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融金會
- 鐵劍無情
- 一碗杏花村
- 16725字
- 2019-03-25 15:31:01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淮南帝稱號,刻璽于北方。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無一,念之斷人腸。”
這首詩本是曹孟德所做,魏武帝一生雄才大略,不僅在武功上撥亂世的英雄,更為難得的是在文治上也頗有建樹,是建安風骨中“三曹”、“七子”的代表人物。這首詩描寫了自討飯董卓以來,軍閥割據混戰,給人們帶來的慘狀,“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難怪會有人發出“寧為太平犬,莫為亂離人。”這樣的感嘆。
但是太平盛世就真的太平嗎?方今天下,雖四海升平已久,但卻是餓殍滿地,浮尸遍野。
若問是何緣故,全是因武林上突然興起一神秘組織。這個組織雖然致使中原大地陷入水深火熱之中,但卻并非是打家劫舍、雞鳴狗盜之輩。他們之所以有這么大的破壞力,只因為它只做一種生意,這種生意自人一出生那刻就離不開,因為他就是錢。只要和錢有關的生意,他們都做,當鋪、錢莊、賭場、糧鋪、布坊、酒樓、妓院、玉器首飾、花鳥字畫等等,它幾乎控制著所有賺錢的行業,所以它的名字就叫——融金會。
融金會雖然是做生意的,但是它卻極其神秘。它于四年前突然興起,幾乎一夜之間所有的店鋪都換了招牌,掛上融金的名號。若是沒有融金名號的店鋪,很快就會被排擠出局。任你再大的家業,再雄厚的背景,都很難和融金會抗衡。
只有一些不甚賺錢的小生意,或是融金會手腳觸碰不到的地方,才能勉力生存。但是融金會并不滿足于此,他的手腳還在不停延伸。
和風吹細柳,花香醉游人,陽春三月正是江南好風光。
一群錦衣華服的年輕公子結伴游玩,同游紫金山。為首一人眉目清秀,長身玉立,生得一副好皮囊,只是顧盼之間,目光中不自覺的流露出幾分下流姿態。那人笑道:“幾位賢弟,看著金陵風光如何?”身后四人忙齊聲說道:“這金陵風光好,但還是比不上徐兄的盛情啊。”五人哈哈一笑,為首那人說道:“各位遠道而來,徐某自當盛情款待。”
身后有一人笑嘻嘻說道:“這金陵有四絕,諸位可知道?”眾人哦了一聲,都言不知。姓徐的疑道:“我家久居金陵,竟不知金陵有四絕。李兄且說來聽聽?”那姓李的一展折扇,在胸前搖了搖,故作高深的說道:“這金陵四絕,第一絕便是金陵山水,金陵城依山傍水,坐擁玄武,秦淮環繞,四季風光無限。”眾人聽他說的有幾分道理,紛紛點頭稱贊。
李姓公子看見眾人附和,微微一笑,又接著說道:“金刀徐家一柄金刀威震八方,世代簪纓之族,樂善好施之家,急公好義之士,頗有信陵、孟嘗遺風,此乃第二絕。”眾人聞言哈哈大笑,尤其是為首徐姓那人,更是笑的前仰后合,撫掌稱贊。
徐姓公子忍不住問道:“那這第三絕為何物?”李姓公子合上折扇,指著徐姓公子笑道:“徐公子不是明知故問嗎?”徐姓公子疑問道:“我知道?”李姓公子哈哈大笑,說道:“徐公子若不知道,就沒人知道了。”眾人被他說得一頭霧水,齊聲道:“李二,你就別賣官司了,趕緊說,這第三絕到底是什么。”李二笑嘻嘻的說道:“徐公子,貌似潘安,才比三曹,武藝超凡,將這江南女子都迷得死去活來。徐公子每次出行,圍觀的女子都要將金陵長街踏破。你們說,若是徐公子不是金陵第三絕,還有誰能稱得上金陵第三絕?”眾人盡皆大笑,紛紛贊道:“說得好,說得好。”
四人聽他說的前三絕甚是精彩,不覺的對那第四絕有些期待。只是李二似是故意吊眾人胃口,輕搖折扇,面帶微笑,始終不肯說那第四絕到底為何。眾人等的不耐煩了,紛紛問道:“李二,你快點說說這第四絕啊。”李二輕輕笑道:“這第四絕不是我不肯和各位說,只是我也道聽途說,并未親眼見識過。只怕是言過其實,讓各位兄臺白白期待一場。”
李二越是這樣說,幾人反而越好奇。徐姓公子開口說道:“李兄,你且說一說。只要你所說之物在這金陵城中,徐某保證讓你看看眼界。”眾人附和道:“徐公子都給打包票了,你還不趕緊說來聽聽。”李二不緊不慢,說道:“杜牧之有詩言道:“落拓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吳越之地本就盛產美女,尤其這秦淮河畔的歌女更是江南美女中的佼佼者。這金陵脂粉當為金陵第四絕,只是可惜我只有耳聞,卻從未領略過江南名妓的風情。”眾人聽他言語之中盡是遺憾之情,不禁也有些惋惜。
徐姓公子哈哈大笑,笑道:“這事還不簡單,不就是江南歌女嗎。本公子今晚就帶你們去秦淮河畔的吳楚會館去領略一番,那里的頭牌我都熟。”那四人聽徐公子如此大方,面上皆露出淫蕩之色。只是淫蕩之色下面仍藏不住幾分喜色。
這五人中,為首的徐姓公子不是別人,乃是金刀徐家的長子長孫徐長青。金刀徐家可不是一般的三流世家,乃是江湖上一等一的大士族。金刀徐家控制著長江下游最賦稅的一大片土地,不僅控制著金陵,蘇州、無錫、浙西皆有其勢力,可以說是江南第一世家。
徐家現任家主正是徐長青的爺爺徐烈,徐烈今年已年近七十,但一柄金刀仍使得虎虎生風,潑水不進。徐家的第二代也是人才輩出,徐長青的父親徐有言,叔父徐有德、徐有連都是人中俊杰,早年便威震東南,名揚天下。
只是到了第三代,就有些不如。第三代為首的便是徐長青,他除了生的眉目清秀以為,就無任何可取之處。不過徐長青極擅長撒乖賣巧,花言巧語討得長輩的歡心,因此深被徐烈喜愛。徐長青平日里仗著老太爺的寵愛,任性胡鬧,廝混于酒肆青樓之間。他又結交了一批狐朋狗友,在金陵城中欺男霸女,橫行無忌。
今日與徐長青游玩的四人,自稱是來自山東人士,前來金陵游玩。四人到了金陵后,第一件事便是拜訪徐長青。四人都是口吐蓮花之人,尤其以李姓公子為首,對著徐長青一頓吹捧。將徐長青捧的飄飄欲仙,忘乎所以,立即將四人引為平生知己。
酉牌時分秦淮河畔,華燈初上,風月正香。各大會館早已開門迎客,河上的游船也是珠弦聲聲,翠玉鳴響。五人一路走走看看,直奔吳楚會館而去。還未到門口,迎客的姑娘早就將徐長青五人拉了進去,徐公子長,徐公子短,叫的肉麻。徐長青倒是輕車熟路,一面與姑娘調笑,一面被簇擁著進了房間。徐長青為了在朋友面前顯擺一番,點了幾個頭牌姑娘。
那老鴇笑臉相迎,不住道歉道:“徐公子,可對不住您,這幾個姑娘都被人點了。您要不在換幾個吧?”
