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古鎮游(2013升級版)
- 《中國古鎮游》編輯部
- 1706字
- 2019-09-26 15:26:36
廿八都Nianbadu
仙霞關下的神秘古鎮
Immigrant Town Founded by Risers
郵編:324100
區號:0570
位置與區劃:
Location & Administration
位于浙江省西南端的浙閩贛三省交界處,屬江山市,是浙江西部通往福建的交通咽喉。
氣候和游季:
Climate & Seasons
該地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5~18℃,年平均雨量在980~2000毫米。

廿八都 文昌閣
一、話說廿八都 Brief Nianbadu
廿八都是一座群山環抱,景色迷人的小鎮,北宋熙寧四年(1071年)江山設都四十四,此地排行第廿八,得名廿八都,至今已有900余年歷史。據說當年駐軍扎根此地,使之成為三省商品集散地。如今,昔日繁華重鎮早已湮沒在云霧之中。
現今的古鎮居民,大多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唐朝黃巢起義軍留下來的守軍和商旅的后裔。千余戶人家,有142個姓氏,13種方言。古鎮的民風民俗極具個性,與周圍鄉鎮大不相同,而13種方言也漸漸地融合,形成了獨特的“廿八都普通話”。
廿八都的建筑與周圍其他古鎮建筑也頗為不同,浙式、徽式、贛式等建筑形式在這里融合,有些地方甚至可以看到一些福建客家樓的影子,比如寬敞的便于采光的天井。即便是有些建筑外表相似,但走進里面你會發現精美的內飾在廿八都無一家雷同。北方特色、南方風情,在廿八都水乳交融。
廿八都民居的基本結構為長方形的四合院式,二進一天井,還有三進二天井的廳堂,房內廳堂自成院落,門扇、窗戶上的圖案少見雷同,門樓絕少見到磚雕,多以精致木雕構件組合而成,樓閣式的四柱三樓形式,風貌獨特。古鎮舊有東西南北4道城門,如今僅剩鎮南石質門額一方,書有“楓溪鎖鑰”4字。據統計現保存完整、規模比較大的明清古建筑民居、廳堂共有36幢,公共建筑物11幢。在這些眾多的寺、廟、宮、殿中,以大王廟規模最大,以孔廟最雄偉壯觀。
進出交通 Traffic:
江山與杭州汽車南站每天有10班快客往返。浙贛鐵路在江山設站。江山汽車南站有車到廿八都,票價16元左右。也可在江山汽車南站對面乘坐201路公交車,注意一定要乘坐掛有“廿八都”字樣的車,否則是不到廿八都的。
江山縣旅游局:
0570-4015911

廿八都 構設靈巧的門樓木雕
二、廿八都集萃 Extract Nianbadu
孔廟: 孔廟建于清宣統年間,占地1500余平方米,整體布局沿中軸線依次為照壁門庭、正門、前殿、天井。正殿、天井、寢殿共計三進三天井,左右為廂房,以檐廊連結,結構上,明間均為抬梁式、邊貼為穿斗式,正殿為兩層重檐歇山頂樓閣,四面飛檐出挑,十分高大雄偉。建筑內以精湛的木雕藝術和豐富的彩繪最具特色,所有的梁、枋、脊標、天花板,均繪有山水、人物故事以及龍、鳳、花、鳥等繪畫作品,牛腿、雀替、窗扇、欄板等木構件均有浮雕或鏤空雕,題材豐富,形象極為生動,猶如一座藝術寶庫。


精美的石雕
水安橋:水安橋是一座跨越楓溪的半圓形單孔石拱橋,又稱楓溪廊橋,是進入古鎮的第一道風景。橋上建有九間橋亭,中為重檐歇山頂,建于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是浙西惟一設有橋亭的古橋梁。目前的橋廊是新修的,舊的橋廊前幾年被風雨所毀。
文昌閣:是這座鎮中保留最完好的古建筑,建于清宣統年間,是當年授受傳道之所,占地1500平方米,整體布局為中軸對稱,三進三天井,左右為廂房,以檐廊連結,十分高大雄偉。其中精湛的木雕和彩繪令人稱奇。
三、特色美食 Local Gourmet
銅鑼糕是廿八都的傳統糕點,已有千年歷史,在浙閩贛邊界地區被奉為“糕中之神”。主要由糯米、紅糖、佛耳草、百年丹桂、茶油、枸杞子、藕粉、紅薯粉、紅棗、山藥等原料制成,可謂是百味調和,香甜可口。切片后既可蒸食也可煎食。
四、停留住宿 Lodging
鎮中有招待所,也可住在老鄉的家庭旅館中。廿八都當地蔬菜都是沒有化肥的綠色食品,在老鄉家吃頓野味不會花費太多,味道很不錯。
德春堂:標準間80元;地址:潯里街7號;電話:0570-4886920
古景山莊酒店:標準間60~80元;地址:古鎮楓安路21號;電話:0570-4886262

廿八都 水安橋
五、順道游覽 By-Way Tour
古瓷村:始于清乾隆年間,沿楓溪建有10座用于粉碎瓷土的水碓和7組用于淘洗泥料的陶洗地,依山建有長約40米,前低后高的龍窟。上海博物館陳列的瓷村模型便是以此為模型,在這里玩一把瓷器比去各式各樣的陶吧要原汁原味多了。
仙霞諸關:連通浙閩的仙霞古道窄處僅容一馬,仙霞嶺上共有仙霞關、安民關、六石關、黃塢關等六關。
戴笠故居:位于仙霞古道仙霞嶺下的保安村,這里是當年國民黨軍統特務頭目戴笠的老家。戴笠親自設計建造了這幢機關重重的宅子,令人大開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