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務印書館與中國現(xiàn)代女性啟蒙
- 王鑫
- 10464字
- 2020-08-19 10:31:12
第二節(jié) “微物新知”——女性日常生活的啟蒙
一 “微物新知”——知識成為話語權力
胡適在《科學與人生觀》的序言中說:“這三十年來有一個名詞在國內幾乎做到了無上尊嚴的地位;無論懂與不懂的人,無論守舊和維新的人,不敢公然對它表示輕視或戲侮的態(tài)度。那個名詞就是‘科學’。這樣幾乎全國一致的崇信,究有無價值,那是另一問題。”55科學在五四時期,已經(jīng)上升為一個時代的價值尺度,一個社會普遍的、總體性的話語。正如汪暉所言:“到五四時代,科學文化逐漸上升到普遍公理的地位,就成為反傳統(tǒng)運動中一個最重要的知識上的支撐,一個價值上的取向?!?/span>56知識結構的更新,特別是關于兩性科學知識的介紹,無疑對中國傳統(tǒng)性別觀念是極大的沖擊?!翱茖W也許不能解釋性別政治學,但是它可以提供理論化的基礎?!?/span>57作為西方話語中最重要的“賽先生”,在新文化運動之初就在《婦女雜志》中有比較多地使用?!秼D女雜志》秉承著商務印書館書刊發(fā)行的宗旨,啟蒙是其最主要的目的,科學則成為啟蒙的途徑。在《婦女雜志》中,科學并不是一種元敘事,而是一種開智和祛魅的策略,在日常生活層面,它以常識科學的形態(tài)出現(xiàn)??档抡J為,“啟蒙”是一種過程,這過程使人們從“未成年”狀態(tài)中解脫出來?!八彩侨藗兘o自己下的指令和對他人的指令。這指令是什么呢?‘要有取得知識的勇氣和膽量’?!?/span>58民族國家救亡話語中的“賽先生”,在進入到民眾日常生活中時就改變了高高在上的表情,成為零碎和微細的新知,滲透到日常生活,影響和改變著人們的認知和行為。
王蘊章時期《婦女雜志》最鮮明的特征就是“微物新知”對女性的默化啟蒙。雜志一般的特點就是“繁雜和瑣碎”,《婦女雜志》會根據(jù)欄目的設置和每期的主題進行資料的譯介和選編。因此,雜志中的知識構成和傳播不是宏大和系統(tǒng)的,而是細微和零散的。在閱讀《婦女雜志》的過程中,這種印象尤其突出,新知的介紹、科學常識的普及以及自然生活的趣味,并不是建立在宏大的科學主義之下,而是在日常生活的講解、叮嚀和囑咐中讓人們認識和接受的?!秼D女雜志》在傳播內容上尤其注重微物新知對女性日常生活的啟蒙,包括女性吃穿住用行的居家生活、女性身體保健和養(yǎng)育兒童等方面。這里所謂的微物,是指《婦女雜志》新知的構成方式,具有零散、微末、瑣碎、細小、點滴的意味,這些新知對應的日常生活也是瑣屑和細微的,以趣味和實用呈現(xiàn)的“科學”大命題因此才有可能進入人們的生活,使家庭女性體驗、感受、認知和應用,這是科學啟蒙開智的一種方式?!秼D女雜志》依靠編譯所的強大翻譯力量,比其他雜志有更多的機會向女性介紹實用科學常識,這對從“舊經(jīng)驗”過渡到“新智識”的女子而言,不失為一種切實有效的啟蒙途徑,也成為一種話語權力,使女性在日常生活和公共空間中有了表達的可能和內容。
在這里,需要說明的一點就是“微物”和“博物”的關系。微物,尤指知識的構成方式不是龐大的、系統(tǒng)的、整體的知識體系的布局和結構,而是片段的、零散的,這種微物的構成方式,符合雜志雜陳式和柜鋪式的知識“零售”方式,可以使這些處于家庭生活初等知識以上的女性能夠理解和應用這些新知,并迅速將新知轉為實用的生活智慧。
