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他的姿勢,從后面看上去,確實實在十分的滑稽,也實在是難為他三尺九的肥腰皮帶了。他整個人都被自己圓圓的大P股給遮擋住了。
在教室里上自習的幾個同學,都探起身上來,往講臺方向巴望著。
這班上的大部分表現不好的同學都被這個“吳胖子”體罰過,所以,很多孩子是不敢仗義執言的。
很可能,這就是李子孟和孟曉彤他們那所歸屬廠區的民辦小學的一個特點——老師的素質普遍都不怎么高吧。
“吳胖子”繼續質問著她:“你知道不知道,被你毆打的那名同學,她是什么樣的家庭背景出身的嗎?”
小女生整個一個混不吝兒,聽他這么一問,隨即,便輕飄飄地搖了搖頭:“她什么家庭,干我P事!就算是天王老子罵我,也得先給我賠禮道歉!否則,我就會揍她!”
仔細想一想,她這種思考問題的邏輯,果真是大錯特錯嗎?也未必,不可一概定論。
所謂“城里人”出身的一些老師,內心里確實是很害怕學校里招收到像這種觀念偏執、很難被從根本上進行教化的、從“村”里來的學生。
別說她們了,就算是她們的父母,再數到上三代,爺爺奶奶那一輩兒,往往,大都是有著根深蒂固、與生俱來的所特有的道德標準的“執念”的。
而且,很顯然,在過去的那些年底里,“村里人”是與“城里人”的價值觀、生活習慣等等,總是顯得格格不入的。而且,就算是格格不入也沒關系的,但是,如果還“屢教不改”的話,就是讓人很是糟心的!
然而,為什么偏偏非要她們這些所謂的“村里人”必須做出改變呢?
難道說,只因為,她們為了尋求更好的學習環境和未來人生的發展機會,就要必須“入鄉隨俗”地完全摒棄掉她們曾經認為是正確的東西嗎?
這問題,在當時看來,是十分具有沖突性。對于當時還在讀小學的李子孟來說,實在是太深奧了。
最近這20年,這種情況,好了很多。城鄉差異越來越少。甚至,越來越多的“城里人”更加喜歡“鄉村生活”了,都惦記著逃離北上廣、回歸恬靜田園呢。
還是回過頭來,繼續說,李子孟上小學的那個時候。
這些從鄉村入學而來的孩子們,她們從小侵染在生活方式簡單、民風一向淳樸的鄉村氛圍里。
就拿孟曉彤她們班的那個女孩子舉例說吧。
在她的鄉村家鄉,無論營生大小,所有農戶都是誠信經營。上到cun 長、支部shu 記,下到鄉村小學的校長、老師,沒有誰的身上會體現出自己高人一等的官氣、書氣。
村里的鄉親們,雖然,不算足夠超級的富有,但是,每家均有良田,基本可以自給自足。最重要的,如果,在意外的自然災情來臨的時候,一家有難、八家支援。
甚至,鄰里鄰居之間挨家挨戶地住著,也總是門不閉戶、相互照應著,一村人就像是一大家子人一樣。
最初,那女孩兒自然是不怎么太懂得“城里人”每天擅長玩的各種復雜的人際關系;在學校里,她還得謹慎小心地對待著自己身邊的那些“非富即貴”的某某二代子女。
然而,到底那些“富”啊、“貴”啊之類的形容詞,代表著什么具體的含義,她一個十歲左右的小丫頭,能有多么特別明確的概念呢?
就算是,很多大人們沒有親身處于那樣的富裕階層和“上流”等級的社會環境中,也是很難想象得到人家平日里是怎么生活的。
小女生一直寄宿在親戚家里,聽從分別前父母對她的反復叮囑,一定要和聽親戚的話,一定要聽老師的話,在學校里一定要和同學們維系好關系……
可是,她的父母也好,她的親戚也罷,沒有人教過她,如何在自己受到傷害和不公的時候,合理性地保護好自己。
她也完全沒有辦法預料到,剛升學到新的年級沒多久,就和隔壁班的“富家女”同學打架斗毆……
咳!
這起事故發生之后,并很少有人會去特別關注一下:為什么,那個被她打傷的“富家女”,會對她這樣一個“貧家女”出言不遜地說出一些帶有侮ru 性的話語呢?
或許,這是獨屬于那個從完全封閉到突然開放的過度年代里,在第一波經濟巨浪的激蕩和沖刷之下,由于貧富過度差距所導致的、幾乎“無法逾越”的不同階級之間的文化溝壑,使然吧?!
然而,“富人”蔑窮,“窮人”仇富,真的,只存在于那個特殊時期階段的二十年里嗎?
如果,只有那個年代里才存在這種特有觀念的話,那么,為什么,直到現在,在貧富差距不斷縮小的同時,那些仍然可以歸屬于是“階級固hua”的社會現象,從很多方面看來,反而是越來越明顯了呢?
這些社會學領域的問題,還是交由給社會學家去研究吧。
留在一代人記憶中那些“刻骨銘心”,也不過是二、三十個年頭吧。而,每一代的“刻骨銘心”,都是獨一無二、不可復制的。而,前一代人的“刻骨銘心”,會隨著他們那一代的離去,那些歷史片段的記憶也越來越少,鮮有能對后一代仍然具有“非凡”的意義的!
我們這些普普通通的人,簡簡單單地快樂幸福著,就足夠了!
有些扯遠了……
小女生始終都認為,和自己打架的隔壁班女孩是“罪有應得”的。
吳胖子對她大吼了一聲:“你知道嗎?!她是咱們第三印刷廠副廠長家的閨女!”
那個女孩子又搖了搖頭:“我管她是誰的閨女!反正,她罵我,就不行!”
“簡直就是無知!”吳胖子著實是在氣頭上的,聽到女生咬死不松口的那句話,不容分說地便揮起了手中的木頭尺子,一下子抽在了她的胳膊上。
無知者,才“無所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