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夏商西周時期的彭國和徐國
彭祖與彭國 大彭氏族始源于東夷部族,傳說是帝王顓頊的后裔。彭祖是彭族最早的首領,名錢鏗,被帝堯封于大彭(今銅山區大彭鎮一帶),建立了古史上有名的彭國。春秋時的彭城,就得名于彭國,是在彭國城邑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古書里說,彭祖至殷末已八百歲而不衰老,其實反映彭國存在了八百年。彭國是東部方國中的強者,夏王啟時,王子武觀發動叛亂,彭國的首領彭伯壽率軍征討,使武觀被迫歸順了朝廷。商王外壬時,彭國首領奉命平定了東部邳人的叛亂。至商王武丁四十三年(公元前1208年),興兵征伐滅掉彭國。彭族后裔流亡遷徙到了今江西、河南和四川等地。

彭祖擅長養生之道,發明了導引術,是歷史上有名的長壽者。《莊子》書中說:“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壽而已矣。此道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道引又作導引,即后世的氣功;吹呴呼吸,是說深長呼吸;吐故納新,指通過深呼吸加強新陳代謝;熊經是指像熊一樣前后左右不斷搖動腰身,鳥申(伸)是指像鳥那樣不斷將頭頸向上伸展。這種鍛煉身體的氣功方法,在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畫《導引圖》中有生動表現。他又擅長烹飪,傳說彭祖向天帝進奉了烹調的美味“雉羹”,才被賜以長壽。因此,他被尊奉為我國烹飪文化的鼻祖。至今仍流行于徐州的“湯”,就源自彭祖發明的雉羹。彭祖給徐州留下了不少名勝古跡,至今仍存有彭祖樓、彭祖廟和彭祖井等。
徐土方國 徐夷是東夷人的一個重要支系,相傳徐夷最早的祖先叫若木,夏代時被封于徐,位于今山東鄒城附近。后來徐夷逐漸向南遷移,進入今徐州境內。
在夏、商、西周時期,今徐州境內方國林立,東南部有徐國、呂國、取慮國,西部有酆國、偪陽國,東部有鐘吾國和邳國。這些東夷方國,不僅延續了自身傳統,也接受了來自中原的商周文化因素。這兩種文化的融合,造就了該時期徐土文化的特質。
周人滅商后,在今徐州附近分封了一些諸侯大國。其中,商紂王庶兄微子被封為宋國國君,建都于商丘。周公被封為魯國國君,建都于曲阜。呂尚被封為齊國國君,建都于臨淄。隨著這些諸侯大國的發展,其勢力逐漸進入今徐州境內。
徐國稱雄 徐國是西周時期徐地文化的代表。西周初,徐國參與了武庚拉攏管叔、蔡叔發動的叛亂,被周公率軍打敗。到徐偃王統治時,徐國占地方五百里,統領36個小國,激化了與周朝的矛盾。

周穆王興兵討伐,徐偃王采用仁義治國,不愿武力對抗,便退到彭城東部武原的東山,數萬百姓隨同遷移。東山被稱為徐山(今邳州北部倚宿山),傳說在徐山下有古徐城,有徐偃王墓和祠廟。徐偃王在歷史上首倡仁義治國,受到后世的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