所謂“博物”,指的是雜志中“新知”的總體內容構成。廣義的博物學概念,指自然科學的總稱;狹義的博物學概念,特指動物學、植物學、礦物學、生理學。西方學科分類意義上的博物學引進之后,新式學校設立了博物課程,博物教科書隨之編輯出版?!安┪飳W所研究者,以動植礦為范圍,但通常以人身之生理衛(wèi)生,與動植礦并重,蓋人身生理,本在動物生理之范圍以內,以其切要于吾人,故特為注重,別立一門,單稱之曰生理,至衛(wèi)生為生理學之應用。其知識之切要,與生理同,故是編以動植礦及生理衛(wèi)生為范圍?!?span id="znp9us4" class="x---- char-style-override-9">59商務印書館下設的編譯所中有專門的博物部,《婦女雜志》的主編杜就田就曾在這個部門任職,其堂兄杜亞泉還親自編寫《博物學初步講義目錄》?!秼D女雜志》中涉及的這些內容屬于西方自然科學范疇內的博物學之下。與中國傳統(tǒng)知識構成方式不同,對于熟悉詩詞歌賦的中國舊學人來講,它們是新穎的、新鮮的。雖然中國也有“博物”觀念,其目的在于“多識”;而西方的博物學,其目的在于“科學”。“日本人山內繁雄、野原茂六著,杜亞泉譯《博物學教授指南》,在光緒三十四年(1908)由商務印書館印行,此書是‘師范學堂用’教材,包括人身生理衛(wèi)生學、動物學、植物學、礦物及地質巖石學,還介紹了標本采集制作、器具器械藥品等內容。書的封頁上刊登了商務印書館的圖書廣告,列有小學校教授動植礦物應用之標本器械模型圖、博物圖譜、博物標本圖、博物集覽圖等?!?span id="8s9cjzi" class="x---- char-style-override-9">60商務印書館1915 年出版的《辭源》,解釋比較簡明:“Natual History其說有廣狹二義。廣義謂研究自然界各種事物之學。狹義為動物學、植物學、礦物學、生理學之總稱。普通皆用狹義。”《婦女雜志》中的“新知”,博物學是其知識譜系上的分類,微物是這些知識在雜志中的構成方式。
《婦女雜志》以“學藝”、“家政”,包括變更為“學藝門”、“家事研究”,以及后來的“趣味之科學”、“常識談話”、“科學談屑”等欄目,涉及女性身體的衛(wèi)生常識,包括生育、節(jié)育、性知識、身體的保養(yǎng)、兒童的優(yōu)質撫育等,這使傳統(tǒng)生活按照更加文明健康的方式繼續(xù)進行,是人們生活的進步和發(fā)展??茖W常識對日常生活的滲透和改良,不是激烈的,而是溫和的、循序的,讀者在雜志的耳濡目染之下,逐步改善自己的生活、改變認識世界的觀念,朝向現(xiàn)代、健康、文明的方式行進。依靠商務印書館的書籍出版和外文翻譯,《婦女雜志》有了較好的思想和知識資源,其中涉及的日常生活中的細微、零散、瑣屑的科學常識和實用新知、新技術,或許不關整個時代總體的科技水平和先進生產(chǎn)力,但促使人們以新的方式感受和體驗生活世界的改遷。這種方式看起來有些日常和瑣屑,但是卻以潛隱的方式參與了人們新生活方式的建設,使之逐步向現(xiàn)代生活過渡。 “對一般民眾的啟蒙不僅是宣講有關科學的道理,明白科學精神對人的思想的重要意義,科學在社會發(fā)展變革中的作用,而且還在于使一般民眾通過接受科學知識以達到啟蒙的目的。這項工作是具體瑣碎的,甚至不如倡導科學讓人心動令人陶醉,但卻具有實踐層面的意義?!?span id="af2euk9" class="x---- char-style-override-9">61《婦女雜志》在微觀層面上參與完成這項瑣碎具體的工作,并取得實績。
