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1 會計的基本假設

會計基本假設是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前提,是對會計核算所處時間、空間環境等所做的合理設定。會計基本假設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

2.1.1 會計主體

圖2-1 會計基本理論的框架

會計主體是指會計工作為其服務的特定單位或組織。《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5條規定,企業應當對其本身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這其實是明確了會計主體假設。

在會計主體前提下,會計核算應當以企業發生的各項交易或事項為對象,記錄和反映企業本身的各項生產經營活動。會計主體基本前提,為會計人員在日常的會計核算中對各項交易或事項做出正確的判斷、對會計處理方法和會計處理程序做出正確選擇提供了依據。

值得注意的是,會計主體不同于法律主體。一般說來,法律主體都應是會計主體,但會計主體不一定是法律主體。前者如股份公司,它們既是法律主體,又是會計主體;后者如獨資與合伙企業,它們通常不具有法人資格,但在會計核算上必須把它們作為獨立的會計主體。

2.1.2 持續經營

持續經營這一前提條件的基本含義是指會計主體的生產經營活動將無限期地延續下去,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會計主體不會因清算、解散、倒閉而不復存在。換句話來說,持續經營是指任何會計主體除非有確切的證據證實其不會再存續下去,否則,便認為它會無限期地延續下去。

2.1.3 會計分期

會計分期是指將會計主體持續不斷的經營過程,劃分為若干等間距的時期,即“會計期間”,會計主體按照會計期間組織會計核算,提供會計報告。

在設定持續經營前提后,會計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都是在持續經營的前提下進行的,但并不意味著企業只有在停止經營后一次確認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由于企業的經營者和各利益相關者需要及時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因而企業有必要對其生產經營活動分期進行核算。

設定會計分期前提的意義在于為財務會計核算確定時間范圍:它要求會計人員依據會計期間組織會計核算,定期提供會計信息。

我國《會計法》規定,會計年度自公歷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規定,企業應當劃分會計期間,分期結算賬目和編制財務會計報告。會計期間分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個完整的會計年度的報告期間。

2.1.4 貨幣計量

貨幣計量是指會計主體在會計核算過程中應主要采用貨幣計量單位來記錄和報告會計主體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在商品經濟社會,會計核算的對象是會計主體的價值運動。因此,會計核算只能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這是商品經濟條件下會計對象屬性的必然要求,是不以會計人員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

我國的《會計法》和《企業會計準則》都對貨幣計量進行了明確的規定,《會計法》第12條規定,會計核算以人民幣為記賬本位幣。業務收支以人民幣以外的貨幣為主的單位,可以選定其中一種貨幣作為記賬本位幣,但是編報的財務會計報告應當折算為人民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宾市| 德钦县| 峨边| 福贡县| 曲松县| 遵化市| 轮台县| 米泉市| 栾城县| 邛崃市| 拉孜县| 通州市| 封开县| 湖口县| 裕民县| 高密市| 泰和县| 那曲县| 恩施市| 罗源县| 双江| 天峨县| 达拉特旗| 淮南市| 乐亭县| 原阳县| 读书| 聂拉木县| 舞阳县| 乐至县| 商水县| 锡林浩特市| 西乌珠穆沁旗| 清河县| 子长县| 色达县| 紫金县| 莱阳市| 叶城县| 长岛县| 洛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