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4 實例4——硬盤的選購

本節視頻教學時間/23分鐘

硬盤是電腦最重要的外部存儲器之一,由一個或多個鋁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組成。這些碟片外覆蓋有鐵磁性材料。絕大多數硬盤都是固定硬盤,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盤驅動器中。硬盤最重要的指標是硬盤容量,其容量大小決定了可存儲信息的多少。

2.4.1 硬盤的性能指標

硬盤的性能指標有以下幾項。

1. 主軸轉速

硬盤的主軸轉速是決定硬盤內部數據傳輸率的因素之一,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硬盤的速度,同時也是區別硬盤檔次的重要標志。

2. 平均尋道時間

平均尋道時間,指硬盤磁頭移動到數據所在磁道時所用的時間,單位為毫秒(ms)。硬盤的平均尋道時間越小,性能就越高。

3. 高速緩存

高速緩存,指在硬盤內部的高速存儲器。目前硬盤的高速緩存一般為512KB~2MB,SCSI硬盤的更大。購買時應盡量選取緩存為2MB的硬盤。

4. 最大內部數據傳輸率

內部數據傳輸率也叫持續數據傳輸率(Sustained Transfer Rate),單位為MB/s。它是指磁頭至硬盤緩存間的最大數據傳輸率,一般取決于硬盤的盤片轉速和盤片線密度(指同一磁道上的數據容量)。

5. 接口

硬盤接口主要分為SATA 2和SATA 3,SATA 2(SATA II)是芯片巨頭Intel(英特爾)與硬盤巨頭Seagate(希捷)在SATA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傳輸速率為3Gbit/s,而SATA 3.0接口技術標準是2007年上半年英特爾公司提出的,傳輸速率將達到6Gbit/s,在SATA 2.0的基礎上增加了1倍。

6. 外部數據傳輸率

外部數據傳輸率也稱為突發數據傳輸率,它是指從硬盤緩沖區讀取數據的速率。在廣告或硬盤特性表中常以數據接口速率代替,單位為MB/s。目前主流的硬盤已經全部采用UDMA/100技術,外部數據傳輸率可達100MB/s。

7. 連續無故障時間

連續無故障時間是指硬盤從開始運行到出現故障的最長時間,單位是小時(h)。一般硬盤的MTBF至少在30000h以上。這項指標在一般的產品廣告或常見的技術特性表中并不提供,需要時可專門上網到具體生產該款硬盤的公司網站中查詢。

8. 硬盤表面溫度

該指標表示硬盤工作時產生的溫度使硬盤密封殼溫度上升的情況。

2.4.2 主流的硬盤品牌和型號

目前,市場上主要的生產廠商有希捷、西部數據和HGST等。希捷內置式3.5英寸和2.5英寸硬盤可享受5年質保,其余品牌盒裝硬盤一般是提供3年售后服務(1年包換,2年保修),散裝硬盤則為1年。

1. 希捷(Seagate)

希捷硬盤是市場上占有率最大的硬盤,以其“物美價廉”的特性在消費者群中有很好的口碑。市場上常見的希捷硬盤有:希捷Barracuda 1TB 7200轉64MB單碟、希捷Barracuda 500GB 7200轉16MB SATA3、希捷Barracuda 2TB 7200轉64MB SATA3、希捷Desktop 2TB 7200轉8GB混合硬盤。

2. 西部數據(Western Digital)

西部數據硬盤憑借著大緩存的優勢,在硬盤市場中有著不錯的性能表現。市場上常見的西部數據硬盤有:WD 500GB 7200轉16MB SATA3藍盤、西部數據1TB 7200轉64MB SATA3藍盤、西部數據Caviar Black 1TB 7200轉64MB SATA3等。

3. HGST

HGST前身是日立環球存儲科技公司,創立于2003年,被收購后,日立將名稱進行更改,原“日立環球存儲科技”正式被命名為HGST,歸屬為西部數據旗下獨立營運部門。HGST是基于IBM和日立環球存儲科技業務進行戰略性整合而創建的。市場上常見的日立硬盤有:HGST 7K1000.D 1TB 7200轉32MB SATA3單碟、HGST 3TB 7200轉64MB SATA3等。

2.4.3 固態硬盤及主流產品

固態硬盤,簡稱固盤,而常見的SSD就是指固態硬盤(Solid State Disk)。固態硬盤是用固態電子存儲芯片陣列而制成的硬盤,由控制單元和存儲單元(FLASH芯片、DRAM芯片)組成。

1. 固態硬盤的優點

固態硬盤作為硬盤界的新秀,其主要解決了機械式硬盤的設計局限,擁有眾多優勢,具體如下。

(1)讀寫速度快。固態硬盤沒有機械硬盤的機械構造,以閃存芯片為存儲單位,不需要磁頭,尋道時間幾乎為0,可以快速讀取和寫入數據,加快操作系統的運行速度,因此最適合作系統盤,可以快速開機和啟動軟件。