徐長青面色一沉,心中暗暗盤算:“我今日已和他們打過包票,現在若是連幾個姑娘都叫不來,他們如何看我。若是平日里,讓他也就罷了,今日決計不能讓他。”徐長青想罷沉聲說道:“少爺我今天出雙倍的價錢,你只管讓他們過來,我看誰敢跟本公子我搶女人。”
那老鴇面色一苦,為難道:“徐公子,不是我不肯去,只是這人,您實在惹不起啊。”
徐長青面色猙獰,揚起右手,一巴掌打在老鴇臉上,怒罵道:“睜開你的狗眼看看,在金陵城還有本公子惹不起的人。我今天倒要看看,到底是誰跟本公子搶女人,反了天吧。”
那老鴇被打的腦子眩暈,左手捂著臉,右手攥著左手手腕,瑟瑟發抖站在一旁,不敢說話。李姓公子沖著老鴇呵斥道:“還不快說,到底是誰和徐兄搶女人的?”那老鴇顫聲說道:“是北城的朱公子。”
朱家在金陵也是大戶,只不過朱家是近幾年才崛起的家族,根基不深,只占據著北半城不甚富庶的產業。徐家自然不會坐視朱家做大,是以兩家早已摩擦不斷,背地里暗暗較勁。
徐長青心中暗暗掂量,正思索要不要同朱家起沖突時,身后有人突然說道:“徐兄息怒,我聽說這北城朱家甚是厲害,咱們還是不要和他們爭了。”他這句話,雖是在勸徐長青,但無疑卻將徐家比了下去。
徐長青面色微怒,還未開口,李姓公子怒道:“何兄,到底徐公子是你朋友,還是北城徐家是你朋友?”剛剛說話之人怒道:“那還用問,肯定是徐公子是我朋友。”
李姓公子又道:“既然徐公子是你朋友,徐公子被人欺負了,你是幫還是不幫?”那人斬釘截鐵的答道:“那還用問,肯定幫。”
李姓公子道:“好,今日有人早徐公子的地盤上和徐公子搶女人,你作為徐公子的朋友,不僅不幫他,反而勸他息事寧人。你這樣還敢自稱徐公子的朋友?”那人被說的面紅耳赤,竟不知如何反駁。
李姓公子又道:“何兄平日里膽小慣了,不敢幫徐公子出頭也就罷了。但今天這事被我們幾個遇到,就不能不管。走,咱們幫徐公子教訓教訓朱家的人去。”另外二人哈哈一笑,也附和道:“對,我看何兄就是膽子小,不敢去。走,咱們去。”
那姓何的青年臉憋得通紅,氣的聲音有些發抖,道:“誰說的?我才不怕呢,走就走,誰怕誰。”四人一唱一和,竟簇擁著徐長青直奔朱友發的房間去了。
“砰”的一聲,房門被人一腳踹開。朱家大公子朱友發正在房中陪客人一起飲酒賞舞。朱友發嚇得一個機靈,本想出言訓斥,卻被來人的氣勢嚇服。待看清來人為首的乃是徐長青,才鎮定下來,說道:“徐長青,你……”
朱友發剛一開口,臉上就挨了一拳。徐長青看著身后四人已經動手,也忙上來踹了兩腳。五人打的起興,將徐長青的客人也抓過來,一并毒打。
徐長青出完氣,心中舒坦,指著倒在地上的朱友發,罵道:“他媽的,看你以后還敢不敢跟老子搶女人。”朱友發躺在地上一動不動,徐長青用腳尖碰了碰他,道:“死朱仔,說話啊,裝死呢?”徐長青將昔日的對手踩在腳底,心中說不出的快意,忍不住哈哈大笑。
老鴇走過來,趴在地上,試了試朱友發的鼻息。她嚇的一屁股坐在地上,顫聲道:“他……他,死了。”徐長青也嚇了一跳,趕忙彎腰去試,朱友發的鼻息已停,在摸他的心臟,早已停止跳動。老鴇的手已探向與朱友發同來的客人,也早已停止呼吸。老鴇忍不住尖聲叫道:“這個也死了,這個也死了。”
徐長青嚇的倒坐在地上,向外爬,嘴中喊道:“不是我干的,不是我干的。”突然可能是想到自己的四個好朋友下的手,高聲喊道:“李兄,何兄,王兄。”然而這四人早已消失的無疑無蹤。
徐長青本就是個草包,此時根本不知如何處理突發情況,嚇得立刻向家中跑去。
徐府之中,徐老太爺剛要躺下休息,忽聽得外面有人敲門說道:“老太爺,老太爺,不好了。”徐烈怒道:“慌慌張張的什么事?”下人忙道:“北城朱家的人來了,要我們交出大公子。”徐烈疑道:“交出青兒?”下人道:“是的,聽說大公子把他們朱家的大公子打死了。”
徐烈聞言哈哈一笑,道:“我還以為什么大事呢?他們家大公子被我孫兒打死,是他無能,和我孫兒有何關系。”下人雖知道徐烈蠻不講理,但也只能連聲附和:“對,老太爺說的對。但您還是出去看看吧,”徐烈道:“好,咱們出去看看。”
徐烈隨著下人,慢吞吞的走到客廳之前,只見廳前站著二人。為首之人年過六十,仍是神采奕奕,但卻滿面,身前的三尺胡須也被氣的隨風飄揚,這人正是朱家家主朱威。朱威身后站在一人,錦衣華服,虎背猿腰,也是威風凜凜,氣勢奪人。此人那是朱威之子,朱友發的父親,朱佳樂。
徐烈看到二人,面帶笑容,拱拱手道:“今天吹的什么風,竟把兩位貴客吹來了,老朽有失遠迎啊。”朱威怒道:“徐老兒,少來那套,趕緊把徐長青交出來。”
徐烈淡淡地說道:“二位大晚上跑來,竟未找我那不成器的孫兒。我孫兒早就休息了,二位明天再來吧。”朱威哼了一聲,哄道:“徐老兒,你別在這打哈哈,趕緊將徐長青交出來。你若不交出來,休怪我不客氣。”徐烈哦了一聲,仍不疾不徐的說道:“我要不交出來,你能拿我怎樣?”
