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忠孝成山:一個家族的四百年家國夢
- 馮飛
- 1900字
- 2020-09-01 18:04:14
《林則徐日記》節選
道光二十二年(1842)七月
二十六日,壬申。晴。早晨在行館飯后行,因蘭州道唐子方已囑楊翠巖在此另備有饌故也。十里大堿溝,又十里二十里鋪,又十里剡家堡,又十里巉口河。自縣城到此,已過河三道。巉口地方略大,尚有市集。又十里梁家坪,又十里秤鉤驛宿,此驛所以得名,以路形彎曲也!仍安定縣轄。琦令遣丁在此具膳,陳子茂主簿(德培)迎至此。
二十七日,癸酉。黎明在行館飯后行,未半里即上坡,天陰,已見雨,幸又漸晴。十里坪灘峴,又五里景家泉,過此則下坡多而上坡少矣。又五里古家鬧池,又十里車道嶺(西來到此始上嶺,東來則已下嶺矣),又五里白土窯,又十里甘草店,此處系皋蘭轄(有尖站,行館多不預備)。又五里三墩塘,又十五里清水驛宿,系金縣轄(縣在西北四十里),與楊翠巖、陳子茂同住。金縣恩令(福,滿州廂黃旗,癸酉舉人)來見,即別去。夜雨一陣。
二十八日,甲戌。晴。早晨飯后行,上坡,五里接駕嘴,又五里雙店子,又五里畢家鋪,又五里三角城(聞城中亦有行館,近來多不預備),又五里大坡坪,又五里石頭溝,土人謂之巖頭店。又五里黃家崖,又五里連搭溝,自此則下坡矣。五里崇臺坪,又五里十里鋪,又五里謝家嘴,又五里定遠驛,土人謂之豬嘴驛,仍金縣轄。恩令遣丁具膳。楊翠巖先進省。夜微雨。
二十九日,乙亥。晴。早晨飯后行,即上坡,五里豬嘴嶺,又五里太平溝,又五里柳溝店,又五里張家坪,又五里陽王溝,又五里東岡坡。自此以下則少陂陀矣,然積潦載途,又須繞行小路。五里深溝子,又五里空心墩,又五里碑亭,又五里至省城東關,此關為省會之外城,計十四里,其內城僅七里。自制軍以下皆迎于外城之藍山書院,在城之大小文職無不來迎者,武員則于十里外排隊,亟辭之。
在藍山書院小坐,進城。行館在蘭州道署,緣道署中尚無人住也。到寓后客來絡繹。下午往各處回拜。西寧辦事大臣法(豐阿)亦于是日進城。
三十日,丙子。晴。昨日回拜各處多未遇,今日復往晤富海帆、程玉樵、王西舶、唐子方諸君,在海帆處飯。其署中后園甚寬整,連及北城之上,有樓曰“拂云樓”,登樓望北岸諸山,俯瞰黃河,眼界頗佳,其下小碑林,鐫懷素、米、董諸帖于壁,皆那文毅公所留物也。回寓后有府、縣送席,留翠巖及子茂、李孝廉(金庚,國軒子)飯。
道光二十二年(1842)八月
朔日,丁丑。晴。為人書聯、扇。對客數起。午后出西關,答拜云蘭舫觀察(麟,庚午舉,甲戌即用寧夏道,新調鎮迪道)。渠寓在會園,其地依山面河,有亭榭花木之勝。晡時回。是日甚暖,可著绤。
初二日,戊寅。晴。早晨對客。富海帆制軍邀午飯,赴之,閱趙松雪所書松江寶云寺碑真跡,晚回。接七月二十日第二號家信,由劉鑒泉郵封遞來。
初三日,己卯。晨陰,大雨逾時,午后稍霽。司道程玉樵(德潤)、王西舶(兆琛)、唐子方(樹義)、云蘭舫同來,約明日在玉樵處小集。下午拜客。
初四日,庚辰,晨陰。對客敷起。玉樵來邀,赴之。其署中后園有林泉之勝,玉樵新為修葺,名之曰“若己有”,中有稻田蔬圃,其上為寶穡堂;又轉而西為月波亭,池中有小舟,因雨未能放棹。是日會者六人,海帆在焉。申刻散歸。書聯、扇。
初五日,辛巳。陰晴相間。唐子方來。自辰至酉手不停揮,而筆墨仍未能了。
初六日,壬午。晴。早晨書聯、扇。督、司、道俱來。下午赴各處辭行。學使沈朗亭(兆霖)是日由涼州到省。夜作家書,并答趙竹泉書,復補書各處紙幅,終夕未寢。
初七日,癸未。晴。早晨封第五號家信,托邢都事(德知)帶陜。辰刻行(輿夫仍八名,每名每站四百五十文,雇至涼州,比前較貴,因此路不常行也,圈車仍十五輛,每輛四千九百文,亦到涼州,另換大車),出西門,自制軍以下皆送于西關公所。過黃河浮橋,計二十四舟,系以鐵索,復有集吉草巨綆聯之,車馬通行,此天下黃河之所無也。十里至十里店,楊翠巖、龔吏目(照)來送,與之小坐,囑龔君先回。此處離城十里,實則倍之。
又五里浸灣墩,又五里俞福墩,又五里沙岡墩,又五里安定堡,又五里三道橋,又五里沙井驛。將至驛處,山土塌陷,有僅留一蹊徑者,驛舍亦破損。皋蘭蕭令(國本,廣東嘉應州人)遣丁具膳。夜與翠巖、子茂同住。接方仲鴻七月二十三日書,知平涼寄回之信已到矣。夜作嶰筠前輩書,由富制軍處寄去。
道光二十三年(1843)五月
初二日,甲辰。陰,微寒。日前同人多著紗衣,今又著棉矣。昨日余本具饌,因將軍已治庖來,遂有余饌,今日招毓堂,嶰翁、子期同來晚飯。將軍送邸抄來,知伊莘農逝世,耆介春作欽差大臣赴粵,璧星泉署兩江總督,其廣東將軍先調祿(晉)繼改奕楚江(湘),又知京中三月初十日大考翰詹。有新授巴燕岱糧員德云臺(慶,行三)來晤,帶到舊臘西安所寄第十六號家信及對箋、食物,并接全小汀、唐子方、長松亭、陳子茂諸人來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