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英語的故事
  • (英)戴維·克里斯特爾
  • 7848字
  • 2020-08-19 17:59:45

第八章  多樣的進化

中古英語時期出現(xiàn)的一個新興話題是,作家們注意到語言的演化,并開始以自己的方式加以討論。就古英語而言,對之所作的語言探究,如果確實存在的話,也是以拉丁語為導向的,重心是拉丁語法、翻譯本質(zhì)、拉丁辭格運用、拉丁語與英語的風格差異等。從古英語文本的風格變化及其使用范圍(第四章),我們能夠看到,部分作家已開始探尋語言的表達潛能;他們的創(chuàng)作明顯地傳遞出越來越強的元語言意識。但也只有在偶爾的反思中,尤其在埃爾弗里克的作品中,我們才會看到作家們自愿后退一步,反省自己和同輩都用語言做了什么,對語言又做了什么。羅曼征服以后,情況并無多大改觀,僅僅是多了些評說,也都局限于英法兩種語言的優(yōu)劣對比(第六章)。至于英語的發(fā)展方式,則直到14世紀末才開始有所討論,而且核心問題也幾乎全是地域變體和社會變體的識別與處理,比如迅速增加的話語領(lǐng)域。

話語領(lǐng)域(domain of discourse)是一種獨特的表達方式,反映著話語主題,也反映著聚在一起的人們的社會關(guān)系。好幾個話語領(lǐng)域都曾在前面各章有所涉及。有些源自地域群體或民族群體,抑或是不同的社會階層,而且也都有著不同的表達方式,亦即方言。其他一些則源自職業(yè)活動——比如法律、宗教、政管、醫(yī)藥、農(nóng)耕、航海、烹飪等。在每個話語領(lǐng)域中,我們都能發(fā)現(xiàn)語言的變化,既有反映話域主體的所謂“行話”,也有反映話域內(nèi)的人們的社會關(guān)系的(如男與女,老與幼,有教養(yǎng)與沒教養(yǎng))。任何一種語言結(jié)構(gòu)都有其典型的話域特征——比如一組特別的發(fā)音、特殊的拼寫、特有的句式、特別的詞匯。但在現(xiàn)實中,最為顯著的特征,同時也最能引起反響的,則是詞匯,因為它們數(shù)量龐大。語言的演變,最容易為人察覺的總是詞匯——正因為如此,前面各章的注意力大多集中于詞匯上。盡管發(fā)音和語法也有巨大的貢獻,是語域的潛在要素,也是中古英語的重要演變內(nèi)容(第117頁),但詞匯才是真正最具特色的標志,因此也是當時的作家們評說最多的一個方面。

喬叟是最先發(fā)表評論的作家之一——至少他筆下的人物是如此——而每條評論都是基于觀察的,也都是與某種語域的性質(zhì)相關(guān)的。但大多較為膚淺,尤其是學術(shù)性詞語。在《自由農(nóng)的故事》中,敘述者在試圖解釋魔術(shù)師施展幻象的方式時,就公開承認了自己的無知:I ne kan no termes of astrologye[“我不懂星相學術(shù)語”]。在《商人的故事》中(第1567行),六十歲的冬月老人因渴望找個妻子而征求兩個兄弟的意見。其中的一個在回答時引用了羅馬哲學家塞內(nèi)加(作品中作幸內(nèi)加),這讓冬月老人很是反感:

Straw for thy Senek, and for thy proverbs!

I counte ne a payner ful of herbes

Of scole-termes.

收起你的幸內(nèi)加吧,還有你的格言!

我才不在乎那一籃子雜草般的

陳言濫調(diào)。

學術(shù)話語是陳言濫調(diào),不如一籃子雜草有用,他的這一評價,若用19世紀美國人的話說,則是They ’aint wuth a hill of beans[“不如一坡豆子”,即“壓根兒算不上什么”]!1

在《律師的故事》的收場語中,水手是另一個沒有工夫顧及學術(shù)行話的人,他是這樣評價自己的故事的:

But it schal not ben of philosophie,

Ne phisylas, ne termes queinte of lawe.

