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主義與西亞非洲國家發展道路問題研究
- 楊光 王正 張宏明
- 434字
- 2019-09-06 16:31:01
第三章 中東伊斯蘭經濟的發展與實踐
伊斯蘭教既是一門宗教,也是一套社會、經濟和文化體系。它的倫理和道德體系反映了這門宗教及其所據的社會經濟基礎。[1]伊斯蘭國家無論是政治體制、經濟結構,還是生活方式、風俗習慣都受到伊斯蘭教的直接影響。在動蕩不安的中東地區,大多數國家信奉伊斯蘭教,伊斯蘭教在這些國家的政治生活中有著深遠的影響,也成為這些國家經濟發展的內在性因素。[2]然而,伊斯蘭教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一些消極影響。為解決伊斯蘭教中的不利因素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中東國家在尋求政治、經濟改革和現代化道路的同時,也出現了要求宗教適應時代潮流和民族復興的宗教改革運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中東國家在發展民族經濟過程中,出現了形形色色的伊斯蘭經濟思潮和實踐。伊斯蘭經濟思想是中東民族國家制定發展戰略的思想源泉之一,有時又與社會主義學說、資本主義學說相互交融,并被付諸實踐,但至今鮮有成功范例。本章嘗試從生產力理論的視角,解析中東伊斯蘭國家經濟發展落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