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部分 雜錄

一、地理

1隴西郡秦置。莽曰厭戎(下略)。……縣十一:

狄道白石山在東。莽曰操虜(下略)。……

臨洮洮水西羌中,北至枹罕東入河。 《禹貢》“西頃山在縣西”。

南部都尉治也(下略)。……

……

天水郡,武帝元鼎三年置。莽曰填戎。明帝改曰漢陽(下略)。……縣十六:……

勇士屬國都尉治滿福莽曰紀德(下略)。……

豲道騎都尉治密艾亭。(下略)。……

武威郡匈奴休屠王地。武帝太初四年開。張掖(下略)。……縣十:

姑臧,南山谷水所出,北至武威入海,行七百九十里。

張掖,

武威,休屠澤在東北,古文以為豬壄澤

休屠,晏然都尉治熊水障北部都尉治休屠城……

張掖郡,匈奴昆邪王地,武帝太初元年開。莽曰設屏(下略)。……縣十:

觻得,千金渠西至樂涫入澤中。羌谷水中,東北至居延入海,過郡二,行二千一百里。莽曰官式(下略)。……

……

日勒,都尉治澤索谷勒治(下略)。……

番和,農都尉治。羅虜(下略)。

居延,居延澤在東北,古文以為流沙都尉治。居成(下略)。……

酒泉郡,武帝太初元年開輔平(下略)。縣九:

祿福,呼蠶水南羌中東北至會水羌谷曰顯德(《一統志》故城今肅州治)。……

玉門,莽曰輔平亭(下略)。

會水北部都尉治偃泉障。 東部都尉治東部障蕭武(下略)。……

干齊。西部都尉治西部障測虜(下略)。

敦煌郡,武帝后元元年分酒泉置。正西關外有白龍堆沙蒲昌海敦德(下略)。……縣六:

敦煌,中部都尉治步廣候官杜林以為古瓜州地,地生美瓜。敦德

效谷,…… 師古曰:“本澤障也桑欽孝武元封六年濟南崔不意魚澤尉,教力田,以勤效得谷,因立為縣名。”

廣至,宜禾都尉治昆侖障廣桓(下略)。

龍勒。有陽關玉門關皆都尉治。氐置水南羌中,東北入澤,溉民田

安定郡,武帝元鼎三年置。……縣二十一:……

朝那,有端旬祠十五所,巫祝。又有湫淵祠(下略)。……

參?,主騎都尉治(下略)。

三水,屬國都尉治。有鹽官。莽曰廣延亭……

北地郡,置。莽曰威成……縣十九:……

富平。北部都尉治神泉障渾懷都尉治塞外渾懷障特武(下略)。……

上郡,置,高帝元年更為翟國七月復故。匈歸都尉治塞外匈歸障并州下略)。……縣二十三:……

高望,北部都尉治。堅寧……

龜茲,屬國都尉治。有鹽官(下略)。……

望松。北部都尉治。……

西河郡,武帝元朔四年置。南部都尉治塞外翁龍埤是歸新并州(下略)。……縣三十六:……

美稷,屬國都尉治。……

增山,有道西出眩雷塞北部都尉治(下略)。……

虎猛,西部都尉治。……

谷羅。武澤在西北。……

朔方郡,武帝元朔二年開。西部都尉治窳渾溝搜并州(下略)。……縣十:

三封,武帝元狩三年城

朔方,金連鹽澤青鹽澤皆在南。武符按:此即蘇建所筑之朔方城

臨河,監河。……

窳渾,有道西北出雞鹿塞屠申澤在東。極武

渠搜,中部都尉治。溝搜

沃壄,武帝元狩三年城。有鹽官。綏武

廣牧,東部都尉治。鹽官

臨戎。武帝元朔五年城。推武

五原郡,秦九原郡武帝元朔二年更名。東部都尉治稒陽獲降并州(下略)。……縣十六:

九原,成平……

五原填河亭……

蒱澤,屬國都尉治。……

成宜,中部都尉治原高西部都尉治田辟。有鹽官。莽曰艾虜(下略)。

稒陽,北出石門障光祿城又西北得支就城又西北得頭曼城又西北得虖河城又西得宿虜城固陰(下略)。

……

云中郡,置。受降并州……縣十一:

