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者的日常行為準則有哪些? 象征佛門威儀的儀軌
儀軌是佛門威儀的規范,是修行者行住坐臥、修持祈福的準則。它不但能凈化身、口、意三業清靜,還能變化心性、感通諸佛,得到大自在。
關鍵詞:儀軌 行為準則
儀軌的含義
佛教的儀軌是威儀的規范?!皟x”在佛法中表“威儀”,指我們的身口意三業,“軌”表軌則,就像能使火車順利通行的軌道;又像圓規,依著中心可以成就圓滿。“儀”“軌”結合起來,就是修行者配合法器及供養,再配上經、咒,經由手印、身體的姿勢、口說的話語、意念的觀想,即由身、口、意來呈現的一種表現形態。與世俗儀式不同,佛門儀軌尚能修正心性使身、口、意三業清凈,通過修行轉變業力。
儀軌是歷代祖師依佛陀的教誨、經典的記載,將佛法的精神融入眾弟子的行住坐臥中,予以規范的生活和修行準則。
儀軌的具體分類
佛門儀軌較為繁瑣復雜,種類很多,大致歸納如下:
(1)佛菩薩圣誕、成道、涅槃及祖師忌日。
(2)求全民安泰儀:①仁王護國會:仁王般若經、金光明最勝王經;②祈雨祈時會:請觀音經;③禾曲生長青苗會。
(3)救六道眾生苦難:①天:齋天大會;②人:無遮大會;③鬼:焰口、蒙山;④畜生:放生會;⑤地獄:地藏法會;⑥六道普度:水陸大齋會。
(4)修行:①戒:五戒、八關齋戒、菩薩戒會、三壇大戒;②定:金剛禪定會、禪七、佛七等;③慧:請經法會、佛學講座等;④懺悔:水懺、梁皇寶懺、大悲懺等。
(5)祈福:①祈福:千僧齋、盂蘭盆法會、光明燈會、報恩會;②薦亡:追悼法會、超薦法會。
(6)其他:傳法法會、晉山大典、朝山。
現代很多佛門弟子往往也對儀軌的意義與精神知之甚少,因此在遵循使用時,喪失了儀軌濟溺感通的功能,這里闡明佛門儀軌的一般概念,以便于修行者以后的進一步修行。
認識密宗修行者必須遵守的儀軌
密宗里,儀軌是佛門威儀的象征,是每個修行者必須要遵守的行為規范。修行者可以將日常行為中的行住坐臥、救難祈福都變為修行的機緣,可以利用每一種儀軌來凈化自身,感通諸佛。

相關鏈接
佛事儀節通式表
①請師:請主持法事和尚及諸師入壇
②灑凈:主法者以甘露水清凈道場
③請圣:請諸佛菩薩護法蒞臨神力加持
④請眾:普請六道眾生及有緣者共聚道場修行
⑤供養:以香花燈涂果饌樂供養諸圣賢
⑥懺悔:大眾向諸圣陳白悔過,凈滌身心
⑦三皈:大眾虔誠恭敬皈命三寶
⑧說法:主法者說明法事的因緣道理行持態度
⑨行本法:大眾共修佛法儀式,如放生、受戒等
⑩宣疏:將此法事功德信士,及法事義理秉宣周知
?遣眾送圣:法事圓滿送諸圣及六道眾生回本位
?發愿:大眾發四弘愿
?回向:以此功德回向一切眾生或莊嚴佛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