《婦女雜志》以“家庭”為整個新知的指向,使女性在接受這些新知的同時參與到日常生活的變革中,與將女性納入到民族國家的敘事中相比,這更具有微觀實踐的意義,其促使社會基本單元結構發(fā)生改變,對上層建筑亦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瓣P注家政新知識的時代意義究竟是什么?男性知識分子對女性的家庭責任的不斷強化是顯而易見的。西化的科學治家理想也在日常生活中將女性的身份潛移默化。代表現(xiàn)代都市的符號,借助雜志影響廣大女性讀者,考察歷時性和空間性的文化過程,雜志也成了力求在家庭生活內塑造人們的‘現(xiàn)代性’?!?span id="usdnbzk" class="x---- char-style-override-9">62強調女性在處理家庭日常生活事物時,樂于學習新知,關注家庭成員健康,改變傳統(tǒng)的生活習慣和方式,這對塑造現(xiàn)代積極健康的家庭日常生活方式是重要的,但是不能忽略的是,器物層面和生活方式的現(xiàn)代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社會性別的關系以及都市生活的現(xiàn)代演進。王蘊章時期的《婦女雜志》呈現(xiàn)的是一個日常女性生活世界,日常生活中的改變,是微觀生活的調整,正是這種細微和循序的改變,一點點的積累,逐漸使人們從家庭的微觀結構中改變了社會的基本構成體。微物新知構成對女性生活世界的啟蒙,幫助女性逐步打開生命格局,促使女性易轍生命路徑以及轉變自我認同。生活世界的啟蒙,對女性而言,其意義也指向未來。
《婦女雜志》有意無意地將現(xiàn)代的生活滲入到傳統(tǒng)的日常生活結構中:從表層來講,是幫助人們科學健康地生活,實現(xiàn)開蒙啟智的目的;從深層意義上說,這些新知不斷調整、修正、改變人們對日常生活的看法,日常生活就變成了一個意義世界,人們對于這個世界的認知和理解也隨著新知的不斷滲入而發(fā)生改變。按照福柯的理解,權力絕不僅僅是與國家機器聯(lián)系在一起的,在現(xiàn)代社會中,權力已經(jīng)處于彌散的狀態(tài),滲透到人類生活的每一個微觀的領域。這些微物新知,以不起眼的方式組成了一種權力載體,這種權力不斷劃分著人們在新與舊、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時髦和落伍、先進和保守之間的勢力范圍。以微物方式構成的新知,作用的是人們生活的細微處,但就是這種微妙的作用和改變,規(guī)定和控制著人們的生活方式。知識是一種權力,掌握新知的女性也在為自己賦權:話語和實踐的雙重權力?!翱茖W并不能真實地反映我們這個客觀世界的真實圖景,每一個為人們傳輸科學知識的人都不可避免地受到歷史和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從而決定了他科學描述的偏向:‘科學是現(xiàn)有社會和文化圖式所決定的故事敘述,不同圖式所建構的故事并非同樣好,科學的主要任務正是建構好的故事的斗爭?!?/span>63科學可以成為元敘事,倡導宏大科學主義,也可從微觀的常識和趣味入手,把人們從生活的懵懂和蒙昧中解放出來,這種“微物”式的新知識構成方式以及雜志不斷推介和傳播新知識,從細微處作用于人們思維和習慣中。“微物新知”成了一種與眾不同的科學敘事,為人們提供闡釋和實踐新的生活的可能性,在日常生活中催生了人們對于現(xiàn)代生活以及兩性之間關系的新的認識。這種微物新知在《婦女雜志》的各個階段都有呈現(xiàn),但是王蘊章時期屬于比較鮮明的,這與其所處的社會時期有關,也與其幫助女學輔助家政的宗旨有關。做這種典型特征的區(qū)分是為了更好地呈現(xiàn)雜志在不同歷史時期的變化脈絡以及女性表述的變化,尤其是不同時期的《婦女雜志》的主導任務和主流話語促使雜志傳播的內容轉向。