云中,遠服。……

陶林,東部都尉治

楨陵,緣胡山在西北。西部都尉治楨陸。……

北輿。中部都尉治(下略)。……

定襄郡,高帝得降并州……縣一十二:……

武進,白渠水出塞外,西至沙陵入河。西部都尉治。伐蠻。……

武皋,荒干水出塞外,西至沙陵入河。中部都尉治。永武。……

武要。東部都尉治厭胡(下略)。

雁門郡,置。句注山陰館曰填狄。屬并州……縣十四:……

沃陽,鹽澤在東北,有長丞。西部都尉治。莽曰敬陽……

陰館,樓煩鄉景帝后三年置。累頭山,治水所出,東至泉州入海,過郡六,行千一百里。富代(下略)。

樓煩,有鹽官。應劭曰:“故樓煩胡地。”……

平城,東部都尉治。莽曰平順……

馬邑。章昭(下略)。……

代郡,置。厭狄五原關常山關幽州……縣十八:……

高柳西部都尉治。

馬城,東部都尉治。……

且如。于延水出塞外,東至。中部都尉治(下略)。……

上谷郡,秦置莽曰朔調屬幽州……縣十五:……

寧,西部都尉治博康……

女祁。東部都尉治。……

漁陽郡,置。通路幽州……縣十二:……

要陽。都尉治。要術(下略)。……

右北平郡,置。北順幽州……縣十六:……

薋。都尉治。裒睦(下略)……

遼西郡,置。有小水四十八,并行三千四十六里。屬幽州……縣十四:……

柳城,馬首山在西南。參柳水北入西部都尉治。……

交黎。渝水首受塞外,南入海。東部都尉治。禽虜(下略)。……

遼東郡,置。屬幽州。……縣十八:……

無慮,西部都尉治(下略)。……

候城,中部都尉治。……

武次。東部都尉治。桓次……1

1按:以上郡縣,或本屬匈奴故地,或因防御匈奴而為都尉治所,或為匈奴騎兵經常出入或漢匈雙方經常接觸(包括戰爭)之地區,故錄以備參考。

《漢書》卷二八《地理志》下,頁一—九


2天水、隴西、北地、上郡與關中同俗,然西有羌中之利,北有戎翟之畜,畜牧為天下饒。然地亦窮險,唯京師要其道。1

1正義要音腰。言要束其路也。

《史記》卷一二九《貨殖列傳》,頁八


31北也,2地邊,數被寇。人民矜懻忮,3好氣,任俠為奸,不事農桑。然迫近北夷,師旅亟往,中國委輸時有奇羨。4其民羯羠5不均,自全之時固已患其僄悍,而武靈王益厲之,其謠俗猶有之風也。

1正義上(種),之勇反。種在桓州石邑縣北,蓋蔚州也。,今代州

2集解徐廣曰:“石邑縣也,在常山。”(下略)。

3集解晉灼曰:“懻音慨。忮音堅忮。”曰:“懻音慨。今北土名強直為‘懻中’也。” 索隱上音冀,下音寘。

4索隱上音羈,下音羊戰反。奇羨謂奇有馀衍也。

5集解徐廣曰:“羠音兕,一音囚幾反,皆健羊名。” 索隱羯音己紇反。羠音慈紀反。徐廣云羠音兕,皆健羊也。其方人性若羊,健捍而不均也。

《史記》卷一二九《貨殖列傳》,頁八下—九

參見《漢書》卷二八《地理志》下,頁二七下—二八


4武威以西,本匈奴昆邪王、休屠王地,1 武帝時攘之,2初置四郡,以通西域,鬲絕3南羌匈奴。其民或以關東下貧,或以報怨過當,4 或以悖逆5亡道,家屬徙焉。 習俗頗殊,地廣民稀,水屮6宜畜牧,故涼州之畜為天下饒。保邊塞,二千石治之,咸以兵馬為務;酒禮之會,上下通焉,吏民相親。是以其俗風雨時節,谷糴常賤,少盜賊,有和氣之應,賢于內郡。此政寬厚,吏不苛刻之所致也。

1師古曰:“昆音下門反。休音許虬反。屠音除。”

2師古曰:“攘,卻也,音人羊反。”

3師古曰:“鬲與隔同。”

4師古曰:“過其本所殺。”

5師古曰:“悖,亂也,惑也,音布內反。”

6師古曰:“屮,古草字。”

《漢書》卷二八《地理志》下,頁一九下—二〇


5定襄云中五原戎狄地,頗有之徙。1其民鄙樸,少禮文,好涉獵。雁門亦同俗,于天文別屬

1師古曰:“言四國之人被遷徙來居之。”

