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4章 走油

  • 重來1988
  • 北冥蝦米
  • 2344字
  • 2019-04-20 09:18:24

一兩小時的功夫,苫布就完全被白雪覆蓋了。

等天亮的時候雪停了,陳凡趕緊把車停在路邊,把苫布上的雪掃下去。不然等出太陽了,把雪曬化了,流進(jìn)車?yán)锞吐闊┝恕?

這么一大筆國庫券,出手也是個麻煩。

幾個人商議半天,最后決定過完春節(jié)再出手,到時候看看哪個市場的行情更好。

一路上,童箏先送老范回家,接著又送陳凡、陳鋒哥倆回家。

等他自己往家趕時,已經(jīng)晚上七八點鐘了。

“老哥,眼看快到家了,別著急啊,慢點開。”

“嗯,放心吧。拉這么一車貴重東西,必須小心。”

第二天,陳凡到單位上班時,辦公室里的老娘們兒們都是一臉的喜色。

正詫異時,大王燕問老溫:“溫科長啊,咱們能發(fā)多少年終獎啊?”

陳凡這才想起來,該發(fā)年終獎了。

“四五百元吧。”

“那么少啊?聽說他們車間有的都能拿到2000多。”

獎金比工資多,甚至超過工資好幾倍,是這個時期的特色。

所以,當(dāng)下人并不羨慕機(jī)關(guān)事業(yè)單位的工作人員。

在工人老大哥眼里,他們就是一群LOW逼。

一個月掙七八十元的死工資,還不夠工人老大哥一個零頭。

效益好的時候,一線工人年終獎拿個兩三千元根本就是稀松平常的事。

最夸張的是干業(yè)務(wù)拿提成那些人。多的時候一年能賺十幾萬。

當(dāng)然,也不是所有的機(jī)關(guān)事業(yè)單位都很LOW。

比如醫(yī)院、石油、郵電局等單位,他們的提成、獎金也相當(dāng)驚人。

像郵電局干電話安裝的,一年都能賺到十來萬。

過年前的這幾天里,發(fā)完了年終獎又分各種東西。什么大米、豆油、雞蛋、帶魚等等。

陳凡并不稀罕這些東西,但喜歡這種氛圍。

這有點像小孩子盼望過節(jié)時的那種心情。

跟童箏分手第二天,他突然就給陳凡打來電話。

“老弟!真讓你說對了!”

“啥?”

“哼!自己看報紙。”

陳凡打開報紙一看,銀行利息又往上調(diào)了,五年期百分之十五,八年期百分之十八。

印象中,這是前后三十年最高的利息了。

而且離上一次漲利息才沒多久。

上一次是9月1日。

而且跟上一次比,這一次的力度有點嚇人。

9月1日那次,五年期利息才10點幾,八年期的12點幾。

整體上調(diào)五六個百分點啊。

就像房價越調(diào)越漲一樣,通脹這玩意也是,越折騰也越來勁。

反正1989年春天的時候,搶購的風(fēng)潮更加嚴(yán)重了。套現(xiàn)擠兌的人依然很多,這也意味著陳凡的國庫券生意也還能再火上半年。

……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雞,二十八把面發(fā),二十九貼對子,三十走油迎新年。

這只是農(nóng)村的說法,城里人哪會做豆腐、粘糖瓜這些事,頂多是做面食、走油、殺雞殺鴨之類的。。

小年剛過,房前屋后都開始飄起油炸的香味兒,各家各戶開始走油了。

陳凡剛走進(jìn)院子時,就聞到一股焦糊味兒,走進(jìn)廚房一看,老媽正在炸地瓜丸子,不知怎么就炸糊了,鍋里的油也變得黑乎乎的。

幸好是用液化氣炸的,關(guān)掉就完事兒了。

看見陳凡回來,劉雅楠連忙吩咐:“去老董家看看你趙大媽忙不忙。”

這種事還得來找油炸專家。

陳凡小跑著來到老董家。

油炸專家趙大媽此時早就炸好一堆東西了,叉著腰收拾著。

“大媽,我媽問你有沒有時間?”

“是不是你媽炸地瓜丸子了?”

“哈哈,您鼻子真好使。”

“我都聞到糊味兒了,正想過去看看呢。”

不用陳凡帶路,趙大媽大步流星就往陳家過來了。

看見趙大媽過來劉雅麗如釋重負(fù),指著盆里的地瓜糊:“您看我這地瓜丸子是不是淀粉放少了?”