Ther is but litel Latyn in my mawe!

但那可不是什么哲理故事,

也沒有哲理,沒有怪異的法律文字。

我肚子里的拉丁可不多!

使用拉丁詞匯是哲學話語的基本特征,對此他有著清醒的認識,也知道自己的風格局限。事實上,他可能已經(jīng)突破了自己的底線,竟然使用了phisylas[哲理]:盡管其涵義至今仍不清楚-有人視之為抄寫訛誤,應該是個法律術(shù)語或醫(yī)療術(shù)語-但是,鑒于喬叟對人物的敏感,水手的本意可能是physick[物理],結(jié)果卻弄巧成拙。他一定不是混淆術(shù)語的第一人,客店老板哈利·裴萊也同樣如此。在一個地方(《赦罪僧的故事》的前引,第304行),他先祝醫(yī)生健康,接著提到好幾個醫(yī)用器皿的名稱,然后才意識到可能把事情給弄糟了:

Seyde I nat wel? I kan nat speke in terme;

But wel I woot thou doost myn herte to erme,

That I almost have caught a cardynacle.

我講得對不對呢?我沒有學者的口才,

可是我聽了你的故事很傷心,

幾乎都發(fā)了心臟病。

我說得不正式、不準確,他說,但你講的故事令人傷感,我的心臟病都要犯了。他沒有說謊,因為cardynacle有可能是個混成詞,由陌生的cardiacle(源自拉丁cardiaca,即cardiaca passion的簡易形式,指“心燒”或“心悸”)與熟悉的cardinal混合而成。這是英語中第一個有記載的近音誤用詞(malapropisms)。

水手對quaint一詞的使用耐人尋味,顯示著他對文體的自覺。這是一個新詞,14世紀后期才從法語進入,現(xiàn)在帶有屈尊俯就的語氣,常常用以描述某種精巧老式、令人著迷的東西,但當時卻并無這些涵義。所謂“怪異的法律文字”,很可能指這樣的用詞:語氣端莊而文雅,搭配精巧而謹慎,外形生疏而奇怪。寺僧的鄉(xiāng)士也用了這個詞(《寺僧的鄉(xiāng)士的故事》,第751行)。他的主人顯然是個煉金術(shù)士,也是一個傳教士,盡管他本人對所講的話題一無所知——“我同這個寺僧已經(jīng)住了七年,/卻還是比不上他的聰明”——但對那些令人不知所措的技術(shù)詞匯,他卻有著清晰的意識,也知道這些詞能讓人顯得“絕頂聰明”:

We semen wonder wise,

Oure termes been so clergial and so queynte.

我們自以為絕頂聰明,

用的術(shù)語都那么博學,那么古怪。

現(xiàn)有的記載顯示,是喬叟最先使用了clergial,義為“職員的、學者的”。故事中的鄉(xiāng)士還從其主人那里學到了大量專業(yè)術(shù)語,這使他聽上去很像一位煉金術(shù)士;比如在他的故事中,他是這樣描述他們的實驗室里的(第790行):

As boole armonyak, verdegrees, boras,

And sondry vessels maad of erthe and glas,

Oure urynales and oure descensories,

Violes, crosletz, and sublymatories,

Cucurbites and alambikes eek,

And othere swiche...

像玄武土、銅綠、硼砂,

還有各式容器,都是土和玻璃做的,

另有各種便壺以及提溜器,

紫壺、坩堝、沉淀器,

各種葫蘆罐、蒸餾器,

諸如此類……

注解這些術(shù)語毫無必要,即便在今天也和當時一樣,因為它們都是技術(shù)詞匯,如bole armeniac(一種藥用黏土),verdegris和borax。Urynal頗具欺騙性,是一種儲存溶液的玻璃器皿。Descensories,sublymatories和alembics也都是容器,用于蒸餾或是提純的。Croslet是坩堝。

