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開語言學刊(2015年第1期)
- 南開大學文學院 漢語言文化學院
- 1205字
- 2020-08-19 14:41:30
三 實驗結果
實驗一:陰平和陽平的聽感實驗(李幸河,2012)
各參照字調類組的辨認邊界位置順序,在前字對比組中為:陽平組(17.5st)>陰平組(17.4st)>上聲組(16.8st)>去聲組(14.8st);在后字對比組中為:陽平組(16.5st)>陰平組(16.1st)>去聲組(15.6st)>上聲組(10.6st)。
聲調感知范圍:目標字為前字時,陰平聲調聽感范圍略小,為24%;目標字為后字時,陰平聲調聽感范圍稍大,為28%。整體上在26±2%的范圍中。即平均值陰平占26%,陽平占74%。
這個實驗的意義是確定了陰平調的起點跟陽平調的分界。
實驗二:陰平和去聲的聽感實驗(薛鑫,2012)
各參照字調類組的辨認邊界位置順序,在前字對比組中為:陰平組(17.5st)>陽平組(16.6st)>去聲組(16.4st)>上聲組(16.3st);在后字對比組中為:上聲組(16.6st)>陰平組(16.2st)>去聲組(15.8st)>陽平組(15.0st)。
聲調感知范圍:目標字為前字時,陰平聲調聽感范圍略小,為23%;目標字為后字時,陰平聲調聽感范圍稍大,為31%。整體上在27±4%的范圍中。即平均值陰平占27%,去聲占73%。
這個實驗的意義是確定了陰平調的終點跟去聲調的分界。這里的終點27%與上一節的起點26%接近,相互對應。

實驗三:陰平和上聲的聽感實驗(陳曦丹,2012)
各參照字調類組的辨認邊界位置順序,在前字對比組中為:陽平組(17.0st)>陰平組(16.4st)>去聲組(14.4st);在后字對比組中為:陽平組(11.8st)>去聲組(11.7st)>陰平組(10.4st)。
聲調聽感范圍:目標字為前字時,陰平聲調聽感范圍為31%,上聲聲調聽感范圍為69%;目標字為后字時,陰平聲調聽感范圍為77%,上聲聲調聽感范圍為23%。上聲調的聽感范圍在前字對比組比后字對比組高46%,差異較大,接近調域的一半。前字對比組中,感知為上聲的范圍遠遠大于陰平;而目標字在后時,感知為陰平的范圍遠遠大于上聲。
這個實驗的意義是確定了陰平調跟上聲調的調階區分邊界。
實驗四:陽平和上聲的聽感實驗(王秀秀,待刊)
各參照字調類組的辨認邊界位置順序,在前字對比組中為:陽平組(19st)>陰平組(14.1st)>去聲組(13.3st);在后字對比組中為:陽平組(13.6st)>去聲組(12.6st)>陰平組(9st)。
聲調聽感范圍:目標字為前字時,上聲聲調聽感范圍為65%;目標字為后字時,上聲聲調聽感范圍為27%。上聲調的聽感范圍在前字對比組比后字對比組高38%,差異較大。前字對比組中,感知為上聲的范圍大于陽平;而目標字在后時,感知為陽平的范圍遠大于上聲。
這個實驗的意義是確定了上聲調的終點跟陽平調的分界。
實驗五:去聲和上聲的聽感實驗(李舒,2013)
各參照字調類組的辨認邊界位置順序,在前字對比組中為:陽平組(17.2st)>陰平組(16.8st)>去聲組(16.3st);在后字對比組中為:陽平組(16.1st)>陰平組(14.7st)>去聲組(13.7st)。
聲調聽感范圍:目標字為前字時,上聲聲調聽感范圍為78%;目標字為后字時,上聲聲調聽感范圍為58%。上聲調的聽感范圍在前字對比組比后字對比組高20%,差異較大。前字對比組中,感知為上聲的范圍遠遠大于去聲;而目標字在后時,感知為去聲的范圍大于上聲。
這個實驗的意義是確定了上聲調的起點跟去聲調的分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