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拍拍我的寶貝:每個父母都能成為攝影師
- 七七
- 1689字
- 2019-09-12 12:56:41
② 選擇你的相機
選擇輕便的手機還是單反相機?這是父母們始終糾結的話題。
雖然我盡量做到這是一本沒有復雜術語、感性易讀的攝影書,但一張照片是攝影師和照相機雙重努力的結果,兩者都很重要,缺一不可。在講到購買哪些器材時,大家不得不理性面對,有一些知識是一定要了解的。
※ 手機拍攝究竟如何?
手機輕巧方便,隨時隨地可以拍攝,但是圖片像素不夠用來印刷,一些特殊的功能比如虛化、暗處拍攝都顯得不足,畫面容易顯得雜亂。
而且使用手機拍攝后,我們習慣再用濾鏡刷一遍畫面,長此以往,你會發現你的畫面千篇一律,濃郁的濾鏡讓圖片失去了生動和本色。
另外,手機拍攝的便捷讓人對于畫面過于隨意,你會發現你拍了好多照片,可是當需要的時候,卻一張都找不出來。
如果希望給孩子留下的照片是慎重拍攝且經得起歲月洗禮的,還是推薦使用單反相機或者時下流行的微單相機。后者更輕便,非常適合家庭用戶。這兩類設備都可以根據不同的拍攝需求更換鏡頭,帶來更多不同的拍攝效果。
以下是我經常使用的拍攝工具。
從這些器材中你可以發現,相對于設備的輕便,我更追求畫面的多樣性和清晰度,以及不同鏡頭帶來的不同畫面感受。
單反(微單)相機除了畫質更佳、拍攝模式更自主靈活以外,還有一些其他的好處,具體如下。
※ 弱光下也能拍出清晰的照片
使用手機在暗處拍攝,你會發現畫面上模模糊糊、噪點非常多。單反(微單)相機提供了更高的ISO(感光系數),也就是說在光線不足的情況下,調高你的ISO參數,你依然可以保持畫面明亮且清晰,不會產生過多的噪點。一般在家拍攝,光線不足的情況太普遍了。所以,除了調高ISO,搭載更大光圈的鏡頭,也可以幫助你應對更多拍攝場景。當然,一般情況下我們會避免在過暗的情況下進行拍攝。
※ 討喜的虛化效果由此實現
父母們都喜歡那些孩子形象清晰而背景看起來模模糊糊的照片。對,這個效果叫作虛化。如果你擁有一枚大光圈鏡頭或者長焦鏡頭,你就會知道這個功能在日常生活中有多么實用了。它可以幫助你把路邊的柱子變成柔和的線條,把遠處的一堵墻變成一個協調的色塊,從而讓你的照片更具有畫面感。
一般在我拍攝孩子時,光圈會使用f/2.2~2.8這個范圍。一些和相機配套出售的鏡頭可能會因為光圈過小(f/5.6)而無法很好地適應弱光情況,虛化能力也較弱,父母們在選購時候要留意。
看,背景其實是陽臺外的樹,在大光圈鏡頭的虛化下,顯得多么柔美!(EF 85mm f/1.2LⅡUSM鏡頭拍攝)
※ 不同焦段鏡頭各有優勢
也許你喜歡大頭照,也許你喜歡環境和孩子的結合,不同焦段的鏡頭可以幫助你更好地完成這些拍攝。35mm、50mm、85mm這三個焦段都是用來拍攝孩子和人像的不錯選擇。如果你希望一枚鏡頭一網打盡,那24-70mm(光圈f/2.8)這枚變焦鏡頭是很多父母的選擇,實用且能保證效果,唯一的缺點是價錢略貴。
如果你喜歡肖像照里帶一點環境,35mm、50mm這樣的焦段都會是你的心頭好。
如果你偏愛“大頭照”,那85mm、135mm這樣的焦段也是合適的選擇。
如果今天你在戶外拍攝,你可能想要攜帶一枚偏中長焦的鏡頭,比如焦距落在50~135mm這個范圍,你會發現這更便于突出孩子,并且不至于收錄周圍過多雜物。如果今天你在室內拍攝,你可能會使用小廣角或者標準鏡頭,也就是焦距落在35~50mm這個范圍,這更便于你拍出一些人景結合的照片。如果你在屋子里使用長焦,你會發現你的照片里始終只有孩子的一個腦袋。
無論哪個焦段,你都可以通過拍攝時不停移動步伐來改變視角。所以,如果你已經擁有了一枚鏡頭,先不急著置換。用好它,然后根據它的不足再來添置吧 。
這張照片由 EF 85mm f/1.2L Ⅱ USM這枚鏡頭拍攝。照片中的小女孩,我管她叫“專注的西瓜妹”。
※ 還有一些額外功能,是否需要呢?
在實際的使用中你會發現,如果你的相機帶有攝像功能、無線傳輸(Wi-Fi)功能,都會給使用帶來更多便捷。
更高的像素可以帶來更細膩的畫質,但追求過高的像素其實并沒有必要,甚至會對后期處理保存照片帶來一些困擾。
鏡頭或者機身的防抖功能是有意義的,你會發現一張清晰的照片是多么難能可貴。
一些功能,例如人臉識別對焦功能,作用比較有限,還不如攝影師一雙靈敏的眼睛來得有效。
相機帶有視頻功能也非常實用,有時候你想錄下兒子唱生日歌、吹蠟燭的珍貴畫面,就不需要額外拿出一部攝像機,也依然可以通過相機得到一段高清的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