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佛教對命運的看法

不論命運乖舛,或風云際會、不可一世,都不一定要聽天由命,應(yīng)該培養(yǎng)洗心革面的器識,創(chuàng)造自己的人生。

我們每個人最關(guān)心的問題,莫過于自己的問題;而自己的問題中,最重大的就是命運的問題。對于命運的看法,因人而有種種的差異。有的人生活遭受到折磨辛勞,便怨恨命苦;有的人對于自己的遭遇,只知認命,認為人生的一切福禍窮通,都是由命運安排;有的人對于生活的貧苦困頓,能安貧守節(jié);有的人對于自己的際遇,抱持樂天知命的態(tài)度,因此能不憂不懼。其實不論命運乖舛,或風云際會、不可一世,都不一定要聽天由命,應(yīng)該培養(yǎng)洗心革面的器識,創(chuàng)造自己的人生。談到佛教對命運的看法,下面分為四點來說明。

一、人為什么有命運

人一生的境遇,往往由于各種的因素而改變命運,有的人由于一個人而改變命運;有的人為了一元錢而生命改觀,有的人由于一件事而走出截然不同的人生,甚至為了一句話、一個念頭,使人生有天壤之別的變化。轉(zhuǎn)變我們?nèi)松倪@些因素,本身雖然至為細微,但是影響力卻非常巨大,好比將一粒小石子投擲江海中,石子雖小,卻能震動整個江面,泛起陣陣漣漪。一個人或一個念頭,會產(chǎn)生種種千差萬別的命運。

(一)為一個人而改變了一生

明朝的吳三桂,因為美麗的姬妾陳圓圓被闖王李自成所擄,沖冠一怒為紅顏,憤然引清兵入關(guān)。后來雖擊潰了闖王,奪回佳人,但是他個人在歷史上,卻背負了危害國家民族的罪名,不但影響他自己的命運,也改寫了中國的歷史。英國的愛德華國王,為了和自己心愛的女子辛普森夫人長相廝守,寧愿放棄王位,所謂“不愛江山愛美人”,為了一位女子而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為自己心愛的人而改變命運的例子非常多,有的父母為了子女,耗盡一生青春歲月,獻出寶貴的幸福。像歷史上有名的三娘教子里的王春娥,矢志不改嫁,撫養(yǎng)幼兒,后來由于兒子高中狀元,而享受極大的尊榮。有的子女為了順從父母的意思,遷就父母的想法,在“父母在,不遠游”的禮教之下,放棄自己的凌云大志,承歡膝下,默默地度過一生。有的忠臣義士,為報答君主,犧牲自己的生命,改變了自己的一生。譬如戰(zhàn)國時代的豫讓,為了報答智伯的知遇之恩,吞炭漆身,刺殺趙襄子,最后伏劍自殺,連性命都奉獻了。有些女子,為了自己所鐘情的對象,獻出一切,卻遇人不淑,如霍小玉對李益情有獨鐘,本以為可以白首偕老,卻遭遇到被棄的命運。

我們往往為了某一個人而影響了自己的一生,這一個人也許是關(guān)愛我們的人,也可能是妒恨我們的人,而我們的命運因此有種種的變化,所以為了一個人會改變我們的命運。

(二)為一元錢而改變了一生

一元錢,也會改變一個人的命運。美國的汽車大王福特先生,年輕時離家創(chuàng)業(yè),父母給他一元錢,他以這一元錢為資本,發(fā)憤圖強,終于開創(chuàng)了福特汽車公司,聞名于國際,寫下他自己的歷史。

有時一元錢的力量真大,為了掙得這一元錢,甚至不惜鋌而走險,闖下大禍,所謂“一文錢逼死英雄漢”?,F(xiàn)在有些青少年不知道金錢的來之不易,看到別人事業(yè)騰達,心生羨慕,卻不知道要取之正道,以辛勤、努力去賺取,于是搶殺盜竊的事件層出不窮,不僅危害社會國家的安寧,自己也因此身陷囹圄,甚至斷送了性命。不過古來也有不少的賢臣俠士為了堅持自己的原則,不為金錢所誘惑,譬如陶淵明的不為五斗米而折腰;黔婁雖裘不蔽體,亦不為仕宦所動。