《漢書》卷二八《地理志》下,頁二七下


6武威郡匈奴休屠王地,武帝(下略)。……

張掖郡匈奴昆邪王地,武帝置(下略)。……

張掖屬國。武帝置屬國都尉,以蠻夷降者。安帝時別領五城。……

張掖居延屬國故郡都尉,安帝[時]別領一郡(似應作“一城”)。……

《后漢書·志》卷二三《郡國志》五,頁一一下—一三


7凡縣主蠻夷曰道。……

邊縣有障塞尉。1本注曰:“掌禁備羌,夷犯塞。2

1按:《漢書?武帝紀》注謂“制,每塞要處,別筑為城,置人鎮守,謂之侯城,此即障也”。(障即障塞)。《祭肜傳》,建武十七年,匈奴鮮卑烏桓連和犯塞,遣將分屯障塞;《順帝紀》,永建元年,嚴敕障塞繕設屯備,此障塞之證也。并見《南蠻》、《西羌傳》。

2(注略)。

《后漢書·志》卷二八《百官志》五,頁七下及九


8西域孝武時始通,本三十六國1其后稍分至五十馀,2 皆在匈奴之西,烏孫之南。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東西六千馀里,南北千馀里。東則接,厄以玉門陽關3西則限以蔥嶺4 南山,東出金城,與漢南山屬焉。5……故皆役屬匈奴6……自后,單于稱藩臣,西域服從,其土地、山川、王侯、戶數、道里遠近,翔實矣。7

1按:徐松謂“三十六國者:婼羌國樓蘭國且末國小宛國精絕國戎虜國捍彌國渠勒國于窴國皮山國烏秅國西夜國子合國浦犁國依耐國無雷國難兜國大宛國桃槐國休遁國捐毒國莎車國疏勒國尉頭國姑墨國溫宿國龜茲國尉犁國危須國焉耆國姑師國墨山國劫國狐胡國渠犁國烏壘國也”(見王先謙《漢書補注》引)。

2師古曰:“司馬彪《續漢書》云‘至于,有五十五國也’。”按:《通鑒》注謂“五十馀國:婼羌鄯善且末小宛精絕戎虜捍彌渠勒皮山烏秅西夜浦犁子合依耐無雷、難兜、罽賓、烏戈山離、犁鞬、條支、安息、大月氏、大夏、康居、奄蔡、大宛、桃槐、休遁、捐篤、莎車疏勒尉頭烏孫姑墨溫宿龜茲烏壘渠犁危須焉耆烏貪訾離卑陸卑陸侯國郁立師單桓蒲類蒲類侯國西且彌東且彌劫國山國狐胡車師前侯王,是也”。

3孟康曰:“二關皆在敦煌西界。”師古曰:“厄,塞也。”

4師古曰:“《西河舊事》:‘蔥嶺其山高大,上悉生蔥,故以名焉。’”

5師古曰:“屬,聯也,音之欲反。”

6師古曰:“服屬于匈奴,為其所役使也。”

7師古曰:“翔與詳同,假借用耳。”按:《西域傳》序所記匈奴事跡,已分別系入《散見資料系年錄》中,故本條從略。

《漢書》卷九六上《西域傳》序,頁一及三


9西域內屬諸國,東西六千里,南北千里,東極玉門陽關,西至蔥領。其東北與匈奴烏孫相接。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其南山東出金城,與漢南山屬焉。……自敦煌西出玉門陽關,涉鄯善,北通伊吾里,自伊吾北通車師前部高昌壁千二百里,自高昌壁北通后部金滿城五百里。此其西域之門戶也,故戊己校尉更互屯焉。伊吾地宜五谷桑麻蒲萄。其北又有柳中,皆膏腴之地。故常與匈奴車師伊吾,以制西域焉。1

1按:《后漢紀》末尚有“欲隔絕西域匈奴,必得車師,屯田伊吾”之句。

《后漢書》卷八八《西域傳》序,頁七

參見《后漢紀》卷一五《殤帝紀》,頁四下—五


10大宛匈奴西南,在正西,去可萬里。……匈奴右方居鹽澤以東,至隴西長城,南接,鬲道焉。

《史記》卷一二三《大宛列傳》,頁三—四


11烏孫大宛東北可二千里,行國,1隨畜,與匈奴同俗。2控弦者數萬,敢戰。故服匈奴,及盛,取其羈屬,不肯往朝會焉。3

1集解徐廣曰:“不土著。”

2按:《漢書?西域傳》作“不田作種樹,隨畜逐水草,與匈奴同俗”。

3按:《漢書?西域傳》“朝會”下有“東與匈奴……相接”等句。

《史記》卷一二三《大宛列傳》,頁四

參見《漢書》卷九六《西域傳》下,頁一


12康居大宛西北可二千里,行國,與月氏大同俗。1控弦者八九萬人。與大宛鄰國。國小,南羈事月氏,東羈事匈奴

1林按:據本《傳》,大月氏本與匈奴同俗,今康居既俗同大月氏,則康居亦與匈奴同俗矣。

《史記》卷一二三《大宛列傳》,頁四

參見《漢書》卷九六《西域傳》上,頁一五下


13婼羌國王號去胡來王1

1師古曰:“言去離胡戎,來附也。”