朱威渾身發抖,指著徐烈,怒道:“你,你,你……”徐烈看到朱威如此,心中好笑,忍不住說道:“我怎樣?”言談舉止之間甚是輕蔑。
朱威想起一事,一甩衣袖,怒道:“虛勞兒,別怪我沒提醒你,今日死的可不止我孫兒。還有一個是融金會的人,融金會你我都惹不起。你趁早把人交出來,好兩邊都有交代,不然……”朱威重重的哼了一聲,并未說下去。
徐烈聽到融金會,也是心中一驚,想到:“我這孫子怎么還惹到了融金會的人,一個朱家,不難對付,再加上一個融金會,恐怕就有些棘手了。”他又想到:“若是把青兒交給他們,青兒肯定沒命了。更何況交出青兒,也就意味著我們怕了朱家和融金會,那我徐家以后在江南那還有立錐之地?”
朱威看徐烈臉色變了又變,不由出言諷刺道:“怎么樣,知道怕了吧!那就趕緊把徐長青交出來,等到融金會親自上門,可就不像我這么好說話了。”
徐烈看著朱威趾高氣揚,心中十分不爽,暗暗想到:“朱威這個老東西這般說,一定是想搬出融金會來嚇唬我。融金會畢竟是做生意的,做生意最講究和氣生財,以和為貴。怎么可能因為一個人就和我們徐家火拼?融金會要想到江南發展,必須以我們徐家作為跳板,大不了到時多讓他們些利益,也就罷了。”徐烈想罷,輕輕一笑,道:“融金會又能如何?徐某正想領教領教。”朱威怒道:“好,既然你不聽勸,那咱們走著瞧吧。”說吧扭頭就走,朱佳跟在他后面,一聲也不吭。
二人走出很遠,朱佳忍不住開口問道:“爹,你怎么就知道發兒已經死了?”朱威嘆了一口氣,說道:“發兒是個好孩子,他的事以后就別再說了。”朱佳急道:“發兒都死了,我們就這樣和徐家算了嗎?不行,我要去找那個老匹夫報仇去。”
朱威怒斥道:“是你能打過徐老兒,還是我們朱家能斗得過徐家?”朱佳急道:“那就這樣和他們算了?”
朱威冷哼一聲道:“算了?誰說就這樣和他們算了?放心吧,好戲才剛剛開始。不過我們的任務已經完成了,后面就等著看好戲吧。”朱佳道:“孩兒不懂。”朱威說道:“該你懂的時候,你自然就懂了。”
徐家雖然不怕朱家,但這幾日也是十分小心,府中戒備森嚴,同時約束徐家子弟不得外出,尤其是徐長青。一連過了十天的光景,朱家那邊仍無動靜。徐烈也認為朱家只是雷聲大,雨點下,根本不敢和徐家為敵,徐家的戒備也就漸漸松散起來。
只不過這件事也逐漸在市井街坊流傳開來,成了大家茶余飯后的談資。坊間流傳,徐長青如何三拳打死朱友發,兩腳踢死融金會的人。以及徐老太爺如何放狠話,不將融金會和朱家放在眼里。徐家的聲望雖然被吹捧起來,但同時也引起眾人厭惡,名聲也臭了起來。
徐長青聽了外面的傳言,覺得自己爺爺就是了不起,完全不將融金會和朱家放在眼里。當然自己也很了不起,畢竟自己僅憑拳腳就打死了朱友發和融金會的人。當日想推脫的禍事,今日又成了吹噓的資本。
徐長青整日禁足在家,無聊的要死。徐家看朱家并無動靜,不由的也放松看管。徐長青趁眾人不在意,竟偷偷的溜了出來,約了三五個好友到寶慶樓吃酒。
徐長青酒到杯干,不一會就有些醉意。他借著酒勁,大聲講道:“朱家怎么樣?融金會又怎么樣?還不是被小爺我三拳兩腳就打死了。”
他故意提高聲音,唯恐酒樓的客人聽不到。眾人聽到他大聲叫嚷,也都向他瞧來。徐長青感覺到眾人熾熱的目光,興致更高,又道:“小爺我不僅殺了他們的人,還在這里吃酒,他們能拿我怎么樣。告訴你們,在金陵,我徐家才是最大。”
徐長青話音剛落,從樓下“噔噔噔”沖上了三個漢子。徐長青說的興起,根本未注意到,這三個漢子就站在自己身后。為首的漢子右手一揚,一把明晃晃的寶刀已在手中。他手起刀落,一刀便將徐長青的頭顱砍掉。
徐長青的頭顱掉進桌中間的火鍋盆中,鍋中的熱水澗到同桌的酒客身上,但幾人卻猶似未覺,顯然已被嚇傻了。縱有兩個練家子,也是驚嚇過度,站不起身來。
為首的青衣人從懷中掏出一個青色布袋,將徐長青的人頭撈起放入布袋之中,轉身吩咐身后兩個青衣的漢子將尸首抬走。青衣漢子轉過身來,對著滿堂的客人拱拱手,說道:“今日我融金會在此辦事,驚擾了各位的雅興,不到之處,還請各位海涵。今日諸位的酒錢,記在蔽會的賬上,大家不必客氣,盡管吃喝。”青衣漢子說完之后轉身下樓,向著金刀徐府快步行去。滿堂的酒客哪里還敢再吃,嚇的趕忙奔出酒樓,徐長青桌上的酒客像是被嚇傻了一般,一動也不敢動。
此時,徐家的子弟,有的在徐家的門店、有的在堵場中、有的在徐家的別院中……不管身在何處,都已同樣的方式被人割掉頭顱,放在一個小小的布袋之中。
徐府上下已被一群青衣人層層包圍,這群青衣人如天降神兵一般,突然出現在徐府門前,這些人既不叫嚷,也不動手,只是靜靜的站在徐府門口,讓徐家眾人出不來,也進不去。
徐烈聽聞有人敢將徐府堵住,早就拎著金刀沖出府門。他本想帶著家人,將敵人殺退,但仔細一看,這些青衣人個個眼含精光,顯然都是高手。再留心觀察,對方少說也有一百號人,這些人雖人數眾多,但方陣整齊,紀律嚴明,明顯經過嚴格訓練的。
徐烈心中掂量道:“我們徐家的對手只有朱家和融金會,莫非這就是融金會的人,果然都是訓練有素的高手。如果我們徐家和他們硬拼,勝負還未可知,即使能勝,只怕到時也是元氣大傷,不如我先和他們談談,最好是雙方罷兵。”徐烈打定主意,高聲喊道:“朋友可是融金會的?你們主事的人是誰?出來說話。”
他雖然年事已高,這一聲發自丹田,入耳嗡嗡作響,徐家上下聽的是精神一震。徐烈露著一手,也是為了震懾對手,想讓其知難而退。誰知對手就像聾子一樣,充耳不聞。徐烈又高喊了兩聲,依舊無人作答,他漸漸的便有些沉不住氣了。是對方既不應戰,也不回話,不知道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
過了莫約一盞茶的時間,青衣人的方陣中分開一條道路。一個青衣漢子快步走來,腰間還系這一個袋子,袋子上滲出大片血跡。徐烈見叫了半天,終于有人出來,便以為此人就是青衣人的首領,便沉聲問道:“你們將我府門圍住,是何用意?”