這些詞確實夠古怪的,而且也不是那種能用于其自身語域之外的術(shù)語。而最不適于這些詞匯的當然是情書。有誰真若愿意,也會被嗤之以鼻的。或許,只有在文體風格發(fā)生迥變的時代,這種可能性才會顯得是真的(而在后來的玄學時代還可能變?yōu)楝F(xiàn)實)。無論如何,潘達洛斯(Pandarus)都覺得,應該讓特洛伊羅斯注意這一點,所以才建議他在給克瑞西達寫信時(《特洛伊羅斯與克瑞西達》,第2卷第1037行):

Ne jompe ek no discordant thing yfeere

As thus, to usen termes of phisik

In loves termes; hold of thi matere

The forme alwey, and do that it be lik.

別混淆也別把不和諧的事扯在一起

這樣,有如把物理學的詞匯

放在愛的詞匯中;抓住實質(zhì)

形式緊跟,才是正確的做法。

他的建議:杜絕難詞,總讓形式服務內(nèi)容。

潘達洛斯給人的印象是,對于醫(yī)用術(shù)語的本質(zhì),他和特洛伊羅斯是完全清楚的,也都是能夠隨心所欲地加以使用的。這無疑也是喬叟的鷹給人的印象,在《聲譽之堂》(第854行)中,喬叟那夢中的鷹就闡釋了一個令作者感到心悅誠服的觀點,而且是用直截了當?shù)恼Z言:

Have y not preved thus simply,

Without any subtilite

Of speche, or gret prolixite

Of termes of philosophie,

Of figures of poetrie,

Or colours of rethorike?

Pardee, hit oughte the to lyke!

For hard langage and hard matere

Ys encombrous for to here

Attones

難道我沒能證明簡樸,

而不用什么微妙的

言詞,或冗長的

哲學家的術(shù)語,

詩歌的比喻,

修辭的色彩?

上帝作證,你也應當如此!

因為語言艱深主旨不明

都是人所討厭

同時聽到的

其建議是:始終都用簡樸的語言,即便是表達復雜的思想。對于簡明英語運動(Plain English Campaign),這鷹堪稱福神。

上述這些引文一再地表明,人們對語言常規(guī)的意識正在覺醒,既關(guān)乎各種不同的專業(yè)領(lǐng)域,也傳遞出對專業(yè)行話的蔑視。與此同時,我們還發(fā)現(xiàn)了有關(guān)語言常規(guī)的其他跡象,它們雖與個人職業(yè)無關(guān),但卻更具普遍意義。其中之一便是詩與文的區(qū)別。在關(guān)于托巴斯先生的故事中,旅店老板打斷了喬思的講述,批評他的詩體語言是drasty speche[不足掛齒的話]:Thy drasty rymyng is nat woorth a toorde(你那臭詩不值我一罵!第930行),還要他in prose somewhat[用像樣的散文]重講故事。牧師在其開場語中也贊同使用散文(第46行)——I wol yow telle a myrie tale in prose[用散文講一個有趣的故事]——律師也如此,在其故事的前引中(第96行)就明確說道:I speke in prose[我用散文講]。在這之前,律師曾對難以找到合適的話題表示歉意,并留意到另一種普遍的文體差別:當代語和古代語(第46行)。在他看來,既然喬叟——盡管作為作家也有不少錯誤——已用陳腐的方式講了許多故事,所以即便找到了一個好故事,那又有何用?

I kan right now no thrifty tale seyn

That Chaucer, though he kan but lewedly

On metres and on rymying crafty,

Hath seyd hem in swich Englssh as he kan

Of olde tyme, as knoweth many a man;

我沒啥有益的故事可講

而喬叟卻能借蹩腳的

節(jié)奏和韻律胡編亂湊,

用他這樣的英語講述

老去的事兒,像很多人所知;

接著又咬牙切齒地補充道:

And if he have noght seyd hem, leve brother,

In o book, he hath seyd hem in another.

