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的運行方向:五種氣
氣是儲存在人體中,使生命具備活力的能量,它運行于全身,住于中脈各脈輪附近,是生命力的表現。
密宗認為氣是人體內各種潛伏力的總稱,我們的呼吸只不過是氣的外表。氣在人體中無處不在,它表現為熱、電磁力、光和能量,密宗將之稱為靈蛇、靈熱和靈力,用現代的語言解釋就是生命的本源。修行者所修的氣有兩類:一類是根本氣,一類是支分氣,各由五種氣組成。
五主氣
五主氣是五種不同性質的能量,支持五大(地、水、火、風、空)以及分別負責人體的某一項功能。依據傳統密宗的說法,身體內主要運行的五主氣是上行氣、下行氣、遍行氣、等住氣和持命氣。
持命氣:負責維持生命的特質,主要位置是心中的脈。它是人的生命之本,也是其他四氣的根源。
下行氣:具備向下的性質,主要位置是下腹的脈。它主管向下流通的精血、大小便,發生在會陰之上。
等住氣:含藏熱能的特質,是熱能的儲存中心,主要位置是太陽神經叢的脈。
上行氣:具備向上的性質,主要位置是喉輪的脈,與下行氣的運作相反。
遍行氣:具有蔓延的特質,主要位置是關節,主管全身運動及人的動作。
五支氣
五支氣的功能則是讓五官正常運作。它包括行氣、循行氣、無行氣、最行氣和決行氣。
行氣:又稱龍氣,行于眼能生視覺。
循行氣:又稱龜氣,行于耳能生聽覺。
無行氣:又稱海馬氣,行于鼻能生嗅覺。
最行氣:又稱提婆氣,行于舌能生味覺。
決行氣:又稱財生氣,行于身能生觸覺。
氣還是宇宙間表現出來的一切力的總稱,它是一種極為微妙的生命力,宇宙因為有了氣及其表現,才呈現出如此的多姿多彩。
人身上的五氣
無上瑜伽密續認為氣可以分為五主氣和五支氣。五主氣支持五大,并分別負責人體的某種功能,五支氣則使得五官順利運作。

知識拓展
氣的運行方式
五主氣和五支氣是修成的,只有修行才能感覺到。人的呼吸系統則是生成的氣,除了一般的肺呼吸之外,還有以下幾種:①內呼吸,即體內血液循環和細胞之間的呼吸;②臍呼吸,即氣穿膈膜,直達臍下,也就是深呼吸;③毛孔呼吸,即通過用氣而將汗液排出體外;④踵呼吸,即從足底正中的涌泉穴呼吸,這種呼吸只有在靜坐或禪定時才能感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