一元錢能改變我們的一生,也由于各人對一元錢的認識、把握、處理不同,人生的境遇也就千差萬別了。

(三)為一件事而改變了一生

除了一個人、一元錢,足以扭轉(zhuǎn)乾坤改變命運,一件事也會改變?nèi)祟惖拿\。愛迪生發(fā)明了電燈,不僅使他個人成為全球各國尊敬的發(fā)明家,全世界的人也因此得到光明,免除黑暗的恐懼與不便。

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雖然曾經(jīng)一度叱咤風云,執(zhí)日本政壇之牛耳,卻因洛克希德貪污案,訴訟纏身,被收押入獄;美國前總統(tǒng)尼克松,為了水門事件吃上官司,最終丟失了總統(tǒng)職位。一件事有時會使我們受到無比的推崇,有時也會使我們遭到難堪的羞辱,實在不能不慎。

我個人之安身立命于佛教,受惠于一件事,至今思及,感恩之情充塞胸臆,彌篤彌新。我從小生長在寺廟,過的是物質(zhì)欠缺的清苦生活,十七八歲時,一向健康的身體突然害了一場大病,上吐下瀉,幾乎瀕臨死亡,一二個月粒米未進,而且也沒有東西可以果腹。這件事輾轉(zhuǎn)被家?guī)熤懒?,他老遠地派人送來半碗的咸菜。半碗咸菜對于豐衣足食的現(xiàn)代人,也許沒有什么稀奇,但是對于當時寅吃卯糧的我們,堪比珍饈美味。記得我當時是懷著感恩的心情,和著眼淚吃下這碗咸菜,吞下了家?guī)熌菬o言的關(guān)懷和愛護,心中生起愿力:“師父,我將來一定要從事弘法利生的工作,光大佛教,來報答您的恩惠。”半碗的咸菜給我很大的力量,使我對于往后一切的磨難,都能甘之如飴,并深深根植于佛教。

古來的大德因為一件事而使人生改觀的,不乏其例。譬如本為樵夫的六祖惠能大師,因送柴至旅店得聞《金剛經(jīng)》,并前往黃梅承五祖弘忍之法,開創(chuàng)了南宗禪。香嚴智閑因芟除草木,以石擊竹而悟出了一片光風霽月;多少的禪師由于花開花謝而參透禪機,多少的釋子因為日出月現(xiàn)而了然于心,多少的云水僧看到青山清溪而滅卻心火。在人的一生之中,對于某一件事,如果能夠用心留意,人生可能因此而別有一番境地。

(四)為一句話而改變了一生

唐代的丹霞禪師本來要進京趕考,途中遇見一位出家人對他說:“你要去考官,求取世間的榮華富貴,倒不如去參加選佛,成就出世間解脫?!彼宦?,當下改變主意,到寺院出家參禪,終于成為一代高僧。一句話如同一聲棒喝,醒了他的富貴夢,拓展了另外一片更寬廣的人生。

佛陀座下的兩大弟子舍利弗和目犍連,尚未出家以前是婆羅門教的領(lǐng)袖。有一天,舍利弗在王舍城的街上,遇見佛陀的弟子阿說示比丘。他有莊嚴的態(tài)度,威儀的行止,使舍利弗禁不住懷疑的心情,趨前問道:“你的老師是什么人?他平時教你們些什么道理?”阿說示比丘不疾不徐地回答:“我的老師是釋迦牟尼佛,雖然他所教導(dǎo)我們的宇宙人生真理,我還不能完全領(lǐng)會,但我知他常告訴我們‘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又說‘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狈鹜拥慕谭?,仿佛一道曙光,射進黑暗的牢籠。舍利弗歡喜地飛奔回自己的住處,并將佛陀的教法轉(zhuǎn)告目犍連。在他們的感覺里,世界在剎那之間變得那么實在,由于這一句話,他們的智慧顯發(fā)了,了解了宇宙的真諦。于是兩位尊者離開婆羅門教,成為佛陀的弟子,證得大阿羅漢的果位。

有人問趙州禪師:“將來宇宙毀滅的時候,這個身體還存在不存在?”禪師不經(jīng)意地回答說:“隨他去?!笔潞笥X得如此的回答未必圓滿。當火燒初禪、水淹二禪、風吹三禪的時候,我們這具身軀還有嗎?為了這一句“隨他去”,趙州雖已是80歲的老翁,卻也穿起芒鞋,跋涉千山萬水,訪道尋師研究這個問題,留下了“一句隨他語,千山走衲僧”的美談。