對《婦女雜志》不同時期“新知”內容的分析發(fā)現(xiàn):王蘊章主編時期,“新知”的內容多偏向家庭生活衣食住行方面的基本常識以及生計,主要集中在“學藝”和“家事”兩個欄目中,之后的“學藝門”和“家事門”是二者的變更,內容上并無太大差異。這與其創(chuàng)刊宗旨是吻合的,即輔助女學,幫襯家事;經(jīng)營家庭的科學新知的普及,也符合雜志塑造新型“賢妻良母”的意圖。章錫琛主編時期,主要是在“趣味之科學”和“科學談屑”這兩個欄目中,介紹各種“聲光化電”以及各種自然科學的常識和一些奇異的科學現(xiàn)象等,比如“接電話可以不用手了”、“電氣自動車”等,“家事研究”中也包括一些生活常識和實用技巧。1923年之后,《婦女雜志》就已經(jīng)不再專設欄目介紹這些實用新知了,只是在“補白”中有所涉及,但是會有專門文章介紹婦女衛(wèi)生等方面的知識,在“通訊”中也有關于健康方面知識的詢問和回答。杜就田主編時期,這種“實用新知”涉及得更少了,但是專門開設了程翰章主持的“醫(yī)事衛(wèi)生顧問”和杜就田主持的“攝影顧問”,提供專門針對衛(wèi)生和攝影方面的實用新知和技術。從這個脈絡中可以看出,王蘊章主編時期《婦女雜志》側重家事和新型賢妻良母的塑造,因此有關家庭生活基本常識的介紹相對較多;章錫琛主編時期《婦女雜志》轉型為女性解放和女性問題研究的思想性刊物,這些實用新知已經(jīng)被新思想和新書籍取代;杜就田主編時期,《婦女雜志》更像是“文藝”型女性讀物,征文和繪畫以及各種圖片占居主導,對于科學和實用新知基本上很少涉及。這種變化與讀者從最初對“實用新知”和新生活方式的試探性嘗試到逐步認可這種生活方式有關。
王蘊章接受過比較全面的舊式文人的培養(yǎng)和訓練。“王蘊章曾積極參與革命,他還熟悉英文,對外國新事物很有興趣,大量從事翻譯,同時根據(jù)他本人的記述,他還有不少國內與國外的旅行經(jīng)驗?!?span id="onfc7xr" class="x---- char-style-override-9">64這使他能夠翻譯很多國外新知識和科學趣聞以及生活風情記聞,通過媒介以細碎、瑣屑的方式“零售”給讀者。我們似乎可以做這樣的一種判斷:中國的現(xiàn)代性發(fā)生似乎也并不是以某種“鋪天蓋地”和“玄妙”的方式出現(xiàn)的,它就是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一點一點發(fā)生變化,女性重新思考自身也不是基于西方女權的宏大體系,而是在日常生活中獲得重新認知世界和自我的可能。
二 微物新知與女性日常生活啟蒙
微物新知如何與女性日常生活啟蒙關聯(lián)?
第一,現(xiàn)代文明生活初體驗。啟蒙運動是一次生活世界的全面更改,王蘊章從務實的科學常識方面幫助女性逐步樹立了現(xiàn)代文明生活的意識,以科學的視角重新關注周圍的世界。這些識文斷字的家庭女性的新知識結構也逐步形成,雖然這里的科學僅僅是常識、趣味和博物學知識,但是其建立起的對問題的思考方式和知識結構卻是以往女性不具有的。學藝、家政還有科學常識等內容,既是對女性以往生活經(jīng)驗缺陷的補足,又能幫助她們建立新的生活體驗。
第二,女性對身體的重新認知。對于隱晦和私密,以及只能通過春宮圖去了解的女性基本生理結構和性常識,在媒介上以公開、健康和積極的方式介紹給女性,這對女性建立科學的身體觀以及與男性平等的身體觀非常重要。
(一)現(xiàn)代科學常識初體驗
