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力資源總監管理手冊 那些教材上不會告訴你的實戰方法
- 任康磊
- 1638字
- 2019-09-12 15:23:23
1.5 能主導政策才有影響力
在我入職半年的時候,有一次開總經理辦公會,會上總經理談及目前公司銷售人員的積極性不高,表示要調整一下銷售人員的提成政策,讓銷售總監負責起草方案。一周后,銷售總監把起草好的銷售政策報給了總經理。總經理直接把這個政策轉發給了幾位副總和部門總監,讓大家先看看,過幾天要專門開會討論這件事。
我打開郵件,只有一個附件,是個Word文檔。內容大體是A產品的提成比例是a%;B產品的提成比例是b%;C產品的提成比例是c%,完全沒有測算過程和數據分析模型。我粗略測算了一下,如果按照這個政策,當業績達到去年的水平時,業務員的總銷售提成額要比去年增長一倍。這顯然很有問題,這種政策不會對業務人員有任何激勵,本質上就是一個給業務員“漲工資”的政策。
這就讓我看不下去了,在銷售政策的討論會議上就要討論這個——一個Word文檔,一大堆文字,連基本的測算和數字都沒有,目測都有一大堆問題的方案?這有什么好討論的?難道要現場拍腦袋去決定A產品的提成比例應該是a%,是(a+1)%,還是(a-1)%?誰知道不同的提成比例對最終的提成額有多大影響?誰來預估這對業績會有多大影響?召開這種會議,不是浪費大家的時間嗎?
在參加銷售政策的討論會之前,我給將要參加會議的所有人發了一封郵件:
銷售政策收到,一點拙見供大家參考。
整個政策沒有基礎的模擬數據測算。目測按照此政策業務員達到去年同樣水平時,銷售提成將比去年至少增長80%。公司本來付出1元的成本,能拿回5元的價值,現在平白無故變成要付出1.8元的成本,才能拿回5元的價值。人才的投資回報率毫無緣由地降低,我無法理解。
當然,讓業務人員拿到高薪不是壞事,沒有人想克扣業務員的待遇。但也不應無序增長。我粗略測算,如果公司的業績比去年增大5%,業務人員的提成會達到去年的2.5倍。這意味著公司付出了2.5倍的成本,換來了5%的增長,那么,明年要怎么辦?未來要怎么辦?
目前的這個政策,我看不到給銷售人員帶來的“動力”在哪,也看不到它為公司帶來的好處在哪。如果我是一名銷售人員,我會為這種銷售政策拍手叫好。因為我不需要付出多少努力,就能大幅加薪。
建議財務按照這一版銷售政策的邏輯做詳細的數據測算和分析,關鍵是公司提成付出與收益的投資回報比率,以便于會議上討論決策。
總經理看到郵件后,馬上通知財務中心準備各種數據。銷售總監得知后也把原來的政策修改了一版。在銷售政策討論會的當天,又拿出了一個新版的政策,有意思的是,這個新版的政策依然僅僅只是個Word文檔。
與原來不同的是,這一次政策設置了兩個檔,一個是力保額,一個是目標額。比如,當銷售額低于力保額時,提成比例是a%;高于力保額但低于目標額時,提成比例是(a+1)%;高于目標額時,提成比例是(a+2)%。設置力保額的理由是銷售人員預計明年的市場行情不好,能夠達到力保額就很不容易了。
另外,為了鼓勵諸如技術、生產這類銷售支持部門,設置了一部分非銷售人員的獎勵,當銷售額低于公司去年的同期數據時,沒有獎勵;當銷售額高于去年的同期數據但低于預算銷售額時,獎金比例為b%;當銷售額高于去年預算銷售額時,獎金比例為(b+1)%。
看到這里,我又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議:
(1)我不建議設置力保額和目標額兩個檔,公司要的就是目標額,也就是公司的銷售預算。公司在設置年度銷售預算的時候已經考慮過了力保額,結果就應該是銷售預算。政策中有了力保額,等于給所有銷售人員一個潛臺詞:公司“公開支持”業務員“達不成”目標。
(2)既然我們想要的是銷售預算目標,把去年同期數據(比銷售預算低20%)搬出來恐怕會有所混淆。《孫子兵法》有云:“求其上,得其中。”公司想達成的是我們的銷售預算,也就是A目標,在政策設置時可以在達到了(1+10%)×A后給予獎勵。這樣比單純地設置達成A目標后就予以獎勵更利于實現目標。
銷售政策之后的進展變化,果然是按照我提議的方向走。這個事件之后,每逢公司有政策要制定,總經理必然會讓主導部門征求我的意見。從這時候開始,我的定位就漸漸開始不只是人力資源管理了,而是越來越趨于整個公司的經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