有時一句善意的鼓勵,會把我們從沮喪的深淵中提升起來;有時一句不經(jīng)意的責詈,會把我們推入痛苦的渦流里。所以四攝法中的愛語,就是要我們常說好話,一句輕輕的好話,對別人是一種布施,對自己則是一種莊嚴。

(五)為一個念頭而改變了一生

一個人、一元錢、一句話會改變命運,一個念頭也會使我們有180度的大轉(zhuǎn)變。這一念可能是圣賢,也可能是愚夫,這一念上窮碧落下黃泉,百界千如無所不遍,因此如何攝心正念是不容怠忽的功夫。

臺灣十大杰出青年鄭豐喜,雖然先天有缺陷,但是憑著一念堅強:“我要站起來!”飽受玩伴無知的欺凌,以手代腿,終于完成大學的學業(yè),為社會樹立刻苦勵學的楷模。

海倫·凱勒女士,又盲又聾又啞,從小生活在沒有光明、沒有聲音的寂靜世界里,但是為了感謝老師悉心調(diào)教,耐心指導(dǎo),她的一念,不斷地努力向上,終于成為世界的偉人。雖然自己不能言語,但是透過手勢的翻譯,她到處演講,把生活于黑暗、絕望之中的殘疾人的心聲,傳達給世人,掀起國際上對殘疾人福利事業(yè)的重視。由于海倫·凱勒的努力,將盲聾的殘疾人帶入充滿光明的世界,而她本人也成為人間不幸者的希望象征。

在佛教里,為了一念之誠,而不畏艱難,獻身弘法工作的高僧大德,更是不勝枚舉。唐朝的玄奘大師閱讀經(jīng)典時,覺得當時的傳譯版本不夠周全,萌發(fā)到西域取經(jīng)的念頭。這求全的一念,一去天竺,十八春秋,帶回無數(shù)的經(jīng)典,成為一代三藏大師。他的一念改變了自己的人生,中國佛教乃至中華文化的發(fā)展史,也因此而揭開了新頁,其貢獻是昭諸青史,其影響是超乎時代,歷久彌新。

唐朝鑒真大師感于日本僧侶求法的摯誠,興起將佛法傳弘至東瀛的念頭,12年間,經(jīng)過7次的嘗試,到了老年,雖然雙目失明,卻不忘這最初的一念,歷盡艱辛終于完成心愿,將佛陀的戒律,播揚于日本。日本的房屋建筑方式仿自中國,日本人的生活習慣類似于中國,吃飯用的筷子學習于中國,播種的種子谷物移植自中國,這一切都是當初鑒真大師攜帶過去的,因此日本人尊稱大師為“日本文化之父”。

鑒真大師的一念,走出截然不同的人生,整個日本佛教文化的發(fā)展、國家人民的生活也因此大為改觀。

二、控制命運的力量是什么?

每一個人都有不同于別人的人生境遇,有時候看到別人的飛黃騰達,想想自己的不如意,就慨嘆起:“時也、運也、命也。”感傷自己命運的乖舛,更甚者怨天尤人,埋怨老天爺捉弄命運。其實我們的命運并不是別人所能控制的,控制我們命運的力量究竟是什么呢?就是我們自己。我們自己又如何控制自己的命運呢?

(一)習慣控制命運

佛教說:煩惱難斷,去除習氣更難。壞的習慣不但使我們終生受患無窮,并且累劫遺害不盡。習慣會左右我們的一生,習慣成自然,變成根深蒂固的習氣,即成為修證菩提的障礙。譬如一個人脾氣暴躁,惡口罵人,習以為常,沒有人緣,做事也就得不到幫助,成功的希望自然減少了。有的人養(yǎng)成吃喝嫖賭的惡習,傾家蕩產(chǎn)、妻離子散,把幸福人生斷送在自己的手中。更有一些人招搖撞騙,背信棄義,雖然騙得一時的享受,卻把自己孤立于眾人之外,讓大家對他失去信心。

有些不良青少年,家境頗為富裕,卻染上壞習慣,以偷竊為樂趣,進而做出殺人搶劫的惡事,不但傷害別人的幸福,也毀了自己的前程。壞習慣如同麻醉藥,在不知不覺中會腐蝕我們的性靈,蠶食我們的生命,毀滅我們的幸福,怎么能夠不戒懼謹慎!