那青衣人也不作答,將腰間的袋子解下,隨手將袋子中的物品抖落出來。徐烈定睛一瞧,袋子中滾落下一顆血淋淋的人頭出來,再一分辨,這人頭也不是旁人,正是自己的孫子徐長青。徐烈見到孫子人頭,目眥盡裂,揮刀便向那青衣人看去,那青衣漢子一側身,便退回方陣之中。
徐烈還待再攻,這時方陣之中又有一人迎面走來。此人同樣腰間系著一個袋子,不待那人將袋子取下,徐烈揮刀便砍。徐烈盛怒一刀,少了幾分變化,卻多了幾分怒火。這一刀又沉又快,青衣人眼看招架不住,只得側身閃過。徐烈眼看著一刀劈空,不待招式變老,立刻變招,由劈便削。青衣人已將腰間的布袋解下,舉起布袋橫于胸前,擋住刀鋒的去路。徐烈知道這布袋中便是自己的子侄頭顱,不忍砍去,只得收刀。
這兩下交手,只在一瞬間便結束了,但青衣人已明顯占得上峰。他卻不愿再攻,只是將布袋中的人頭抖落,便退回方陣之中。徐烈看著滾落的人頭,乃是自己的侄子,心下難過,強忍著未落下淚來。不過身后早已傳來哀嚎之聲,原來徐家婦人聽說自己家人死了,奔出來想一看究竟。有看到自己丈夫、兒子慘死的,想要出大門的,都被徐家的人攔了回去。
徐烈沖著人群大聲喝道:“你們到底想干什么?有膽的出來一戰。”青衣人仍舊是如同未聞一般,并無人回答,甚至連表情都沒有。這時人群中又走出一青衣人來,徐烈立即搶著出手。那人輕輕閃過,也不多做糾纏,將布袋中的人頭抖落后,便退回方陣之中。又陸陸續續的來了莫約十三四位青衣人,人人腰間系著布袋,布袋中皆放著一個徐家家人的人頭。他們將人頭抖落后,便退回方陣之中,徐烈也拿他們沒得辦法。
徐府之中已是哭聲震天,有苦兒子的,有苦丈夫的。徐烈此時也是眼含淚花,他心中悲憤,手提著金刀便沖進對方的方陣之中。這一日慘叫聲連連,自申時起至戌時方歇。徐府附近的人家嚇的大門緊閉,不敢出門。
第二日午時,幾個膽子大的漢子,到徐府門口探看。但見徐府宅院氣派依舊,但是隔著十丈來遠便能聞到一股刺鼻的血腥味。府門前的石獅子上插了一根旗桿,旗桿上面掛著一個人頭,人頭下面掛著一條長幅,長幅上寫著:“金陵徐府,殺我門人,蔑視我會,滅族示威。”長幅下還有著一行小字,某年某月某日,融金會。
兩個膽子大一點的鄉親,相攜到徐府中一看。走近府門一看,四百多具尸首整整齊齊的擺放在大門兩側,地上的血跡已經干涸,院子中間已用人頭堆放起一座假山。二人看到如此恐怖之象,嚇的屁滾尿流,回家之后竟然一病不起。
朱家書房之中,朱威顫顫巍巍的跪在地上,一句話也不敢說。主位上坐著一個青衣人,青衣人用手指輕敲桌面,發出“咚!咚!咚!”的聲響。隔了良久,那青衣人終于開口說道:“你們朱家還真是廢物。”朱威心中害怕,身體顫抖的更劇烈。青衣人又接著說道:“都過去這么長時間了,你們才拿下金陵最不值錢的北半城,我融金會養你有何用?”
過了一會,青衣人語氣稍緩,道:“不過這件事你們做的還不錯,也算是將功贖罪了。”朱威忙道:“都是大人指導有方。”青衣人哼了一聲,不置可否。朱威心中疑云重重,開口說道:“屬下知道這個局設的精妙,但屬下還有一事不解。”青衣人道:“說。”朱威問道:“那徐長青逃回徐家以后,為何我們不直接就將徐家滅了,還要再等十天呢?”
青衣人看著朱威,嘆了一口氣,道:“難怪你們一直爭不過徐家,真是蠢材。”青衣人頓了頓,接著說道:“若是我們當時就滅了徐家,市井之間會怎樣流傳,我融金會的名聲不就一落千丈了嗎?我們畢竟是做生意的,若是名聲差了,還做什么生意。”朱威恍然大悟,道:“我明白了,我們等了這幾天,徐家以為我們怕了,就大肆市井街坊之間貶低我們,抬高自己。我們這時再動手,理虧的就是徐家。”
青衣人微微一笑,道:“你只說對了一半,在市井街坊貶低我們,抬高徐家的并不是徐家。”朱威問道:“哦,那是誰呢?”青衣人道:“是我們自己。”朱威啊了一聲,沉思片刻,不禁撫掌道:“妙計,妙計。”
過了一盞茶的功夫,青衣人道:“從現在開始,金陵就是你的了。”朱威喜道:“謝大人,謝大人。”青衣人道:“你也不用高興的太早,從現在開始,就沒有金陵朱家了。”朱威驚道:“啊,大人,我……”青衣人道:“好了,不是你想的那樣。只是要你朱家并入融金會,以后金陵的生意就交由你來做。”
朱烈心中稍安,心想:“朱家只不過是換個名字而已,并無太多損失。”青衣人又道:“不過,以后所有資產全歸融金會所有,你朱家的子孫,若是可以做生意,便到店鋪中任職,如果不行的,融金會也不養廢物。”朱威驚道:“這,這……”青衣人道:“怎么,你不同意?”朱威道:“我,我……”青衣人哼了一聲道:“若是想步徐家的后塵,你也可以試一試。”“噗通”一聲,朱威跪倒在地,整個身體都伏在地面上,說道:“不敢不敢。”
青衣人不發話,朱威也不敢起身,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朱威鼓起勇氣抬頭看了一眼,只見整個書房空蕩蕩的,哪里還有青衣人的身影。
