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踏入仙途【生日加更...】
- 葵花寶典助我成仙
- 劉如意
- 3057字
- 2019-03-26 23:47:31
大明微傾,萬物正春。
已是晌午,日光雖不再那般熾烈,但照在草木上時,草木頓時蔫下了腦袋表達不滿。山谷里,一位少年躺在地上,酣然入睡,其上,一個云朵為他投下一片涼蔭。
不知多久,金木從山谷中醒來,發覺自己居然在河畔睡著了。
一覺醒來,感覺神清氣爽,一直以來壓在心底的石塊卸去,倍感輕松。
此刻看著這山,是那山,卻比以前親切又高遠,這水是那水,卻比之前那般溫柔又細長。
不知不覺間,少年的心境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想到此處,少年仿佛感覺到體內有什么呼應一般,便立即靜坐入定。按照《太上玉軸六字氣訣》里的方式內視窺看,發現一股氣息在體內開始加速流轉,仿佛就要分裂剝離。金木連忙雙手相握置于腹下。然后微閉雙目,安然入靜,不思,不看,不聽,不動,舌抵上鄂,呼吸由緩慢細柔逐漸達到深長,若有若無,一似龜息。呼氣時,使意識隨氣息經胸胃直達小腹,心窩略內陷。此時,金木有了氣息下沉的感覺。
“嗯,這應該就是氣沉丹田了吧。”金木第一次打坐入定,心中不免惶恐。
隨之金木感覺小腹處一陣熱感,便開始運氣,運轉小周天。由丹田下行,循小腹,抵臍下四寸中極穴,經會陰,過谷道至尾閭,沿夾脊棘突中上行,達頭頂百會穴,再下顏面,過喉,由胸腹正中線入丹田中。及此,感覺體內氣息開始運轉開始加劇。
略頓了一頓,金木仍循前法,周而復始,循環不已。突然感覺渾身氣息一頓,體內氣息化作三股,分別縈繞在眉心主竅、胸口膻中穴和臍下三處。金木頓時面色大變,不知為何發生此種變故。也不敢亂動,只好靜心沉思,免得雜念入侵造成意外。
其實是金木完全是個修行小白,筑基之下的打坐只不過是讓體內氣息平穩順暢地運轉,進而吸收吐納天地靈氣從而壯大自身內氣的一種方式而已。
金木突然想起老道給自己的那本《仙篆》上有他注解的這樣一句話:尋常修士都知道丹田,卻不知道其實修士的丹田并不止一個,而將臍下一寸五處默認做丹田。殊不知那只是下丹田而已。真正資質奇佳氣運逆天之人很可能會開辟出兩個甚至三個丹田。分別為上丹田、中丹田和下丹田。
下丹田,即尋常修士眼中的“丹田”,也是每個修士都必須開辟出的丹田:在肚臍下一寸五分(小腹內部),是內氣的中心。氣若不歸中心,則氣散浮,力無根,所以修行第一步就要求氣沉丹田,但不能氣壓丹田,或意守丹田,只要做到“舒胸松腹”,氣就自沉丹田,從而遍布全身,達乎四肢。
中丹田:在胸部“膻中穴”上一寸五分,是力的中心,此竅開則心胸開闊,形體舒展,經氣通順,身強體壯。人在突然受到驚嚇,力散氣亂之時,常不自覺地用手去撫胸部,即與此竅有關。尋常人因個人體質不同,所以軀體力度不一。而修士可將體內真氣加持于全身經脈,故而力強于尋常人太多,而都對同境界修士而言,未開辟出中丹田之人絕不敢輕易接下開辟出中丹田者的一拳。開辟出中丹田對修士力度的開發可見一斑。此丹田特殊體質者一定氣運下便可開辟。
上丹田:即主竅處,在兩眼之間,此處是“意”的中心,“意”又稱之為“精神力”,類似修士的“神識”,但二者不可同日而語。此竅非大機緣且資質奇佳者不能開辟。因為精神意識是生命的主宰,強大的精神意識可以窺見世間的陰陽變換甚至天機而為天道所不容。意的活動都是通過此竅,把握了它,就等于主宰了自己生命的權利。只是由于此丹田過于罕見,而修行“意”的功法途徑太少,目前不知其具體。只聽聞海族有一生靈只擁有上丹田,力小氣弱,但可使用“意”念攻擊,威力無比,且尋常修士,精神力極弱,又無保護精神力法寶,弱遇精神攻擊,恐已不祥……
“哇,看來我運氣不錯。”金木樂的嘴角差點裂開。只是金木望著三處丹田里的氣息發現少了好多,原先較為濃厚的內氣現在雖然變到了三處但是都仿佛瘦了一圈,這讓金木心里一陣心疼。看來得勤奮修煉了。