(二)迷信控制命運

在我們的認知里,“迷信”好像是東方的產(chǎn)物,其實西方也有他們的迷信。西方人忌諱13日星期五,認為13不吉利,星期五是黑色的,此日最好不要出門做事,本來有一筆好生意要交涉,由于迷信怕觸霉頭,而白白錯失了寶貴的機會。

說起避諱的迷信,在我們的社會更是多見。如蓋房子建高樓,不能有四樓,因為“4”和“死”同音,住起來人畜不安,必有兇煞。出外住旅館,避免住“9”號房,因為“九”容易聯(lián)想到翹辮子。迷信影響我們的生活,更是深遠。有的人做什么事都要看日期才放心,實際上這又有多少值得相信的呢?

有些人于千挑百選的黃道吉日結(jié)婚,不也離婚了嗎?孩子生下來,要找算命先生算算命有多重?總是要個前面背金,后面背銀才放心。算命卜卦的人如果能夠替別人算命,那么他自己的命運又如何測度呢?有人說過年掃地不能往外掃,而要朝里面掃,因為深怕把錢財掃出去了。也有人說女人懷孕不可念《金剛經(jīng)》,因為《金剛經(jīng)》的力量太大,會把胎兒沖壞。其實《金剛經(jīng)》乃般若圣典,不但不會傷害胎兒,懷孕期間持誦此經(jīng),反而能讓小孩有良好的胎教,并增長智慧。此外,民間流行一種怪誕的事:女兒死了,牌位卻可以嫁人,堂堂正正的一個青年,卻討個牌位回來供養(yǎng)。

迷信的行為,如同一條繩索,把我們的手腳捆綁得無法動彈。迷信的行為,如同一片烏云,使我們的人生蒙上一層陰影,無法見到自性的光明。這許多禁忌迷信,影響我們命運之巨可見一斑。

(三)情念控制命運

在我們一生中,受到感情牽絆的影響最深。有些人為了感情不順利而毀掉前程,有的家庭,為了對方金屋藏嬌或紅杏出墻而幸福破滅的也不乏其例。感情如果處理不當,不幸的命運就如影隨形接踵而來。

佛經(jīng)上說:情不重不生娑婆。有的人掙扎得出名韁利鎖的桎梏,卻擺脫不了情絲的糾纏,或者對家族的親情、對朋友的友情、對男女的愛情執(zhí)著放不下,活在痛苦的泥沼里。要免除感情的束縛,必須持有智慧的利劍,懷抱豁達的胸襟,控制感情,而不為感情所駕馭。

(四)權(quán)力控制命運

權(quán)力也是控制我們命運的要素之一,人們往往有了錢財之后,更汲汲于權(quán)力的追求,所謂有錢有勢,如虎添翼。但是權(quán)力容易腐蝕我們純真的本性,有多少人在吆三喝四的威勢中,丟失了寶貴的家珍;有的人飽嘗權(quán)力的滋味之后,卻無法品茗人生的本味。權(quán)力影響我們?nèi)松牧α?,不可說不巨大。控制我們命運的權(quán)力,可分為四種:

1.神權(quán):有的人不論婚喪喜慶,都要求神問卜,唯神明的指示是從;自己沒有智慧來判斷是非,仰賴神明為他作主張。像這種“不問蒼生問神明”,把一己人生交托給神明主宰,甘心做神明的奴隸,實在是一種愚蠢的行為。依照佛教的說法,天神也免不了因果輪回,如何有力量操縱我們的命運呢?

