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古鎮建筑鑒賞常識
General Knowledge for Ancient Town Appreciation

古鎮的面貌是由其古老的建筑所決定的,古建筑的布局和結構,在很大程度上也左右著古鎮人的生活方式,所以觀賞建筑是游覽古鎮的一個重要方面。

鄉土建筑的主要類型Main Styles of Country Buildings 如今保存下來的古城鎮絕大多數散布在鄉村,其建筑通常被稱為鄉土建筑。鄉土建筑不僅包括人們常說的“民居”,即民間住宅,而且還有種類繁多的民間公共建筑如寺廟、祠堂、學堂、村樓、戲樓、寨門、會館、書院、樓閣、橋、塔等。

北京典型的四合院

民居Folk Dwelling 一正兩廂或四棟房屋圍合成院的“四合院”是民居最常見的構成形式。雖然在不同地域房屋的配置比例有所不同,但基本結構仍是四合院。在四合院的基礎上,進行合縱聯橫,變成院落和建筑群。

安徽棠樾女祠

祠堂Ancestral Temple 按照《禮記》規定,只有帝王、諸侯、大夫能自設宗廟祭祀祖宗,平民只能在家中祭祖。直到明代才開始允許老百姓建造祭祖的家廟。家廟即祠堂,其首要功能當然是祭祀祖先,達到敬宗收族的目的。在鄉村,祠堂同時也是私塾學堂、家族聚集議事、進行娛樂慶典的地方。到清代,民間祠堂開始大量出現,幾乎村村設祠堂,有的村甚至有家祠、宗祠、神祠等幾個不同的祠堂。祠堂一般是村鎮中最高大華麗的建筑。

浙江村中土地廟

寺廟Temple 民間自建的寺廟不同于早期的官廟,多建于僻靜的山野。由村民自建于古鎮鄉村的寺廟不僅有佛廟、道觀,還包括大量崇拜各路神仙的廟堂和神龕。一般村鎮最常見的廟規模都較小,或供佛祖觀音、或拜土地龍王,也有各種祭祀行業宗神的寺廟。

安徽潛口鎮路邊的塔

塔Tower 塔最初是佛教專門的建筑,隨佛教傳入中國。佛塔作為埋葬佛骨舍利的紀念物,最早是被修建在寺廟的中心作為膜拜的對象。在供奉佛像的大殿取代了其中心位置后,佛塔被移到寺后或寺旁作為寺廟的標志性建筑。佛塔的價值和作用在民間產生了轉化,一般古村鎮周圍所建的塔,通常是用以調節風水的“風水塔”,或僅僅是單純的風景塔、名人紀念塔。

安徽陳村文昌閣

文昌閣Wen-Chang-Ge Pavilion 江南一帶古村鎮的村口常見到聳立于田間、橋頭的所謂“文昌閣”或寶塔,后者有佛塔的形式,但名為“文峰塔”。這兩種建筑都是風水建筑,用以招納“文運”,以求村人科舉高中,出官入仕。文昌閣供奉的文昌帝君在中國的神仙中是主管文運的。

安徽西遞村口胡文光牌坊

牌坊Pai-Lou, Torii 也稱牌樓。在古村鎮,牌坊一般多被安放在村口前面,或村鎮中央。常常用以旌表和紀念某人或某事。牌坊同時也可以是標志性建筑,或僅僅用來當作大門、裝飾。用于造牌坊的材料在民間通常為石料或木料,其規模和大小都是以牌坊的間數、柱數和坊頂樓數的多少為標志。四柱三間的牌坊為最常見,六柱五間以上的就算大型牌坊了。徽州地區的民間牌坊無論是規模還是做工都比別處更勝一籌。

安徽唐模過街廊橋

橋Bridge 古村鎮大多倚水而建,橋梁自不可少,江南一帶古村鎮多建形態各異的石橋,山地古鎮則常見造型奇特的木橋。多雨地區的廊橋有遮風避雨的作用,常成為當地人聚會買賣之地。橋的作用在古村鎮不僅是聯系兩岸的通道,有時它還是調節風水的重要建筑。

云南大理鄉間戲臺

戲臺Arena 演戲或用于典禮儀式。常設于步行街鬧市口,或村口,臺前有小廣場或較空場地。戲臺建筑一般獨立高聳而玲瓏,一面或三面開敞,屋角大多向四面挑起,有飛揚般輕盈之感。大多雕梁畫棟,雕欄雕磚,顯得頗為華麗而熱鬧。造型與生活情趣相諧調,是此類建筑的一大特色。

江西婺源過街樓

過街樓Bridge Gallery 過街樓在江南鄉鎮中常見,使小街窄巷一線單調的天空,陡然變化,又添空間層次。樓上則是人家宅屋或店家,借天空而不礙交通,使樓兩邊的房屋連成一家。

能夠保存下來的鄉土建筑多為明、清及民國時期所建,其布局結構、刻畫裝飾無不深深浸染傳統文化精神。鄉土建筑種類繁多,形式多樣,一直都最直接最真切地面對著普通大眾,所以它們所體現的群體文化心態也特別率真而質樸,能最直接、最突出地反映地域特色。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乌珠穆沁旗| 温泉县| 灌南县| 建湖县| 千阳县| 寿阳县| 浙江省| 晴隆县| 高州市| 府谷县| 五指山市| 华阴市| 昌黎县| 军事| 疏附县| 个旧市| 兴山县| 五莲县| 泰顺县| 井陉县| 花莲市| 蒙自县| 长白| 罗江县| 水城县| 南木林县| 淮北市| 神池县| 冀州市| 凤山市| 泽普县| 泰宁县| 新源县| 当涂县| 威海市| 磐安县| 肥东县| 乌拉特中旗| 金塔县| 商丘市| 惠来县|