通過對《婦女雜志》中涉及實證和科學常識方面的文章進行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這些“微物新知”從內容分類上說,涉及家庭生活的衣食住行、健康、休閑、教育、美化以及家庭生計等;從學科分類上說,涉及數(shù)學、物理、化學、植物、動物、生理、地理、天文、醫(yī)學等,幾乎囊括了科學常識的多個方面,比如“日用理化學淺話、衣類污點拔除法、布質上之印像法、胭脂制造法、家庭教育簡談、簡易家庭看護法、家庭醫(yī)病法、烹調學、各種獸肉之研究、食物之腐敗及防除法、家庭蔬菜園藝學論、推廣幼稚園之必要、中國秤之分度、生理學研究之心得、動物之自衛(wèi)、植物之知覺、婦女之皮膚養(yǎng)生、烹飪學、雞卵之研究、雛雞飼育法之大概、家庭博物館、果樹盆栽法、對于女子制絲之概要、造紙術、養(yǎng)魚術、簡明實用母之衛(wèi)生及育兒法、雞卵貯藏法、人體衛(wèi)生談、家事經(jīng)濟談、研究女性與男性之別及適宜之教育”等。《婦女雜志》向讀者輸送新知和一些基本的科學持家的方法,啟發(fā)女性通過熟悉和掌握這些科學常識,培養(yǎng)科學料理家庭、照顧家庭生活的能力,從而改變家庭生活中的舊有習慣,使女性能夠在“宜家善種”方面更充分地實現(xiàn)母教的任務。朱漢民《中國傳統(tǒng)知識的審思》一文認為,中國傳統(tǒng)知識具有功利性的特點,科學知識也以實用性為主,多解決生活實際問題而較少做概念性基礎理論的思考?!秼D女雜志》中的微物新知也是以實用性生活常識和科學趣味常識為主,這有利于人們認可實用性科學知識,以及易于接受新知?!秼D女雜志》“通訊問答”欄目,針對上述問題,經(jīng)常進行編者和讀者之間的互動。
讀者:
自貴社發(fā)刊《婦女雜志》,于茲三載,弟按期購讀,未嘗或輟。自維日處于家庭之中,而居家所應具備之常識,從前本無所知,今乃稍得其梗概。65
王蘊章回復:
科學不必其甚深微精妙,惟求其適合于家庭之實用,以通俗教育為經(jīng),以輔助家政為緯,務使讀者對于普通常識,不必他求而已足。66
一來一復中,可見讀者之期待與編者之意圖相呼應,主編王蘊章的回復表明了《婦女雜志》刊登實用科學常識的目的和初衷。這是從生活的基礎層面上建立對科學認知的態(tài)度,確立起遵從真理的科學旨趣。這些文章,科學性與實用性并重,符合了《婦女雜志》幫助女學、輔助家政的初衷,正如李歐梵在《上海摩登》中所認為的,對西方文明的接受,在“妥協(xié)而溫和”的態(tài)度下,還是存在著“某種曖昧和矛盾”,不過,還是得感謝這些雜志對于西方文明“成功的引介”。對于商務的期刊,“即使讀一下廣告,也會發(fā)現(xiàn)它們的一個共同目標和章程:簡言之,它們在向讀者提供于日常生活有實用價值的知識……”利用西方文明來開啟民智,進而改良中國傳統(tǒng)的家庭生活,這種務實策略使民眾在觸手可及的生活層面得到啟蒙。
科學的重要實績就在于它破除了迷信以及對不可知事物的確定性的尋求,因此,這些新知對處于傳統(tǒng)和習慣經(jīng)驗生活的普通家庭而言,就是用科學來重新認識家庭生活。但是,在積習已久的傳統(tǒng)生活方式和依靠科學新知建立的新生活方式之間存在著某種矛盾。面對“新知”,一方面是擁抱的熱情,知識分子和崇尚新生活的人,不斷地嘗試和變換生活方式,以求改善生活;另一方面,對于守舊和傳統(tǒng)積習較深的人來講,有些新知不啻于“洪水猛獸”。《婦女雜志》提供的關于健康、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文化心理和社會心理,并由這種心理影響到群體的行為方式。雜志將生活新知從細微處源源不斷地傳遞給讀者,這就使人們在接受新知的同時也在接受一種新的生活方式,特別是對傳統(tǒng)積習中涉及迷信的、粗蠻的生活方式的調整和改變。