2.政權(quán):政權(quán)是一股影響大眾命運的巨大力量。翻閱歷史,生活于圣王治世的百姓和茍全于庸君掌權(quán)的黎民,其差別是不待而言的。現(xiàn)代也一樣,生存在開放、民主、進步國家的人,比起那些淪亡于暴虐、極權(quán)、頑冥的人間煉獄中的人,是何等的幸福。

3.親情:親人的鼓勵可以增加孩子的力量,使他走向成功的道路,但是親情的包袱有時候也會成為孩子求道的障礙。社會里,有多少人才,在親人的溫情包圍下,無謂地被埋沒。父母愛護子女,應(yīng)該讓孩子有自己的選擇權(quán)利,去決定自己的人生方向,而不是一手導(dǎo)演,留下無奈的憾事。

4.欲權(quán):欲望也是控制我們命運的可怕力量,我們常被欲望牽引,成為欲望的奴隸??吹絼e人有汽車洋房,升起了貪求的念頭,自己沒有能力購買,就不擇手段,或偷竊、或詐騙、或搶劫,不但自己觸犯法律,也帶給社會不安寧。報紙上層出不窮的槍殺案,大多是受到欲望蠱惑的人間慘劇。

(五)業(yè)力控制命運

控制我們命運的最大力量為業(yè)力。所謂業(yè),是我們行為的結(jié)果,包括口中所說、心里所想、身體所做的種種造作,通稱為身口意三業(yè)。有一句話說:“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業(yè)可分為善業(yè)、惡業(yè),我們自己造了善業(yè)或惡業(yè),時機成熟了,一定會隨著這些業(yè)力去受報。業(yè)力雖然能夠控制我們的命運,但是控制業(yè)力的卻是我們自己,如果能夠改善自己的生活,不造惡業(yè),廣植善根,我們的命運必定是光明平坦的。

業(yè)除了善業(yè)、惡業(yè)之外,還有影響個人的別業(yè),和影響眾人的共業(yè)。例如生長在臺灣的人有共同出生于此地的共業(yè);同為娑婆的眾生,必有相同的共業(yè),但是有的人住亞洲,有的人住美洲,甚至膚色有黃、白、褐、黑等,那是因為別業(yè)的不同而產(chǎn)生的種種差別。除了共業(yè)、別業(yè)之外,業(yè)還可分為定業(yè)與不定業(yè)。譬如有人出身豪門,有人生長蓬戶,投胎張王李趙由不得自己,此乃依據(jù)前生業(yè)力已定的定業(yè)。但是未來的命運不定,則為不定業(yè),未來的命運乃依照今生所造的業(yè)力而決定,業(yè)力對于我們?nèi)松挠绊憣嵲诤艽蟆?

控制我們命運的業(yè)力,如何去受報呢?根據(jù)經(jīng)典的記載,或者隨重先報,也就是隨著比較重的業(yè)先受報;或者隨著習慣而受報;或者隨著心中強烈的憶念而受報。在時間上,有的今生做今生受報,有的今生做來生報,有的來生做,過幾生幾世再受報。好比果樹,有的種了幾年才結(jié)果,有的種了不久就長滿了累累的果實。不管一年、二年乃至數(shù)年,想吃到甜美的果實,就要踏實地去播種。同樣的,我們希望享受好的果報,就要種植好的業(yè)因。

三、改變命運的方法

習慣、迷信、感情、權(quán)勢、欲望、業(yè)力雖然能控制我們的命運,但是命運并不是定型而不可改變。因為一切的習慣乃至業(yè)力,都是我們自己造作的,只要我們善加攝持正念、謹言慎行,仍然可以將乖舛的命運轉(zhuǎn)變?yōu)槊篮玫拿\。那么命運又如何改變?改變命運有什么方法呢?

(一)觀念可以改變命運

佛陀成道之后,為我們揭示世間充滿痛苦的真理,并且進一步告訴我們滅除痛苦的方法——實踐八正道。而八正道中最重要的就是正見,正見建立了,其他的七正道有了準則依據(jù),才不至于出差錯。所謂正見就是正確的見解、正確的觀念。正確觀念的建立,對于我們個人修身立業(yè)、社會繁榮進步、世界和平安樂,都有非常重要的關(guān)系。像希特勒缺乏正知正見,妄想征服世界人類,并且建筑許多集中營,以虐待無辜的戰(zhàn)俘為樂事。他個人的邪知邪見,不僅影響德國命運,改變歐洲歷史,更帶來慘絕人寰的浩劫。因此佛教認為一個人行為上有了瑕疵,還有挽救的機會;但是如果觀念偏邪不正,則遺害人類的禍患將更大,解救之道就更難了。