融金會控制了市場之后,最主要的生意還是做借貸。融金會以前并我借貸生意,若是缺錢了,大都向親戚朋友周轉一下。若是實在周轉不過來的,就需要拿值錢的東西到當鋪抵押。當鋪把銀子借給你,若是還不起,那抵押之物自然歸了當鋪。哪怕你拿的是稀罕之物,當鋪也會把抵押之物的價格壓到很低。
不僅如此,當鋪借錢,采用的乃是九進十三歸的模式。所謂九進十三歸就是指去當鋪用價值十兩銀子抵押,當期為三個月,月息就是一兩銀子,每個月需要繳納一兩銀子的利息。但在當物時,當押物品價值十兩銀子的話,當鋪只給你九兩銀子,這就是“九出”;到期取贖時,卻要加收三個月的利息三兩銀子,共收十三兩銀子,所以稱為“十三歸”。即使如此,還是有很多人缺錢的需要到當鋪當東西。
不過去當鋪借錢,必須要有抵押之物,然而還有很多缺錢的,并未物品的抵押的,一時之間籌不到銀兩。為此融金會專門推出了一種新型的貸款模式,無抵押貸款。只要你缺錢,你都可以來融金會借錢。融金會先對你進行價值評估,再借給你相應的資金,不需要做任何擔保和抵押。不過他們的利率卻高的嚇人,月息三分,十兩銀子的借款,月息就是三兩銀子,而且還是復利計算。雖然一月期的本息只有十三兩,但是按三月期的本息就有二十二兩,半年期的本息就有四十八兩之多,一年期的本息竟然高達兩百三十三兩銀子。
一般人借的起,卻還不起。若還不起,融金會自也不是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他們會先清算借貸者的家產,已家產充數。若是家產不夠的,就將借貸者的子孫賣去為奴,妻女賣去為妓。如果再不夠話的,那也只能給融金會工作抵債,或者是性命償還。
融金會的規矩不僅毫無人性,而且不講任何情面,不管你有任何家世背景,一旦借了他們銀子,一切就要按他們的規矩辦事。不過融金會也有一個好處,那就是他們的生意誠實守信、童叟無欺。借貸者的家產值多少銀子,那便是多少銀子,絕不會從中牟利。
即使融金會的借貸利息如此之高,償還不起的代價又是如此之大,但是他們的生意卻一直都是很好。賭場里輸紅了眼的賭徒,總以為下一把就能夠回本、青樓上博美人一笑置氣揮金的風流公子、紅塵中為了養家糊口卻有丟了工作的蕓蕓眾生……
還債的日子轉瞬即到,借錢時一團和氣的融金會,終于撕下了他慈善的面具。上至江湖俠客,下至販夫走卒,只要是借了銀子還不上的,等待他們的只有融金會無情的審判。河南信陽,一個酒鬼寒冬臘月被丟在雪地中,地契、田產全部沒收;湖南郴州,一個賭鬼眼睜睜看著老婆被賣到妓院,三歲的兒子被賣到富貴人家為奴,趴在地方放聲大哭;蜀中眉山,一個愛逛青樓的色鬼,被割下頭顱……一幕幕慘劇在中原大地上不斷上演。
楊三喜原是少林寺弟子,早年在少林寺練過幾年武。卻因資質平庸,又受不了青燈古佛相伴的清苦日子,就還俗回到老家。雖然楊三喜在少林寺中資質平平,并不算高手,但在鄉下的小鎮上,他卻委實的是個大高手。
小鎮上的小混混以他馬首是瞻,一群人整日在小鎮上吆五喝六的,成了小鎮的地痞頭子,以收取保護費為生。楊三喜每日最喜歡做的事,就是躺在街邊的搖椅中,看著來來往往的人。楊三喜嘴角上翹,心中想到:“我就是這里的皇帝,這些來人都是我的子民。”
人的欲望是很難被滿足的,既得隴復望蜀,永遠得不到滿足。楊三喜看著穿著粗暴衣裳,面色呆滯的女子,不由想到:“這里雖好,但畢竟還是太小了、太窮了,不像縣城那般繁華、富庶,若是能到縣城中占據一席之地,那銀子還不好賺。而且縣城里的姑娘皮膚又白、胸脯又大、屁股又翹,走起路來一扭一扭的,甚是風騷。若是摸上一把,幾天都舍不得洗手。再看看這里的女人又黑又瘦,索然無味。”
楊三喜越想縣城里的姑娘越的美麗動人,不由的精蟲上腦,想要向縣城進軍。但他也并不是魯莽之人,既然決定向縣城發展,那最好是知己知彼,先摸清縣城黑道的實力才是最重要的。
楊三喜派了幾個機靈的小弟先去縣城打探,過了幾人,小弟回來之后紛紛說道:“喜哥,縣城里的黑幫實力平平,不足為懼。若是喜哥親自出馬,不出兩個月,就能把縣城拿下來。”楊三喜心中暗喜,既然兄弟們都這樣說,那就去縣城試一試。
楊三喜進城的前幾天非常順利,縣城里的黑幫果然不堪一擊,一觸即潰。楊三喜也沒想到,進展竟然如此順利,竟迅速在城中站穩腳跟。
楊三喜非常高興,決定當天晚上就帶著兄弟們去喝一頓就,慶慶功。酒席十分豐盛,酒水也是十常的甘甜。兄弟們也都醉的七七八八的,紛紛揚言要幫楊三喜拿下整座縣城。楊三喜也有些醉意,不過心中高興,又忍不住多喝了幾杯。眾人一直喝道月已中天,才意猶未盡的走出酒樓。
眾人未走多遠,就看到前方有一伙黑衣人,堵住了他們的去路。一個喝醉的兄弟,走上黑衣人面前,罵道:“他媽的,趕緊給老子讓開。知道后面的人是誰嗎?是我們喜哥,若是惹惱了我們喜哥,你們一個個都他媽的等死吧。”
前方的黑衣人一動未動,就像未聽到一般。那個小混混,還待要罵,但不知為何,只覺得胸前吃痛,整個人倒飛出去。落地之后,酒瞬間清醒,才知道被人踢了一腳。
楊三喜看見兄弟挨打,趕忙走上前去,朝黑衣拱手說道:“在下楊三喜,不知諸位攔住我們干什么?”為首黑衣人問道:“你就是楊三喜?”楊三喜答道:“不錯。”
那人一揚手,說道:“給我打!”