不再多想,金木繼續雙手相握置于腹下,閉目入定。體內氣息由三個丹田處各自小循環而后進入小周天循環運轉。
剎那間,寧靜的小山谷仿佛失去了平靜一樣,鳥雀仿佛感覺到了危險,紛紛展翅飛向了山頂,沒有風沒有聲,但安謐中卻有股氣息在涌動,一只被鳥雀飛起時弄下的樹葉垂直落到半空時突然盤旋到了金木腳下。小溪水還是在那淙淙的流淌,但在金木附近時卻現出微微的波紋。
良久,入定中的金木突然眉頭輕皺,此刻他感覺到體內的氣息開始輕顫,仿佛就要分裂剝離一樣,這應該是要進階的前兆。金木繼續不疾不徐的運轉《太上玉軸清氣訣》,突然氣息顫抖的頻率越來越快,猛的一下由一分三,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三處的氣息均化作三股在體內循環復始,息息運轉。
“這是?練氣一層越階到練氣三層?”來不及驚喜,金木不敢懈怠,運轉功法讓這三股氣息在吞吸吐納過程中變得越發精煉,直到感覺不再有很大進展時,金木雙手分開扶至胸前隨后覆掌落至臍下,待氣息平穩后退出入定。
一連境界提升兩級,讓金木驚喜萬分。也讓金木對修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今天發生了許多讓他聞所未聞的事情,金木趕緊掏出《仙篆》,從中查閱資料。
“咦,等級劃分?再看一遍。”由于上次查閱時,金木還未正式修行,并不能領悟其中奧妙,今日帶著諸多疑問細細查看。
“境界劃分:修士真實能力并不能完完全全按照此境界劃分,只代表其大致威能。練氣分九段,從一至九,體內真氣由一道化作九道,初如指粗終若發細,愈發精煉。練氣修士即可內視觀己,較尋常武夫靈敏有力。一般練氣修士晉級時,除極少部分體質極佳者可由原來氣絲分裂剝離,越階晉級外,一般修士都是從原氣絲暫時重組而分段晉級,此過程也有少數可越階晉級。”
“哇,看來我就是那少部分體質極佳者了?”金木喜滋滋的繼續往下閱讀。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此為大道。道之繁雜晦苦,萬千規則會于其中,豈能言喻……當練氣修士領悟天地規則至某種程度時,便可在丹田處形成大道種子虛形,分為前中后三層。大道種子分別由虛影化實,此為筑基。筑基者能力標志:筑基修士已可用氣控物,御物飛行。祈福禳災,驅病救人。因每個人對規則的領悟不同,筑基屬性各不相同。此時已開始觸碰道。”
“筑基之上便是開光:只見丹田中大道種子開始開裂發芽,此階段不會正真發芽,只是道芽從大道種子破殼而出的這個階段。丹田內可見金光從大道種子泄出,謂之“開光”。能力標志:能看見許多凡人看不見的東西,諸如鬼怪。威能已不是筑基可比。”
“開光之上便為萌動:道芽長出,開始根據大道理解成長。有悟才能生長,威能手段遠長于開光。能力標志:已可使用道芽攝取他人魂魄或意識。有部分修士認為并不能明確分割開光與萌動,二者并無確切界限,但其實分與不分皆可,分開只是闡述領悟規則對道芽萌發的重要意義。”
“萌動之后便為金丹:萌動后道芽成熟后便可結成金丹。能力標志:符咒等已經頗懼靈驗,可以幻化形體,展現萬千幻想,法術等威力大漲,永駐容顏。達到此境界的修士足以被稱為大能金丹真人了,已經可以構建思維投影,虛假記憶于識海之中,對于天地萬物的理解達到一個新的高度。順便一提,此境界的修士的壽元將大幅增長。古人云“金丹大道”所指的就是一個圓滿的道行。天有三十三重,丹有三色:金光耀世,紫光氤氳,無色萬千。凡金丹者,無不心境圓滿,金丹期的修者所擁有的不僅僅是一個圓滿的心境,更是一顆‘不畏世間渾濁’的燦燦丹心。”
“金丹之上乃是元嬰,可以奪舍……”
看到這里,金木合上《仙篆》,自知修仙一途艱難,卻沒想到艱難至此,什么規則與大道,金木一概不知。那暫且將目標定位與金丹修士吧。書中說,修士修行至金丹,方才算作踏入仙途。金丹之下,只算修真。
少年抬眼望向山頂,目光堅毅。
“天色不早,早些回去吧,免得娘親擔心。”說完從山谷奔馳而上,轉眼已不見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