世間上一些創(chuàng)業(yè)有成的事例,雖然有種種的因素,但是觀念的正確與否,卻是主要的關(guān)鍵。譬如有的人好吃懶做,長輩責罵他懶惰,此人不但不知悔改,還變本加厲,自暴自棄,甘居下流。另外有一種人,遭受指責,立即反省自己,除惡唯恐不及,并且發(fā)憤圖強,希望有一番新表現(xiàn),來改變別人對他原有的印象。由于兩者觀念的不同,結(jié)果有天壤之別。

有的人凡事抱著積極、進取、樂觀的看法,遇到任何不幸的打擊,都能從困難中找到奮斗的途徑,從哀傷中體會生命的喜悅;有的人消極、頹廢、悲觀,人生充滿了灰色,終日生活在憂傷之中,對他來說,生命是多余的。可見觀念會影響我們對人生的態(tài)度,改變我們的命運。對人生抱持施舍的觀念會使我們的命運更富裕,慳貪的觀念只有使我們更貧乏。懷抱著愛心來對待世間的一切,生活是快樂的,世界是美麗的,娑婆就是凈土;如果對世間充滿了瞋恨,清涼的佛土也會變成火宅。我們希望擁有美好的命運,就該培養(yǎng)正確的觀念。

(二)信仰可以改變命運

有了信仰,好比航海中有了目標,旅程上有了方向,做事有了準則,可以一往直前,迅速地到達目的地,減少不必要的摸索。信仰的力量如同馬達,是我們向前邁進的動源,也能改變我們的命運。

信仰的力量是自不待言的,而信仰的對象并不局限于宗教。像藝術(shù)家對于藝術(shù)的熱愛,視藝術(shù)的完成為他的信仰,因此甘愿嘔心瀝血地從事藝術(shù)創(chuàng)造。翻開文化史,有不少思想家、哲學家,一生為了人類共同理念的完成,奔波于道路上——如宋朝的岳飛,畢生以“精忠報國”為信念,最后終于求仁得仁,竭盡忠誠,獻出了生命。他對國家“盡忠”的信仰,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為中國歷史樹立一種堅毅凜然的形象,至今仍然影響社會民心,成為萬民膜拜的英雄。

在各種信仰中,宗教給人的力量最大,一旦產(chǎn)生宗教信仰,對于人生一切的橫逆、迫害,不但不以為苦,并且能甘之如飴地接受。對宗教的虔信,使我們有更大的勇氣,去面對致命的打擊,使我們有寬宏的心,去包容人世的不平,而拓展出截然不同的命運。

(三)結(jié)緣可以改變命運

人作為社會的一員,不能離群索居,我們一生的命運和社會大眾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我們平日衣食所需,是仰賴社會各階層的分工合作,搬有運無,才能日用無缺。入學校求知識,由于老師們的諄諄教誨,才能免于愚癡。甚至進入社會,服務(wù)鄉(xiāng)梓,也需要借重同仁的幫助,上司的提攜,才能發(fā)揮一己才能,有所作為。所以我們?nèi)绻胧率马樞模\道亨通,就必須和他人保持和諧地往來。佛教所謂的“結(jié)緣”,即是建立良好人際關(guān)系的意思。

“未成佛道,先結(jié)人緣”。我們要廣結(jié)人緣,給人方便,結(jié)緣越廣,必能回報給自己更大的方便,助人即助己,因為自他不是對立,而是一體,唯有在完成他人之中,才能完成自己。因此菩薩以眾生為修行的道場,廣施慈悲,從對眾生結(jié)菩提法緣中,來成就佛道。結(jié)緣不僅能改變我們的命運,并且是進趨佛法的重要門徑。在日常生活中,一個親切的笑容、一句鼓勵的贊美、舉手之勞的服務(wù)、真誠的慰問關(guān)懷,都能帶給對方莫大的快樂,增進彼此之間融洽的關(guān)系。結(jié)緣,使我們的人生更寬闊、命運更平坦,何樂而不為呢?