比如《婦女雜志》專門對生命的誕生過程做過科學的圖文解析等,這些可以使讀者能用一種科學理性的方式對待生活中的常見現(xiàn)象?!秼D女雜志》對女性身體,包括女性生理衛(wèi)生、避孕、生產(chǎn)以及身體鍛煉等方面的介紹,使女性能夠科學地認識自己,通過科學的方式去保護自己的身體。特別是避孕和節(jié)育的諸多問題,使女性不至于一生陷入懷孕生子的過程,這不僅解放了女性的身體,也提供了從精神上解放女性的可能,女性開始具有了自由支配自己身體的可能,從而可以選擇自己認可的生活方式。
(二)身體與健康——科學普惠女性的努力
這些實用新知,構成了女性“新”的日常生活經(jīng)驗,通過對女性的祛魅和引導,重建女性對自我的認知。所謂的“祛魅”,英文disenchant,基本的意思是:使某人對某人(某事物)不再著迷和崇拜。這里主要是指對某種生活方式和習慣的迷信的解除。葛兆光在《思想史研究課堂講錄》中說:“近代西方的啟蒙,主要就是‘祛魅’,用理性的懷疑的精神,科學實證的精神,來反對宗教信仰和神圣崇拜,解除過去對于地方、家族、神圣、階層的認同和迷信。”《婦女雜志》雖無法承擔女性整體生活的祛魅,但是其通過科學新知以及思想啟蒙,完成了兩種形式的祛魅,第一是祛身體生理之迷魅,第二是祛身體觀念之迷魅。
所謂“祛身體之魅”,是指通過對女性生理,包括身體、性、生育、節(jié)育以及少女青春衛(wèi)生等做科學的解釋和介紹,幫助女性從科學的角度了解和認識自己的身體,祛除舊俗中對身體的曖昧、迷信和無知,實現(xiàn)女性對身體的健康認識和科學理解?!秼D女雜志》圍繞女性身體的科學化敘述,不但提供女性對身體認知的知識論基礎,更重要的是這種全新身體觀念的確立,從心理和精神上確立了對女性身體認識的合法性依據(jù),解放了傳統(tǒng)文化和倫理對女性的束縛。《科學在人生上的地位與現(xiàn)代婦女》(第7卷第12號)一文中說:“科學對女性而言在于解放,在于澄明,在于賦予其理解和認知事物的力量,破除傳統(tǒng)積習的惰性,而伸展自身的創(chuàng)造性和新生?!?/p>
通過對《婦女雜志》涉及女性身體方面的文章進行統(tǒng)計(詳見附表1)可以發(fā)現(xiàn),這些圍繞女性身體的生理知識,從科學的角度提供了女性身體的健康常識,比如月經(jīng)、性、妊娠、生產(chǎn)、避妊等,這是基于女性身體特征改變的幾個節(jié)點——從女孩到少女,從少女到女人,從女人到母親,女性的生命過程因為身體的階段性變化而被清晰地劃分。這些被視為隱私只能隱晦地通過私人傳承的內容,在公共媒介中被清晰表述,并且在科學知識的譜系中被重新加以解釋,比如從科學的生理角度對月經(jīng)進行解釋,祛除了女性經(jīng)血不潔的思想偏見。這對女性來講,無疑是巨大的沖擊,也使女性身體被遮蔽和被包裹的狀態(tài)一點點松動。喬峰在《現(xiàn)代性道德的傾向》中認為,不同民族都有認為月經(jīng)是不潔的偏見,“這種思想,蔓延很廣,于婦女的歧視是有極大影響的。(雖然有的地方迷信,并不認月經(jīng)為穢褻,或者反以為神圣……但無論被視為神圣或穢褻,對于婦女身分不平等待遇是一樣的。)婦女既有以上那種生物學上和心理學上的原因,以致被視為比男性低微的人類。……迷信有極大的勢力,也是不可否認的”67。迷信的力量是具有摧毀性的,在傳統(tǒng)社會中,女性身體的自然狀態(tài)被認為是禁忌和不潔。巴金的小說《家》中,覺新的妻子瑞玨在即將生產(chǎn)的時候,趕上了高家大院給高老太爺過壽,而女人生產(chǎn)被認為是血光之災、不吉利,于是瑞玨被送出了高家大院,最后在難產(chǎn)中死去。