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江西獨特的文化

江西的獨特地形,使得江西的建筑有著多樣性的風格。江西歷史人文的多樣性也造就了南北兩種獨特的文化類型。其中以婺源的徽商文化和贛州地區的客家文化最為典型。

賈而好儒的徽商

徽商又稱新安商人、徽州商人。江西婺源為舊徽州府籍,此地人經商,源遠流長,早在東晉時就有新安商人活動的記載,以后歷代均有發展,明成化、弘治年間形成商幫集團。明嘉靖以來至清乾隆、嘉慶時期,徽商經營達到極盛。從清道光、咸豐時期至清末民初,徽商漸趨衰落。

徽商產生不但來自于與日俱增的人口和山多地少的客觀環境壓力,也與當地豐富的物產、便捷的水路交通不無關系。而徽商之所以能稱雄商界數百年,成為全國十大商幫中之翹楚之一,是與它的賈而好儒的本質特點分不開的。徽商的賈而好儒首先表現在其思想觀念上的崇儒重儒,其次表現在他們的實際行動上,即不少商人致富后,或棄賈業儒,或棄賈就仕,不少徽商甚至選擇了一條捐資買官的道路。

自明清以來,徽商以自身的開拓進取創造了輝煌業績——商業的繁榮和文化的成就,同時形成了一種儒商精神,樹立了一代儒商的形象。

儒文化在徽派建筑里的雕刻上也有明顯的體現。具有徽派風格的磚雕、石雕、木雕等幾種民間雕刻工藝,婺源縣最為典型,保存也相對較好。主要用于民居、祠堂、廟宇、園林等建筑的裝飾,以及古式家具、屏風、筆筒、果盤等。

木雕工藝的內容包括人物、山水、花卉、飛禽、走獸、蟲魚、回紋、八寶博古、文字楹聯,以及幾何形體等圖案,可以說無所不包,在使用范圍和對象上各異,內容布局有所側重。

磚雕圖案的題材非常廣泛,以人物為主的題材在所有磚雕中,被視為精工細作的中心,作了很大的比重,內容包括神話傳說、戲曲圖譜、民間故事、習俗等。

旃坑蕭江大宗祠門樓上的木雕

白鷺村王太夫人祠磚雕門樓

漂泊的客家人

贛南史稱“南撫百越,北望中洲,據五嶺之要會,扼贛閩粵湘之要沖”,故秦漢時便建有縣治,至漢末已設有府一級的行政機構。唐末五代時,中原衰亂,贛南因地廣人稀,相對偏僻安靜,因此,成為避亂者的理想棲身之所,大量中原難民涌入贛南,到北宋初年人口劇增十倍,外來移民已遠遠超過原有的土著居民,從而極大地改變了當時居民的成分和文化傳統結構,于是,在此特定的歷史和地理環境中,慢慢地孕育出一個新的特殊民系——客家。同時及此后,從中原遷入贛南的客家先民或客家人,又不斷往閩西、粵東遷徙。

客家歷史則是客家人的流浪史、拼搏史、創業史。為了生存、發展,長期的遷徙、流浪,顛沛流離,歷史上經過了五次的大遷徙。世界史學家稱他們為:“中國的吉卜賽人”。

客家先民在中原老家受到儒學的傳統教育,宗族、家族觀念根深蒂固。離開中原背井離鄉,長期的流浪生活,更體會到宗族、家族合力的重要性,更加鞏固和加強了宗族家族觀念,于是敬祖睦宗的思想觀念顯得十分突出,于是,聚族而居,修族譜,修宗祠十分突出。客家的圍屋就集中體現了他們的這種觀念。而在自成天地的圍屋之內,客家文藝形式卻十分豐富多彩,如采茶戲、東河戲、獅舞、龍舞、宗教酬神舞、南北詞、唱詞、五句板、古文、山歌、風俗歌、民間小調、民間故事等等,可謂眾彩紛呈。但其中最具影響,且系土生土長純客家風情的是贛南采茶戲和贛南客家山歌。

客家五次遷移示意圖

羅田村 老街 老街曾經是熱鬧的街道,也是通往西山萬壽宮燒香的必經之地,青石板下面有下水道,至盡仍在發揮著排泄的作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同市| 丘北县| 连云港市| 商洛市| 工布江达县| 淮安市| 大兴区| 无极县| 新营市| 沁源县| 贺兰县| 德格县| 昌乐县| 高淳县| 互助| 林芝县| 兴文县| 永春县| 平和县| 饶平县| 巨鹿县| 游戏| 蒙自县| 元氏县| 丰原市| 海宁市| 岑溪市| 平安县| 曲沃县| 玉环县| 黄陵县| 神木县| 霍城县| 阜平县| 石柱| 通州市| 龙州县| 宕昌县| 西吉县| 冷水江市| 乐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