楊三喜雖然戰力不錯,但此時已喝了不少酒,更何況雙拳難敵四手,不多時便吃了點虧。他手下的小混混就更慘了,此時半數已被打倒。
楊三喜一咬牙,轉身便想逃跑。誰知后面早已埋伏好一批黑衣人,將他們團團圍住。過不多時,連楊三喜在內的一眾兄弟,已被人全數擊倒。
為首的黑衣人人一腳踩在楊三喜的臉上,趾高氣揚的說道:“一群鄉下的泥腿子,竟敢跑縣城里來撒野,今天先教訓教訓你們。”身后有一黑衣人道:“大哥,我們有兄弟受了傷。”那人問道:“受了什么傷?”身后的黑衣人笑道:“剛剛二蛋追人的時候摔了一跤。”那人意味深長的哦了一聲,向楊三喜說道:“你看我兄弟受傷了,你是不是該賠點醫藥費?”
這世間哪有這般道理,打別人受傷了,還要被打的人賠償醫藥費。楊三喜自知形式逼人,今日若不賠償,只怕自己一干兄弟都要折在這里,只得低聲說道:“楊某今日認栽了,你們要多少銀子,只管說。”那人笑道:“小子,你還挺狂的。不過看你如此爽快,也倒是個漢子,一口價,五百兩紋銀。”楊三喜聽他獅子大開口,怒道:“你這是搶劫啊。”那人哈哈大笑,說道:“你說的沒錯,我就是在搶劫。”言罷場間的黑衣人也都跟著笑了起來。
楊三喜只得認栽,兄弟幾人生拼硬湊也才湊了三百兩銀子。無奈之下,只好找到融金會借錢。融金會看楊三喜練過幾年武,身手不錯,竟真借了二百兩銀子給他。楊三喜將銀子交給縣城的黑幫后,帶著兄弟們灰溜溜的回到了小鎮上。
回到小鎮后,鄉下的小混混終于知道黑道難混,都不敢再混黑道,紛紛散去。楊三喜自經歷了縣城之恥后,也無顏在小鎮上耀武揚威,收取保護費了,整日里躲在家中養傷。不知不覺兩個多月過去了,楊三喜身上的傷漸漸好轉,但是還錢的日子也逐漸迫近。
楊三喜這兩個多月以來分文未進,別說還錢,就是連利息也都還不起。他也知道還不起錢的下場,眼看著還款期就要到了,心中焦急。楊三喜心想:“我若還不起錢,一無家產,二無子女,雖有一膀子力氣,但也償還不起這么多銀子。等到融金會上門收債,我只有死路一條。反正等著也是死,不如我逃了吧,說不定還能有條生路。正好我有個師兄,在山西混的還不錯,我不如去投奔他吧。”楊三喜打定主意,略微收拾一下,就奔山西而去。
三日后的清晨,縣城中早起營生的小販,發現城頭的旗桿掛著一物,下方還飄著一條長幅。小販借著微弱的晨光走近細瞧,嚇的渾身一個激靈。原來旗桿上掛的不是別物,而是活生生的一個人頭,迎風飄揚的長幅上寫著“楊三喜借款不還,妄圖逃匿,斬首示眾。”長幅下還有著一行小字,某年某月某日,融金會。
若是融金會只做這些生意,也不會使得中原大地上餓殍滿地,流民四起,最多是地方士族遭難,吃喝嫖賭者遭殃,老百姓尚可安居樂業,豐衣足食。可是融金會的手段遠不止如此,他們的觸手伸的更長,手段更惡劣。
王善長是山西臨汾府洪洞縣人士,王家不算大戶人家,但一向家底殷實,頗有幾分家底。王家在洪洞縣外也有三十畝良田,王家一向是衣食無憂。王善長三年前剛娶了老婆,夫妻二人恩愛有加,相敬如賓。王夫人也是爭氣,婚后剛剛一年便給王善長生了個大胖小子,王善長因此對夫人更加寵愛。
誰知好景不長,今年恰巧逢上百年難遇的大旱,整個長江以北都成了災區,尤其以山西、陜西為重,自去年九月份至今年七月份,竟是滴水未降。田地里的糧食顆粒無收,王家的余糧早已吃完了。王善長不能看著老婆孩子餓肚子,只好到糧鋪去買。
王善長來到糧鋪,問道:“你們這糧食多少錢一斤?”那伙計趾高氣揚的說道:“這糧食不賣。”王善長問道:“你們糧鋪,不賣糧食賣什么?”那伙計道:“這你可管不到。”王善長怒道:“把你們老板叫出來,我平日里沒少和你們家做生意,我倒要看看,今日我能不能在你這買到糧食。”那伙計知他和老板相熟,也不敢太過得罪他,便笑道:“我們老板這幾日不在,您要找他,過幾日再來吧。”王善長只道這伙計是騙他的,剛要發怒。
這時東邊車馬聲響起,那伙計伸頭望去,笑道:“唉,正巧我們老板回來了,你要找他,便和他談吧。”王善長向東看去,路上走來一面滿堆笑的胖子,正是這米店的老板,后面還跟著幾輛大車,裝的滿滿的,顯然是糧食。那老板看到他,忙迎上去,笑道:“王老爺,怎么有空來我這小店?”王善長哼了一聲,道:“來你這糧鋪,當然是買糧食了。”那老板笑道:“王老爺,這真不好意思,小店最近不賣米。”王善長怒道:“開著糧鋪竟然不賣糧食,那你進這么多貨干嘛?”王善長用手一指他身后的幾輛大車。那老板笑道:“王老爺息怒,這不是小人說的算的。王老爺請細看。”說完抬手一指,王善長朝著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見糧鋪下面寫著兩個大字“融金”。王善長怒道:“你這店鋪什么時候改姓了融金。”王善長嘆了一口氣,道:“若不改姓,怕早就開不下去了。”王善長一甩衣袖,哼了一聲,背起雙手,道:“今天這生意你到底是做還是不做?”那老板道:“還請王老爺見諒,這生意小的真的做不了。”王善長氣的扭頭就走。
王善長從早上逛到天黑,也沒買到一顆糧食,原來城里的糧鋪早已不知不覺都換成了融金,偶爾有幾家不姓融金的,早已關門倒閉了。有幾家未倒閉的,王善長一打聽,他們的糧食早就被融金會的人高價收購完了。王善長心中盤算:“融金會這般大肆收購糧食,而且還不允許外賣,看來是要哄抬糧價。我明日要再想辦法,哪怕多花點銀子,也要多積蓄點糧食。”第二日,王善長又到糧鋪去買米,可不管好說歹說,老板都不愿意講米賣給他。
王善長只能托人到別處去購買,整個北方都大旱,都買不到糧食,只能有到南方才能買到糧食。王善長只能花重金,托人到南方去買。但這筆生意卻無人敢接,鄉里已經傳遍了,去南方販糧食的,除了融金會的,都有去無回。
