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  實驗結果

實驗一:陰平和陽平的聽感實驗(李幸河,2012)

各參照字調類組的辨認邊界位置順序,在前字對比組中為:陽平組(17.5st)>陰平組(17.4st)>上聲組(16.8st)>去聲組(14.8st);在后字對比組中為:陽平組(16.5st)>陰平組(16.1st)>去聲組(15.6st)>上聲組(10.6st)。

聲調感知范圍:目標字為前字時,陰平聲調聽感范圍略小,為24%;目標字為后字時,陰平聲調聽感范圍稍大,為28%。整體上在26±2%的范圍中。即平均值陰平占26%,陽平占74%。

這個實驗的意義是確定了陰平調的起點跟陽平調的分界。

實驗二:陰平和去聲的聽感實驗(薛鑫,2012)

各參照字調類組的辨認邊界位置順序,在前字對比組中為:陰平組(17.5st)>陽平組(16.6st)>去聲組(16.4st)>上聲組(16.3st);在后字對比組中為:上聲組(16.6st)>陰平組(16.2st)>去聲組(15.8st)>陽平組(15.0st)。

聲調感知范圍:目標字為前字時,陰平聲調聽感范圍略小,為23%;目標字為后字時,陰平聲調聽感范圍稍大,為31%。整體上在27±4%的范圍中。即平均值陰平占27%,去聲占73%。

這個實驗的意義是確定了陰平調的終點跟去聲調的分界。這里的終點27%與上一節的起點26%接近,相互對應。

t7

實驗三:陰平和上聲的聽感實驗(陳曦丹,2012)

各參照字調類組的辨認邊界位置順序,在前字對比組中為:陽平組(17.0st)>陰平組(16.4st)>去聲組(14.4st);在后字對比組中為:陽平組(11.8st)>去聲組(11.7st)>陰平組(10.4st)。

聲調聽感范圍:目標字為前字時,陰平聲調聽感范圍為31%,上聲聲調聽感范圍為69%;目標字為后字時,陰平聲調聽感范圍為77%,上聲聲調聽感范圍為23%。上聲調的聽感范圍在前字對比組比后字對比組高46%,差異較大,接近調域的一半。前字對比組中,感知為上聲的范圍遠遠大于陰平;而目標字在后時,感知為陰平的范圍遠遠大于上聲。

這個實驗的意義是確定了陰平調跟上聲調的調階區分邊界。

實驗四:陽平和上聲的聽感實驗(王秀秀,待刊)

各參照字調類組的辨認邊界位置順序,在前字對比組中為:陽平組(19st)>陰平組(14.1st)>去聲組(13.3st);在后字對比組中為:陽平組(13.6st)>去聲組(12.6st)>陰平組(9st)。

聲調聽感范圍:目標字為前字時,上聲聲調聽感范圍為65%;目標字為后字時,上聲聲調聽感范圍為27%。上聲調的聽感范圍在前字對比組比后字對比組高38%,差異較大。前字對比組中,感知為上聲的范圍大于陽平;而目標字在后時,感知為陽平的范圍遠大于上聲。

這個實驗的意義是確定了上聲調的終點跟陽平調的分界。

實驗五:去聲和上聲的聽感實驗(李舒,2013)

各參照字調類組的辨認邊界位置順序,在前字對比組中為:陽平組(17.2st)>陰平組(16.8st)>去聲組(16.3st);在后字對比組中為:陽平組(16.1st)>陰平組(14.7st)>去聲組(13.7st)。

聲調聽感范圍:目標字為前字時,上聲聲調聽感范圍為78%;目標字為后字時,上聲聲調聽感范圍為58%。上聲調的聽感范圍在前字對比組比后字對比組高20%,差異較大。前字對比組中,感知為上聲的范圍遠遠大于去聲;而目標字在后時,感知為去聲的范圍大于上聲。

這個實驗的意義是確定了上聲調的起點跟去聲調的分界。

t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寿宁县| 舟山市| 辰溪县| 四平市| 胶州市| 建宁县| 大余县| 慈利县| 洛宁县| 莲花县| 大石桥市| 桦川县| 盐山县| 温州市| 兴隆县| 金平| 宜君县| 铜梁县| 祁阳县| 迁西县| 县级市| 犍为县| 四川省| 肇东市| 云浮市| 武义县| 阳东县| 敦煌市| 汪清县| 德兴市| 延安市| 杨浦区| 邛崃市| 江川县| 上高县| 吉林市| 金平| 太康县| 富蕴县| 萨迦县| 屏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