如何處理好貨幣供給、財政赤字、外部通貨膨脹的傳導等因素的相互作用,將成為未來的研究中應解決的問題。
[1].巴西通貨膨脹率的衡量指標,即廣義全國消費者價格指數,以累積12個月計算。
[2].巴西中央銀行網站,http://www.bcb.gov.br/?english。
[4].劉傳哲、聶學峰:《我國貨幣政策的傳遞途徑——理論與實證研究》,經濟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第1頁。
[5].[美]本·S.伯南克等:《通貨膨脹目標制國際經驗》,孫剛、錢泳、王宇譯,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第10—11頁。
[6].Modenesi等(2012)分析了巴西通貨膨脹目標制實施以來的貨幣政策規則,2000—2010年,年均實際利率為10%,是同時期發展中國家平均利率水平(2.7%)的4倍。
[9].周慕冰(1993)對西方經濟學家關于貨幣政策效果的研究做了分類和總結,大致可以分為四個方面:數量性、時間性、分配性和政治性效果。
[10].孔丹鳳:《中國現行貨幣政策框架有效性分析》,《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9年第3期。
[11].郭萬山:《通貨膨脹釘住制度下的最優貨幣政策規則研究》,博士學位論文,遼寧大學,2004年。
[13].2010年10月—2011年7月,中國人民銀行共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5次,每次0.25個百分點。存款基準利率和貸款基準利率分別由2.25%、5.31%提高到3.5%和6.56%。
[15].沖銷干預在滿足售匯企業人民幣資金需要的同時使國內信貸渠道投放的貨幣減少。
[16].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19].Taylor,B.J.,“Using Monetary Policy Rules in Emerging Market Economies”,Conference Paper,2000.
[21].這些國家遍布全球,包括:巴西、智利、哥倫比亞、墨西哥、秘魯、捷克、匈牙利、以色列、菲律賓、波蘭、南非、韓國、泰國以及土耳其等。
[22].Libanio的研究表明巴西央行在經濟衰退期間的貨幣政策更緊,而經濟高漲時期貨幣政策并沒有相應的放松。
[23].三元悖論和克魯格曼三角是兩個有區別的概念,前者是后者的基礎,后者是前者的擴展。具體區別可以參考周晴(2008)。
[24].http://www.imf.org/external/chinese/np/speeches/2013/082313c.pdf。
[25].美國自2008年以來已經實行了四輪量化寬松政策,日本、英國以及歐洲央行也有類似的量化寬松政策。
[26].根據巴西中央銀行Working Paper,No.1的結論,使用HP濾波方法估計出的產出缺口更符合巴西實際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