(四)持戒可以改變命運

觀念、信仰、結(jié)緣能夠改變我們的命運,持戒也能夠轉(zhuǎn)變我們的命運。持不殺生戒,可以轉(zhuǎn)短暫的壽命為綿長;持不偷盜戒,可以化貧賤的生活為富有;持不邪淫戒,可以保持家庭的幸福美滿;持不妄語戒,可以獲得別人的信任贊譽;持不飲酒戒,可以常保身體的健康以及理智的清明。持戒能將原本坎坷的遭遇改變成福樂安康的命運。

有一位商人到市場販賣物品,看到一只遭人逮捕的烏龜,眼淚汪汪地注視著自己,頓時生起惻隱之心,于是以重金買下烏龜,把它放回湖里。過了一段日子,有一天商人出外經(jīng)商,途經(jīng)山路,不幸遇到盜賊出沒,搶去他的錢財,并將他推落湖中,眼看就要遭受滅頂之難,突然覺得腳下似有東西將他托負著。商人平安上岸后,定睛一看,原來是自己昔日救過一命的烏龜,帶著同伴來報恩。持守凈戒,不傷害生靈,積極地愛護生靈,人天福報的增長是不待言的。

人人都有命運,而命運又受到種種力量的控制,我們?nèi)绾螖[脫命運的控制,開創(chuàng)自己的人生呢?必須人人培養(yǎng)正確的觀念,樹立堅定的信仰,廣結(jié)良好的人緣,嚴持清凈的戒律。能夠如此,不但不為命運所控制,更能自由自在駕馭命運。

四、佛教對命運的看法

命運既然如此奧妙,那么佛教對命運有什么看法呢?以下分為四點來說明:

(一)佛教認為命運不是定型的,命運是可以改變

佛教雖然也講命運,但是有別于外道機械性的宿命論。佛教主張諸法因緣而生,空無自性,命運也是因緣所生法,沒有自性,壞的命運可以借著種植善因善緣而改變,像小沙彌增長福壽,就是有名的例子。

有一位證得阿羅漢果位的師父,一天在禪定中知道自己疼愛的徒弟只剩七天的壽命,心想:“這么乖巧的孩子只剩七天的壽命,真是太不幸了!將真相告訴他,他小小的年紀,怎么承受得了這樣的打擊呢?”

天一亮,師父將小沙彌叫到跟前說:“你好久不曾回家看望父母了,收拾行李回去和父母聚一聚吧?!?

不知情的小沙彌雖然感覺到師父的異樣,還是高高興興地拜別了師父回家鄉(xiāng)。日子一天天地過去,七天后,小沙彌平安地回來。阿羅漢驚訝地問:“你怎么好好地回來了?你這一路做了什么事嗎?”

“沒有呀!”小沙彌迷惑地搖頭回答。

“仔細想想,有沒有看到什么?做了什么?”師父不放松地追問。

“噢,想起來了?;丶业耐局?,我經(jīng)過一個池塘,看到一群螞蟻被困在水中,我撿了一片葉子,把它們救上了岸。”小沙彌如實地回答,烏黑的眸子,散發(fā)著喜悅的光芒。

師父聽了之后,再以神通觀看徒弟的命運:這個孩子不但去除了夭壽之相,更有百歲的壽命。小沙彌的一念慈悲,不但救了螞蟻的性命,也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除了慈悲能改變命運,修福也可以轉(zhuǎn)壞命為好命。有的人認為自己罪障滔天、惡貫滿盈,永遠無法扭轉(zhuǎn)命運。其實不然,佛教認為再深重的惡業(yè)也可以借著廣植福德加以改變。

普賢十大愿中說:懺悔業(yè)障。懺悔是消除業(yè)障、增長?;邸⒏淖兠\的法門。所謂“隨緣遣舊業(yè),更莫造新殃”,摯誠懇切的懺悔能去除我們煩惱的污垢,把原本無染的清凈自性心顯現(xiàn)出來。因此佛教非常注重懺悔法門,如慈悲水懺、梁皇寶懺、天臺的三懺,都是歷代大德為我們敷設(shè)的方便法門。

不好的命運可以因為行慈悲、培福德、修懺悔而改變,反之,好的命運若不知善加維護,也會失卻墮落,所謂“居安思?!保荒懿唤鋺种斏?。

(二)佛教重視宿命,但是佛教更重視未來的命運

佛教講過去、現(xiàn)在、未來三世因果;佛教雖然重視過去的命運,但是更注重現(xiàn)在和未來的命運。因為過去的宿業(yè)已然如此,縱然再懊惱,也無法追悔;而現(xiàn)在和未來的命運卻掌握在我們的手里,只要我們妥善地利用每一刻真實的現(xiàn)在,前程仍然是燦爛的。因此,佛教不沉溺于對過去命運的傷感,而積極追求充滿無限希望的未來命運。