王善長心想:“買不到糧食,那我就跑到南方去,活人總不能讓尿憋死。”可是沒過幾日,又有傳來消息,融金會已經控制長江所有的漁船,想要過江的,一人一千兩銀子,少一分錢也不行。
當然也會有雇小漁船偷渡的,但行到江心之時,漁船就突然漏水。北方人不識水性,而且還拖家帶口的,淹死不少偷渡的北方人。長江岸邊每日擠滿了災民,可是融金會就是不讓過。災民又多,糧食又少,不過幾人便已餓死很多人,長江北岸伏尸數萬人。
有一些江湖人士看不下去,前來說項,可是根本找不到融金會的管事之人,說項更無從說起。而且這些江湖人士大多也不識水性,若是在長江上斗起來肯定不是融金會的對手,只得作罷。
就這樣一直挨了一個多月,王家的糧食終于吃完了,可是糧鋪的老板仍不肯賣糧食。兒子餓的哇哇直哭,妻子雖沒有怨言,但也是滿臉愁容。王善長急得團團轉,卻絲毫沒有辦法。
這時大街上傳來一陣鑼聲,王善長忙順著聲音找去,只聽一人在大街上吆喝起來:“各位父老鄉親,明日我們融金會的糧鋪就要開門做生意了,大家要買糧食的,明日帶足銀兩,前來購買。”眾人聽他吆喝,心中大喜,紛紛回家準備銀子。
第二日,未過四更,王善長就從床上爬起來。之所以起這么早,一是怕糧食去晚了,糧食被眾人搶完了,二則是因為餓醒了。王善長這次帶了足足二十兩紋銀,準備多購買一些糧食回來。誰知到了糧鋪一看,可傻眼了,糧鋪門口早已排起了一天長長是人龍。王善長看著排隊的人群,有帶了好幾個大口袋,還有幾個拉著車來的,這要是排到自己,豈不是沒了糧食嗎?但是不排肯定沒糧食,王善長憂心忡忡的排在人龍末尾,心中不住祈禱,但愿糧鋪的存貨多一點。
一直到了天光大亮,糧鋪才打開大門,王善長又餓又困,心中又是擔憂。忽聽人群前面傳來一陣爭吵聲,王善長離得太遠,聽不太清,隱隱約約聽見一婦驚呼道:“這米不是十文錢一斤嗎?”顯然是買米的客人,有個男聲說道:“十文錢?現在是饑荒,你十文錢買誰的米?”聽著說話,應該是糧鋪的伙計。買米的婦人又道:“那也不能漲這么多吧!你這不是搶劫嗎?”那伙計道:“愛買就買,不買就算。”買米的婦人,不說話了,那伙計又催到:“你到底買不買?后面的人還等著呢。”后面排隊的紛紛催道:“快點啊,后面還等著呢。”買米的婦人好似下了很大的決心,咬咬牙道:“買。”
王善長心中好奇,不知道究竟米價漲到多少錢一斤,等到那買米的婦人走到他面前時,他看了看婦人的袋子,一個大口袋,裝著大約四五兩糧食。王善長跟著人龍向前慢慢移動,心中對米價憂慮起來,不知道現在漲到了多少錢一斤,自己帶的銀子夠還是不夠。
前方偶爾也傳來幾聲爭吵聲,但那伙計就一句:“愛買不買。”也有幾個脾氣大的顧客,拎著口袋,罵罵咧咧的走了。但絕大多數的顧客,還是選擇忍氣吞聲。只不過眾人面上出來饑色,又多了幾分憂色,甚至幾個眼窩淺的婦人,忍不住流下幾行清淚。
王善長看著眾人表情,心中憂慮更盛。待到正午時分,王善長終于排到了人群前面。他早就對米價好奇,不由的伸頭張望。待看輕米價時,不由的倒吸了一口涼氣。原來此時米價已經漲到一兩銀子一斤。
王善長心想:“這米價竟漲了一百倍,難怪剛剛他們只買了那么一點。那我這二十兩銀子,也只能買二十斤,我們一家五口人,也不知道能吃幾頓?”
王善長正想著心事,聽那伙計吆喝道:“哎,你還買不買,不買趕緊走。”王善長回過神來,發現已到了自己,忙道:“買,買。”
買完了糧食回到家中,家人早就滿面饑色,坐在門旁等他回來。王善長不好意思的把袋中的米拿了出來,
王善長的父親不悅的問道:“怎么就買了這點?”王善長的母親則安慰道:“是不是錢沒帶夠啊。”王善長答道:“不是,米價漲了,現在是一兩銀子一斤。”王家眾人大驚,眾人皆是滿面愁容。
第二日,王善長帶了全部家當,一百兩銀子到糧鋪買糧食。到了糧鋪一看,嚇了一跳,原來糧食又漲價了,王善長怒道:“昨日不還是一兩銀子一斤,怎么今日就是一兩二一斤。”那伙計撇了他一眼,道:“昨日是昨日,今日是今日。昨日你吃過了飯,今日就不吃了?”
王善長聽了這話,怒氣更盛,道:“你們融金會也太過分了,控制糧食,哄抬價格,這成千上萬的災民都可能因你們而死,你們就不怕遭報應嗎?”那伙計道:“你到底買不買?不買趕緊滾蛋。我們還要做生意,沒空聽你說這么多大道理。”王善長家有余糧,此刻心有怒氣,不愿買糧食,便回家去了。
王家人省吃儉用,但還是只撐了二十日,便將家中的余糧吃完了,無奈之下只能到糧鋪再買。王善長到了糧鋪,嚇到呼出聲來,原來此時米價已經漲到二兩銀子一斤,這一百兩只能買五十斤糧食了。王善長有心不買,但想著家中小兒嗷嗷待哺,年邁的父母也是饑腸轆轆,柔弱的嬌妻已餓瘦了一圈。
王善長心想:“只要能熬過這個難關,錢花了也就花了吧,畢竟我們家還有三十畝良田,只要明年光景好,還能再賺回來。不過現在也只能買五十斤糧食了,等到來年秋收時間還長,可要省吃儉用,大不了我少吃一點吧。”王善長咬咬牙又買了五十斤糧食,又撐了七十多天。
像王家這種小富之家,都尚且如此,莫說貧窮的底層老百姓了。兩月前,隔壁劉嬸家就斷了糧,劉嬸來王家借糧,王善長自家的糧食都不夠吃的,那還有余糧借給別人,自然給拒絕了。劉嬸帶著家人苦苦哀求,王善長雖然心中同情,但還是未借分毫。一個月前,劉嬸家,先是孫女餓死,后是劉嬸的公公餓死。到了今日,劉嬸家已悉數全部餓死了,王善長雖然心中同情,但是看著自己不滿兩歲的兒子,還是忍痛拒絕了。