通過科學的方式對女性身體進行生理解釋,祛除的是對女性身體的迷信和偏見,女性的身體并不比男性低微,一切都是自然的生理現(xiàn)象,這也幫助女性從身體上建立與男性平等的精神意識。中國傳統(tǒng)中的身體觀念,始終是私人化和隱秘化的,正因為此,才有了窺奇的欲望,將其納入媒介公共空間討論,是對與身體有關問題的澄明,也是一次思想的越界?!皩π宰骺茖W現(xiàn)代而冷靜的討論,始終在二〇年代報刊上的醫(yī)學咨詢欄目中……在科學的旗幟下,對貞節(jié)與美德相連進行了質疑,成為與科學事實有關的事情。對讀者來說,轉入醫(yī)學討論,不那么令人激動,也沒有如《性史》那樣的商業(yè)成功價值,但是,這種討論為公眾構建現(xiàn)代性觀念提供了合法化的語言?!?span id="stnk9xq" class="x---- char-style-override-9">68
當這些隱晦的內容公共化和公開化之后,人們的身體觀也發(fā)生了變化:由陌生到認識,由窺奇到了解,由貶抑到尊重。基于身體觀念的改變,性別關系也開始調整和變化。科學具有解釋的權利,并且這種解釋負載著權威的意識形態(tài)功能?!爸黧w結構的變遷使身體以及與身體細節(jié)密切相關的日常生活成了現(xiàn)代認同得以建立的重要場域?!哂刑囟ㄌ卣骱吞攸c社會的位置的身體對于人們的日常認識和認同是極為關鍵的。’”69科學提供新的解釋尺度,以科學的名義,這些隱晦的、私人化領域內的身體敘事,已經(jīng)進入公共領域,對女性而言,這不僅是一種知識的傳播,也促使其從精神上能夠接受這種開放和公共的身體敘事,并且據(jù)此改變自己的身體觀和生活方式。那些包裹在長裙下的小腳,那些有著高高的元寶領的衣服,以及那些只能在閨房中竊竊私語的關于身體的體驗,現(xiàn)在已經(jīng)在公共空間中,很清楚地告訴人們,如何才是健康的、科學的、人性的身體觀。這些現(xiàn)在看來習以為常的知識,對于1910年代中后期和1920年代的女性而言,不啻為身體和思想的雙重革命。戴錦華認為,“從近代起就不斷有人提出那些重大的女性解放命題,諸如女子政治和倫理地位、婚姻家庭、女子教育、女子行為規(guī)范、女子經(jīng)濟問題,包括女子纏足等等,至今,這些問題似乎都早已不是‘問題’了。但是,那些女性性別生活中獨有的問題卻似乎一直被忽略不計,至少沒有被明確列入婦女解放的總命題內,譬如女性的各種生理—心理經(jīng)驗,包括性行為、妊娠與成為母親、女人一生的周期性等。盡管女性浮出了歷史地表,但有關她們自身的真正問題,甚至沒有進入人們的視域,它仍然是似乎也應該是隱晦的神秘之物?!?nbsp;70從《婦女雜志》的情形來看,關于女性身體所遭遇到的種種被視為隱秘的方面得以公開化地表達,補充了戴錦華認為的不足,且女性身體和女性意志的關系有了達成統(tǒng)一的可能。女性身體觀的重建對女性解放而言具有重大且不易察覺的意義。
肇始于王蘊章時期的對于女性身體問題的探討,在以后的雜志中得到延續(xù)。1923年,《婦女雜志》連續(xù)五期刊載《女子之性知識》,由性起源的科學話語開始,作者宴始從性發(fā)育、性生活、性疾病、性健康等角度,詮釋女子“性與身體”的知識譜系,將性、健康等科學話語導入兩性關系之中,從身體的角度確立平等的兩性關系模式。章錫琛任主編時期的“通訊”欄目部分內容,以及后來的“醫(yī)事衛(wèi)生顧問”欄目,更加細致地回答了讀者關于身體方面的若干問題,他們不但精心選編了倡導節(jié)制生育、防止縱欲、預防性病、提倡婚前檢查以及培育健康性心理的文章,而且通過編讀往來解答讀者在性和身體方面的困惑。