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章一 國風(fēng)化妝造型基礎(chǔ)知識

一、淺談古人的護(hù)膚與彩妝

在國風(fēng)妝容流行的現(xiàn)代,大家似乎開始對古人的天然護(hù)膚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這使很多個體店打著古法手制的旗號去售賣一些古方護(hù)膚品、化妝品。這一類化妝品是否真的是古方呢,真正意義上的古方又是什么呢?下面我們將具體介紹。

香粉

古人的香粉之于現(xiàn)代,更像是粉底與散粉的結(jié)合,這里暫且把香粉歸于粉底一類。古人與現(xiàn)代人的審美并不相同,古人對妝容的追求更偏向于白凈。早在漢代時期,就有人把米粉碾碎,敷于面部,用來增白,掩蓋臉部原有的膚色。古人的香粉分為兩種:一種為妝粉,另一種為傅身。

妝粉即敷于面部的粉底,傅身則是用于身體的香粉。早在《齊民要術(shù)》里就有提到:“作香粉以供妝摩身體。”古代的香粉無論是涂于面部還是用于傅身,都散發(fā)著鮮明的香氣。讓香粉沾染上香氣的一種方式就是“熏”,向粉盒中投入很多花瓣(如丁香花瓣、玫瑰花瓣、牡丹花瓣),通過“熏”的方式,讓香粉染上香氣。早在東漢的時候,曹植在《洛神賦》中夸贊宓妃的美貌:“芳澤無加,鉛華弗御。”即形容夢中情人美麗得無須鉛粉修飾,這也間接反映了鉛粉在東漢上層人士中的普及性,是一種基礎(chǔ)化妝品。另外,根據(jù)高春明先生的研究,秦兵馬俑已經(jīng)用鉛粉涂刷底色,而在西漢墓出土文物中,也屢屢有鉛粉實物存留在銅、漆粉盒內(nèi),這就是說,在西漢時期,人們就普遍地利用鉛粉化妝了。(參考高春明《妝粉》《中國服飾名物考》,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336~342頁)

至于傅身,就是在化妝的時候,為了讓形象完整,不僅要把整張臉均勻地涂上粉,而且連帶脖頸、前胸也涂上同樣顏色的粉,以免面部、脖頸與前胸的顏色不一致。在前面的敘述中,我們提到古人對妝容的追求就是白皙、平整,這就是涂粉的目的。

晚唐時期,有一定經(jīng)濟(jì)實力的女性,在夜晚臨睡前都要上一層薄妝,然后就帶著這樣的妝容過夜,經(jīng)過一夜的休息,到天明的時候,那一層薄妝則變成了殘妝。“深處麝煙長,臥時留薄妝。” (溫庭筠《菩薩蠻》)睡前涂白粉(類似于現(xiàn)在的晚安粉)并不是為了化妝,其主要的作用是利用夜間人體休息的時間對皮膚加以修護(hù)和保養(yǎng)。

胭脂

“離離秋實弄輕霜,嬌紅脈脈,似見胭脂臉。”

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就有紅藍(lán)花制胭脂的記載,北朝時期叫作“燕支”,即用紅花汁染成的紅色化妝粉。東漢劉熙在《釋名》中寫道:“輕粉,郝,赤也。染粉使赤,以著頰上也。”即把米粉染紅,作為令雙頰生輝的專用妝色。在漢代,這已是最通用的化妝方式。

紅色化妝粉的原料、配方并非只有一種。從歷史記載來看,多種植物的花果都可以作為紅色化妝品的制作原料。《物理小識》中胭脂被記錄為:“凡紅色花,皆可取汁作胭脂,但有深淺,如鳳仙染甲之類。”

口脂

口脂即口紅,最早也叫蠟胭脂,顧名思義,就是在胭脂中加入蠟,則凝固成了口脂。

口脂以蜂蠟為主要原料,同時加入適量的甲煎香油,很接近現(xiàn)在的唇膏,是一種蠟質(zhì)的、半固體狀態(tài)的膏凍。像唇膏一樣,一旦涂抹,很容易就留下唇印。它們的制作原理都是染料上色,這也就很好解釋現(xiàn)在很多化妝品公司會做一些固體類口紅、腮紅通用產(chǎn)品的原因了,其原型都是蠟胭脂。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河县| 浏阳市| 光泽县| 玛多县| 石门县| 加查县| 镇宁| 阳曲县| 兴仁县| 扶沟县| 汝城县| 永宁县| 府谷县| 九江市| 饶河县| 乌鲁木齐市| 漳平市| 孟村| 麟游县| 孟连| 安化县| 惠安县| 武鸣县| 林芝县| 尼勒克县| 临夏市| 长宁县| 丰顺县| 遂川县| 山东| 邹城市| 镇江市| 临西县| 蒙自县| 利津县| 潞城市| 体育| 内江市| 兴文县| 遵化市| 利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