他若不在這本書講,好朋友,

就會在另一本中講。

面對眾多的文學作品,讀者一定要有足夠的直覺才能領(lǐng)悟那些“老去的”語言特征。

中古英語雖出現(xiàn)了各種新的變化,但它們所用的詞匯卻不是非此即彼、截然不同的。當時也和現(xiàn)在一樣,即便是學究式的語言,其所使用的大量詞匯都是一般智能的普通人所能理解的,與領(lǐng)域本身的特殊內(nèi)容沒有特別關(guān)聯(lián)——比如accord[一致]、assent[贊同]、character[特色]、convey[傳遞]、maintain[保持]、notable[顯著]、portray[刻畫]等——而且,其中的很多單詞(至少在某種意義上)也都很快成了日常用語,為受過教育的人所通用。事實上,一個人是否受過教育,完全可以通過他的遣詞造句做出判斷。在現(xiàn)代,我們?nèi)魠^(qū)分某人是否具有教育背景,是看他是否能用標準英語(第6頁);但在14世紀,根本就沒有什么標準英語,有的是地方口音和方言,各種行業(yè)莫不如此。既然如此,又怎樣顯示自己“比別人高出一截”(a cut above the rest)呢?答案是“高深的詞匯”。這樣的語言信息,在一個世紀后的托馬斯·馬洛里的《亞瑟王之死》(第8卷第3章)中,我們依舊能夠獲得,如關(guān)于特里斯特拉姆爵士(Sir Tristram)的成長經(jīng)歷的下列文字:

后來,隨著身心的逐漸成長,他更加用功地學習狩獵、訓練獵鷹,沒有哪個紳士比得上,我們也沒有讀到類似的東西。按書上所說,善用技法以獵獲捕食獸及肉食獸就是從他開始的,因為他知曉野獸的習性,也知曉獵鷹和狩獵的所有術(shù)語。因此,有關(guān)狩獵、獵鷹和打獵的書,也都叫特里斯特拉姆之書。由此,我以為,所有的紳士,但凡佩帶老式武器的,都該敬重特里斯特拉姆,他發(fā)明的那些優(yōu)美的術(shù)語,迄今仍為紳士們擁有與使用,直至最后審判之日為止;也由此,在某種意義上,所有人也都能區(qū)分紳士與仆人,仆人與惡棍。

觀點很明確:只需通過“優(yōu)美的術(shù)語”的使用情況,你就可以識別誰是紳士。

中古英語也是一樣,顯示著語言雖只一種,卻能在風格的兩端運行(見嵌板8.1)。一端是優(yōu)雅的文言風格,特別正式與精細,以法語詞源和拉丁詞源為特征,為貴族和學者所用;另一端則是通俗的日常風格,特別隨意與非正式,其詞匯充滿日耳曼語詞根,為普通百姓所用。2二者的本質(zhì)區(qū)別,即第六章所討論的“高”與“低”的對立,當時稱lered[學究]與lewed[村夫],現(xiàn)在叫“通曉兩種方言”(bidialectism)而不是“通曉雙語”(bilingualism)。lered and lewed(或lewed and lered)這一術(shù)語在中古英語早期就已出現(xiàn),如在歐拉姆和萊亞門的作品中,并一直沿用到16世紀。二者的差異早在古英語中便隱約可見(第98頁),但由于當時的文本較為短缺,所以很難給出確切的文體結(jié)論。中古英語則完全不同,不僅有眾多作家(及其人物)可做元語言的考察對象,而且兩種一般風格的廣泛流行還另有大量的其他佐證材料。當然,一定程度上,兩者也都是理想化的。在學究層面,或許有很多術(shù)語,即便號稱學者的人也可能難以理解透徹。在托馬斯·烏斯克《愛的圣經(jīng)》的序言中,就明顯地有這樣的印象:

many termes there ben in Englisshe whiche unneth we Englisshmen connen declare the knowlegynge;...the understandyng of Englisshmen wol not stretche to the privy termes in Frenche whatsoever we bosten of straunge langage.