《漢書》卷九六《西域傳》上,頁三下


14鄯善國,本名樓蘭。……輔國侯、卻胡侯、1 鄯善都尉、擊車師都尉、左右且渠、擊車師君各一人,譯長二人。

1師古曰:“卻音休略反,其字從卩,卩音節。下皆類此。”按:徐松謂凡言“卻胡”者,皆近匈奴之國,故置卻或擊之官以備匈奴(見王先謙《漢書補注》引)。

《漢書》卷九六《西域傳》上,頁三下—四


15龜茲國,……大都尉丞、輔國侯、安國侯、擊侯、卻都尉、擊車師都尉、左右將、左右都尉、左右騎君、左右力輔君各一人,東西南北部千長各二人,1君三人,譯長四人。

1按:殿本作“一人”。

《漢書》卷九六《西域傳》下,頁一四


16尉犁國,……尉侯、安世侯、左右將、左右都尉、擊君各一人,譯長二人。

《漢書》卷九六《西域傳》下,頁一四


17危須國,……擊侯、擊都尉、左右將、左右都尉、左右騎君、擊君、譯長各一人。

《漢書》卷九六《西域傳》下,頁一四


18焉耆國,……擊侯、卻侯、輔國侯、左右將、左右都尉、擊左右君、擊車師君、歸義車師君各一人,擊都尉、擊君各二人,譯長三人。

《漢書》卷九六《西域傳》下,頁一四下


19卑陸后王國1……東與郁立師、北與匈奴、西與劫國、南與車師接。

1按:殿本作“卑陸后國”,“王”字在“國”下。

《漢書》卷九六《西域傳》下,頁一五下


20郁立師國,……東與車師后城長、西與卑陸、北與匈奴接。

《漢書》卷九六《西域傳》下,頁一五下


21車師后王國,1……擊侯、左右將、左右都尉、道民君、譯長各一人。

1按:殿本作“車師后國”,“王”字在“國”下。

《漢書》卷九六《西域傳》下,頁一七下


22疏勒國,……疏勒侯、擊侯、輔國侯、都尉、左右將、左右騎君、左右譯長各一人。

《漢書》卷九六《西域傳》上,頁二〇下


23蒲類國天山西疏榆谷,……本大國也,前西域匈奴,而其王得罪單于,單于怒,徙蒲類人六千口,內之匈奴右部阿惡地,因號曰阿惡國。南去車師后部馬行九十日。人口貧羸,逃亡山谷閑,故留為國云。

《后漢書》卷八八《西域傳》,頁二五


24《西戎傳》曰呼得國蔥嶺北、烏孫西北、康居東北,勝兵萬人。隨畜牧。出好馬,有貂。堅昆國康居西北,勝兵三萬人。隨畜牧。亦多貂,有好馬。丁令國在康居北,勝兵六萬人。隨畜牧,出名鼠皮、白昆子、青昆子皮。此上三國,堅昆中央,俱去匈奴單于庭安習水七千里,南至車師六國五千里,西南去康居界三千里,西去康居王治八千里。或以為此丁令匈奴北丁令也,而北丁令1烏孫西,似其種別也。又匈奴北有渾窳國,有屈射國,有丁令國,有隔昆國,有新犁國,明北海之南自復有丁令,非此烏孫西丁令也。

1按:盧弼謂“而”下“北”字應作“此”(見《三國志集解》)。

《三國·魏志》卷三〇《烏丸鮮卑東夷傳》裴松之注引《魏略》,頁三四


25,其西又有三河、盤于虜,北有黃石、北地、盧水胡,其表乃為徼外。

《后漢書》卷八六《西南夷傳》,頁三五下


26馀],兄死妻嫂,與匈奴同俗。

《三國·魏志》卷三〇《東夷夫馀傳》,頁一一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兰市| 绥江县| 蛟河市| 边坝县| 常熟市| 宜兰市| 江西省| 庐江县| 江源县| 永靖县| 息烽县| 日照市| 绥德县| 舟曲县| 普安县| 柳河县| 搜索| 修水县| 江华| 武鸣县| 浙江省| 汪清县| 桂平市| 茂名市| 丹江口市| 两当县| 长治县| 延长县| 临泉县| 漠河县| 嘉定区| 林甸县| 鹿邑县| 遂平县| 耒阳市| 雷波县| 临清市| 宁都县| 竹北市| 弥渡县| 伽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