(2)防震抗摔性。與傳統硬盤相比,固態硬盤使用閃存顆粒制作而成,內部不存在任何機械部件,可以在高速移動甚至伴隨翻轉傾斜的情況下也不會影響到正常使用,而且在發生碰撞和震蕩時能夠將數據丟失的可能性降到最小。

(3)低功耗。固態硬盤有較低的功耗,一般寫入數據時,也不超過3W。

(4)發熱低,散熱快。由于沒有機械構件,可以在工作狀態下保證較低的熱量,而且散熱較快。

(5)無噪音。固態硬盤沒有機械馬達和風扇,工作時噪音值為0分貝。

(6)體積小。固態硬盤在重量方面更輕,與常規1.8英寸硬盤相比,重量輕20~30克。

2. 固態硬盤的缺點

雖然固態硬盤可以有效地解決機械硬盤存在的不少問題,但是仍有不少因素,制約了它的普及,其主要存在以下缺點。

(1)成本高容量低。價格昂貴是固態硬盤最大的不足,而且容量小,無法滿足大型數據的存儲需求,目前固態硬盤最大容量僅為4TB。

(2)可擦寫壽命有限。固態硬盤閃存具有擦寫次數限制的問題,這也是許多人詬病其壽命短的所在。閃存完全擦寫一次叫做1次P/E,因此閃存的壽命就以P/E作單位,如120GB的固態硬盤,寫入120GB的文件算一次P/E。對于一般用戶而言,一個120GB的固態硬盤,一天即使寫入50GB,2天完成一次P/E,也可以使用20年。當然,和機械硬盤相比就無太大優勢。

3. 主流的固態硬盤產品

固態硬盤的生產廠商,如閃迪、影馳、金士頓、希捷、Intel、金速、金泰克等,用戶可以有更多的選擇,下面介紹幾款主流的固態硬盤產品。

(1)閃迪加強版系列

閃迪加強版系列固態硬盤是閃迪公司針對入門級裝機用戶和高性價比市場推出的硬盤產品,包括120GB、240GB和480GB三種容量規格。該系列硬盤采用SATA 3.0接口,順序讀取速度在520MB/s,順序寫入速度在420MB/s。另外,它采取了閃迪獨家nCACHETM技術,不僅提升了硬盤的性能,而且有效提升了產品使用壽命。對于裝機用戶,它不僅提供主流性能,又具有較高性價比,是入門級首選之一。

(2)浦科特(PLEXTOR)M6S系列浦科特M6S是一款口碑較好且備受關注的硬盤產品,包括128GB、256GB、512GB三種容量規格。該系列產品體積輕薄,堅固耐用,采用Marvell 88SS9188主控芯片,擁有雙核心特性,擁有容量可觀的獨立緩存,能夠有效提升數據處理的效率,更好地應對隨機數據讀寫,整合東芝高速Togglemodel快閃記憶體,讓硬盤具備了更低的功耗以及更快的數據傳輸速度。

(3)金士頓V300系列

金士頓V300系列經典的固態硬盤產品,包括60GB、120GB、240GB和480GB四種容量規格。該系列產品采用金屬感很強的鋁合金外殼,andForce的SF2281主控芯片,鎂光20nm MLC閃存顆粒,支持SATA3.0 6Gbit/s接口,最大持續讀寫速度都能達到450MB/s左右。

(4)饑餓鯊(OCZ)Arc 100蒼穹系列OCZ Arc 100是針對入門級用戶推出的硬盤產品,包括120GB、240GB和480GB 3種容量規格,該系列采用2.5英寸規格打造,金屬材質7mm厚度的外觀特點讓硬盤能夠更容易應用于筆記本平臺,SATA3.0接口讓硬盤的數據傳輸速度得到保障。品牌獨享的“大腳3”主控芯片不僅具備良好的數據處理能力,更讓硬盤擁有了獨特的混合工作模式,效率更高。

除了上面的幾種主流的產品外,用戶還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挑選其他同類產品,選擇適用自己的固態硬盤。

2.4.4 機械硬盤的選購技巧

硬盤主要用來存儲操作系統、應用軟件等各種文件,具有速度快、容量大等特點。用戶在選購硬盤時,應該根據所了解的技術指標進行選購,同時還應該注意辨別硬盤的真偽。不一定買最貴的,適合自己的才是最佳選擇。在選購機械硬盤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 硬盤轉速

選購硬盤先從轉速入手。轉速即硬盤電機的主軸轉速,它是決定硬盤內部傳輸率的因素之一,它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硬盤的速度,同時也是區別硬盤檔次的重要標志。較為常見的如5400r/min、5900r/min、7200r/min和1000r/min的硬盤,如果你只是普通家用電腦用戶,從性能和價格上來講,7200r/min可以作為首選,其價格相差并不多,但卻能以小額的支出,帶來更好的性能體驗。