英語中有很多術(shù)語,我們英國人都是很難說知道的;……英國人理解不了法語的特殊詞匯;無論怎么看,也都只能稱之為奇言怪語。

而在村夫?qū)用妫^之于真實的中世紀口頭英語,則可能尚有一定距離。事實上,這是一個更大的問題。由于我們僅有的證據(jù)都來自書寫,所以我們永遠也無法知道,絕大多數(shù)英語口語究竟是怎么樣的。盡管如此,從部分作家的創(chuàng)作中,我們還是能夠獲得一些線索。

在這個方面,喬叟的地位無人能及。他處理“學者”語言的能力尤為突出,令人印象深刻,這也是他的同輩作家所公認的。約翰·利得蓋特在《特洛伊紀事》(Troy Book)第3卷中(第4237行),以插頁的形式就此提出贊揚,并總結(jié)說:

For he owre Englishe gilte with his sawes,

Rude and boistous firste be olde dawes,

That was ful fer from al perfeccion

And but of litel reputacioun,

Til that he cam and thorugh his poetrie

Gan oure tonge firste to magnifie

And adourne it with his elloquence...

他為英語鍍金飾

粗話俗語方過時

完美曾經(jīng)萬里遙

聲譽也曾蹤跡渺

幸有喬叟詩篇在

語言方始恢宏來

從此皆慕好辭章……

 

因為有辭章的裝飾,所以才有語言的恢宏。一個世紀之后,卡克斯頓在刊印喬叟的作品時還將重申這一點。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辭章,我們才能洞悉正式言語與非正式的上等語言之間的差異,前者以優(yōu)雅精巧的描寫為代表,后者則見諸于頗具博學含義的個體話語之間,比如這里的作者與鳥兒。下面的對話出自喬叟和他那上等的鷹(畢竟是朱庇特的同伴),這鷹在他的夢中造訪了他(《聲譽之堂》,第991行):

With that this egle gan to crye,

“l(fā)at be,”quod he, “thy fantasye!

Wilt thou lere of sterres aught?”

“Nay, certeynly,” quod y, “right naught.”

“And why?” “For y am now to old.”

“Elles I wolde the have told,”

Quod he, “the sterres names, lo,

And al the hevenes sygnes therto,

And which they ben.” “No fors,” quoa y.

“Yis, pardee!” quod he; “wostow why?”

聽了那話,這鷹提高了嗓門,

“很好,”他道,“你的幻想!

還想知道群星嗎?”

“不,不想,”我回答,“真的不。”

“為何?”“因為已經(jīng)太老。”

“可我會樂意告訴你的,”

他道:“眾星的名稱啦,

還有所有那些天象,

以及特性。”“不麻煩,”我說。

“哦,上帝啊!他說;你可知緣由?”

 

接著他就對他講開了。毋庸置疑,語氣確實很不正式,如lat be,right naught,no fors,pardee等所示,而且這最后一個甚至讓人想起其他一些法語派生詞,也都是當時的流行用語,比如ma foy[的確]和grant mercy[多謝]之類。而且,鷹的語言風格,其顯著特征還表現(xiàn)在與此相對的其他方面-這鷹堪稱出類拔萃,竟然能使dissymulacions[假裝]和reparacions[補償]押韻,使renovelaunces[修復]和aqueyntances[相識]也押韻。這鷹是語言的高手,兩種風格全都掌握:他精通神圣的宮廷語言,因為他謹遵朱庇特的號令,但必要時也能“說下品話”(speak down-market):I can / Lewedly to a lewed man / Speke[我能/低俗地向粗人/說話](第865行)。這只鷹所做的也正是現(xiàn)今的語言學生需要做的:有能力精通兩種方言,并為此而自豪。這是一條極為重要的原則,在本書最后一章我還會講到。這只鷹也是社會語言學家的福神。

