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潛口Qiankou

小橋依然映舊痕

Old Dream Printed on Little Bridge

進出交通Traffic:

從黃山市區(屯溪)可乘坐直達潛口的旅游公交。

潛口 七層寶塔

一、話說潛口Brief Qiankou

潛口鎮地處徽州區前往黃山的交通要道,以潛口民宅而聞名。潛口民宅又名紫霞山莊,坐落于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潛口紫霞峰南麓,此地清代曾為汪沅家別業,名“水香園”,清咸豐年間(1851~1861年)毀于兵火。1984年起,當地政府采用拆建的方式,將原散見于潛口、許村等地11座較典型又不宜就地保護的明代建筑,集中于此,組成明代村落,定名“潛口民宅”,它包括山門一套,石橋、路亭、石坊各一座,祠社三幢、宅第四幢。拆遷復原過程中,嚴格按照“原拆原建、整舊如舊”原則,保持了建筑物的原貌。山莊占地17000多平方米,茂林修竹,景色清幽,依山就勢,錯落有致,從周圍不同角度,都可以觀賞到完美的建筑形象。

潛口民宅是徽州明代民居的縮影。在一個小山巒上展示出各類不同古民居風貌,頗具匠心,從建筑類型看,既有洞社、宅第,也有小橋、路亭、牌坊;在時間跨度上,從明弘治八年(1495年)延續到明中晚期;從宅主看,有商賈、豪紳、諫官、進士,也有普通農民。值得稱道的是捐建的“善化亭”,老人議事娛樂的“樂善堂”,大家旺族的眾廳。潛口民宅從藝術上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這里有雕飾精美,能體現徽雕技藝的“方文泰宅”,有江南現存明代最早磚木結構建筑之一的“司諫第”,亦有保留了元代營造手法的“吳建華宅”。在潛口民宅中,可以見到明宅起居方便,簡易而富有實用價值的營造法,從天井設水池去體驗聚水如聚財的哲理。潛口民宅從一定程度上再現了徽州古村落的歷史文化風貌。

潛口 村落

二、潛口集萃Extract Qiankou

蔭秀橋:入山莊大門不遠處,有小溪自西向東環山而過,溪上橫跨有單孔石拱小橋,名“蔭秀橋”,始建于明嘉靖申寅年(1554年),原坐落于潛口鎮唐貝村口。它由當地尼姑出資所建,橋的一頭是尼姑庵,另一頭是雞犬相聞的村莊?!笆a秀橋”三字,一半為陽刻,一半為陰刻,橋中央成了佛界與人間的分界線,故又叫“陰陽橋”,十分有趣的是該橋兩旁護欄砌筑卻是羅漢板。歲月悠悠,小橋依然。

樂善堂:建于明中葉,原系潛口鎮汪姓子孫所建眾廳,因族中老人常娛樂議事于此,故又稱“耄耋廳”。該宅高雅古樸,二進三開間,正面為三開間柱式門廳,廳的兩側多有門房,前后進間設有天井,明代徽州民居家家如此,謂之“五岳朝天,四水歸堂”。古時徽州人聚水如聚財,選設天井,不僅是通風采光的需要,還圖“肥水不外流”之吉利。樂善堂天井兩側都有廊室,正堂20根大柱巍然挺立,橫梁雕刻精細,整個建筑氣勢不凡。

曹門廳:樂善堂北面毗連著“曹門廳”,建于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原為潛口鎮汪曹(其先人曾任宋代漕運使)后裔支祠,此廳檐罩高懸,九開間的門庭一字形展開,八根獻柱整齊劃列,莊嚴肅穆。建筑宏偉,為一般祠堂所不及。

司諫第:穿過曹門廳門前石坪順勢而下,有“司諫第”,始建于明弘治八年(1495年),原坐落于潛口村,系明永樂初進士汪善孫輩祭祖所建宗祠,為明廳式的文化型建筑。第內設天井,四周繞以石柱,中架單孔石拱小橋,直通正廳,廳上設石座寢室,供奉神位,該第構架用料宏大,梭柱、月梁、荷花墩、叉手、單步梁、斗拱雕刻精美,顯示了明代建筑風格。

方觀田宅:位于山莊北側,始建于明中葉,原坐落于歙縣坑日鄉淪潭村,是一座明代徽州普通農民住宅,該宅為一進二層三間兩廂式,小青瓦、馬頭墻、樓廳、天井、欄板均采用護縫制裝飾,樓下青磚鋪地,大門有門罩保護,門內罩飾有霸王拳,專家認為此宅是徽州普通農民住宅的代表。

潛口 紫霞山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漯河市| 肃宁县| 鸡西市| 青田县| 荔波县| 平顺县| 郓城县| 贺州市| 清镇市| 黑山县| 全椒县| 萝北县| 成武县| 保康县| 崇仁县| 桐庐县| 河西区| 元江| 府谷县| 蒲江县| 金乡县| 葫芦岛市| 塔城市| 犍为县| 兴山县| 嘉义市| 高青县| 自治县| 双桥区| 井冈山市| 绿春县| 翁源县| 巴彦淖尔市| 报价| 漠河县| 东阿县| 荔波县| 府谷县| 德昌县| 龙里县| 石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