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推理的過程
- 邏輯十九講
- (美)威廉姆·沃克·阿特金森
- 2627字
- 2019-03-13 17:52:08
邏輯學家在人類有限的認知領域里做出了最簡潔、準確的陳述:推理的四個步驟,即抽象、概括、判斷、推理;推理的兩個種類,即歸納推理和演繹推理。它們之間既相互獨立又相互依賴。
推理的過程可以分為四個步驟:
一、抽象,是從一個物體、人或者事情中,提取和歸類出它的特性或者屬性,并把它看成是一個有明顯思想內容的物體的過程。例如說,我一旦認識到一頭獅子具有力量這樣一個特性,就能單獨地運用抽象思維,把力量理解成動物特性中的一個——如果力量這個術語對于我來說是代表一種實際精神含義的話——然后我會抽象地、單獨地思考這個特性;思考其實是一種抽象藝術;深思熟慮的想法本身就是一種抽象的概念。有些作家認為這些抽象的概念實際上就是現實,“并不只是漫無邊際的幻想”。正如布魯克斯所說的那樣:“盡管玫瑰凋零了,但是它的顏色和芬芳依舊留存在我的大腦記憶里。”其他的一些權威學者們把抽象看作是一種集中注意力的藝術,或者是一種排除他物的特性,并且認為抽象概念一旦脫離了擁有具體概念的現實物體就會變得蕩然無存。威廉·漢密爾頓爵士說:“我們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個事物的特稱形式上,比如它的氣味、顏色、形態和大小等,再把它抽象化,和其他特性隔離開。”這也許可以稱作模形抽象。我們一直都在關注個別事物的抽象,其結果難免具有片面性。抽象和具象并沒有必然聯系;其實具象依賴于抽象,并且抽象支持具象的存在;但是抽象并不包含具象。
二、概括,是指形成概念或者基本想法的過程。它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引導人們理解所有客觀實體,人和事物的共同特性,并把它們整合之后再轉換成一個包含它們所有含義的單獨見解或者概念。一個具體的想法或者概念區別于一個特別的想法的地方在于,它不僅包含了自身的某個特性和其他特性,還相應地適用于任一特稱,也就是所說的通用類。舉例來說,一個人會對一匹特定的馬形成特定的想法,但是這個特定的想法僅適用于這匹馬。同時他也會借助于自己的具體感覺或者類別感覺,對馬形成一種具體想法,這種想法不僅適用于這匹馬,同時也適用于屬于同一類當中的所有馬。對具象或者觀念的表達,可以稱之為概念。
三、判斷,是指把兩個物體、兩個人或者兩個東西進行對比,分析兩者之間的共同之處和不同之處的過程。因此,我們可以對馬和動物這兩個概念進行比較,然后找到它們之間的某種共同之處,從而得出一個判斷:“一匹馬是一種動物。”或者我們拿馬和奶牛進行比較,找到它們的非共同之處,然后得出判定:“一匹馬不是一頭奶牛。”對一個判斷的表達,可以稱之為命題。
四、推理,是指把兩個客觀實體、兩個人或者兩件事物進行對比分析得出它們同第三者之間關系的過程。因此我們可以推理得出:(1)所有的哺乳類動物都是動物;(2)馬是哺乳類動物;(3)因此,馬是動物。推理的結果可以表述為:“馬是動物。”所以,推理的最根本的原理,是指思考兩個物體,然后進行對比分析得出它們同第三個物體之間的關系。對這個推理過程的最佳表達形式,可以稱為三段論。
顯而易見,在以上這四個推理過程中,必須分別運用到分析和綜合這兩個過程。分析是把一個需要進行思考的物體分解成若干個組成部分、特性或者關系。綜合是把一個有思想的物體的各個組成部分、特性或者關系融合成一個綜合性整體。二者就是推理的基礎。抽象是一種理論分析;概括或者觀念注重綜合;判斷是分析和綜合的一方或雙方;推理是“一種細節感應的綜合過程,或者一種從個體到整體的演繹過程”。
推理有兩項十分重要的分類:(1)歸納推理,也就是從各種個體事實中推論出普遍真理;(2)演繹推理,也就是從普遍真理中演繹出各種個體事實。
歸納推理就是從個體現象中發現普遍規律。舉例而言,從“每個人都會死亡”這個事實中,我們發現了一條普遍真理——“所有人都會死亡”,或者通過大家都看到的“冰在一定溫度下會融化”這一事實,我們推斷出“在一定的溫度下,所有的冰都會融化”。從已知到未知,這就是歸納推理所要做的。歸納推理重在綜合過程。它的目的就是從個別中探索出普遍規律。
演繹推理就是在普遍規律下分析個體現象。于是我們推論出,如果所有人都要死亡,那么約翰·斯密斯作為一個個體的人,肯定也會死亡;或者如果所有冰在一定溫度下都會融化,那么接下來我們把一塊選定好的冰塊放置在特定的溫度下,這塊冰也將融化。因此,演繹推理重在一個分析過程。
米爾斯在提到歸納推理時說:“我們的祖先所采用的歸納方法傾向于認為,所有在我們認知范圍內適用于各式例子的可靠命題,都具有普遍真理的所有特點。培根指出了這種方法的不足,之后的實證經驗又遠遠超出了培根的觀念。所以歸納法就是這樣一個過程,如果我們知道一個真理在一種或者多種特稱情況中成立,那么它也必會在前面類似的所有情況中成立。換言之,歸納法是指適用于一個層面上個體事物的真理,同樣適用于整個層面上的個體事物;或者說,在某段時間內成立的真理,只要外在環境條件相同,在其他任何時間內,這個真理也絕對成立。”
有位作家在提到關于對演繹推理的看法時說:“演繹推理,是我們從已經獲得認可或者確認存在的事實基礎上,總結出必然結果的一個過程。”布魯克斯說:“普遍真理來源于我們從一些不同實例中衍生出的個體真理。”有一些真理則是需要靠直覺判斷出來,比方說數學公理或者邏輯公理。其中又有一部分是靠歸納法推斷出來。也有一些是假設出來的,比方說在探索物理科學的時候。歸納推理通常把許多假設和物理科學理論當成普遍真理來使用,如萬有引力理論和光學理論,以及其他的一些相關理論,等等。勒威耶通過運用宇宙萬有引力理論進行推理,得出了一顆新行星在天空中的具體位置,然而人類當時還不能用肉眼觀察到這顆新行星。
哈萊克指出,歸納推理和演繹推理相互依賴的地方在于:一個人必須通過從自身經驗或者別人的經驗中尋找到一些重要前提,從中他可以爭辯或者總結出他的結論。憑借歸納法,我們可以檢驗、判斷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一部分事件。然后我們也可以總結出我們還未檢驗的那部分事件,仍將遵循相同的法則。“所有奶牛都反芻(進食經過一段時間以后將半消化的食物返回嘴里再次咀嚼)”這一前提是經過一定數量的奶牛驗證過的。因此假如我們在二十年后看見一頭奶牛,我們打心眼里會覺得它應該反芻。通過歸納推理,對這些現象進行了分類,因此也教會了我們一個很重大的前提,那就是我們可以利用演繹推理的方法,把推論運用到任何一個新屬種去,最后證明它們屬于同樣的一個類別。
在我們今后使用的推理方法中,演繹推理包含的幾個步驟,會被依次使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