趙大媽伸手指捅了捅:“沒問題。”

“那是怎么回事?”

趙大媽看看油鍋:“這鍋油算是廢了。”

“啊?”劉雅麗心疼不已。

“也沒事兒,放到一邊晾著,留著炒菜用。”

陳凡跟老媽一起把油倒到一邊的小盆里,再將鍋好好刷一遍。

洗好鍋,打著火,又重洗倒上一鍋油。

趙大媽在一旁指揮著。

“等等!等油溫起來點。好了!可以下了!”

劉雅麗用手將地瓜糊團(tuán)成丸子下到鍋里,然后急吼吼地抓起罩淋,趙大媽連忙制止:“別啊!不能動!一動就散了!我明白了!你太著急了,丸子還沒成型呢,你一攪和可不就散了嘛!”

劉雅麗也恍然大悟:“是啊,我說怎么老不成個兒呢。”

經(jīng)過趙大媽指點一番后,劉雅麗終于得心應(yīng)手了。

周邊的街坊鄰居中,劉雅麗的廚藝算是比較差的。

老董家趙大媽擅長走油,老姜家劉姨擅長面食。

晚上的時候還特意送來各種面食,有的是魚的形狀,有的是壽桃的形狀,這些東西統(tǒng)稱駒。

上班的時候,大家?guī)У囊捕嗍歉鞣N面食和油炸食品。

其實,這個時期的人也沒有誰天天頓頓吃食堂。

哪怕單位補(bǔ)貼一部分飯票。

就像沒人會三天兩頭到飯店吃飯一樣。

到飯店吃飯大家都稱為下館子,是一件稀罕事兒。

主要原因在于此時整個社會對糧食、蔬菜、肉類等各種食物的生產(chǎn)能力還不夠強(qiáng)大。

人們用在吃飯上的錢跟工資的比例還是略高的。

80年代末,在東北地區(qū),人們的工資已經(jīng)比80年代初高出好幾倍了。

主要不是體現(xiàn)在基本工資上。你要回家問你爹媽說你那時一個月工資是多少,他們多半說五六十、七八十之類的。但實際上,遠(yuǎn)不止這些。

因為從80年代中期開始,各個廠礦企業(yè)開始講經(jīng)濟(jì)效益了,獎金一般都比工資高。平均下來一個月兩三百很常見。

不過,用在吃飯上的比例還是有點高。

下館子,一個人起碼得四五塊錢。

最便宜三塊錢只能喝一碗混沌,當(dāng)然是大湯碗,干貨也比較多。

可混沌餡兒多半是五花肉。

這是當(dāng)下最便宜的肉。

80年代以前,肥肉比瘦肉貴,所以有句話叫挑肥揀瘦。

80年代以后,老百姓生活漸漸提高了,人們更喜歡吃瘦肉,所以瘦肉開始比肥肉貴了。當(dāng)然,還有一個原因,這會兒社會的生產(chǎn)力大大提高了,豬也越來越肥了,瘦肉也就越來越少。

肥肉還能煉一煉油啥的,五花肉就不倫不類了,不良商家就用來以次充好。

這是飯店里,食堂也大致相當(dāng)。

在食堂吃飯,略好一點的話,得兩三塊錢。

差一點的也不會低于一塊錢。

工廠不是學(xué)校,你不可能買倆饅頭躲在宿舍里沾大醬吃。

所以,大家時不時自帶飯菜到單位吃。

有時就帶點菜,到食堂買倆饅頭或買幾兩米飯。

“秀才!你看我家炸的鲅魚好不好吃?”

李青指著自己飯盒里的鲅魚塊兒說。

“嗯,我嘗嘗。”陳凡舉起筷子。

“我也來一口!”

冷不防,一張長臉伸過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宝市| 上林县| 封丘县| 虹口区| 临泽县| 固阳县| 旅游| 乌鲁木齐县| 越西县| 怀来县| 阿拉善右旗| 沅江市| 玉树县| 鄱阳县| 新竹县| 白银市| 巴彦淖尔市| 无极县| 德格县| 正阳县| 北京市| 澄江县| 榆树市| 永宁县| 西峡县| 西城区| 罗定市| 东丽区| 麻城市| 凌云县| 满城县| 北碚区| 秦安县| 阳信县| 新干县| 苍南县| 永德县| 红安县| 德江县| 晋宁县| 建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