在反映社會底層的非正式語言方面,喬叟同樣令人印象深刻。在整部《坎特伯雷故事集》中,我們都能發(fā)現(xiàn),他筆下的某些人物,談吐中總會不時跳出流利的口語,特別是旅店老板的“粗魯和大膽”(rude speche and boold)。3我們能聽到大量的發(fā)誓詛咒,尤其是宗教類的,比如by my fay[我保證]、a Goddes name[以神的名義]、by Seynt Ronyon[圣羅安在此]、有幾個表示輕視的慣用語還儼然反映著勞動者的日常生活:I counte hym nat a flye[他這人蚊蠅不如]、I rekke nat a bene[不如一粒豆子]、straw for your gentilness[去你的]!敘述本身常被中斷,插入些慣用口語,有些還蠻有現(xiàn)代感,比如ye woot wel what I mene[你們懂得我的意思吧?]、but wyte ye what[你們明白什么了?],還有感嘆,如Alas和weylaway[哇呀]等。甚至還有女性的咯咯傻笑:tehee[嘿嘻]。4同樣,必須指出的是,這些用法與社會階層之間究竟有著怎樣的關(guān)系,我們至今仍不清楚。有幾個經(jīng)過了改寫的口語形式是任何階層的人都能夠會用的,比如ywys[確實]、God woot[上帝知道]和bishrewe me[詛咒我自己]。一些非正式的話語標識語,如well (如在“well,”she said中)等,很多人物都在用,包括伙食經(jīng)理、潘達洛斯、克瑞西達、旅店老板以及《商人的故事》中的冬月老人(見插敘8,第190頁)。很多所謂“文學口語”(literary colloquialism)也一樣,比如for the nonce[目前]、shortly for to say和as I guess[據(jù)我猜測]。這些套話或提供現(xiàn)成的韻律,或補齊詩行的節(jié)奏,幾乎任何人都會脫口而出。

喬叟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故事集》剛一開始,在介紹完香客之后,他就承諾要敘述他們的故事,并表示——或許是想到措辭強硬,甚至傷風敗俗都有可能出現(xiàn)——他將speke hir wordes proprely(“講出他們的一字一句”,見《總引》,第729行)。他要tell it as it is[據(jù)實而言],希望大家不要因此而認為他欠禮貌。他還引經(jīng)據(jù)典地證明說:The wordes moote be cosyn to the dede(第742行):“用字和行為理應相符。”對此,似乎個個高興。以是最為粗俗的《磨坊主的故事》為例(第3734、3810行),盡管其中的響屁不止一個,又有癡情的求婚者遭無情的心上人愚弄而kissing hir naked ers[親吻她赤裸的屁股],還有另一個求婚者被燒紅的鐵犁戳到amydde the ers[屁股中間],但這些粗魯?shù)耐猎拝s似乎并未引來眾人的不滿——其中包括一個女修道士、一個女尼、一個僧士以及幾位被認為非常敏感的角色。相反,他們聽了都loughe and pleyde[笑得很高興]。連喬叟也都因此感到有些奇怪,所以他說Ne at this tale I saugh no man hym greve[我發(fā)現(xiàn)沒有人感覺什么不愉快],除了管家奧斯瓦,但因為他本身就是木匠,當其職業(yè)成了笑柄時,不太樂意乃是自然的。喬叟似乎正期待“肯特人的批評”——在中世紀,這等同于“滕布里奇·韋爾斯的震驚”(appalled of Tunbridge Wells)。可那些“粗話”卻并未讓誰感到厭煩,因為它們實際上并不“粗俗”,與現(xiàn)代含義無關(guān)。再以piss為例,僧士在用,巴斯婦在用,磨坊主和隨從也在用。它普通、現(xiàn)實、非正式,但并不“粗俗”。當時那些真正的粗俗詞語,比如cunt,在《故事集》中并無出現(xiàn)(盡管時有暗示,如queynte等詞)。