2. 硬盤的單碟容量

硬盤的單碟容量是指單片碟所能存儲數據的大小,目前市面上主流硬盤的單碟容量主要是500GB、1TB和2TB。一般情況下,一塊大容量的硬盤是由幾張碟片組成的。單碟上的容量越大代表扇區間的密度越密,硬盤讀取數據的速度也越快。

3. 接口類型

現在硬盤主要使用SATA接口,如SCSI、Fiber Channel(光纖信道)、IEEE 1394、USB等接口,但對于一般用戶并不適用。因此用戶只需考慮SATA接口的兩種標準,一種是SATA 2.5標準,傳輸速率達到3Gbit/s,最為普遍,價格低;另一種是SATA 3標準,傳輸速率達到6Gbit/s,價格較高。

4. 緩存

大緩存的硬盤在存取零碎數據時具有非常大的優勢,將一些零碎的數據暫存在緩存中,既可以減小系統的負荷,又能提高硬盤數據的傳輸速度。

5. 硬盤的品牌

目前市場上主流的硬盤廠商基本上是希捷、西部數據,不同品牌在許多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用戶應該根據需要購買適合的品牌。

6. 質保

由于硬盤讀寫操作比較頻繁,所以返修問題很突出。一般情況下,硬盤提供的保修服務是3年質保,再者硬盤廠商都有自己的一套數據保護技術及震動保護技術,這兩點是硬盤的穩定性及安全性方面的重要保障。

7. 識別真偽

首先,查看硬盤的外包裝,正品的硬盤在包裝上都十分精美、細致。除此之外,在硬盤的外包裝上會標有防偽標識,通過該標識可以辨別真偽。而偽劣產品的防偽標識做工粗糙。在辨別真偽時,刮開防偽標簽即可辨別。其次,選擇信譽較好的銷售商,這樣才能有更好的售后服務。

最后,上網查詢硬盤編號,可以登錄到所購買的硬盤品牌的官方網站,輸入硬盤上的序列號即可知道該硬盤的真偽。

2.4.5 固態硬盤的選購技巧

由于固態硬盤和機械硬盤的構件組成與工作原理都不相同,因此選購事項也有所不同,其主要概括為以下幾點。

1. 容量

對于固態硬盤,存儲容量越大,內部閃存顆粒和磁盤陣列也會增多,因此不同的容量其價格也是相差較多的,并不像機械硬盤有較高的性價比,因此需要根據自己的需求,考慮使用多大的容量。常見的容量有60GB、120GB、240GB等。

2. 用途

由于固態硬盤低容量高價格的特點,主要用作系統盤或緩存盤,很少有人用作存儲盤使用,如果沒有太多預算的話,建議采用“SSD硬盤+HDD硬盤”的方式,SSD作為系統主硬盤,傳統硬盤作為存儲盤即可。

3. 傳輸速度

影響SSD傳輸速度,主要指硬盤的外部接口,是采用SATA 2還是SATA 3,SATA 2的普遍在250MB/s左右,SATA 3的持續傳輸率普遍在500MB/s以上,價格方面,SATA 3也更高些。

4. 主板

雖然,SATA 3可以帶來更高的傳輸速度,在選擇主板方面,也應同時考慮主板是否支持SATA 3接口,否則即便是SATA 3也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另外,在選擇數據傳輸線時,也應選擇SATA 3標準的數據線。

5. 品牌

固態硬盤的核心是閃存芯片和主控制器,我們在選擇SSD硬盤時,首先要考慮主流的大品牌,如閃迪、影馳、金士頓、希捷、Intel、金速、金泰克等,切勿貪圖便宜,選擇一些山寨的產品。

6. 固件

固件是固態硬盤最底層的軟件,負責集成電路的基本運行、控制和協調工作,因此即便相同的閃存芯片和主控制器,不同的固件也會導致不同的差異。在選擇時,盡量選擇有實力的廠商,可以對固件及時更新和技術支持。

除了上面的幾項內容外,用戶在選擇時同樣要注意產品的售后服務和真假的辨識。

主站蜘蛛池模板: 姚安县| 昭苏县| 金寨县| 广丰县| 临沧市| 吉木萨尔县| 沿河| 广平县| 土默特左旗| 平阴县| 济阳县| 宁波市| 兴安县| 福建省| 汤阴县| 新丰县| 台州市| 政和县| 隆德县| 贡觉县| 慈利县| 漳浦县| 陆河县| 集安市| 育儿| 格尔木市| 会理县| 金寨县| 平罗县| 乡城县| 慈溪市| 蒙山县| 陵川县| 丽江市| 中牟县| 霍林郭勒市| 科尔| 调兵山市| 昌乐县| 萨迦县| 宜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