但時至今日,王家也沒了糧食。王善長只能再到糧鋪,找老板賒借。糧鋪老板想也未想,便給拒絕了。不過臨走之前,老板倒是送了口,告訴他可以用地契,田產換。王善長不愿動祖宗留下的產業,但是小兒整日啼哭,父母已經餓的爬不起床,妻子更是骨瘦如柴,無奈之下只能拿十畝的田產先換糧食。
“你說什么?就只能換十斤糧食,我這可是良田,一畝地能產兩百斤糧食。”王善長沖著糧鋪的老板大哄道。那老板滿面和氣的說道:“我知道王老爺家的是良田,才給你換十斤糧食。昨日張老爺十五畝田產,我才給他出價十斤糧食。你平日里能產再多糧食也沒用啊,今年不是顆粒無收嗎?你抱著這十畝土地,不是一粒米也吃不上嗎?”王善長雖然一百個不情愿,但還是換了十斤糧食。
十斤糧食吃不了幾天,又斷了糧,既然已經開了弓,就沒有回頭的箭,王善長又將剩下的二十畝田產賣給了糧鋪。
又堅持了一個月的時間,便已彈盡糧絕。此時距離春節只有十余天時間,整個洪洞縣餓死者超過十萬人,只剩下兩萬余人。王家還是比較幸運的,至今五口具存,但也已斷了糧。
一家人又撐了幾天,這一天正是除夕佳節。王家人早已餓的前胸貼后背,王善長的父親餓的在床上爬不起來。王善長的兒子餓了幾天了,不肯睡覺,在一旁哭鬧。
一家人默默躺在床上,只希望明年是個好光景。王善長心中默默許下了一個愿望:“但愿明年是個太平年景,風調雨順。希望我父母,身體健康……”
愿還沒許完,東邊廂房傳來母親的哭聲,王善長趕忙前去查看。原來是自己父親實在撐不住,學別人啃樹皮竟然噎死了。母親在一旁啼哭,王善長也跪在床前,失聲痛哭。王善長的老婆循著哭聲前來查看,發現公公已死,不由的涕淚連連。
王善長和妻子在父親的尸首旁邊忙了一夜,第二天已是大年初一,這才想起兒子還一個人在房中,無人照料。王善長讓妻子先回房中照看孩子,誰知房中竟傳來妻子的啼哭之聲。王善長忙回房查看,只見妻子將兒子抱在懷里,失聲痛哭。王善長趕忙上前摸了一把,兒子的身體早已涼透了,顯然已經去世多時。
原來他兒子昨夜無人照顧,饑寒交迫之下竟然死了。
王善長只覺得眼前一黑,腦中嗡嗡作響,一個踉蹌坐到在地上。王善長的妻子整日以淚洗面,不足三日,也撒手人寰。他母親自他父親去世以后,整日郁郁寡歡,又撐了幾天,便也去了。好好的五口之家,轉瞬間就只剩下王善長一人。
此次大旱,雖是天災,但更有人禍。北方百姓十不余一,尸首滿地,白骨累累。融金會的做法也徹底引起了公憤,不僅百姓憤怒,一些江湖人士也多有不滿。
融金會自知理虧,更何況此次斂財無數,目的已經達到,沒必要再行僥幸之險,便寫了一封公告,昭告天下:“流年不利,天下大旱。萬畝良田,顆粒無收。餓殍滿地,流民四起。人間慘狀,天可憐見。融金會不忍見此慘象,準備開天下糧倉,救濟受難百姓。凡是災區百姓,皆可到融金會的糧鋪去領取吃食。”
北方災區歡聲雷動,準備等死的災民,終于又看到了最后一絲曙光。
王善長全家只余他一人,但他已萬念俱灰,不忍偷生。他本不打算去領糧食,但一想到融金會賺了自己這么多錢,又害得自己家破人亡,自己就是死了,也要吃他個夠本。也跟著跑到糧鋪門口,和眾人一起領取食物。
糧鋪早已準備食物,幾個伙計在旁邊維持秩序。但殊不知饑民都已經餓紅了眼,哪里還顧得上排隊。王善長在人群中拼命搶了幾個饅頭,一個勁的往肚子里塞。
哪成想他過不多時,便覺得肚子發漲,要裂開一般。雖然痛的要死,但他卻大笑不止,口中喊道:“爹,娘,老婆,孩子,你們沒吃的,我替你們吃回來了。我王善長死,也是個飽死鬼。”
北方的災荒終于結束了,王家最后一顆獨苗也倒下了。
沒錢修什么仙?
老者:“你想報仇?”少年:“我被強者反復侮辱,被師尊視為垃圾,我怎么可能不想報仇?”老者摸了摸少年的腦袋,嘆道:“好孩子,我來傳功給你吧。”少年驚道:“前輩!這怎么行?”老者伸出手:“把你手機給我。”少年看著手機上的變化,震驚道:“前輩!這哪里來的百年功力?”老者微微一笑:“好孩子,這是你在天庭的備用功力,以后急用的時候隨用隨取,別再被人侮辱了。”少年皺眉:“這不是法力貸嗎?我怕……”老者:“天庭是大平臺,新用戶借百年功力有30天免息,日息最低半天功力,還沒你吐納一周天多。”……張羽冷哼一聲,關掉了上面的廣告。
青山
飛光飛光,勸爾一杯酒。吾不識青山高,黃地厚。唯見月寒日暖,來煎人壽。
詭秘之主
蒸汽與機械的浪潮中,誰能觸及非凡?歷史和黑暗的迷霧里,又是誰在耳語?我從詭秘中醒來,睜眼看見這個世界:槍械,大炮,巨艦,飛空艇,差分機;魔藥,占卜,詛咒,倒吊人,封印物……光明依舊照耀,神秘從未遠離,這是一段“愚者”的傳說。
茍在初圣魔門當人材
呂陽穿越修仙界,卻成了魔門初圣宗的弟子。幸得異寶【百世書】,死后可以重開一世,讓一切從頭再來,還能帶回前世的寶物,修為,壽命,甚至覺醒特殊的天賦。奈何次數有限,并非真的不死不滅。眼見修仙界亂世將至,呂陽原本決定先在魔門茍住,一世世苦修,不成仙不出山,奈何魔門兇險異常,遍地都是人材。第一世,呂陽慘遭師姐暗算。第二世,好不容易反殺師姐,又遭師兄毒手。第三世,第四世……直到百世之后,再回首,呂陽才發現自己已經成為了一代魔道巨擘,初圣宗里最畜生的那一個。“魔門個個都是人材,說話又好聽。”“我超喜歡這里的!”
赤心巡天
(《赤心巡天》實體書已在全網發售。)上古時代,妖族絕跡。近古時代,龍族消失。神道大昌的時代已經如煙,飛劍絕巔的時代終究沉淪……這個世界發生了什么?那埋葬于時間長河里的歷史真相,誰來聆聽?山河千里寫伏尸,乾坤百年描餓虎。天地至公如無情,我有赤心一顆、以巡天!——————歡迎來到,情何以甚的仙俠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