中古英語中這種對立的文體風格,使語言也相應地處于話語領(lǐng)域的兩個不同層面:一個是貴族、紳士、學者的語言,亦即faire speche[高雅的語言],相當于英語的courteous[謙恭的]、gentle[文雅的]、learned[有教養(yǎng)的];另一個是以churl terms[粗話]和foul words[臟話]為特征的knayvssh speche[媚俗的語言]。這是“高與低”(lered and lewed)的對立,高則正式,低則非正式,二者的使用都遠遠超出了文學創(chuàng)作。這在當時所寫的各類信件中有著清晰的痕跡,比如貴族成員之間以及有文化的中產(chǎn)階級人士之間的往來書信(見嵌板8.2)。在語言的高端,我們有很多實例,包括亨利五世于1418年所用的獨特措辭:We haue granted of oure grace speciale to oure welbeloued Esquier Piers Gerueys[茲有皮爾斯·吉魯斯先生深受愛戴]。在語言的低端,我們有約翰·帕斯頓于1473年寫給其兄弟的信,里面的例子包括了最初記載的所謂wachamacallit[看我說]之類廢話:as whatcalle-ye-hym seide to Aslake[看你對阿斯拉克說些什么]。只在少數(shù)情況下,我們才會發(fā)現(xiàn),有的文本或單詞僅屬于這個或那個層面。寓言詩 《農(nóng)夫皮爾斯》是一部以生活為主題的夢幻作品,據(jù)稱是威廉·蘭格倫所作,其第5節(jié)有個名叫懶惰的人物,似乎就只知道“下等生活”的事:

I know not Paternoster · as the priest it singeth,

But I know rhymes of Robin Hood · and Earl Randolph of Chester,

But of our Lord or our Lady ·not the least ever made.5

我不懂什么《主禱文》,像牧師唱的那種,

我知道的搖曲有羅賓漢,還有切斯特的倫道夫伯爵,

至于圣父圣母的頌詩,我丁點兒也不知曉。

在《伙食經(jīng)理的故事》中,說到費白斯的妻子叫來自己的lemman[野男人]時,講述者對這個用詞當即做了致歉(第205行):

Hir lemman? Certes, this is a knavyssh speche!

Foryeveth it me, and that I yow biseche.

她的野男人?這可是個下流字眼!

對不起,請你們饒恕我。

接著他還提出了證明。The word moot nede be cosyn to the werking[用字和事實理應相符],他這樣重申道(第219行)。一個不貞的上層貴婦和一個不貞的窮家婦女,她們之間的差別,他說,僅在于用以描述的語言不同:

...the gentile, in estaate above,

She shal be cleped his lady, as in love;

And for that oother is a povre womman,

She shal be cleped his wenche or his lemman.

……一個嬌媚的上等婦人,

人們會稱她為情郎的意中情人;

而另一個清貧的婦女,

則會說她是他的姘婦或娼妓。

情人對娼妓。這個鮮活的早期例子說明,社會可以通過操控語言來發(fā)泄心中的不滿。但這種細微差別,若無豐富的同義表達是無從得以表現(xiàn)的;而中古英語的進化恰好體現(xiàn)著多維的詞匯,那是借用法語和拉丁語的結(jié)果,而在隨后的200年間則儼然成了語言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這是一筆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其中的一個部分,于現(xiàn)代英語就是大量的委婉用法。在今天的文雅社會,人們perspire[滲汗]、defecate[大小便]、copulate[合歡]、而在其他社會(請原諒我的法語:見嵌板8.3),他們則sweat[冒汗]、shit[拉屎]、fuck[干]。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鸣县| 香河县| 申扎县| 黄山市| 乌审旗| 尼勒克县| 乌拉特前旗| 加查县| 习水县| 十堰市| 宁河县| 虎林市| 常州市| 南开区| 台山市| 尼勒克县| 米林县| 崇信县| 永安市| 黔江区| 广西| 贡山| 肥城市| 嘉荫县| 上饶市| 思南县| 浏阳市| 射阳县| 宁城县| 蒙阴县| 海安县| 西和县| 高阳县| 涟水县| 内黄县| 柳河县| 武宁县| 固原市| 盐山县| 广宁县| 石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