后來,金仲華在《羅素的“婚姻與道德”》一文中就認為,“這許多人大半是心理學者,生理學者與人類學者,他們對于近代性道德的貢獻有一大共通點,就是站在科學的立場上去排除傳統(tǒng)的性道德中的迷信的成分。因為他們的努力,使一般人對于性道德的觀念開明了許多。……而且在科學的研究上有許多人不再以為性的知識為猥褻的了。”71《婦女雜志》有關女性身體的相關文章,引導女性建立科學健康的身體觀和性愛觀,也使男性從科學的角度對待女性的身體,建立了一個兩性互識的空間。此外,從科學和身體的角度出發(fā),《婦女雜志》提供了兩性平等的可能性選擇。道格拉斯在《自然的符號》一書中寫道:“社會身體制約著我們對物理身體的理解。我們對于身體的物理的經(jīng)驗總是支持某一特定的社會觀點,它總是被社會范疇所修改,并通過它被了解。在兩種身體經(jīng)驗之間,存在著意義的不斷轉換,這樣,任何一種經(jīng)驗都強化著另外一種?!?/span>72根據(jù)道格拉斯的觀點,身體的物理特征是文化的起點,由此可以過渡和轉化到有意義的象征。金仲華也認為,以科學為基礎對于女性生理和身體,包括性的諸多解釋和介紹,總不會讓人覺得猥褻或低俗。這些觸及人們心理、情感和習俗深層結構的“入侵者”,逐漸被人們接受和認可。女性對自我的認知也由模糊到清晰,由曖昧到真實,她們的自我意識也因為身體的彰顯而明澈?!秼D女雜志》對女性身體問題的涉及,其意圖可能很簡單,就是幫助女性建立健康科學的生活,但任何一個簡單的意圖在歷史的波云流轉中都會有意想不到的價值,這些女性生理問題的相關文章為后來的新性道德討論提供了科學的支撐,不至于讓讀者感到措手不及。
在科學的旗幟下,女性的身體觀已經(jīng)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作為早期的兩性問題討論空間,其所形成的身體和性的話語以及相關的問題域仍是當下兩性關系討論中非常重要的內容?!吧鐣v史的觀念范疇總會對物理的身體橫加干涉,以便使之成為表達文化意蘊的媒介——這便有了軀體的社會形象的塑造與解讀?!?span id="qvf4mcm" class="x---- char-style-override-9">73這些關于身體衛(wèi)生和健康方面的話語,形成一種權力運作的微觀環(huán)境,通過雜志的傳播滲透進入女性的日常生活。李小江認為,是生活和女人的生命本身幫助女性走出封閉和桎梏的環(huán)境。因此,雜志中關于女性新的身體觀念的確立以及通過科學對女性身體的祛魅都有解放女性的意義?!罢鎸嵉纳杏X可能是顛覆作為武器的話語的最有效的武器。在喪失把握語言的能力乃至喪失思維能力的時候,生命體驗本身就是一種潛在的話語,它會沖破封鎖思維的語境,向已成規(guī)范的意識符號質疑,以真實的生命感覺向企圖塑造生命的話語說‘不’?!?span id="gwq7rpe" class="x---- char-style-override-9">74
1920年代,《婦女雜志》對身體觀的祛魅,對人們的心智開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經(jīng)過1920年代的洗禮,人們已經(jīng)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媒介中關于性和身體問題的討論。到了1930年代,《西風》等雜志也有非常充分的性和性別的討論。通過這些基本的身體知識的普惠和推廣以及后來新性道德的討論,女性從科學和倫理的雙重角度重新確立身體觀和性愛觀,身體觀偏重于個體的自由倫理范疇,而性道德觀念則偏重于社會的倫理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