如何把過去坎坷的命運改變成未來美好的命運呢?那就要實踐改性、換心、回頭、轉(zhuǎn)身的功夫。俗語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比绻軐㈦y改的性格改變過來,把暴躁的脾氣改成柔和,把孤僻的性情改成隨緣,命運一定隨之改觀?,F(xiàn)在醫(yī)學發(fā)達,有人得了心臟病,換個心臟,仍然如生龍活虎般充滿活力。我們的心臟壞了,固然要動手術(shù)換掉,智慧妙心壞了更應(yīng)該改換,把壞心換成好心,把惡心換成善心,把邪心換成正心,才能延續(xù)生命,常保健康。

改性換心是改變命運的藥方,回頭轉(zhuǎn)身更是創(chuàng)造命運的良劑。人間有許多的紛爭、痛苦起因于不知回頭,平時我們只知道向前擠進,甚至把自己趕入煩惱的牛角尖而渾然不覺,凡事要留個轉(zhuǎn)身的余地,回頭退一步想一想,以退為進,將會發(fā)現(xiàn)世界是多么的寬廣遼闊。

(三)佛教不鼓勵人聽天由命,佛教希望人開創(chuàng)命運

有的人遭遇困境,認為冥冥之中上天早已如此安排,任何的努力都是枉然的,于是消沉、沮喪,不知奮發(fā)振作,把自己寶貴的前程委諸子虛烏有的唯一神祇去主宰,甘心做宿命的奴隸。佛教認為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任何力量都不能主宰我們的命運,即使天神也無法操縱我們的命運,我們是決定自己命運的主人,我們是創(chuàng)造自己命運的天才,佛陀本身就是典型的例子。

釋迦牟尼佛未成道時,貴為一國的太子,享受無比的人間歡樂,得到萬民的景仰。但是佛陀不以皇宮的生活為滿足,不甘愿做個庸碌的凡夫,他舍棄一切的榮華富貴、親族情愛,獨自走上追求真理的道路,創(chuàng)造了自己廣大如虛空的生命,而一切眾生也隨著佛陀的證悟,開創(chuàng)了未來正覺幸福的命運。

人生的境遇并不是命定如此,絕對不變的。上天沒有能力把我們變成圣賢,上天也不能使我們成為販夫走卒,成圣希賢都要靠自己去完成,所謂“沒有天生的釋迦”,只要我們精進不懈,慧命的顯發(fā)是可期的。

(四)佛教不光是希望人樂天知命,更希望人洗心革面

孔子說他“五十而知天命”,像孔子這樣的圣人也是到了心智漸趨成熟的中年,才了解宇宙人生的道理,可見樂天知命的不容易,不過佛教主張除了順應(yīng)天命,更要進一步地洗心革面。

佛陀是一位慈愛眾生的宗教家,也是一位充滿道德勇氣的革命家;佛陀不止要改革印度四姓階級制度的社會弊病,更要革除眾生心里的種種毛病。佛陀主張的革命不是傷害別人的性命,而是自我針砭;佛陀理想中的革命不是向外,而是對自己內(nèi)心欲望所進行的一場搏斗,唯有勇于革新自己的人,才有光明的人生。

常人有一種習慣,容易看到別人的缺點,卻文飾自己的過失。佛陀數(shù)十年的教化,替我們開顯了無數(shù)的法門,就是要我們洗去心中的塵垢,還給它一片本來無染的潔凈。求道的過程無非是洗心滌慮、凈化生命的功夫,等到天清月現(xiàn),朗照大地的時候,就是與諸佛同游畢竟空的良辰。

1982年11月13日講于臺北“國父紀念館”

主站蜘蛛池模板: 读书| 温宿县| 香格里拉县| 阿拉善右旗| 卫辉市| 巴彦淖尔市| 荥经县| 三江| 大丰市| 浏阳市| 黔江区| 延川县| 平乡县| 岢岚县| 海兴县| 木兰县| 六安市| 泰安市| 福州市| 旺苍县| 华坪县| 贵港市| SHOW| 吴忠市| 永善县| 霍州市| 无棣县| 嘉黎县| 保德县| 揭东县| 巴林右旗| 临桂县| 平度市| 玛沁县| 兴和县| 焦作市| 龙州县| 沁阳市| 石棉县| 朝阳区| 抚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